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救死扶傷的檔案「醫生」

2021-02-25 靜寧發布


在第13個國際檔案日來臨之際,記者來到縣檔案館,走近「燈火闌珊處」的檔案工作者,有幸初見了縣藏民國檔案的神奇魅力。

據縣檔案館負責人介紹,我縣檔案館館藏清代地契和民國檔案共10500餘卷,館藏數量居全省前列。檔案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等多個方面,是研究和填補我縣民國歷史、社會變革和文化傳承的寶貴文獻,具有極高的歷史參考價值。

據工作人員介紹,由於民國檔案年代久遠、早期保管條件差,部分檔案因蟲咬、黴變等原因,破損較為嚴重,搶修工作難度很大。有些紙張薄如蟬翼,有些極度脆化,有些嚴重板結,需要手工一點點剝離。搶修就像給檔案做修復手術,拿捏剝擺都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會粉碎斷裂,造成二次損傷,整個過程除了要求技術精湛之外,更需要的是耐心和細緻。

工作人員說,剛搶修裱糊的檔案就象襁褓中的嬰兒,對溫度、光線、溼度的要求都很苛刻,為了保證裱糊後的檔案不變色、變形便於歸卷保存,搶修裱糊的整個過程都要避免強光、高溫,曬不得、潮不得、風吹不得。由於受條件限制,縣檔案館沒有專業的恆溫檔案裱糊室,但有心的工作人員發現,每年在芒種前後至立秋的這段時間,貼於裱糊板上的檔案晾乾的效果最好,平整,不變色,紙質柔韌性也好,可以與專業裱糊室的晾乾效果相媲美。因此,每年的盛夏,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光。

檔案搶修裱糊工作除了細緻而繁重的手工工作之外,老檔案發黴很嚴重,長時間近距離接觸對身體健康很不利。據了解,這項默默無聞的工作已經持續了近三十年,一代又一代縣檔案工作者孜孜不倦、薪火相傳,經搶救重獲新生的民國檔案已有3900餘卷,但由於館藏數量較大,這個數字只佔總量的37%左右,可以說,這項不為人知的工作才剛剛開始,民國檔案搶修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從事搶修裱糊工作八年多的小武開玩笑道:我們是在和時間賽跑,也算是在「救死扶傷」。言談舉止間,表露出他們對民國檔案濃濃的愛意和對這項工作的自豪感。

面對簡陋的工作環境和一件白大褂、一隻口罩的保護措施,檔案館的工作人員都顯得平靜而滿足,採訪結束時,檔案館的負責人平和的說:「這些檔案是前輩們千辛萬苦保存下來的,劫後餘生,我們有信心讓她們重新煥發活力,相信不用等太久,她們就能和大家見面了!」

