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政治正確」成為主流,我們只能做一個「受害者」?

2021-02-09 新京報書評周刊

作為一個不愛表達意見的亞洲女生,我一直都和這個若隱若現的「受害者」身份保持著微妙的關係。我利用它獲得盟友和歸屬感,也掙扎著證明並不是每一次都要淪為受害者。

曾經同級的同學們通過對於受害者的製造,成功地排擠了一名拿到終身教職的教授,使研究生院禁止他教授任何研究生級別的必修課。 而我就是這受害者之一。值得琢磨的是,這受害者是如何構造出來的。時常觀察,就會發現這過程遵循一個清晰的文化腳本。

例如,教授在課上做出的某種回應,如果對象是我,同學們會將其解讀成種族歧視,並且充滿同情心發信息提醒我,這就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呀,你還沒察覺嗎!而同樣的回應,如果對象是一位白人同性戀的男生,就會被解讀成輕微的性騷擾。那段時間,我在研究上也和這位老師有合作關係,但是他並不認同我的研究框架,並堅持希望我採用他提出的框架。我和同學們聊起這件事和課上的狀況,其中一個同學的解讀令我印象深刻到有些惶恐:

「He is gaslighting you!We have to get you out of his control!」 

據這位同學介紹,Gaslighting的原意是有人會偷偷把煤氣燈調暗,每天調暗一點,讓房子中的人自以為精神錯亂無法正確感知周圍環境,而逐漸真的精神錯亂起來。如今這個詞泛指各種令人產生自責自卑感的陰謀。

