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當地時間8月3日-8月5日,第21屆世界翻譯大會(FIT 2017)在布裡斯班會展中心召開。本屆大會吸引了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1000餘位語言行業翹楚參加,秉承開放包容的宗旨,為語言行業從業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與分享的平臺。中譯語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譯語通GTCOM)金融翻譯事業部總監張嬌作為優秀譯員代表獲大會邀請,發表了關於語言科技在翻譯項目管理中應用的專題演講。
張嬌首先介紹了翻譯工作的演變歷程,從以「紙介型」加入團隊協作到進而演變為目前的「項目管理型」,無論從工作量、人員分布還是市場需求維度看,都是在呈上升趨勢的。「從2011年到2015年,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的產值增長了79%,每年的平均增長量達19.7%。」對於行業的前景,她表示十分看好。
演講中,張嬌重點分享了關於翻譯項目管理的現狀與改進的思考,以及在項目管理中應用CAT工具組織譯員進行大量翻譯工作的經驗心得。以金融翻譯為例,在年報、法律文件、重要會議資料等金融文件翻譯的過程中,時間緊、高一致性和數據重要性成為最顯著的要素。她進一步解釋說,「9年前金融翻譯的速度平均為每周5萬字,而今天則增長到40萬字,達8倍以上。同時,在很多特殊術語的翻譯上,每個客戶的文件需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並且金融數據成為翻譯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現狀都要求翻譯工作者具備很強的「人機互動能力」(Human-machine interaction),能夠熟練操作CAT、QA等工具。對於項目管理者來說,更需要具備較高的團隊協調能力和反應能力,而以上需求都可以通過語言科技工具的幫助來實現。
在演講最後,她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從人和機器的角度提出了切實的改進建議:從譯員和項目管理者角度,提高自身競爭力的同時,要更注重項目經理角色的重要性,提升項目整體效率;從科技角度,機器翻譯和編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大勢所趨,是提升效率的「利器」。她表示,項目管理將會成為翻譯行業的核心的趨勢,而項目經理將在譯員管理、技術應用、客戶需求三方面起到管理、調配的「主心骨」角色。
不僅如此,中譯語通GTCOM語言事業群圍繞「翻譯全球化與本地化」、「社交媒體翻譯趨勢」和「後現代化時代的創新及翻譯」等主題踴躍投稿,共計有5篇論文通過審核,成為FIT2017論文通過率最高的機構,充分展現了中國譯員的強大實力和中譯語通GTCOM在語言服務行業內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