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嚴死」——賴活不如好死 | 周二見

2021-03-03 閬苑學子

周二見是東江學子報新聞評論部專欄,每周二更新,在這裡,我們討論時事熱點,我們評論校園新聞,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發表著我們對世事的觀點和看法。

最近,79歲的臺灣作家瓊瑤發表了一篇長文,向自己的家人交代身後事,傳達了讓她自然死亡、不要搶救、臨終「尊嚴死」的意願,該文立刻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尊嚴死」如何才能被廣泛接受並正當化?對此,你怎麼看?

何為「尊嚴死」


尊嚴死,是一種自然死,即不再做延命醫療措施。可以尊重患者的意願或觀念,停止延命治療,任由患者死亡。對於一些自我意識喪失而無治癒希望的病人,可由親屬憑他們的生前預囑向醫院、法院等提出停止治療的要求因而死亡。這樣的死使病人擺脫了悽慘狀態,親屬也擺脫了沉重的精神負擔,人們認為這樣的死是高尚而尊嚴的。

ECHO:近日,瓊瑤阿姨發布的生前遺囑讓「尊嚴死」進入到我們的視角。在筆者看來,一個人在病入膏肓之時,讓他自然死亡也許是對他最好的一種尊重。如果親人一味地挽留,讓家人在病痛折磨下掙扎,這更像是一種自私的愛。生死皆為大事,我們不僅要把目光投放在活著的意義,還要思考死亡時的尊嚴。

清風:對於行將就木的老人來講,要求「尊嚴死」是對生死的徹悟。而對家人來說,當然不舍讓他們離我們而去,就算希望渺茫也會去盡力挽留。但對於老人來看,生死離別是沒辦法掌控的,他們不想再受病痛最後的折磨,也不想讓家人更加為難,無論經濟上的損耗還是精神上的消磨。我們無法挽留他們的生命,但能為即將離開人世的他們保留做出選擇的尊嚴。

向陽小草:生老病死是所有人都需要歷經的,然而在我們傳統的生死觀中,死亡是忌諱的,如果沒有不計代價去搶救親人反而會被他人詬病,那麼,我們該如何讓整個社會接受死亡是自然的一個過程呢?筆者認為,我們可以採取比較溫和的方式,比如適當傳播正確對待生死的觀念,讓這種生死觀滲透進人們的思想中。政府要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讓更多人能享受到這樣的權利。總之推崇「尊嚴死」不能過於急迫,需一步一步向前推進。

雞蛋餅:人總有一天會離開,只不過離開的方式不同。在你有意識和可控制的情況下,你是有權利去選擇是繼續治療,還是放棄治療而安樂的離開,能夠決定自己離開人世的方式,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尊嚴。尊嚴死不等於消極面對疾病與死亡,而是一種面對死亡的態度。尊嚴死是對病人的尊重,與其在讓病人長久地在病床上痛苦的苟延殘喘,不如讓病人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然死亡,優雅地離開,也體現了家人與朋友們對病人的尊重與愛。

阿眯:「死亡」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個能避則避的話題,當面對一位僅存一絲氣息的病人時其親屬往往替他(她)選擇「往生」而非「往死」,但這卻沒有顧及到病重人的感受。其實,以病人自身的決定為標準才是最重要的。若要在國內提倡「尊嚴死」就要讓人們對其有確切的了解,足夠認識才能有效推行。死亡是沉重而神聖的,所以做選擇時該是嚴肅而認真的,讓人們自己選擇死亡的方式即將生死真正的掌握在自己手裡才是最尊嚴的死去。

V.euk:死亡,是一個對每個人來說都極其沉重但又不得不面對的話題。而在筆者看來,瓊瑤和羅瑞卿對自己家人交代的「尊嚴死」,並非是不珍愛生命,反而恰是她們對生命的熱愛並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有了明悟的體現。

生和死,本就是大自然賦予的基本人權,沒有人生來有權利去左右別人的生死,也沒有人有權利去強迫一個人在死前還得忍受各種傷痛的折磨。選擇尊嚴死亦或安樂死皆是每個人的權利,但在中國社會,很多人的這個權利都未能得到保障。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源自儒家思想的影響,「孝」在保障社會基本道德準則的同時,也有部分的「愚孝」在束縛著人們的思想。在其影響下,人們對那些準備遵從長輩「尊嚴死」、「安樂死」交代的晚輩們指指點點,這些道德綁架,成了阻礙人們獲得自己所希望的死亡方式的最大原因。