相關焦點

  • 同性戀平權是不是一種政治正確
    從廣義上講,政治正確的一個核心內涵就在於其「無視客觀事實」。而且我們也的確可以看出,同性戀平權運動在市場化與資本的裹挾之下,真的在呈現出一種「無視客觀事實」的趨勢,最大的例子就在於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與傳統觀念以及激進地推動同性戀婚姻的所謂平權措施。
  • 「黑」是政治不正確?在英美點黑咖啡需慎重
    為點一杯我們叫了地老天荒的「黑咖」Black Coffee,因為「黑」字被視為政治不正確,幾乎鬧出一場召警活劇!
  • 我討厭政治正確 因為我比你們更愛自由
    首先強調一個事情就是我對LGBT群體沒有任何不尊重,什麼取向是每個人的自由且不能被外人所管轄,今天談論的話題並不在LGBT是否正確因為它本身就是自由的,但是鼓吹LGBT是否已經成為了政治正確值得我們思索。
  • 《紐約郵報》編輯部:芝加哥大學向「政治正確」說不
    》官網,英文版見閱讀原文。女:你這個野蠻的混球,你一定是共和黨吧。男:事實上,我是穆斯林,這是我的宗教信仰。女:哦,真抱歉,對不起。你不會認為我有「伊斯蘭恐懼症」吧。………………雖然「政治正確」的迷霧和左派的「敏感性」籠罩著全美高校,但依然有幾束燈光在閃耀——上周,有一家高校大放異彩。芝加哥大學提醒前來報到的大一新生:言論自由依然主宰著這裡。
  • 拜登新內閣「政治正確」,意味著什麼?
    與之相伴的,對移民限制的放鬆、疫情措施的落地,都將成為美國關注社會多元群體、追求平等正義的良好肇始。對中國意味著什麼?拜登的上臺意味著很多改變,他揚起的塵沙將落在每一個人身上。美國正在越過川普向熟悉的「美國」道路回歸。對經歷過川普時代的我們來說,這不失為一個好消息。
  • 能源轉型中的政治正確和利益糾葛
    我們這個世界正處於一次偉大的能源轉型進程中。此前兩次分別是從薪柴到煤炭,從煤炭到油氣(對應兩次工業革命),如今是從化石能源到可再生能源(以風、光為代表)。一個典型的能源轉型定義是指一種(類)能源形式在能源消費中佔比從5%增長到80%的過程(Fouquet, 2016)。但就目前來看,風、光在未來能源消費中佔比能否達到80%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 澳小夥狠批雪梨機場:「政治正確」大過國家安全?
    Yemini稱這樣僅僅為了「政治正確」的行為也太瘋狂了。他說:「如果他們以人種歸類,而不僅僅是追求』政治正確』,那我的感受還要好一點。一味追求『政治正確』並不會讓人們更加安全。」(圖片來源:《每日郵報》)Yemini告訴記者,澳大利亞政府是時候調整「政治正確」的方針了。
  • 《指定倖存者》:政治驚悚劇的迷局
    《指定倖存者》開局非常抓人,給出了政治驚悚劇幾乎最為殘酷的情境,一個並非民選、無意為之的新手總統,他要直面的難題包括但不限於:重建美國政府、追查真相、緝捕兇手、發動戰爭、安撫各州、以及與明暗之間的政治對手博弈,更有家庭內部的潛流,他如何做到中流砥柱?
  • 「威爾遜時態」:一戰的政治遺產
    儘管自拿破崙戰爭以來,民族主義已經成為西北歐和美洲最主流的政治意識形態,但在均勢原則重視調控成本的考量之下,俄奧土三大多民族帝國的正當性依然獲得了約定俗成的承認。而在19世紀末的新帝國主義浪潮中,歐洲列強同樣承認彼此在非洲和亞洲所建立的殖民地的合法性。一戰時期,航拍照片顯示一架飛機飛過西線戰場上空。
  • 用Snapchat濾鏡做新聞:成為印度性虐受害者的發聲平臺 獨家編譯
    任何一個平臺都不只有表面價值,對於Snapchat來說,它的表面價值就是年輕群體分享秘密照片的平臺。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你會發現這也是一個可以用來講新聞故事的地方。」這段話是27歲記者Yusuf Omar說的。7月14日,他用Snapchat採訪性虐待受害者的視頻在網絡上瘋狂傳播。
  • 【維•百科】清真食品將成為奧地利主流食品?
    清真食品,即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飲食禁忌所做的食品。清真市場在奧地利及全球的潛力具大,前景遼闊。目前,奧地利已大量生產清真食品,將其產品廣泛推入本土市場,並且出口到阿拉伯國家。這些人口對於奧地利一個本身人口只有850萬人的國家來說,是極其龐大的。那麼這些穆斯林的飲食文化,會不會對奧地利主流食品產生影響呢?將來著名的維也納炸牛排,會不會被標上「清真」二字?
  • 我們還是把《綠皮書》想簡單了!
    《綠皮書》重走六十年代之路,從同性戀運動的中心走到黑人民權運動的腹地,從身份政治的認同到向傳統家庭的回歸。這背後昭然若揭的是美國主流價值觀,黑人同性戀的身份只是「政治正確」的最恰當表達。當21世紀即將走向第二十個年頭,叩訪六十年代成為一種需要,因為六十年代的遺產已經成為可感知的事實,它直指著當下的現實——在家庭結構愈加被衝擊,種族歧視仍然存在,平權運動仍在進行的今天,青春又將在何處安放。參考文獻:[1](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著,《極端的年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4。
  • 不再恐同:我們都缺課的LGBT歷史
    517國際不再恐同日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移動網際網路的蓬勃興起,讓越來越多年輕一代的性少數群體過上了和老一輩性少數群體完全不同的生活。千禧一代思想越來越開放,接受程度越來越高。網絡上對於性少數群體的支持與鼓舞成為主流,對於新一代年輕群體而言,似乎從來沒有因為性少數的身份而產生"恥辱感",更多的,是因為性少數身份讓他們的眼界更加開闊,心胸更加寬廣但我們也要知道,如今越來越正的風氣,是老一輩的性少數群體為我們爭取來的這部紀錄片是我們都缺課的歷史20世紀60年代,在這個性少數群體被塑造成妖魔鬼怪形象的年代裡
  • 論戰,政治與問題化:一次與福柯的訪談|城與邦
    確實,我這種態度不源自這樣一種批判方法,這種批判方法聲稱採取一種系統性的檢驗,意在駁倒那個正確的解決方案之外的其他所有可能。我的態度更多是一種「問題化」的次序:也就是說,在我看來,在一個行動、實踐和思想的領域的發展即是向政治發問。舉例來說,我不認為任何「政治」能對瘋癲和精神疾病提出正當和完備的解決方案。
  • Anitama新聲|年齡和性別沒有意義,但這和政治正確無關
    這並不是因為「政治正確」的價值觀,覺得不能用年齡和性別區分人類;而是在分析過往數據之後,Netflix 發現,年齡和性別完全沒有意義。茂木認為,正因為 Netflix 通過積累數字和邏輯得出這樣的結論,並且充分運用到商業經營中,他們才成為了時代的弄潮兒。
  • 你有受害者心態嗎?
    經歷創傷往往需要打破我們對「世界是一個公正和道德的地方的假設"。承認自己的受害者身份是對創傷的正常反應,這有助於一個人重新建立對世界是一個公平和公正的生活場所的信心。此外,受害者希望施暴者為他們的錯誤行為承擔責任並表達負罪感也是很正常的。對患者和治療師的證詞所進行的研究發現,確認病人具有創傷,這一點對進行創傷和受害的恢復治療很重要。
  • 左與右:政治光譜中的基本概念
    在當代的時政評論中,我們不乏看到有關「左右」的字眼出現。左翼右翼這些熱門詞彙,其實出自政治光譜的概念。政治光譜(英語:political spectrum),也稱政治坐標,是用作量度個人政治立場傾向(即不同意識形態)的工具。政治光譜正如一般光譜一樣,由軸線構成。左與右也並不是相對的概念。在烏託邦理論與古典自由主義形成政治對立以前,政治只有利益團體,沒有左右。
  • 印尼人:與美國合作是正確的,印尼可以成為對抗中國的東協領袖
    如美國、中國、俄羅斯等,仔細觀察這些被討論的國家,我們會發現這些國家先天在國土面積、人口等方面就佔據絕對性的優勢。而除此之外,也湧現出了一些並不具備先天優勢或者是只佔據其他次要優勢的,試圖擠進世界級大國行列的小國。圖為中國海軍而這樣的一些國家為了實現其野心,通常會選擇在世界熱點地區刷存在感來增強自己的國際影響力。
  • 歧視華人當真是「政治正確」嗎?(附視頻)
    早先,美國2016年大選的總統首輪辯論裡,川普曾經12次提到了「中國」,為此福克斯電臺該欄目派遣一個叫做Jesse Watters的記者前去位於紐約市的中國城採訪,去調查那些人怎麼看待2016 年大選。在採訪中,」 沃特斯隨意問過路者政治問題,比如「你是否喜歡川普?」「你會投票給誰?」但也問到「今年是龍…… 兔子?」
  • 當說唱成為主流,你弄明白說唱應該聽誰的了嗎?
    隨著如此多優秀的Rapper湧現,你是否也會有一個疑問:說唱,到底應該聽誰的?其實,欣賞哪位Rapper都是你的自由,不管你聽誰,你喜歡誰,你想成為誰,說唱,都應該聽你的!與其選擇去聽誰的歌,你有沒有想過,還一個選擇就是聽自己的歌呢?剛入門的愛好者們,面對說唱音樂的各個要素有些茫然:到底應該先練Flow、先找腔調、先寫內容,還是直接練快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