春節將臨,沙溪鎮申明亭村的王鍔貞阿姨又忙開了,每天凌晨三四點鐘就起床,動手熬製冰片糖漿,然後放涼,以便製作一種中山人熟悉的傳統小吃——三稔包。
春節時到隆都一帶拜年,
親戚必端出自家制的三稔包來款客。
口感軟韌,味道酸甜香辣,
十分清新怡人。
怕辣的小朋友,
也可以吃沒有包裹薑絲的三稔幹。
其實三稔包的誕生地就在沙溪鎮申明亭村。
清朝時期,該村楊用卿任官在外,回鄉探親期間欲帶些家鄉特產饋贈同僚。一天飯後,他順手拿幾片三稔幹一邊咀嚼一邊踱步,此時一鄉親送來一碟熟姜,他隨手拿一塊放入口中與三稔幹共嚼,頓覺味道新奇,酸辣適口,心中頓覺一亮:何不用三稔幹包裹薑絲等食物,加上各種配料自製成食品,以贈同僚?三稔包就此誕生。
王鍔貞阿姨告訴記者,傳統的三稔包是用酸楊桃作皮,把木瓜、生薑切成幼絲,拌以丁香、芝麻、玉桂、甘草粉末,但搭配的比例不同,口感就不同。為了鄉親的手信,她現在每天都在忙著手工製作三稔包,每天大概只能完成50公斤左右。
趁著這幾天天氣晴好,王鍔貞阿姨每天凌晨三四點鐘就起床,熬製片糖膠,再放涼,然後就把製作好的三稔、薑絲、木瓜絲包成欖狀,放在簸箕上。晚上,左鄰右裡的鄉親有空都會過來幫忙包,一邊包著,一邊聊天,甚是熱鬧和諧!
在二樓向南的陽臺上,用鋼條撐起了可以平放大簸箕的架子。王鍔貞阿姨把一個個盛滿三稔包的大簸箕端出來放在陽臺的鋼架上,然後又用紗網布製成的簸箕套把簸箕套住。王阿姨表示,如此可以防塵又可以防蒼蠅,以確保三稔包的衛生安全。
王阿姨說,打小時候起,逢年過節,大人走親訪友都會帶上三稔包,特別是那些從海外回來的華僑,對三稔包就有一種濃濃情結。
至今,年近歲晚,徜徉於申明亭村的大街小巷,都會聞到熟悉的三稔包香氣,許多人家依然堅守這份傳統,以小小的三稔包,來寄託濃濃的情意。
想吃傳統家庭手藝味道的,
不妨親身到申明亭等沙溪的村落,
問問有曬制三稔包的家庭,
能否割愛出售。
售價約為36元/斤。
中山的部分食肆,
如石岐佬、荔園隆都菜館、岐江印象等,
也有包裝好的沙溪三稔包售賣。
➜猜你喜歡
多個鎮區發現H7N9病毒!全市周日起停售活雞!!
重磅丨中山今天又開通兩條高鐵!這7條公交線可到中山站
三鄉一男一女禽流感患者病情危重!如何患病?
中山迎來首列高鐵!到這些地方玩樂"說走就走"
摩託車博愛路逆行,與小車對撞!司機瞬間飛了
孩子媽媽在公交上暈倒,監控拍下了這一幕……
@中山車主:緊急通知!別去擠著交罰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