殊不知,當一個人可以自己在理解生命內涵與價值情況下,做出體面結束自己生命的選擇,並且這個選擇能被周圍的人們、被社會所理解所接受,得到真正尊重的時候,這個社會的文明才是邁開了真正前進的一步。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即可閱讀原文)

圖:來源於網絡

文:東江學子報新聞評論部

編輯:許澤傑 黃幼婷 黃錦慧

版面:東江學子報新媒體部 林志華

相關焦點

  • 什麼原因令他們生不如死,非死不可?
    > 什麼原因令他們生不如死
  • 安樂死 ,「安樂」之路如何走?
    前者是第一個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比利時則緊隨其後。本月初,41歲的比利時男子洛倫佐,在安樂死前完成了自己最後的心願——看一場主隊的足球比賽,度過生命裡「最後的90分鐘」。賽後,洛倫佐心滿意足安樂地走了,他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生命裡「最後的90分鐘」給安樂死做了一次催人淚下的公益宣傳。
  • 為什麼國家禁止安樂死,安樂死為何不能合法化
    那麼為什麼國家禁止安樂死,安樂死為何不能合法化呢?為什麼國家禁止安樂死,安樂死為何不能合法化安樂死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荷蘭是第一個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比利時步鄰國荷蘭之後塵宣布「安樂死」合法化,但當年的法律條款只適用於18歲以上的成年人,盧森堡、瑞士和美國的一些州也通過了安樂死法案。
  • 這個國家安樂死合法了!
    海外網3月11日電 印度最高法院周五(9日)裁定,憲法賦予人們基本的生命與尊嚴權,其中應該包含「死得有尊嚴的權利」。
  • 這個國家也試行安樂死了,您支持安樂死合法化嗎?
    而民眾對於安樂死的認知十分低下,難免在患者及家人與醫療工作人員之間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和摩擦。2009年,韓國正式為一名處於植物人狀態的患者摘除呼吸機,實施韓國首例「尊嚴死」。在韓國,相對「安樂死」而言,「尊嚴死」一詞使用更為普遍,其含義也略有不同。它僅指放棄給患者治療、任由患者自然死亡的「消極的安樂死」,而不包括注射藥物幫助患者死亡的「積極的安樂死」。
  • 直擊安樂死全過程:絕症女子4分鐘結束生命,看哭無數日本人…
    日本女子遠赴瑞士安樂死,4分鐘結束生命01 確診罕見疾病,每天生不如死她的名字叫小島,在48歲那年,被確診為多系統萎縮症。這是一種散發性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普遍發病年紀在50歲左右,病因不明,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患上這個病的人,最後會全身無法動彈,只能終日臥在床上。
  • 全民公投,明年這個國家安樂死合法!
    安樂死,雖然醫學界對它沒有統一的定義,不過在操作層面,可以分為:主動安樂死和被動安樂死。前者是在病人的要求下,醫生主動協助病人結束生命。後者是停止療程,使其自然死亡。這是個非常前衛的話題,充滿著對人性與自由的爭議。我們至今不知道它是否正確,但已經有些國家宣布它合法。最近,紐西蘭針對安樂死進行了一場全民公投。
  • 「孤獨死」真相驚人!中國將成為「孤獨死」大國?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死亡——「孤獨死」。它是被動的,不得已的,無可預料的,更談不上什麼尊嚴和體面。人終歸有這麼一天,誰也無法預料,只能說,或許我們作為子女的應該多關心一下空巢老人,有些人說不在就不在了,不要等到不在了才想起來早點陪伴該多好!「獨居老人死亡多日無人知曉,發現時屍體已腐爛生蛆。」「樓上血水滴到樓下床單,地上爬滿蛆蟲,獨居老人在家中死亡事件。」
  • 痛苦活著還是有尊嚴地離開?西班牙安樂死合法化引爭議,人們又想起這部經典電影……
    雖然由於反對人數較少,法律將會繼續實行,但大家對於安樂死法律的熱議有增無減,西班牙社交網絡上也出現了#EutanasiaSí和#EutanasiaNo兩大熱搜。對於安樂死表示支持的人認為:「安樂死法律就像墮胎法,離婚法或同性戀婚姻法:不會強制墮胎,不會強制離婚,也不會強制你嫁給不喜歡的人。有時應該先考慮法律是如何運行的,之後再去考慮那些「反權利者」和他們的想法。」
