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隨著美蘇冷戰緊張局勢的升級,蘇聯對美國可能發動核武襲擊的威脅給美國人的日常生活蒙上看了一層可怕的陰影。在學校裡,開始教育孩子們如何在襲擊發生進行躲避,為了躲避衝擊波和強光要遠離窗戶。在美國各地,那些有條件的家庭開始在地下室和後院建造可以防輻射的地下庇護所,在市政建築下面也建造了社區庇護所。
以我們現在對核武器威力的了解,上面這些做法顯得有些荒謬。這些做法都是基於美國五六十年代防禦政策中一個明顯的缺陷理念導致的,那就是要讓美國大多數人口在核攻擊下倖免於難。
當時既然這樣做了,那麼人們在地下庇護所躲避的時候,有個很嚴肅的問題就提了出來,吃什麼呢?
1955年,在艾森豪任美國總統期間,美國聯邦民防總署要求每個家庭在發生核武攻擊的緊急情況時,至少要儲備七天的食物和水。為了鼓勵人們建立這樣一種儲備,美國聯邦民防總署還發起了一項名為「奶奶廚房」的倡議。該倡議的口號就是「奶奶時刻準備著應對緊急情況」,因為奶奶掌管下的廚房物資總是滿滿當當。
在1961年柏林危機爆發期間,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擴大了美國的民防計劃,要求撥款超過2億美元,用於在美國建造公共防空洞。甘迺迪還鼓勵美國人建立私人庇護所。根據估計,在這一政策催動下,美國庇護所的數量從1961年6月的60000所增加至1965年的200000所。
到60年代初,美國農業部已經開發出他們認為理想的「世界末日食品」,營養豐富,易於製作,價格合理,並且具有較長保質期。那麼美國農業部冥思苦想的「世界末日食品」到底是什麼呢?答案就是小麥餅乾,當然這時它有了一個更拉風的名字「全能餅乾」。
用小麥麵粉來製作食用餅乾,無論在中國古代還是古巴比倫就已經出現了,人類已經食用了數千年。但美國這時候卻如獲至寶,當時的美國國防部副部長保羅.維舍爾,1962年在國會發言指出,餅乾的保質期即便在埃及金字塔裡塵封了3000後,拿出來還可以食用。
最初這種小麥餅乾是在西雅圖一家工廠生產,但五角大樓嫌產量太低,於是美國各大食品公司響應政府號召,全力配合。到1964年計劃結束時,這些公司共生產了200億個全能生存餅乾。
除了餅乾,現在很多減肥者代餐的蛋白粉也是當時美國應對核武攻擊的開發產物。
儘管小麥餅乾和蛋白粉被美國政府視為理想的防核武攻擊的儲備食品,但許多普通的美國人在儲備緊急食品時還是轉向了更常規的選擇。蔬菜、豆類和肉類罐頭是最受歡迎的選擇,此外還有花生醬、盒裝的穀類、果汁罐頭、混合飲料以及其他餅乾。
儘管對蘇聯核武攻擊的擔憂在1970年代已基本消除,當時對於越南戰爭和水門事件的擔憂已經取代了原子彈的威脅。但事實證明,某些防輻射食品的保質期比政府預料的還要長。
2006年,紐約市工人在對布魯克林大橋進行例行結構檢查的時候,發現了冷戰時期存儲的一批物資。有醫療用品,水桶和140箱估計裝有35萬多塊全能生存餅乾的物資。
當時交通專員艾裡斯·溫斯霍爾出於好奇拆了一塊來品嘗,吃過以後他就後悔了。他表示吃上去的感覺,就好像在啃一塊紙板,那種說不出的噁心感覺能在你嘴裡停留數個小時。
請點一下右下角的「在看」,這對我們很重要,文章將被更多朋友看到!
回復關鍵字「春運」 我們一起追逐回家過年的腳步
回復關鍵字「南京大屠殺」了解中國抗戰史上最慘痛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