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嘗鮮,土裡鑽出的春筍,田間冒頭的菜苗,樹上瘋長的春芽,枝頭打結的花骨朵,一籃子收拾收拾,一整個春天就被搬上了飯桌。
春筍、菜苗、花骨朵的氣味都是春天的代表性氣味,新鮮而又清香,就像這個季節給人的感覺一樣。但春芽,特別是椿芽,劍走偏鋒,和清新非但沾不上邊,而且可以說是氣味濃烈到了一定程度,聞多了使人發暈,絕不是什麼小清新選手。就算這樣,每年春天,還是有許多人等著它上市。
打椿的人將它帶到市上,無需擺攤,隨意找個角落一坐,也無需吆喝,椿芽自身的氣味就做了招牌,遠遠的發散出去,吸引著愛好它的人聚攏來買它,也提醒道不愛它的人,自覺退到三裡開外去。一棟樓裡,一戶人家吃香椿,幾乎一層樓的鄰居都能被燻到,氣味幾天都散不掉,也算是慶祝春天來臨的一種方式吧。
香椿入菜,無論打算怎麼吃,都要經過事先的焯水和浸泡,再接後續,一是為了去除香椿芽的澀味,更重要的是據說香椿裡含有某種物質,經過焯水以後可以顯著減少。
焯水以後怎麼吃它呢?就算是受不了香椿氣味的人也知道,香椿可以煎雞蛋吃。雞蛋百搭,和香椿這類硬茬也能配合無間。焯過水的香椿細切,和雞蛋調到一起,簡單加鹽調味,入油鍋攤熟即可。對於喜歡吃的人來說,香椿煎蛋真是春天的恩賜。
把炒好的香椿雞蛋包進包子裡,也是一種吃法。
香椿拌豆腐,就如香蔥拌豆腐那樣,顏色一清二白,特別清爽好看。
將香椿焯水細切,撒到白豆腐上,加上麻油醬醋鹽,就可以開吃。濃鬱的香椿味,讓豆腐的豆腥味都吃不出來,與此同時,和豆腐在一起的香椿也表現出了小清新的一面,味道都不那麼過分濃鬱,而是剛剛好。
香椿頭不切,整根直接焯水,然後蘸麵粉,再裹蛋液,最後下油鍋,出鍋撒點椒鹽,又脆又香。別看這種吃法簡單,這也是一道有名字的菜,叫做香椿魚。所以不吃香椿的人,去餐館就別點這道菜了,裡面絕對沒有魚。
香椿蝦仁,鮮上加鮮的一道菜。將蝦仁和香椿事先分別焯水,再放油鹽清炒即得。
香椿和春筍,同為春天的恩物,分別焯水,湊在一塊兒炒,是只有春天才能吃到的小炒。
香椿和油煎花生同吃,不會有金聖歎說的「豆腐乾與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但是當做下飯菜,還是很稱職的。
香椿光是焯水,不用和其他食材搭配,就可以自成一道涼拌菜,除了味道濃烈些,沒其他毛病。
除了素菜,香椿和臘肉也好搭配。這麼一盤子弄下來,具體是臘肉更香,還是香椿更好吃,可真不好說。
春天甦醒萬物,潤物細無聲的來,走得也快。所以香椿的食節也是轉瞬即逝的,以天數來計算,馬上就吃過季了。但是相應的,保存香椿的方法也很多,其一是將香椿焯水以後瀝乾,密封冷藏,這樣弄,再開封時,也能吃到幾乎和新鮮香椿相同的口感。
另一種是鹽漬,同樣是先焯水,再放鹽揉出水,裝壇密封,有點像醃鹹菜。吃的時候需要多漂洗幾次。漂洗以後照常炒、拌都可以。
油香椿,將香椿焯水浸泡,再切碎,在油鍋裡炸香,加作料,密封裝瓶,可單獨下飯、拌麵吃,或是炒菜時加入。
另外,有一種和香椿芽很像,也幾乎是同時上市的春芽,叫刺老芽,同樣需要汆燙、水泡以後再食用。樣子和做法雖然相像,味道卻大不相同,刺老芽極苦,而且有刺。吃的時候注意區分,不然的話,會享受意想不到的獨特口感:苦涼。
(圖片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