  • 【薦讀】合法安樂死,我們還要等多久!
    安樂死在我國仍不合法,這一針沒人敢打。囿於樂說生而忌說死的文化傳統,對安樂死的討論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在我國展開。出人意料的是,不同部門的多次民調顯示,90%左右的被調查者對安樂死表示「支持」。據衛生部門統計,我國每年約有1000萬人死亡,其中100萬人是在極度痛苦的掙扎中離開人世,他們中相當多的人乞求過安樂死。相比民眾的迫切需求,我國安樂死合法進程顯得步履蹣跚。
  • 蘿崗話好抵死,"你去死啦"和"你唔好去死"其實都系叫你去死!
    反正你就系抵死!反正你就唔好咁啦!反正你都系要死去返工嘎啦!反正你都系要減肥嘎啦!
  • 安樂死應該合法化嗎?
    "Dying is not a crime."(死亡並不是一種罪行)-- Jack Kevorkian (傑克·凱歐克因,美國推行安樂死合法化第一人)安樂死又稱無痛死亡(Mercy Killing)或醫生協助自殺(Doctor-assisted Suicide),由於涉及人類基本的生存權利,安樂死一直是一個飽含爭議的話題。目前已有一些國家從立法層面接受安樂死,但更多國家則選擇了觀望。
  • 如果有那麼一天,你會來瑞士安樂死嗎?
    母親去世後,Vivi回到瑞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入了瑞士安樂死機構「解脫」(Exit)成為會員。Vivi的母親生前曾多次表示,真想「打一針就過去了」,但在中國這是無法做到的,還好Vivi在醫院有人,家裡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打得起止疼針,母親就是靠著這些針劑熬過了最後的日子。但是止疼針會讓人進入昏沉狀態,她最後趕回去的時候,母親已經沒有了神志。
  • 又有國家將「安樂死」合法化,如果推廣到中國,你會支持嗎?
    按照執行的方式,可以將安樂死分為三種:第一,主動安樂死(Active Euthanasia):醫生主動幫助病人結束生命;第二,被動安樂死(Passive Euthanasia):停止病人的維生系統(氧氣、進食),或者不再進藥,使其自然死亡;第三,協助自殺(Assisted suicide):病人主動提出安樂死的要求,在醫生的協助下結束生命
  • 紀念「超人之死」25周年,死或不死都是個問題
    - 超人之死 - 11月17日是DC公司的大日子。 25年前,DC《動作漫畫》刊發第二卷第75期。▲超人死於與Doomsday「毀滅日」的搏鬥這位最老牌超級英雄的死,在圈兒內可是件大事。 無論是不是漫迷,每個人都震驚了。
  • 嬌嬌:「讓他,生不如死」
    能夠一起配合的人,你找好了,等明天,錢一鳴女朋友這邊的事情結束,你來找我,我告訴你怎樣把趙勇約出來就行。」「好,好。」錢燕紅忙不迭應著。她說:「嬌嬌,那,我這邊人多,就不送你了。你晚上好好休息,明天,明天他們一走,我就去找你。」我「嗯」了一聲,不想和她多說,關上門,轉身想要離開。才轉過頭,卻看見林槐山還站在原地,沒有離去。
  • 周公解夢:夢見朋友死
    夢見朋友死是什麼意思?做夢夢見朋友死好不好?
  • 仙遊一男子中了80萬,莊家跑路,現在生不如死!
    平時也有研究一點六合彩,有輸有贏,好的時候一次性贏了20萬!不好的時候也輸了十來萬,現在過的生不如死,我想過自殺,但最終還是放棄了。一是因為我沒那個勇氣,二是我還抱有一絲希望,能把錢討回來!但是希望渺茫!為了孩子和家庭,遠離六合彩!下面用這首歌與大家共勉!
  • 車禍後成為植物人,如今臥床11年他終於「被安樂死」……
    如果你是植物人,臥病在床11年,你會選擇安樂死嗎?最近安樂死這個問題再度引發了大眾的討論,源於法國最高法院裁決停止對植物人文森特·朗貝爾的維生治療,批准其安樂死!這個案例一直是法國關於「安樂死」爭論的象徵,多年來各方意見不一,數次對簿公堂卻依舊沒有得出定論。2008年,文森特·朗貝爾因一場車禍成為植物人。
  • 日本姑娘安樂死的全程:僅僅4分鐘,讓人淚目
    其實對於安樂死,外界也是褒貶不一。有些國家支持安樂死,有些國家認為安樂死是太過殘忍了,拒絕實施安樂死。安樂死的爭議總能引起各種爭議。而日本對於安樂死的態度也是很曖昧。日本既強烈選擇禁止安樂死,在某些方面卻又允許安樂死的出現。日本對於安樂死是相當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