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導,2020年11月22日,美國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破壞美俄友好關係。近日,俄羅斯外交部表示,俄方決定啟動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國內程序。
美國居心何在,俄羅斯果斷拒絕
據了解,美國向俄羅斯提出「過分要求」,破壞兩國友好關係,使兩國出現危險信號。俄羅斯表示,美國要求其歐洲盟友來分享俄領空觀測數據,窺測俄方軍事信息。隨後,俄羅斯將啟動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並在正式確立後通報條約有關各方。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俄羅斯與美國關係惡化風險仍存在」。但美國視俄羅斯為敵人,對俄展開制裁等破壞性活動,使兩國之間出現「裂痕」,擦出不同火花。扎哈羅娃還表示,美國實際上在破壞俄羅斯現有的軍備控制體系,以便之後帶來一定恐嚇和威脅。
美俄互相試探?歐盟國家受到牽連
《開放天空條約》於1992年籤署,2002年生效。該條約成立,是在冷戰結束後,各國為建立信任而採取的措施。其中條約締約國可按規定對彼此領土進行非武裝式的空中偵察,為各國之間展開更多軍事交流,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衝突。隨後,美國、俄羅斯和大部分的北約國家籤署了這一條約。
2020年5月22日,美國向該條約的其他締約國提出退約決定,並認為除非俄羅斯重新履行該條約,不然美方將於6個月後正式宣布退出。對此,俄羅斯認為美方捏造事實沒有一定根據。2020年11月22日,美國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隨後,普京召開年度記者會,對美國多次「反悔」行為,進行抨擊。
有關人士分析認為,俄羅斯突然啟動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也是出於美國不顧情面,並在俄方給予相關建議下,還是沒能進行阻擋,部分歐洲國家也沒有給予相關回應,俄方才毅然決定啟動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國內程序,為維護俄羅斯國家領土主權做出相應準備。
此前,俄羅斯與美國籤署了新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該條約將於拜登就職半個月後到期,如果美國沒有延續此條約,俄方在《開放天空條約》上也不會做出讓步。
《開放天空條約》由美國、俄羅斯和北約大多數成員國等國家籤署,2002年起生效,旨在提升軍事透明度、降低衝突風險。籤署國可按條約規定對彼此領土實施非武裝空中偵察。
2020年11月22日,美國政府宣布,美國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 。
1992年,美國前總統老布希與時任國務卿貝克在蘇聯解體後與俄羅斯談判並籤訂《開放天空條約》,共有35個國家籤署協議。依照協議,籤署國之間可以在彼此領土進行非武裝空中偵察,旨為增強軍事透明度,減少誤判 。根據該條約,各國每年相互開展約100次監視飛行,其中有42次針對俄羅斯。出於平等原則,俄羅斯每年也對外派遣42次"監視"機 。
2001年5月,俄羅斯批准了這個條約。2002年1月1日該條約開始生效,有30多個籤約國。
聲明:文章來源網絡,不代表本平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