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鍵十年」

2021-02-28 坐井觀天

(1) 參見前歐巴馬政府官員撰寫的文章,Kurt M. Campbell and Ely Ratner, 「The China Reckoning: How Beijing Defied Ameri- can Expectations」, Foreign Affairs, Vol. 97, No. 2, 2018。其中,Kurt M. Campbell 曾經在 2009—2013 年擔任美國國務院東亞 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Ely Ratner 在 2015—2017 年擔任美國副總統的副國家安全顧問。

(2) M. Taylor Fravel, J. Stapleton Roy, Michael D. Swaine, Susan A. Thornton and Ezra Vogel, 「China is not an Enemy」, The Washington Post, July 3, 2019.

(3) James. Fanell, 「Stay the Course on China: An Open Letter to President Trump」, Journal of Political Risk, July 18, 2019.

(4)〔美〕格雷厄姆 • 艾利森著:《註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陳定定、傅強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年。

(5) 相關的討論,參見強世功:《責任大國的和諧世界:從中非關係看「共享發展計劃」》,《中國經濟》,2010 年第 1 期。

(6) 關於「十九大報告」的解讀,參見強世功:《哲學與歷史:從十九大報告看習近平時代》,《開放時代》,2018 年第 1 期。

(7) James.Fanell,「Stay the Course on China: An Open Letter to President Trump」.

(8)〔美〕弗朗西斯 • 福山:《歷史的終結及最後的人》,黃勝強、許銘原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年。

(9)〔美〕弗朗西斯 • 福山:《國家建構:21世紀的國家治理與世界秩序》,黃勝強、許銘原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毛俊傑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

(10)〔美〕塞繆爾 • 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王冠華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

(11)〔美〕塞繆爾 • 亨廷頓:《文明的衝突與政治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年。

(12)〔美〕法裡德 • 扎卡利亞:《後美國世界:大國崛起的經濟新秩序時代》,趙廣成、林民旺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年。
(13) Kishore Mahbubani, Has China Won? Chinese Challenge to American Primacy,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Hachette Book Group, 2020.

