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 吳濤 首席記者 宗雷
國慶期間雖沒有外出,但河南商報寶姨卻在朋友圈領略了世界各地的美景和人潮,也欣賞了不少當地的美食,而對水果尤為鍾愛的寶姨,怎能忘記那紅紅的大柿子呢。
又到了豐收的季節,好吃的柿子成了不少吃貨首選的當季水果,可對於柿子,坊間似乎各種說法挺多:「吃完柿子不能喝牛奶或酸奶,不然會中毒」「柿子不能跟酒同食,不然會要命」……
究竟怎麼做,才能既滿足吃貨的味蕾,又不會造成身體異樣呢?河南商報寶姨請到專家給咱講講。
首先來說說「吃完柿子不能喝牛奶或酸奶,不然會中毒」這件事兒。
每年到這個季節,關於柿子如何吃,不能跟啥一起吃的文章和消息就不少,但質量嘛,可真是良莠不齊,有的甚至是在造謠言。
就拿上面這個說法來講,去年就一度霸佔不少人的朋友圈,讓寶媽直接將柿子踢出寶寶的應季水果列表,而今年這個說法又被人提起,身邊幾位寶親都在詢問,寶寶到底能不能吃柿子,吃完柿子再喝牛奶或者酸奶,會不會中毒?
去年,河南商報寶姨已就此問題進行了闢謠,當時接受採訪的鄭州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馮素平稱,因為吃柿子喝酸奶中毒的這種可能性不大,但二者最好別「見面」,以防產生「胃柿石」。
當聽到吃柿子引發不適這一問題時,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一病區主任於泳說,每年到柿子上市的季節,總會收治幾名因吃柿子身體產生不適的患者,「有不少,都是吃柿子不注意,在胃中形成結石無法排出的病症。」
既然柿子會引起不適,為啥還有人喜歡吃呢?這就與柿子的口感及其功效有關了。
據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李伯群教授介紹,柿子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B1、B2、E、C和β胡蘿蔔素等,還具有清熱、潤肺、止渴、鎮咳、祛痰、降壓等功效。
對高血壓患者來說,適量吃些柿子,有穩定血壓的作用,而鮮柿子中含碘量較高,也適宜缺碘引起的甲狀腺疾病患者食用,當然,柿子對痔瘡出血、便秘也有良好的療效。
柿子雖對人體有這麼多好處,但它能引起「胃柿石」也是不爭的事實啊,這該怎麼破呢?
於泳稱,柿子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及果膠,在胃酸較多時,鞣酸和果膠較容易形成大小不等的硬塊,這些硬塊若不能到達小腸,就會滯留在胃中形成「胃柿石」,而這些「柿石」無法自然被排出就會造成消化道梗阻,出現上腹部劇烈疼痛、嘔吐,甚至嘔血等症狀。
「柿子切忌不能空腹吃。」於泳表示,對於消化系統功能減弱或者尚未發育成熟的老人和小孩兒來說,最好少吃或者不吃柿子,其他人每天吃上一兩個不酸不澀的成熟柿子,一般不至於引起不良反應,「不要帶皮吃,吃完了不要再吃酸性食物。」
此外,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外感風寒咳嗽的人,以及產婦、月經期間的女性和糖尿病、膽結石患者,都不宜吃柿子。
本篇文章,河南商報寶姨在最後總結幾個點:
1,柿子不能與海帶同食,不然會導致胃腸道不適。
2,柿子不能與酒同食,這樣會造成腸道梗阻。
3,柿子不能與鵝、蟹、魚、蝦等含蛋白高或者寒性的食物一起吃。
4,柿子不能與橘子、獼猴桃等含酸性較強的水果一起食用。
5,不要吃生柿子和柿子皮,吃完柿子要記得漱口,以減少對口腔的不利影響。
6,除了一定要吃成熟的柿子外,柿餅也可以適當食用,但切忌要適量,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一天最好只吃1個去皮的成熟柿子。
(圖片來自網絡)
未經授權謝絕媒體和公號轉載
統籌/宗雷 編輯/王國哲
視覺/河南商報視覺產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