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靠賣血度過的一生,是現實的一種

2020-12-14 一介書生乎

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韓文版自序中說:「這是一本關於平等的小說,這話聽起來有些奇怪,而我確實是這樣認為的。」「我知道這本書裡寫到了很多現實,'現實'這個詞讓我感到自己有些狂妄,所以我覺得還是退而求其次,聲稱這裡面寫到了平等。」

這本書裡有「平等」嗎,有的。許三觀因為謠言四起,眾人說一樂不是他的兒子的時候,雖說也沒有確切的證據,但是眾口鑠金,他在確認許玉蘭真的曾經跟何小勇在一起過後,為了「懲罰」許玉蘭,在家裡過起了除了睡覺什麼也不做的生活,「享受」生活。平等的是,後來,許三觀也和絲廠的林芬芳在一起過一次,叫許玉蘭發現後,許三觀在家炒菜劈柴做飯,許玉蘭則穿上精紡線衣,在外和人磕著瓜子聊天。這兩件事在後來,被兩人談起來,被許三觀的「其實都一樣」帶過。

一樂護著弟弟,把方鐵匠兒子的腦袋砸了,方鐵匠前來索賠,許三觀無力償還,被方鐵匠拖去了全部的家當。翌日,許三觀叫來二樂三樂,要他們記住「仇人」,日後報仇:「你們要記住,是誰把我們害成這樣的」「你們知道何小勇的女兒叫什麼名字嗎?不知道,不知道沒關係,只要能認出來就行。你們記住,等你們長大以後,你們去把何小勇的兩個女兒強姦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是許三觀的邏輯。

這也是「平等」,文中的「平等」就是這樣的字面意思。你一次,我一次。你失去了什麼,我也要你也失去。失去的東西也要一模一樣。這樣的平等存在於許三觀的性格中,存在於現實生活中。

當他的生活極其糟糕時,因為別人的生活同樣糟糕,他會心滿意足。他不會在乎生活的好壞,但是不能容忍別人和他不一樣。

愚昧的、可笑的這樣的想法,就是許三觀追求的「平等」。他是個再普通不過的生活人,一大堆缺點,也會在瑣碎平凡的生活中激起作為父親的責任擔當、作為人性的善的光輝。

人們說,一樂不是他的兒子。他的阿Q精神讓他發現,一樂和二樂三樂長得像,二樂三樂長得像他,所以一樂也是長得像他的。這就讓他覺得沒什麼了。可是說的人多了,他也在這樣的聲音中,把一樂認定為何小勇的兒子。他經常對一樂說,我不是你爸爸,何小勇才是你爸爸。他用賣血換的錢帶許玉蘭二樂三樂去勝利麵館,讓三樂自己去吃烤紅薯。但是一樂闖禍以後,他還是賣血平息了事端,讓一樂繼續在家裡生活。一樂感到傷心委屈離家出走時,他出去找一樂,背著一樂慢慢走,一樂小心翼翼問他是不是去吃麵,他溫聲回答,是的。一樂患了肝炎,他一路賣血到上海,是為了救自己的兒子。

作為父親,為了兒子,他籌謀甚多。為了二樂回城的事,他賣血後跟二樂隊長喝酒,原本看著根龍的死,他恐慌不已。坐在隊長對面時,酒一杯杯下肚,他幾次三番覺得,他自己也要死了,他不能喝了。最後也還是等到隊長離開了,他方才睡下。一樂身體乾瘦面色青白從農村回家,他尚且不知道一樂的病情。只是在一樂離開前,又去賣血,換了錢想讓一樂生活更好,身體更好。

為著許玉蘭,他也在委頓的生活中,做了許多。當然,為什麼要做,他是不明白的。他就是在奔著生活而已。他讓三個兒子去糊紙,把在文革中無辜被貼大字報的關於許玉蘭的消息蓋住。許玉蘭每天出去站在街上「受罰」,他讓一樂二樂三樂去送飯,三個兒子各有理由,都不願意。他去。他把菜埋在飯的下面,然後跟那些指指點點的路人說,受罰怎麼可以吃菜,吃飯就行。

