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我養父請我吃了碗陽春麵

2020-12-14 黃鐵錘的老父親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的第三部長篇小說,許三觀是一個送繭廠的工人,現在的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上個世界也許並不興這個,這裡的三觀更多指的是佛家的三觀:空觀 假觀 中觀。

現在的我們證明自己很健康會怎麼證明呢?去做個大體檢?還是去跑個馬拉松?許三觀第一次賣血恰恰是為了證明自己很健康,同時也是為了娶老婆。許三觀的四叔跟許三觀說:只有賣血才能證明你是健康的,只有證明你是健康的才能娶老婆。許三觀的四叔還說,人的血就一口井不去動它它也是那麼多,動了它它也是那麼多。話糙理不糙放在現在也是這麼個理。

許三觀第一次賣血是兩個人帶他去的一個叫阿芳一個叫跟龍,在他們去賣血的之前要有一個儀式:那就是去喝水,喝到肚子像十月懷胎那樣然後再去獻血。等賣了血還要小心翼翼地去廁所方便,最後要去橋底下的飯店去點一盤的炒豬肝和二兩的黃酒。於是就有了很著名的力氣論。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接下來許三觀就要去娶媳婦兒了,他看中的女孩子叫許友蘭,是她們那最時髦的姑娘,因為她一天要換是那套衣服,其實她也就只有三套衣服。在許三觀請許友蘭吃了一客包子,糖、話梅半個西瓜之後他就帶著二兩黃酒和一條大前門上門提親了。那時候許友蘭還是有男朋友的,許三觀跟自己的嶽父說,如果孩子姓何,老許家就斷後了,但是自己不一樣,自己也姓許,自己做上門女婿,孩子還是老許家的。這個理由很硬核。於是許三觀和許友蘭結婚了,然後有了三個孩子。篇幅之短,餘華的作品總是這樣的,長的長,短的就真的很短。

許三觀一共賣了十一次血,第一次是為了證明自己很健康然後娶媳婦,第二次賣血是因為一樂把方鐵匠的孩子打了為了賠醫藥費,第三次則是為了讓自己暗戀的女人吃上肉骨頭燉黃豆。前三次的賣血並不沉重相反卻有點搞笑。

從第四次開始,賣血的理由就開始越來越沉重了,第四次賣血是因為三年自然災害家裡實在揭不開鍋了為了給孩子們吃段好的,第五次是因為一樂病了買了些補品,第六次賣血是為了招待二樂的隊長好讓二樂能夠留在家裡。

從第七次到十一次是因為一樂得了肝炎,按道理賣一次血要隔三個月才能接著賣血但是許三觀為了攢錢最短的一次就隔了三天,最終在第九次的時候撐不住了買完血昏死過去,醫生為了救他給他輸了700毫升血,這樣許三觀這兩次的血就相當於白賣了,第十次賣血是和搖船的兄弟一起賣的。最後一次賣血其實很幽默他自己買了來喜一碗血,自己賣出去兩碗。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真的是因為證明健康才賣血的嗎?還不是因為窮呀。許三觀靠著賣血娶了媳婦,度過了三年自然災害,還救了自己的兒子。如果不是沒有辦法誰會去賣血呢,難道真的是為了吃一盤炒豬肝和喝二兩黃酒?

餘華的語言是樸質的,沒有過多的渲染,如果只是賣血那塑造的就是一個貧苦的老百姓的形象,餘華用很長篇幅的鋪墊來寫一樂和許三觀之間的關係。因為一樂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起初的許三觀對於一樂的關心是有限的,一樂和許三觀第一次的衝突是一樂幫二樂大家把方鐵匠的兒子的頭打破了,方鐵匠要來要醫藥費,當許三觀採取放任不管的態度之後,徐友蘭讓一樂去找何小勇,因為何小勇的更為冷漠,方鐵匠就這樣搬空了許三觀的家,最終許三觀還是選擇去賣血然後去挽回這一切,可這樣的芥蒂還沒有結束,感情的高潮來源於一碗陽春麵,許三觀以一樂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為由不帶一樂去吃麵只給了他五毛錢讓他去買紅薯吃,可是自己卻帶著其他孩子去吃麵。

於是一樂去找了何小勇,讓他帶著自己去吃麵。看這段的時候確實有點聖母心,默默就開始碎碎念,何小勇可真不是個東西。在一樂消失一天後,最後許三觀還是找到了一樂,帶一樂去吃了陽春麵。

一樂真的是懂事得讓人心疼,這一系類的鋪墊為以後許三觀拼了命也要就一樂做好了鋪墊,這個時候許三觀和一樂之間的感情已經超脫了血緣而是上升到親情。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窮是那個時代的無奈,賣血可以還錢,那血就成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明知道抽血抽的是力氣是可以抽死人的,還是選擇一次又一次地去抽血。

