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悟!是練太極拳的關鍵

2020-09-20 太極通文武

練太極功有三種狀態:

1、不得法時,思滯身懈,比劃而已,強持卻不爽。此狀態若長,可能會斷了練拳的念想。

2、強思為戰,心身皆硬,半趟拳練下來,骨軟筋酸,氣息難勻,此狀態若長,可能會失去練拳的身欲。身動不自洽,無動欲也。

3、得關竅處,自動自發,心身俱通,時時思練,處處想發。食髓知味,含飴知甜。

近來子午練功,鬆柔自如時,氣息自動,骨節鳴響,天地注我,我注天地。遂填詞記之曰:


【木蘭花慢•攝收一脈黃庭】


打拳通諸竅,松中緊、悟生靈。

夜深月光青,致柔戒力,骨動身鳴。

升騰。氣盈中脈,且隨形嫋嫋化為精。

色空何須細認,攝收一脈黃庭。


輕輕。任二力爭。隨遇了、動平衡。

中指纏、轉胯藏喉墜肘,掤勁正生。

歸零。自知自靜,體如如怎可落蟲蠅。

隨性心為太極,去紅塵利和名。


體悟一詞在這裡有五層含義:

第一,體是自家之體,包含著身心,不僅有思維、邏輯、理性之悟虛,更有感覺、體驗、實踐之悟實,體是知行合一之體。

第二,體有整體的意思。體悟就是對體認對象全體綜合的把握和驗證,這裡的整體不僅是自家身心,還包括自家身心所在的天地宇宙萬物等全部體系。

第三,悟是一種體認方式,不分主客內外,體悟更是一種直覺性統覺到自覺自在的綜合體認、體證過程。

第四,悟是自家本具自性的顯現,體悟就是自我修煉過程中自我體認和體證,包含外感、外知,內觀、內證的思維加行為的直覺性自覺。

第五,體悟中包含著感性、直覺、邏輯、理性、思維、行為等知行合於心的綜合,絕非僅是冥想式的思維過程。


相關焦點

  • 練太極拳半途而廢的原因在哪裡?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為什麼在追求太極真諦的修煉人群中淺嘗轍止、半途而廢者甚多?要害是習練者心不沉,意不靜。首先,習練者對太極拳修煉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陳鑫拳論曰「 運用在心,此是真訣」,「身法端凝莫測,收斂精神,別無他訣,心平氣和則得」。
  • 學練太極拳的過程,關鍵是不斷地「修正」拳架,如是,功力提升快
    最美的人,一定是練太極拳的人,哪怕年齡已經大了 練太極拳一定要會修拳就拿內功太極拳(13勢)來說,就還需要一式一式地糾正神意氣形之練法,使之達到符合太極運化規律的陰陽互根的境界,這些境界並不像單純的動作那樣好理解,但是,只要我們在思維模式上有了改變,看不到摸不到的神意氣就好理解了,這樣,太極拳之意氣之功的效益就會在不經意間體現出來。現在許多練拳者不重視修拳,學完後就自己去練,練著練著,形體動作就走了樣,如是就會嚴重影響神意氣之內功的積聚。
  • 【萬玉綱習拳體悟(38)】楊式太極拳85式傳統套路拳理溯源
    二是提出了太極拳與中醫經絡說相結合的觀點,而現代醫學也證明習練太極拳確有祛病健身之功效。當然,前賢們的拳經拳論博大精深,後人在習拳實踐中通過不斷體悟,加以繼承和創新,有些問題目前還認識不透或持有不同觀點,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筆者以上所述掛一漏萬,不過是一己之見,意在強調拳理拳法的重要性而已。為方便習練者對照原作加以研習,特將這四篇拳論附之於下。
  • 太極拳背絲扣的練習
    太極拳背絲扣的練習大的方面,練背絲扣須知三軸之雙螺旋上下豎軸之雙螺旋,練的是帶脈衝脈。前後縱軸之雙螺旋,練的是中氣。左右橫軸之雙螺旋,練的是身側之勁。小的方面,練背絲扣須知「打死結」,即用小圈纏裹出對方肢體運行之死點,借力打力,其核心打法即「小圈掉頭」,此處最為關鍵。我的體悟,圈越小,死結打得越結實,借力打力的反彈力越大,即太極之其小無內的螺旋勁。
  • 練太極拳不能洩氣