許三觀是大千世界中的許三觀,平平無奇。對著自己的親人各種埋怨,也會對他們好。對外人各種幸災樂禍,也會對「仇人」的伸出援手。

許三觀與許玉蘭,這一對夫妻,結合時也是戲劇性的,然而兩個人過了一輩子,磕磕絆絆。許玉蘭原來心念著何小勇,跟許三觀結婚開始新生活以後,便整個兒為著自己的家了。她是個母親,「文革」裡自己站街時,記著把自己難得的飯留給兒子們吃。她是位妻子,跟許三觀再怎麼鬧騰她也還姓許,他們最後還是在一起,她給他買豬肝,買黃酒,替許三觀罵他們嫌自己父親丟臉的兒子,罵那位嫌棄許三觀的年輕的血頭。

這兩個人,一家五口,演繹的就是平凡的現實。妻子將丈夫帶回來的絲線攢起來,給他們做衣服。習慣性在床底擺著裝米的小缸,以備不時之需。丈夫做工,家中發難,他想辦法籌錢過難關。孩子們或者調皮或者懂事,一家人在吵吵鬧鬧中生活。荒年時候,五個人肚子餓得躺在床上過日常。為不消耗體力話也不多說。許三觀生日的那晚,一家五口躺在床上,許三觀說,今天你們可以點菜。三樂想吃肉,許三觀為他炒了紅燒肉。二樂想吃肉,許三觀給他五片肉,炒了一碗紅燒肉。一樂想吃肉,許三觀也給一樂炒了一碗全肥的紅燒肉。他給許玉蘭做了一道魚,給自己做了爆炒豬肝。他消耗了不少體力,因為這些菜全是他用嘴「炒」出來的。當許三觀開心地說:「今天我過生日,大家都來嘗嘗我的爆炒豬肝吧」時,這樣的苦中作樂,真實,有趣,而確乎心酸。

《許三觀賣血記》,第一次賣血,許三觀娶了媳婦兒,有了一個自己的家。第二三四五次賣血,便都是因為這個家。他在這些賣血的經歷裡,認識了阿方,賣血壞了身體。認識了根龍,最後一次賣血後腦溢血死去。他們都是大千世界裡的,李三觀,張三觀。他們讓我們知道,這個殘忍但是有血有肉的世界。

何小勇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等著自己的兒子給他「喊魂」。他的妻子去求許三觀,這兩家人,來來去去「交鋒」過數次,沒有誰落得好處,汙言穢語全數都對對方罵過,也被罵過。然後許三觀領著一樂去了,在眾人的觀賞裡,讓一樂坐在何小勇家的房頂上,給何小勇「喊魂」。許三觀的一樂後來病了,他各處去求人借錢,何小勇的妻子兒女們,在沉默中給了他們錢,許三觀接過錢說:「我一個上午走了十三戶人家,你們借給我的錢最多,我給你們鞠躬了」。林芬芳的戴著眼鏡的丈夫,在許三觀和林芬芳一起過後,拎著許三觀買的肉骨頭黃豆綠豆去許三觀家裡靜坐。鬧得眾人皆知後,他拎著許三觀買的肉骨頭黃豆綠豆回去了。

許玉蘭每每有事發生,便坐在門口哭喊,一眾鄰居聞聲而來,了解事情經過,滿足以後,聞聲而去。這些人,有名有姓的,無名無姓的,他們共同演繹了眾生百態,人性善惡。

餘華用幽默的,諷刺的話語,立起一個世界。他寫下三兩行,我們知道文革到了。他又寫兩行,於是文革過去了,生活開始變好了。他一字一句,不含情帶意,情意在字裡行間中。那個李血頭,「吸血」的頭兒,在平淡的歲月裡當黨員,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荒年裡當貧民,好處盡佔的那位,他的有生之年,一定見過更多的許三觀。