作者:馬永萍 呂學忠

監製:李徵兵

相關焦點

  • 【喜迎黨代會】救死扶傷履天職——訪外科醫生高雄偉
    高雄偉,44歲,健跳鎮人,1994年從溫州醫科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亭旁鎮中心衛生院當一名普通的外科醫生,1999年進入溫嶺市第二人民醫院,成了該院一名神經外科醫生。跟普通外科手術不一樣,神經外科手術大多是急診手術,比如車禍致腦部外傷、腦出血等,這類手術往往風險極高,更重要的是,這類手術就是和死神搶時間,要求短時間內做出最精準的判斷,並及時治療,這非常考驗醫生的專業水平。「救死扶傷是我們的責任。當初選擇神經外科,就做好了心理準備,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努力提升業務水平,盡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生命。」高雄偉說。
  • 為救死扶傷的醫務人員點讚!
    9月30日,原本是一場平常的學術會議,一次普通的工作餐,卻因在危急之際,伸手相助,彰顯了醫生護士救死扶傷的天職,令所有在場的人都為其點讚。10月18日,記者採訪了兩位當事人——包頭市腫瘤醫院腫瘤綜合內科副主任醫師高輝和護士祁婧時,他倆都說:「這只是一件小事」。
  • 檔案|檔案安全知多少
    高溫、冰淇淋、超短裙等都開始宣告著自己的主權享受夏天的同時,別忘了檔案安全哦《檔案法》的誕生結束了中國沒有檔案法的歷史結束了在中國檔案沒有法律保護的歷史更結束了中國檔案工作無法可依的歷史了解必要的檔案法律知識有助於我們更好的保管和利用檔案 檔案與安全保密工作有著天然的聯繫
  • 檔案修復 讓「瀕危」檔案「起死回生」
    今年54歲的郝傑是秦皇島市檔案館的一名檔案工作者,至今已經有30餘年的檔案工作經驗。由於工作需要,從2013年開始,她進行檔案修復工作,並先後參加由河北省檔案館、陝西省檔案館、國家檔案局等單位組織的檔案修復培訓班,在這個領域她認為自己還是一名「新人」。在她看來,把瀕臨「死亡」的歷史檔案經過修復後「煥發生機」,延長檔案壽命,這就是工作的職責所在。
  • 個人檔案有多重要?
    關於檔案,我一直在思索著這樣一些有趣的問題:第一,你的檔案到底有多重要?我個人覺得,檔案在我們國家即使到了現在仍然相當重要的,其重要性基本上相當於美國的同行推薦信,後者的根基是社會的誠信機制和個體的誠信度。
  • 檔案大家談 | 貝葉檔案
    據小編了解,有關貝葉檔案的保護對策包括瀕危傣族貝葉檔案的搶救性保護和瀕危傣族貝葉檔案的預防性保護。搶救性保護:瀕危傣族貝葉檔案的搶救性保護的對象主要是已經存在嚴重損壞,具有一定的保護時效,急需搶救的傣族貝葉檔案,其主要分為管理層面和技術層面兩個方面。
  • 檔案知識 | 什麼是貝葉檔案?
    據小編了解,有關貝葉檔案的保護對策包括瀕危傣族貝葉檔案的搶救性保護和瀕危傣族貝葉檔案的預防性保護。搶救性保護:瀕危傣族貝葉檔案的搶救性保護的對象主要是已經存在嚴重損壞,具有一定的保護時效,急需搶救的傣族貝葉檔案,其主要分為管理層面和技術層面兩個方面。
  • 《檔案共同宣言》:與全世界的檔案傳統合作
    《檔案共同宣言》的發表是提高公眾和關鍵決策者對檔案的理解和認識的重要一步。《宣言》簡潔有力地對現代社會中檔案相關內容進行了說明,使得全球對檔案和檔案管理員的目的、價值和範圍的理解更深入。近日,一次針對12位《宣言》翻譯人員的調查為我們揭示了《宣言》翻譯背後的故事。
  • 檔案遺失怎麼辦?檔案補辦最全指南!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因為大家不常接觸到個人檔案,如果遇到了檔案丟失的補辦問題很多朋友都是毫無經驗的。甚至有的朋友會問小編,檔案如果遺失了還可以補辦嗎?這些問題就讓小編從今天的文章來告知大家吧!檔案遺失了可以補辦嗎?這個答案是肯定。
  • 揭秘:被公開的UFO檔案 隱藏在「倫德爾沙姆檔案」的真相
    本期揭秘,館長將帶看官回到2002年,探尋由當時英國國防部所公布的一份絕密檔案「倫德爾沙姆檔案」。 有關「倫德爾沙姆檔案」事件是發生在2002年11月,是由英國國防部對外公布的一份UFO事件檔案,講述了一件直到1992年才平息的神秘事件。
  • 蕪湖全省首推居民健康檔案評估 今後看病將不用重複檢查了