    >作者馬權友 練太極拳多年後,身上應該產生一定的功力,自然會有內勁,發勁時應該很猛,但是有時會覺得有勁卻使不上勁。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多種原因,其中不排除有&34;意志&34;方法&34;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許會開悟,會領悟到太極的真諦,看到太極拳殿堂的輝煌。 練拳要走好自己的路,只要能讓自己身心愉悅、拳後舒服就行。當你的拳練的不好時往往沒人注意你,當你把拳練的好時,就會引人注目,有水平的觀者會肯定你,鼓勵你,但也會讓練拳二把刀的人妄議,說你這不對,那不行,因為他嫉妒你。
  • 太極腰是練太極拳的關鍵核心
    目前有很多練拳者依賴兩肩擺動的來力練拳或只用胳膊練拳,殊不知,腰不主宰是練不好太極拳的以上所述的太極拳定性特點如都做不到的話,就談不上進入練太極拳的境界了。以腰部主宰形式練太極拳的方法是:在身體方面,要求中正安舒,
  • 練太極拳與不練太極拳的人,人生有何區別?
    練太極拳的人與不練太極拳的人,人生到底差在哪兒?從一天來看,兩者似乎沒有任何區別;從一月來看,差異也是微乎其微;從一年來看,差距雖然明顯,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三年五年之後,身體和精神狀態的差距就很大了;等到十年之後再來看,兩者之間的差距也許就是一種人生對另一種人生不可企及的鴻溝。 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即使再忙,也要練套太極!
  • 練太極拳如何才能真正松下來
    拳論中講的「皮毛要攻,骨節要松」「對拉拔長」、「逢上必下」、「腰以上四成上升,腰以下六成下沉」(陳照奎),「左發右塌,右發左塌」,「前去之中必有後撐」等等要領,都是這種對稱張開的要求.特別是初練太極拳者,更要力求開展,力求舒展,進而要求「開展之中有團聚之意」,開中有合,開合相寓.
  • 練太極拳如何心靜
    練太極拳最重要的原則是&34;。這指的是在運動時,思想集中心神專一,意識不斷地指導動作,並且靈活變換,使任何動作都有一定的指向,沒有顧此失彼的亂動。這個原則應該始終貫串在整個練拳過程之中。太極拳功夫深,練得非常寧靜的,當表演時,純靜專一,氣勢騰挪(虛靈活潑預動之勢),精神靈動,一片神行,可以把觀眾的情緒安定下來,全場肅靜,專心欣賞。有些人在練拳時把&34;練成閉目養神的半睡眠狀態,動作鬆懈隨便,沒精打採,並且把練拳套的時間無限制地延長,也就是把靜坐功運用到太極拳行功內來了,這和練太極拳&34;、提起精神、一氣呵成等要求是不符合的。
  • 【乾貨】太極宗師楊振基練拳心法分享 瞬間開悟
    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嫡傳人 三兄弟由母親監督指導,繼續刻苦修煉家門太極功夫。此後不久,楊振基赴南方與長兄楊振銘(守中)共同在廣州、中山等地教授傳播楊式太極拳,在東南沿海一帶及香港地區產生極大影響。 每一位致力太極修煉的前輩都會或多或少總結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對於後輩習練者,均可以學習體悟逐一體證,用心感悟。可以少走彎路,有助於快帶提升你的太極拳水平。
  • 練太極拳一個小竅門, 教你輕鬆掌握「松透」的境界!
    化拙勁就是指習練太極拳者,必須從「松」入手,用「松」來化掉本身的拙勁。只有在習練過程中不斷提高「松」的層次,拙勁才能被逐漸化掉,柔勁,剛勁才能逐漸而生。太極拳的「松」達到什麼狀態?是什麼標準?怎樣才能做到「松」?這是困擾習練者的關鍵問題。在這裡,小漾跟大家分享一篇對「松的體悟」很透徹的文章,供大家參考交流。
  • 太極拳應該怎麼練?
    現在太極拳有很多譜,有清代的,有民國的,有楊家的,有陳家的,有孫家的,更有鏢師太極上身對應的就是寂然不動,這要求我們把太極拳的身法要求給練到身上去,無論是靜態的,還是靜態的,都能夠時刻不丟,這些身法說起來也簡單,大約就是楊澄甫在「太極拳十大要論」裡面總結的那些吧。