相關焦點

  •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一、《許三觀賣血記》是我讀的第一本餘華的小說,不得不說,有時候真的不能只看網上那些快餐小說,多讀優秀的文學作品真的能讓人有思想上的蛻變。記得剛讀完的時候,我總是在想,以後自己要是去獻完血了,也要去餐館,喊一聲『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溫一溫。』而對吃貨來講,那段口頭炒菜更是直擊靈魂。
  •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的自序寫過兩個故事。一位父親靠賣血供兒子上學,直到工大上大學時,兒子卻不知去向,也給父親一個永遠打不通的電話。後來知道父親不斷尋找他,窮困的處境使他無顏面對為自己賣血一輩子的父親。賣血在很多地方成為窮人們的生存方式。於是有了一個又一個的賣血村,賣血村又成了一個個愛滋病村。
  •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骨子裡的善良,所帶給他活著的希望
    與其他人不一樣的是,每次家裡有災禍,他要靠賣血換錢度過難關,甚至對於賣血這件事的流程他瞭然於胸,並有豐富的經驗可以分享給其他人。除了第一次賣血出於好奇和最後一次賣血出於習慣,許三觀的人生中每次賣血都是生活所迫,從表面上來看,他賣血是生活苦難帶給他的個人犧牲,其實許三觀是出於骨子裡的善良。
  • 《許三觀賣血記》:有一種絕望不是生活艱難,而是沒有了價值
    今天看完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被最後的結局感動到,許三觀最後一次去醫院獻血,想吃上一盤炒豬肝,喝上一口黃酒。可是沈血頭不收他的血,嫌他老了。賣了大半輩子血的許三觀陷入了茫然,自己真的沒有用了嗎?以前每次獻血,不是為了娶妻就是為了孩子,他從來沒有為了自己,但是他從沒有抱怨,反而樂在其中。
  • 《許三觀賣血記》|承載希望的一直是我們自己
    有幸成為它的讀者,有幸走進這本書的世界,體會到當時不曾接觸的世界,現在擁有它已經度過了第一個十年,再看,味道已然不同。這個本書以賣血為貫穿,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坎坷、多難的一生,講述了他與賣血不解之緣。書中一共說起了十一次賣血,他賣血拋開第一次的好奇,主要分為以下兩個目的,改善生活、家庭救濟。
  • 趣談《許三觀賣血記》:被綠,出軌,賣血!卻是餘華最溫暖的作品
    文|黏黏書怪如果說「賣血"是許三觀最無奈的選擇,卻也是許三觀最引以為豪的壯舉。還有什麼比用生命支撐家庭更偉大的成就嗎?餘華的筆鋒一如既往的冷酷,卻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溫暖。如果說《活著》是絕望中帶著對苦難的釋懷,那麼《許三觀賣血記》則是在苦難中尋找出路。幸福是一種恩賜,苦難才是生活的旋律。當一個男人垂垂老去的時候,他會如何看待自己苦難的一生?有一種能力,喪失後比苦難的人生更可怕,許三觀的故事會告訴你答案。
  • 《許三觀賣血記》:在命運中掙扎的人,跨越血緣的父愛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第一部長篇小說,創作於1995年,距今已經有近十年的時間了,時間與質量使其成為了經典,也讓餘華成為了一個優秀的作家被我們熟知。這本書和《活著》的相同點是,兩本書都介紹了一個平凡男人的一生,不同的地方是,前者讀來暖心,後者讀來悲情。書中主人公許三觀,通過「賣血」度過了人生中一個又一個個難關。
  • 許三觀賣血記:殘酷的年代,溫情的歲月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書是《許三觀賣血記》。餘華的書我一共讀過兩本,第一本是《活著》,這是第二本。可能是因為讀《活著》留下的「陰影」,看這本書的時候心總是繃得緊緊的,總擔心許三觀的妻子和三個兒子會相繼死去,直到看到最後一刻才鬆了一口氣。縱使生活苦難,還好他們都活著。
  • 許三觀賣血記:成年人世界裡一場滑稽又真實的鬧劇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普通工薪階層賣血的故事,這就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書裡記錄了許三觀的六次賣血經歷,把整個故事看下來,才會發現許三觀賣血一次比一次困難,過程也一次比一次坎坷。許三觀是城裡絲廠的送繭工,但是他有一個在農村的爺爺。
  • 《許三觀賣血記》:幸運偏愛善良的人
    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又是一部通過小人物來反映社會的小說,沒有過多華麗的詞藻,沒有過多的贅述,就是最平常的話語述說著令人感嘆的故事。《活著》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社會上的小人物,他會給我們一種親切感,或許你曾聽過這樣的故事,或許他就是你身邊的人。
  • 《許三觀賣血記》之許玉蘭,很多女性一生的縮影,柔弱中透著堅強
    《許三觀賣血記》之許玉蘭,很多女性一生的縮影,柔弱中透著堅強《許三觀賣血記》在餘華的作品《許三觀賣血記》之中,許三觀的的妻子徐玉蘭就是這樣一個女性形象。她原本是一個豆腐西施,每天在攤上幫助家裡賣豆腐。也是吸引了很多男生的追求,過的可謂是眾星捧月般的日子。
