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瀏覽《經濟學人》雜誌,看到一篇很應景的文章,關於中國最近火熱的「地攤經濟」。
關於「地攤」、「攤主」等英語翻譯,國內一直眾說紛紜,今天從《經濟學人》這篇文章中終於看到一些地道表達。
標題是:
China turns to once-spurned hawkers to revive its virus-hit economy
這個標題的信息量特別密集,下面梳理一下裡面的語言點:
1.turn to: adj. 轉向、求助於
2.once-spurned: adj.曾經被冷落的(spurn: vt.冷落、拒絕)
3.hawker:n.攤主
4.revive: vt.恢復
5.virus-hit:被病毒襲擊的
標題一共說了3個意思:
1)中國求助於攤主來恢復經濟
2)攤主曾經是被冷落和拒絕的
3)中國的經濟遭受到疫情的衝擊
要把這三層含義組織成一個完整的句子,非常考驗語文水平,大家可以評論區試試。
副標題為:
Having cleared out street vendors, the government now sees them as a source of jobs.
【譯】政府曾經清除街頭攤販,現在又把他們視為就業來源。
不愧為《經濟學人》,遣詞造句非常嚴謹、典雅,副標題也很值得學習:
① having cleared out street vendors是現在分詞短語做狀語,邏輯主語即後面主幹部分的主語 the government
② 之所以用 having cleared out 這樣的have done 的形式,就是為了體現這個動作發生在後面主幹句動作see之前。
我發現主標題和副標題都談到了「街頭攤販」的概念,主標題用了 hawker 一詞,副標題使用了 street vendor,意思都是一樣的,後者我們比較熟悉,而前者 hawker 很多人可能第一次碰到。
今天就重點講講 hawker。
牛津詞典的定義為:
a person who makes money by hawking goods
【譯】通過叫賣商品來掙錢的人。
例句:
He worked as a street hawker, selling cheap lighters at two for a pound.
【譯】他的職業是街頭小販,以售賣2隻一英鎊的廉價火機為生。
從英文定義中,我們發現,hawker 是以「hawking goods」的方式來掙錢的。
hawk 做名詞的時候我們應該比較熟悉,表示「鷹」—一種大型的猛禽,美國著名的軍用直升機叫「黑鷹」(Black Hawk),有一部電影叫《黑鷹墜落》:
但 hawk 還可以做動詞,表示「叫賣」:
詞典中寫明:
hawk something: to try to sell things by going from place to place asking people to buy them
【譯】hawk something 的意思是沿街走動叫賣商品,同義詞是 peddler。
所以,hawker 就是「沿街叫賣的商販」,比如下面這樣的比較典型:
是不是一看到這張圖腦子裡立馬響起了這樣的音效:
磨剪子嘞,戧菜刀~
還有舊社會在街上喊著「號外」、「號外」的報童:
他們的確是最正宗的 hawker(或peddler)—沿街叫賣的小販,但也可以指不叫賣,但在路邊擺攤的小販,比如這樣的:
有人可能有疑惑,為什麼「老鷹」和「叫賣」扯上關係了呢?
我沒有查到詞源,我開一下腦洞:
可能因為老鷹有一個特徵—不斷盤旋(hover),而小販因為要接觸更多顧客或怕被抓,所以會在一塊區域不斷變化位置。
現在政府鼓勵攤販經濟,小販們再也不用怕被抓了,在街頭做生意的時候也更能挺直腰杆了。
如果下次你在街頭碰到我在擺地攤,可千萬別驚訝,多照顧一下生意喲!(你最最希望我賣點什麼?)
PS:這篇文章裡選段的外刊精讀將出現在我的「侃侃外刊精讀課」第54課,特此向大家推薦次課:
點擊免費聽侃侃老師外刊精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