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藍色記食本,獲取好吃的秘密
恰逢節日,來一句對法國人的精準吐槽
🍞好吃不貴的「法式」料理🍞
作為在廣東生活了7年的人,茶餐廳是常訪地。一說到茶餐廳,有那麼幾樣東西總會在腦袋裡馬上跑出來,其中必有「西多士」。
「西多士」是廣東地區人民的叫法,它更通識的名字叫「法式吐司」。幾乎每家茶餐廳的菜單都有西多士,它也是不少人(包括我)早餐或下午茶必點:吐司麵包夾花生醬,裹著蛋液,煎得香脆便好。再配一杯咖啡或港式奶茶,可以說是很有那個意思了。
港式茶餐廳的西多士 圖源:pictastar.com
不得不承認,很多食物一加上「法式」二字,就顯得氣質非凡。然而食物背後的真實故事,並非一定如此。
麵包之於歐美人就相當於米飯之於亞洲人。在法國,從早到晚麵包店都會有排著長隊等待買當日新鮮法棍麵包的人,超市貨架上也非常多麵包、吐司供選擇。
法國麵包店 圖源:Gettyimage
實際上,很多新鮮麵包如果不在兩天內吃完,就變幹變硬:吐司味同嚼蠟,法棍可以拿來防身。如果非要吃,嘴巴可能會一邊嚼一邊流血……(嘴巴:???
把大半麵包扔掉很是可惜,但直接吃又很難下咽,怎麼辦?法式吐司就此誕生。
法式吐司在進入香港成為「西多士」,做法上稍微有些改變,譬如從「煎」麵包變成更多是在「炸」麵包。在這裡,我想告訴你最簡單原始的做法。
幹硬的麵包塊蘸上牛奶,裹蛋液,再下鍋煎,三五分鐘一定完成。也算是快手餐翹楚了。蘸上牛奶,麵包得以軟化,裹上蛋液煎相當於給麵包提供了一個封閉的環境重新溼潤、加熱。吃起來,奶蛋香和麵包融為一體,配一點果醬、花生醬、糖漿,早上能馬上醒過來。
法式吐司 圖源:taste.com
法國朋友告訴我,這「菜」其實是以前不太富裕的法國人家庭發明的食譜,不曾想,隨著法式餐飲在各地的風靡,也成為了各國人都愛吃的食物。
順道也讓我想起了蛋炒飯,一樣是用雞蛋解決剩飯的問題。emmm……這樣說來,不同地方人們處理食物的方法其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5分鐘出餐的法式吐司🍞
材料
吐司麵包 2片
雞蛋 1個
牛奶 100ml
水果/糖漿/花生醬(可選)
做法
1.中火,並將約10g黃油/食用油下鍋待用;
2.吐司麵包對角切三角形(不切也可以),可以將花生醬等夾在兩片麵包中間,我自己用的是黑糖粉;(然而其實不是一個很優秀的選擇……)
3.麵包輕蘸一些牛奶,再全身裹一遍蛋液;也可以將牛奶雞蛋混合,直接蘸取;
蘸牛奶
蘸蛋液
4.放入油已經熱的鍋裡,每一面都要煎到;
5.不需要5分鐘,表面能全部金黃,出鍋,撒上糖漿或水果。
👇開吃吧!👇
小囉嗦
1.不推薦用糖粉做夾心,理由如上圖……但味道很棒;
2.推薦夾餡兒用煉奶、花生醬、榛果醬,屬於吃完能飛天的搭配,也幫助粘合吐司片;
3.不要任何餡兒也可以!直接裹蛋液煎出來也好吃:
4.以前有「法式吐司必須要幹硬老麵包」的說法,根據上文的故事你也應該知道了,那是「歷史遺留」,其實新鮮麵包也可以,味道依然好~
5.這個烹飪辦法可以理解為「又幹又脆快要報廢的麵食拯救法」,所以饅頭、餅、饃理論上都可以這樣加工,大家可以多多嘗試!
6.昨天剛過完聖誕節,我和裡昂來的朋友做了幾個中式小炒,喝了一瓶不錯的白葡萄酒,也算是沒有孤單過節了,內心很滿足。西方節日吃中餐,也是告慰我們的中國胃吧。
✨廢話不多說,祝你好胃口!✨
你可能還想看
遇到好吃的醬,米飯會發光
「這個飯好吃到蝦都沒人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