  • 《許三觀賣血記》是苦是甜?小人物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我是聽雨樓上一書生,今天向大家推薦的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封面城市裡一名普通的送繭工,為了生活和家人十二次瘋狂賣血,差點因賣血身亡。靠賣血救活了他的家人,救活了他苦難的一生。然而在餘華壯烈而又富有戲劇性的小說中,賣血成為了許三觀家陷入窘境時一種極端的解決辦法。」為娶妻而賣血
  •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裡的擔當,是男人的魅力與最後的倔強
    「許玉蘭,我老了,我以後不能再賣血了,我的血沒人要了,以後家裡遇上災禍怎麼辦……」——《許三觀賣血記》無意間翻到了《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這一讀便是四個小時,心情從最初的沉重到壓抑再到淚如泉湧。許三觀用自己最寶貴的東西換得了許玉蘭一生的陪伴,這是底層人真實的生活寫照。對許玉蘭,許三觀是比何小勇更值得去寄託一生的人。因為許三觀有一股男人的韌性,這讓他在面對任何大風大浪面前,都不會輕易的放棄和妥協。他骨子裡的倔強,註定了他不會對生活認輸。
  • 《許三觀賣血記》:我養父請我吃了碗陽春麵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的第三部長篇小說,許三觀是一個送繭廠的工人,現在的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上個世界也許並不興這個,這裡的三觀更多指的是佛家的三觀:空觀 假觀 中觀。現在的我們證明自己很健康會怎麼證明呢?去做個大體檢?
  • 讀《許三觀賣血記》:我發現有擔當的男人,都具有這幾個特質
    最近,我又讀完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這部小說和《活著》一樣,通俗易懂,剛拿起書就能一口氣讀完。書中的許三觀和《活著》中的主人公福貴一樣,在困難的時期下,書中的兩個人都有著充滿坎坷和困難的一生。但是相對於《活著》來說,《許三觀賣血記》這部小說,在語言上更加幽默詼諧,結局也是以玩笑來結束的,相比《活著》來說,比較圓滿。
  • 《許三觀賣血記》:多難的人生,平凡的人!
    餘華的書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尤其是《活著》和《許三觀賣血》都被拍成了電影,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他對於人性和世事的描寫十分深刻,以幽默的語言展示了生活的真實和深刻,文中一些發人深省語句,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也很有借鑑。1.
  • 我的讀書筆記《許三觀賣血記》餘華——每個人的存在都是有價值的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了一本書叫做《許三觀賣血記》,作者是餘華。小說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通過賣血來度過一生中遇到的各種難關的故事。他一生總共賣了12次血,除了第一次和最後一次外,之後的每一次都是因為生活的無奈逼著他做出了賣血的選擇。
  • 《許三觀賣血記》:不讀焉知生活味,重新活一回!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本書: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繼《活著》之後的又一力作,全書深刻反映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社會基層小人物的生活,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靠著賣血度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惡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卻精神崩潰。
  •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三):那閃閃發光的,是一顆善良的心
    一樂病了以後,許三觀去借錢。方鐵匠的兒子曾被一樂打傷,可方鐵匠還是借了許三觀不少錢。何小勇的妻子曾和許三觀家仇恨很深,可是她借給許三觀的錢卻是最多的。就連萍水相逢的路人,也不乏善良的。許三觀為了賣血在河邊喝冷水,有人給他拿來好幾壺熱茶。
  • 被網際網路大廠榨乾的年輕人,像極了「自願」賣血的許三觀
    在作家餘華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裡,唯一的方法就是賣血。而小說的主人公許三觀,就是萬千賣血者的一個縮影。許三觀的四叔跟他說,賣一次血賺來的錢,比種地半年的收入還要多。所以在醫院裡,賣血的人前僕後繼,排成了長長的隊伍。這些貧苦人當然也可以選擇不賣,但是隊伍排得那麼老長。就算一個人不賣,也會有十個人頂上。他們每次賣血,就像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