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芮城麻溝村61歲的孫正民是一個用傳統方法燒制柿子酒的高手,他小的時候就開始跟著父親燒酒。今年孫正民發酵了十甕柿子,我們見到他燒酒的時候,他已經燒了幾甕了,現在把自己的停了,先幫同村的鄉親燒,其他的村民在自己家把柿子發酵好,拿到孫師傅的燒鍋來加工。圖為,孫師傅正在照看燒酒的爐火。
孫正民師傅說,發酵時搗碎柿子要用木槌,不能用鐵器搗柿子,用鐵器搗碎柿子,柿子接觸鐵器容易發黑,燒出來的柿子酒口感發苦,搗碎的柿子要在甕裡發酵兩個月多時間,期間要不斷的用木槌攪拌,這是個費工夫的活,還不能馬虎,不能偷懶,弄不好柿子就壞了。圖為,發酵好的柿子。
柿子是在霜降後從樹上把個小的、品相不好的摘下來,切塊搗碎,以前是用老輩人留下來的酒糟來發酵,現在沒有酒糟了就用蒸饃饃的酵子,放在甕裡和柿子一起發酵,燒出的酒的品質和多少主要看發酵的好不好。圖為,發酵好的柿子。
燒酒時首先把發酵好的柿子和用鍘刀鍘成8到10公分的一種野草杆(當地人稱公雞豆豆)摻在一起,攪拌均勻,這樣可以增加柿子間的空隙,起到疏鬆透氣作用,有利於水蒸氣給柿子充分加熱,這樣可以增加產酒量,因公雞豆豆是野草,一下子找很多不容易,孫正民師傅說,也可以用谷杆代替,麥秸稈不行,麥秸稈燒出來的酒口感不好,最好的還是公雞豆豆。圖為,攪拌均勻的燒柿子酒的原料。
把攪拌好的原料倒進水甕裡,這個水甕是特製的,沒有底,它是個古老的製酒蒸餾神器「甑(zeng)」,當地人發音年甑(jing)甑起源於周朝,是古人用來蒸飯的器具,後來逐步演變成這樣用來蒸餾酒的器具,甑(jing)放置在一口大鐵鍋上,中間搭上篦子,篦子上放上原料,大鐵鍋裡裝滿水架在專門挖制的地窯爐上。圖為,甑(jing)裡攪拌好的燒酒原料。
大約燒了15分鐘左右,冒著熱氣的柿子酒順著溜子慢慢流入酒罈,一缸原料大約燒3個小時時間,可以燒制15到20斤左右柿子酒,燒的酒量的多少,主要看發酵的好壞。孫師傅說,現在都換成大酒罈子了,拿著不方便,就用純淨水瓶子先接就,回去再倒到酒罈子裡存儲讓它再慢慢的變成陳釀。
孫師傅的兒子在嘗酒,酒的度數全憑燒酒師傅的舌頭品嘗,剛燒出來的酒有70多度,後面慢慢酒勁小了度數就低了,高的和低的一中和大約有50多度,什麼時候停止全憑燒酒師傅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