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 衣食住行記
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
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
一些人家開始動手把多餘的肉類用傳統的方法做成臘腸、臘肉。
在這種寒冷的天氣裡吃起來,確實別有一番風味。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
小雪節氣,南方地區北部開始進入冬季了。
由於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陰陽不能交通,所以萬物都呈現一派閉塞之象,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人體也是一樣的道理,天空之上的陽氣已和你無緣,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之前潛降下來的陽氣養護好,不要肆意揮霍,尤其是南方人。
北方冬季天氣寒冷,收藏力就充足,陽氣就能很好地內斂。
而南方明顯的冬藏力不足,就更要收藏身心,養好陽氣。
人體閉藏好了,就是在滋養自身的元陽之氣。
由於小雪前後溫度下降,氣候比較乾燥,也就是燥邪較甚。相信很多人最近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皮膚乾燥,甚至口乾便秘的現象。尤其是陰虛體質的人,特別要注意清淡飲食。
現在的氣候還不適宜進食麻辣火鍋、乾鍋、燒烤等辛熱食品,否則容易以熱助熱,使人口鼻乾燥,並誘發口腔潰瘍、痤瘡等。
同時也要避免用過熱的水和鹼性香皂洗澡,預防皮膚乾燥進一步加重。
冬月來臨,天寒地凍。
人的身體也得冬氣,收藏得力,五臟六腑得到了陽氣滋養,此時進補人體也容易吸收。
但是入冬後水旺,水克火,心氣虛的人容易出問題。所以在注重進補的同時,也要關注心臟。那麼這兩樣怎麼兼顧呢?
下面這道「山藥玉米豬骨湯」幫到你。
【材料】豬骨500克、慄子10粒、龍眼6顆、玉米一根、山藥20g、芡實15g、姜三片
【做法】將豬骨斬小塊、洗淨,飛水後撈出;將所有材料放進鍋裡,加適量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煲1.5小時後出鍋,加鹽調味。
【功效】健脾養心,補肺固腎。
山藥在上能清,在下能固,滑潤而滋陰,收澀而利溼,補肺補腎又補脾,是個全能型食材。龍眼肉在這裡是增強養心功效的。
慄子是「腎之果」,是補腎陽的;芡實是固腎氣的,他倆是對好兄弟,一邊補一邊固。
這麼一碗湯,煲出來不會滋膩,喝完脾胃很舒服,既能補腎固腎,又能健脾養心,而且這個湯沒有禁忌,所有人都適合吃。
大雪是進補的大好時節。但是問題就來了,進補最怕的就是瘀堵。所以,在大雪進補之前或在往後的進補當中,就要多揉按這個祛瘀穴——血海。血海是生血、活血的要穴,具有祛瘀血,生新血的功效,還有健脾化溼,調經通血的作用。
每天按揉血海5分鐘,可以疏通氣血,祛瘀生新,預防進補給自己添堵。
大家在小雪都有哪些習俗和養生方式?
·歡迎在下方留言·
二十四節氣 · 衣食住行記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