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聯陞:一個中國學界生疏多年的學匠,重新回到我們的視野

2021-02-23 光明閱讀

        

▲1980年,楊聯陞先生致繆鉞教授信函。

▲楊聯陞夫婦與繆鉞夫婦。

▲楊聯陞夫婦

    家兄蔣力的這本《楊聯陞別傳》。坦率地講,我對書名是有異議的。所謂「別傳」,應該是「正傳」的補充。迄今為止,並未有過「楊聯陞正傳」。曾有人試圖寫過,並且複印了楊聯陞先生47本日記,但後來沒有結果。在沒有「正傳」的時候撰寫「別傳」,當然有作者謙虛的表現和藉此拋磚引玉的意願,不過,我也說一句大話,未來不可能有一本能夠超過這本《楊聯陞別傳》的「正傳」。因為作者與楊聯陞的親屬關係、作者所掌握的楊聯陞的書信、作者的筆力與情感,都是其他人難以超越的。

  韓石山老師在《楊聯陞別傳》序言中稱「蔣先生此書,不妨稱為紀人本末體。可說為中國傳統史書體例,開一新生面。」我以為,這也是過譽之辭。中國傳統的史書,講究「三體」——紀傳體、編年體、紀事本末體。作為「紀傳體」頂峰的「二十四史」,已經把人物傳記寫得傳神逼真,後人想「開一新生面」,談何容易。何況近年來諸如《胡適的圈子》(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年版)、《魯迅的圈子》(東方出版社2014年版),都是這種「交友考」的寫法。

《楊聯陞別傳》的可貴之處,在於作者通過楊聯陞先生的「朋友圈」——傳主與胡適、趙元任、錢穆、蕭公權、繆鉞、何炳棣、吉川幸次郎等海內外學人的學術往來,不僅「掌故性」地勾勒出楊聯陞先生作為「西方漢學界一流學人」「中國文化的海外媒介」的生動形象,同時也給這些海內外學人做了「別傳」。

▲1989年周一良教授在楊聯陞先生家吃龍蝦。

這些,都是不為一般人所知的,非下一般功夫可得。正因為此,這本書作為一本「工具書」,是可以擺放在案頭的。



▲1938年起,楊聯陞擔任賈德納的研究助理。在哈佛求學期間,楊聯陞在學業和生活上都得到賈德納的關照,吃住都在離哈佛園不遠的康橋柏克萊街上的賈德納的寓所。美國麻省康橋柏克萊街5號今貌。

翻閱《楊聯陞別傳》,不僅可以看到傳主的學術生涯,更可以看到傳主的一些情結。比如,楊聯陞先生濃鬱的「北大情結」、隱隱的「日本情結」、深沉的「故園情結」——

他早年即想就讀北京大學;周作人擔任偽北大校長時,他拒絕了周作人接連發出的講師與副教授的聘書;留美期間答應胡適將來回北大任教;晚年最大願望之一是到北大做一次學術講演。

他與日本學者多有往來,也曾經到日本研究中國史的「重鎮」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訪問和講演,欽佩日本研究學問的精細,但內心中有著一種不服。到了晚年,楊聯陞先生對故園的思念愈加深沉與深切,和海內外學人交往時難以克制地流露出來。作為在日本留學、工作、生活了30年的我,對此豈能用「同感」兩字形容!

或許是觀察角度的不同,或許是生活體驗的不同,家兄蔣力對楊聯陞先生晚年生活的著筆點似有欠缺之處。我和蔣力曾經一起去拜訪過上海復旦大學教授葛兆光先生。葛先生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哈佛大學期間,曾經詳細閱讀過楊聯陞的47本日記,回國後陸續寫了一些文章。

▲1965年楊聯陞先生日記

▲ 楊聯陞先生與胡適先生1956年的論學書信。

我記得葛先生說過這樣的話:「楊聯陞先生是被『漢學第一人』的稱號壓死的。」他給我們兄弟介紹了楊聯陞先生在日記中顯示的種種「要強」,絕對不能輸給西方漢學研究者的心態和行動,結果導致精神抑鬱患病,晚年的精神生活並不愉快。

說實話,後來我也曾到臺北翻閱過《楊聯陞日記》,更多地關注到楊聯陞先生在美國生活中喜歡「包餃子」,沒有葛先生觀察得深入細緻,所以才為《楊聯陞別傳》中沒有收入葛先生的見解而感到略有遺憾。

拉拉雜雜寫來,這篇文章已經無法稱為「書評」,勉強可以稱為「書話」了。我想說,《楊聯陞別傳》把一個中國學界已經生疏的「學匠」重新拉回到人們的視野,由此為中國的文化海外傳播添薪續力,值得一讀。  

 

▲1959年,楊聯陞與同事。後排左起:鮑大可,列文森,畢漢思,Judith Shklar,梅谷,Edward Wagner,芮瑪麗,史華慈,柯睿格。前排左起:費維愷,牟復禮,Charles O.Hucker,楊聯陞,瞿同祖,周策縱,John Lindbeck,賴世和。 

(本文作者蔣豐,為北京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   

  