相關焦點

  • 外媒:這裡成中美科企逐鹿「關鍵戰場」——
    ▲印度孟買(視覺中國)文章稱,法國安盛投資管理公司的馬克·廷克指出,關注印度的原因之一是,印度似乎是中美競爭的關鍵戰場,尤其是在外國直接投資和第四次工業革命方面。
  • 關於中美關係,除夕通話釋放了哪些信號?
    通話中,習近平主席就當前中美關係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1.過去半個多世紀,國際關係中一個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關係恢復和發展。2.中美合作可以辦成許多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一場災難。3.當前,中美關係正處於重要關口。
  • 未來三個月:中美博弈的衝突點和窗口期
    在疫情前,中美之間就存在著結構性的地緣戰略矛盾;疫情的發生,將讓中美之間的矛盾走向何方?邱震海博士表示:未來3個月,一定是中美博弈關鍵的一個衝突點和窗口期。為什麼會這麼說?未來將有哪幾個衝突點和窗口期?
  • 中美元首通話節選
    Despite various twists and difficulties, the relationship has on the whole kept moving forward and delivered enormous benefits to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peoples and contributed to global peace, stability
  • 今日關鍵詞: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中美關係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個最最關鍵的變量,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石。我們有必要來重溫一下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即「上海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       「八·一七公報」和「上海公報」、中美建交公報一道,為中美關係的長期穩定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美國長期以來習慣霸凌外交、長臂管轄,為了一己之利,習慣性選擇性健忘,背信棄義也習以為常。
  • 中美關鍵時刻,兩國美女挺身而出上演正面對決,網友歡呼力挺
    令人意外的是,劉欣的反駁,只是中美兩位女主播較量的開始。在翠西看到劉欣的反駁時,她惱羞成怒,指責劉欣是在對美國女性進行人身攻擊。並向劉欣發出戰書,要挑個時間PK一番。而劉欣完全沒在怕的,第一時間回話,沒問題。就這樣,下周四,翠西直播節目中,我們將看到中美兩位主播通過衛星連線的較量。
  • 為了中美和世界,一步步結束貿易戰
    中美貿易戰打了快20個月了,這是去年初時全世界幾乎沒有人能夠想像得到的。按照常理和規律,即使作為推動談判的最激進的手段,這場貿易戰的意義也已經耗盡了,再接著打下去無論從經濟還是政治上都難以解釋。中美仍有很多分歧,準確說,兩國間的分歧根本解決不完。但關鍵問題是,這些分歧是否應當成為兩國對抗的理由,這取決於基本政治態度。
  • 陸克文:中美實力前所未有接近 全球面對危險10年
    (法新社檔案照)2020年代對中國和美國而言都是不成則敗(make or break)的關鍵時間點,中美實力將前所未有的接近,這對全球而言將是「危險的10年」。中美關係是這些變化的核心,但東南亞各國政府必須認清一點——只要大家合作,便能塑造和管控這些挑戰,顯著地影響區域的未來。陸克文在演講中分析了中美關係的發展、美國在東南亞的戰略機遇,以及東南亞自身可採取的行動。他指出,過去35年來支撐中美關係的戰略框架已支離破碎,中美關係自歐巴馬第二任期以來,已開始出現徹底變化,這些變化無法輕易改正。
  • 拜登上臺,中美這項較量不會停
    英國控制風險集團分析師娜塔莎·穆爾 布賴恩·米奇12月15日在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刊文稱,中美科技競賽將會持續
  • 二問中美經貿關係:中美貿易,互補性還是競爭性?
    從4月5號開始到9號,《央視財經評論》推出系列評論, 持續聚焦中美經貿關係。今天關注第二問:中美貿易,互補性還是競爭性?在中美經貿問題上,中方立場已經講得很清楚。我們不想打,但不怕打貿易戰。這次中美經貿衝突,是美方一手挑起,本質上是美單邊主義對全球多邊主義,美保護主義對全球自由貿易的挑釁。
  • 中美迎來轉機?90歲教授給美指出明路,同一時刻,中方專家也發聲
    前言:現如今正值美國換屆關鍵之際,在拜登政府上臺之後,中美關係是否會有所變化目前也是猜測眾多。
  • 基辛格促中美適應競爭共存:「中美衝突比世界大戰更糟糕」
    我相信,中美領導人將會意識到,世界的未來取決於雙方找到解決辦法並控制一些不可避免的困難。」(王迎 攝)他說:「中美關係在開始的時候就存在分歧。然而,幾十年來我們已經學會共存。」展望未來,他說,他相信兩國間的貿易爭端將以「一種積極的方式」得到解決。
  • 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怎麼走?白巖松專訪駐美大使崔天凱
    拜登上任後中美關係能恢復正常嗎?中美貿易戰還會繼續嗎?昨晚(26日),《白·問》第一期對話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共話中美關係走向。白宮發言人稱拜登將用「耐心」面對中國,如何看?對此,崔天凱表示,有耐心當然是好事,希望美方能好好回顧、反思最近這些年的對華政策,找到問題癥結所在,確實採取一個積極的、建設性的、向前看的、符合當今世界實際的對華政策。
  • 最終只能是遭受中美博弈大棋局的雙重擠壓,成為可憐的「棄子」!
    但在中美全球博弈的大棋局下,美國也不敢輕舉妄動。在中美當前的貿易談判中,美國基本處於劣勢,若美國再繼續一意孤行,使出卑鄙手段,只能是遭受中國更強大的貿易反擊。甚至嚴重衝擊中美關係的大局。在此背景下,加拿大若再不悔改,只能是在中美博弈的大棋局中承受雙重壓力,最終被中美兩國同時拋棄,成為可憐的「棄子」。
  • 因中美貿易摩擦,美國已丟掉24.5萬個工作崗位……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一項研究,中美貿易摩擦目前已導致美國就業市場累計流失24.5萬份職位。
  • 臺灣紀錄片 2017桃園電影節 十年 再見楊德昌
    楊德昌導演離開我們十年了。
  • 【消防】 美中美應急消防隊成立
    為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消防安全要求,1月7日,美中美成立了自己的應急消防隊伍。圖為美中美應急消防隊部分成員集合訓練美中美應急消防隊由辦公室職工及商戶組成。全隊共十人,均能熟練掌握滅火方法,並懂得如何進行人員疏散逃生。
  • 【新刊速遞·青研會論文選粹】中美工商業協進會與戰後中美經濟關係
    駐美大使魏道明與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籤署《中美新約》皇甫秋實(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內容提要:二戰結束前夕
  • 原聲&雙語全文:駐美大使及卡特總統紀念中美建交40周年國際研討會講話
    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期待我們為人類共同利益做出更大貢獻,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中美攜手共進。鑑此,我們有必要為未來40年甚至更長遠時期的中美關係樹立清晰框架。在去年12月1日阿根廷中美元首會晤上,習近平主席和川普總統達成共識,要共同推進以協調、合作和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這為兩國關係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 大國外交:中美建交的故事
    卡特鄧小平鄧小平復出後,美國國務卿萬斯來到北京與鄧小平商討中美建交的具體事項。當萬斯提出《美臺共同防禦條約》將逐漸消失而不是廢除時,鄧小平打斷了他的話:如果要解決,乾乾脆脆就是三條,斷交、撤軍、廢約(同臺灣斷交、從臺灣撤出軍隊和設施、廢除美蔣條約)。萬斯碰了釘子後返回美國,卡特又派美國總統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秘密訪問中國進行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