  • 練太極拳的心路歷程
    練太極拳也有十多年的時間了,這期間經歷的酸甜苦辣滋味,感慨頗多。可以說十多年的習練過程就是品味這酸甜苦辣的過程。十多年來,迷茫過,徘徊過,甚至也萌生過放棄的念頭,可以說是走了不少的彎路,但很慶幸,自己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現將自己練太極拳的心得體會告訴給正在練太極拳和想要步入到太極拳領域的朋友,希望能有幫助。
  • 陳耀庭:談談太極拳先師們對腰胯練法的要求
    來源:武談 練好太極拳,腰胯是關鍵,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綜合現在許多人的練法,似乎與太極名家大師的練法要求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馳的。我把過去近六十年來跟先師們學拳時聽到的、見到的關於腰胯練法的要求寫出,以供太極拳愛好者參考。
  • 練太極拳有什麼竅門?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練太極拳有什麼竅門?我的回答很簡單:竅門是不求多,但求精,萬法歸宗,拳理相通。一年磨十劍不如十年磨一劍,這樣打拳才會輕鬆快樂和提高效率,關鍵在於心態。」輕鬆學拳       太極拳是智慧拳,出功夫的人是聰明人,聰明人習拳講究方法,聰明的方法首先就是確定目標後的計劃制定,聰明的計劃就是循序漸進。練準確的拳架,不要一口氣把一套拳學完,要一口氣把一個拳架練正確,不可急於求成,欲速則不達,從基本功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功到自然成。
  • 練太極拳以養氣為主
    作者馬權友拳照練太極拳以養氣為主在我的指導下,他練拳逐漸找到了感覺,拳架穩固了,拳越練越漂亮,從此練拳的興趣又來了,能坦實地苦練了。他也高興地對我說:「師父,我現在練拳有勁了,越練越愛練,我對練好太極拳信心百倍,而且有原拳友跟我著摸,我能合而發之了。」是呵,此弟子通過苦練,並且練對了,中氣足了,功力就有了。提到中氣,我再說說內氣。我常對弟子說,練太極拳就是要練得內氣充盈。氣足而血行,暢通經絡而養生,意氣勁相合而利於行功。
  • 練太極拳開胯拉筋,開胯為什麼這麼重要?
    甚至腰與腿靈活性的關鍵也在於練好胯關節。胯的作用表現:促進上下肢協調,行氣主要關卡,產生爆發力的源泉,是體重的承擔者,是技擊進攻的武器。我們學練太極拳雙胯必須鬆開,襠部撐圓。 大家通過靜練和慢練,細細體悟會找到感覺。
  • 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
    他認為:練太極拳一定要把握好無過與不及這個關,把好了這個關,就掌握了太極拳練習的基本要求。他特別推崇王宗嶽的《太極拳論》,認為這篇拳論一個字不能多,一個字也不能少,一個字不能改,寫得非常科學,非常準確,也非常高明,如果真正按照其中所說的去做了,不論是練功夫,還是健身的,都能收到十分好的效果(這個認識是他在後期階段)。
  • 太極拳內功修煉指南
    第一進展階梯:打基礎開始學練太極拳的時候這樣的學練太極拳幾年、幾十年,只能算是比劃太極拳套路,只相當於天天練體操,可取得活動筋骨的效用,而太極拳豐富的內涵之滋味就無從品嘗了。所以,學太極拳的第一階段,關鍵的關鍵就是解決如何學拳,如何練拳的問題。
  • 陳式太極拳內功修煉的三個關鍵
    一、松胯——練好陳式太極拳拳架的關鍵「松、活、彈、抖」是太極拳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四大要領。只有「松」了,才能「順人之勢,借人之力」,達到「山重難壓我」之境界。而「松」並不等於「意不著先」。太極是一開合,人體本身也是一陰陽,「松」固然重要,《紀效新書》也說「又莫貴乎靜」,但「松」正是為了「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