相關焦點

  • 【書評】楊聯陞,中國文化的海外使者
    說實話,早在蔣力編輯出版已故著名美籍華裔漢學家、我們的外公楊聯陞先生著《哈佛遺墨——楊聯陞詩文簡》(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東漢的豪族》(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哈佛遺墨(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漢學書評》(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蓮生書簡》(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的時候,我就屢屢動過撰寫書評的念頭。
  • 季劍青 | 楊聯陞《漢學書評》:作為媒介的學術書評
    餘英時由此引申,稱楊聯陞為「中國文化的海外媒介」,這是就楊氏整體的學術生涯而言。具體到他的學術書評,我們也不妨說他是自覺地以書評來充任某種「媒介人物」,而其意義卻較「中國文化的海外媒介」這一說法更為豐富。楊聯陞花費許多心血和精力撰寫學術書評,跟他很早就有這種「媒介人物」的自覺有關,而這又要聯繫到他在美國漢學界的特殊位置來看。
  • 楊聯陞:海外漢學的先驅者
    他在中國史的相關研究領域做出了許多開創性貢獻,被譽為「中國文化的海外媒介」(餘英時語)。由於早年留學哈佛,繼而入籍美國,加之論著多用英文發表,因此,他的學術成就在大陸學界並不廣為人知。相反,我們與他似乎顯得格外隔膜。楊先生辭世後,周一良教授和餘英時教授分別撰文追念,我們才得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他醇厚的性情與卓越的才思。此後,他的一些重要論著的中文譯本也開始斷斷續續地在大陸出版發行。
  • 尋找楊聯陞——一個被遺忘的學長
    餘先生文字誠摯,評價極高:「楊先生無論在西方漢學界或中國史學界都一直處於中心的地位。他的逝世,在中國史的研究方面.也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那一年好像是亞洲學會在芝加哥召開,餘英時先生有一個主旨講演,講的內容是什麼已經記不清了。印象深刻的是餘先生不只風度口才絕佳,反應機敏,而且條理分明,無所不知,於學者之外更展現出大才與鋒芒,是我七十年代末拜訪錢鍾書先生之後所僅見。
  • 【廣場】蔣力 | 楊聯陞與北京
    此間,楊聯陞用華僑大廈的信箋,寫了一份7頁紙的履歷(後以《楊聯陞自傳》為題,收入我編的《哈佛遺墨》一書)。最後一頁是英文著作略目(未入書),排在第一的是楊聯陞與趙元任先生合編的《國語字典》,其次是《中國貨幣信用小史》(今譯為《中國貨幣信貸簡史》)《中國制度史論叢》(今譯為《中國制度史研究》)和《漢學散策》。
  • 楊聯陞:自嘲為「漢學的看門狗,看到人家胡說,必高叫一聲」
    後來我知道,這一篇研究東漢經濟不能繞過的重要文獻,居然產自先生21歲時的一個假期。當別人都去湊熱鬧「起鬨」,楊先生則回到保定老家,祭出這篇恐怕連他自己都難超越的經濟史名篇。學者們在稱頌楊先生在弱冠之年就寫出風華絕代的超一流作品,並稱這是他最出色的學術文章。
  • 楊聯陞的博雅 | 韓石山
    楊聯陞這個人,可謂博學風雅。他的學問不像是使了勁做出來的,而是不經意間偶有所得,輕輕鬆鬆就寫出來了。且凡有所論,必有高見。
  • 楊聯陞與日本漢學學人
    多年以後,吉川還記得他那天在楊家很盡興,已有些「醉」的感覺。  1954年,吉川先生已是50歲(長楊聯陞十歲),故自稱中年。美國,於他和楊聯陞來說,都是異邦,但他們在這裡的「談古」,顯然談的都是中國,都是漢學。詩中的「懋堂」,當指清代學者段玉裁(號懋堂)及以他為首的懋堂學派。「小學」,指的是段玉裁的專著《詩經小學》。「竹汀」則指清代學者錢大昕(又號竹汀)。
  • 尋找楊聯陞——被遺忘的學長
    餘先生文字誠摯,評價極高:「楊先生無論在西方漢學界或中國史學界都一直處於中心的地位。他的逝世,在中國史的研究方面.也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那一年好像是亞洲學會在芝加哥召開,餘英時先生有一個主旨講演,講的內容是什麼已經記不清了。印象深刻的是餘先生不只風度口才絕佳,反應機敏,而且條理分明,無所不知,於學者之外更展現出大才與鋒芒,是我七十年代末拜訪錢鍾書先生之後所僅見。
  • 楊聯陞:楊聯陞自傳
    楊聯陞,生於民國三年(1914年)甲寅舊曆六月四日,原名蓮生,聯陞是先祖厚家公(諱鴻仁,會稽人,遊幕北方——灤州等地——遂落籍)在入學
  • 新書坊 楊聯陞:評內藤湖南的兩部遺著
    著名漢學家楊聯陞是陳寅恪的學生、餘英時的老師,漢學界第一流學人。他將大量精力傾注於寫書評中,並以這種特殊的學術文體馳譽學界。
  • 再談兩位史學家楊聯陞、何炳棣