    導讀:近日,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獲悉,蕪湖將於全省率先開展居民健康檔案實施現狀評估。並以此為基礎,推進電子檔案取代紙質檔案,擴大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未來的醫療機構將共享同一份檔案,使市民再次就醫時免去重複且不必要的檢查。
  • 檔案工作感悟:做好利用,才是檔案工作者價值的體現
    在一個有成熟體系的檔案部門工作是一個好的工作平臺,對於初出茅廬的新人來說可以學到規範化地管理模式和現代化的檔案管理手段;其實在一個檔案基礎薄弱的檔案部門工作也可以是一個好的工作平臺
  • 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開放查詢啦!
    關於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及查詢方式,讓我來告訴你!   「居民健康檔案」是醫療衛生機構為轄區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衛生服務過程中的規範記錄,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和主要隨訪服務記錄、體檢信息等。醫生可以隨時隨地提取有關信息,快速全面了解情況,進行健康指導,為居民提供長期、連續、安全、有效、便捷、優質的服務。
  • 拒收患者600元紅包的小劉醫生,小編盜你圖了!
    感謝老人家的認可,所有的臨床工作都是我作為一名醫生應該做的,聽到老人說的那兩句認可的話就夠了,滿足了。勵志(立志)做一名人民的醫生,救死扶傷,盡心盡力,服務於患者,服務於親戚朋友,為那些受盡疾病折磨的病患減輕痛苦。願大家都健健康康!」——以上是我院外二科年輕的劉專醫生在12月2日凌晨23:58發的朋友圈,被習慣熬夜的小編瞬間看到,瞬間很感動。
  • 女子駕校提檔案遭工作人員怒懟:「刪除你檔案」!
    8月29日,包頭市市民王女士在自己學車的駕校提取檔案時,被駕校工作人員告知需交500元練車費才能提取檔案。
  • 實驗室儀器設備檔案管理
    針對儀器設備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檢驗檢測機構可採取以下對策: 3. 1完善制度,規範儀器設備檔案管理檢驗檢測實驗室根據自身情況創建有效的儀器設備檔案管理制度,規範儀器設備檔案管理。例如,制定嚴格的檔案管理操作程序,規範儀器設備檔案材料的收集、立卷歸檔、利用、銷毀等工作流程,統一設備檔案記錄格式,明確歸檔內容、歸檔時間、檔案存放場地的環境設施要求、儀器設備使用及管理部門的任務分工、儀器設備檔案管理員崗位職責等等。此外,檢驗檢測實驗室還應制定監督和考核機制,以便對儀器設備檔案管理工作進行檢查和督促。
  • 檔案丟失後,如何補辦?
    特別提醒:想查詢個人檔案去向,了解
  • 熱點丨檔案雖小,作用很大!檔案弄丟了,會影響退休嗎?
    檔案還是確認你退休時社會身份的重要佐證材料。對特殊工種無論男女的認定意義重大。因為特殊工種符合規定的可以提前五年退休。對普通工種男同志來說意義不大。因為無論是工人還是幹部,男同志都是60歲退休。對普通工種女同志來說有一定的意義,因為女工人的法定退休年齡是50歲,女幹部的法定退休年齡是55歲。
  • 「刪除你檔案」!包頭女子駕校提檔案遭工作人員怒懟!
    8月29日,包頭市市民王女士在自己學車的駕校提取檔案時,被駕校工作人員告知需交500元練車費才能提取檔案。在與駕校工作人員交涉過程中,工作人員以「刪除你檔案」相威脅,並曝出相關視頻。視頻由王女士提供    2016年,王女士在包頭市祥和駕校報名學車。從2016年到2019年,王女士完成科目一、科目二和科目三考試。
  • 外行看熱鬧 內行看門道——走近諾貝爾,走近屠呦呦系列微文(之一)
    當筆者看到,云云總總的微文大凡關切於屠呦呦老先生的獲獎事件、個人身世或部分是歧義爭論時,便萌發向大家抖抖2015年生理與藥學諾獎花絮、倒倒青蒿素本末之想法,希望大家能從外行變內行、從看熱鬧為看門道,走近青蒿素,走近諾貝爾,走近屠呦呦。請問:你見過諾貝爾獎證書嗎?諾貝爾獎自1901年(清朝光緒27年)設立至今已1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