    郵發代號1-201 海外對中國史專家,有個特定的名稱,叫漢學家。近世以來,聲名顯赫的華人漢學家裡,我最敬重的,還要數楊聯陞先生。楊聯陞楊先生是河北保定人。1914年出生,1990年去世。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他的畢業論文,名叫《東漢的豪族》,到今天仍是史學名著。
  • 韓國學界的中國近現代史研究50年
    然而,由於篇幅所限,本文無法全面概括韓國學界在50 多年來對近現代中國研究的總體情況,所以未能對部分相當重要的個別研究成果進行引用。 一、「現代」的下限延長與「近現代」的時代區分問題 從1968年開始,韓國最有代表性的綜合性歷史學術雜誌——《歷史學報》便開始設置「回顧與展望」專欄。
  • 吳原元:客居美國的民國史家對美國漢學的影響
    其次,對於這批客居美國的中國學人來說,他們在美國學界倍受排擠 。陳毓賢在撰著《洪業傳》時即指出,當時在美國教書的華人是相當尷尬的,他們的中文程度遠在同儕之上,對中國政治社會、文學、歷史都有較深的認識;可是那年代美國種族成見仍深,一般只請華人做副手,有名望的反而不聘用。袁同禮晚年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當一個普通的編目員,用唐德剛的話說很「屈就」。
  • 華晨宇回應爭議:畢業太多年樂理生疏了 多謝提醒
    華晨宇回應爭議原標題:被音樂教授批評不精通樂理還亂指導別人,華晨宇回應爭議:有點生疏了近日,綜藝節目《歌手之當打之年》正在播出中,參加節目的歌手均是實力派,如華晨宇、米西亞、蕭敬騰華晨宇回應爭議從截圖中可見認證為唱片公司音樂製片人、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教授的劉暢在日前發文質疑華晨宇在節目中講解的樂理,認為華晨宇說錯,並稱他不精通樂理,吐槽華晨宇經常在節目中讓別人學樂理等言論,更是呼籲工種人員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尤其是會影響到熱衷於音樂的粉絲等。
  • 《中國有嘻哈》陽靖利用HIpHop-Man重新回到大眾視野
    ­  一群迷妹迷弟爭先恐後地湧入HIpHop音樂的坑,還有各種媒體的推波助瀾下,讓一批中國的說唱歌手越來越紅。­  曾經為華人增光的說唱歌手歐陽靖利用HIpHop-Man的身份重新回到大眾視野,並開始了微博網癮之旅;­  實力強悍和外形俊朗的紅花會大將PG One一路輕鬆應對,化身成為迷妹口中的皮幾萬;­  鏡頭前,匪氣十足的Gai以真性情圈了至少20W粉絲,而私底下他十分謙虛,吃火鍋時候總是把火鍋底料壓得很低;­  當然,以上提及的說唱歌手只是火起來的一部分
  • 楊聯陞致胡適:越是概論,越得大師來寫
    現在一個學期完了,休息幾天,所以又把筆提起來。《食貨》半月刊一卷八期(二十四年三月十六日)有何茲全跟楊中一等的《「質任」解》,何君的文章說:《晉書·武帝紀》泰始元年、鹹寧三年「罷」及「降除」質任。梁任公《中國文化史講義》說「質任蓋如後世投靠賣身之甘結」,王宜昌《中國封建社會史》(《讀書雜誌·論戰》第四輯)說是部曲對領主的服役與盡忠的誓約。
  • 紅隊總經理終於下課,比賽又將重新回到球迷視野之中?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16日,就在本賽季的NBA結束不久,NBA迎來了一個非常令人欣慰的消息,那就是紅隊的總經理終於下課了。在之前由於他的不當言論,直接影響了NBA在國內的狀態,也讓很多球迷和籃球從業者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 周深像一個從未見過面的朋友,相熟又生疏,生疏又相熟
    周深像一個從未見過面的朋友,相熟又生疏,生疏又相熟歌迷,沒有特別執著於這場直播,因為最近他大概太忙,一直沒有準確消息就說明行程定不下來,本來就是福利,有沒有都沒毛病。《大魚》時期就火了一波,那個時候只是知道有這麼一個歌手,唱功還挺好。今年在B站跨年聽《能解答一切的答案》就一下子覺得他歌很好聽,也很有態度和層次,目前也最喜歡他這首歌。看《歌手2020》發現他性格也很可愛啊(以前還以為是很板正的性格來著),那麼多梗,人也沒啥架子。決賽節目組的騷操作也為他不平。
  • 為了不再被當「霸總」,明道緊跟潮流跳螃蟹舞,陳志朋好好學一下
    為了不再被當「霸總」,明道緊跟潮流跳螃蟹舞,陳志朋好好學一下在第一季《演員請就位》中好不容易挺到決賽圈的明道,終於在沉寂多年之後重新回到大眾視野。重回大眾視野的這兩年間,明道也經歷了不少糟心事,其中最讓網友們為他心疼的就是他的哥哥因為承受不住生活的壓力,身上背負著過多的債務,最終走了極端,帶著自己的老婆與孩子選擇了結束一家的生命,留給旁人無限的唏噓與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