餘華的筆下沒有什麼大富大貴的人,有的是被生活壓迫的窮苦人,有的是被生活壓垮的無奈。

富人的生活千篇一律,窮人的生活卻是各有各的悲哀。層層冷淡的鋪墊最終被不忍心衝垮流露出來的是最根本的溫柔。這種溫柔是人性是超越血緣的深情。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的自序寫過兩個故事。一位父親靠賣血供兒子上學,直到工大上大學時,兒子卻不知去向,也給父親一個永遠打不通的電話。後來知道父親不斷尋找他,窮困的處境使他無顏面對為自己賣血一輩子的父親。賣血在很多地方成為窮人們的生存方式。於是有了一個又一個的賣血村,賣血村又成了一個個愛滋病村。
  •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一、《許三觀賣血記》是我讀的第一本餘華的小說,不得不說,有時候真的不能只看網上那些快餐小說,多讀優秀的文學作品真的能讓人有思想上的蛻變。記得剛讀完的時候,我總是在想,以後自己要是去獻完血了,也要去餐館,喊一聲『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溫一溫。』而對吃貨來講,那段口頭炒菜更是直擊靈魂。
  • 趣談《許三觀賣血記》:被綠,出軌,賣血!卻是餘華最溫暖的作品
    如果說《活著》是絕望中帶著對苦難的釋懷,那麼《許三觀賣血記》則是在苦難中尋找出路。幸福是一種恩賜,苦難才是生活的旋律。當一個男人垂垂老去的時候,他會如何看待自己苦難的一生?有一種能力,喪失後比苦難的人生更可怕,許三觀的故事會告訴你答案。
  • 讀《許三觀賣血記》:我發現有擔當的男人,都具有這幾個特質
    導語:餘華是我很喜歡的一個作者,之前看過他的《活著》、《第七天》等等作品,他的每本作品都是非常的細膩,而且讓人回味無窮,尤其是《活著》,影響力更是巨大,還被翻拍成了電影。最近,我又讀完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這部小說和《活著》一樣,通俗易懂,剛拿起書就能一口氣讀完。
  • 《許三觀賣血記》是苦是甜?小人物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我是聽雨樓上一書生,今天向大家推薦的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封面城市裡一名普通的送繭工,為了生活和家人十二次瘋狂賣血,差點因賣血身亡。靠賣血救活了他的家人,救活了他苦難的一生。許三觀和一樂就算是你不是我的兒子,就算再罵你,你餓了還是要給你買面吃。
  • 《許三觀賣血記》:幸運偏愛善良的人
    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又是一部通過小人物來反映社會的小說,沒有過多華麗的詞藻,沒有過多的贅述,就是最平常的話語述說著令人感嘆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我想到了當年顧長衛導演的電影《最愛》。那個小村莊的村民因為賣血而染上了熱病,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惡疾打亂了人們本來平靜的生活,人性的自私與醜陋也展現得淋漓盡致。看著許三觀不斷為了生活,為了給兒子治病而賣血時,我很害怕他也會染上惡疾而死。或許受到了《活著》的影響,不想再看到一個人活得那麼悽涼。
  • 《許三觀賣血記》:靠賣血度過的一生,是現實的一種
    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韓文版自序中說:「這是一本關於平等的小說,這話聽起來有些奇怪,而我確實是這樣認為的。」「我知道這本書裡寫到了很多現實,'現實'這個詞讓我感到自己有些狂妄,所以我覺得還是退而求其次,聲稱這裡面寫到了平等。」這本書裡有「平等」嗎,有的。
  •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骨子裡的善良,所帶給他活著的希望
    除了第一次賣血出於好奇和最後一次賣血出於習慣,許三觀的人生中每次賣血都是生活所迫,從表面上來看,他賣血是生活苦難帶給他的個人犧牲,其實許三觀是出於骨子裡的善良。許三觀賣的不是他血管中流淌著的鮮血,而是他的善良和對生活的希望。這是餘華的作品《許三觀賣血記》帶給我的感受。
  • 許三觀賣血記:殘酷的年代,溫情的歲月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書是《許三觀賣血記》。餘華的書我一共讀過兩本,第一本是《活著》,這是第二本。可能是因為讀《活著》留下的「陰影」,看這本書的時候心總是繃得緊緊的,總擔心許三觀的妻子和三個兒子會相繼死去,直到看到最後一刻才鬆了一口氣。縱使生活苦難,還好他們都活著。
  •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裡的擔當,是男人的魅力與最後的倔強
    「許玉蘭,我老了,我以後不能再賣血了,我的血沒人要了,以後家裡遇上災禍怎麼辦……」——《許三觀賣血記》無意間翻到了《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這一讀便是四個小時,心情從最初的沉重到壓抑再到淚如泉湧。除了吃豬肝和喝黃酒,他多一份錢也捨不得花,他要把錢留給自己娶媳婦。而對於選媳婦,他的首選是林芬芬,然後才是油條西施許玉蘭。而林芬芬似乎是不近人情,許三觀怯了。而許玉蘭則太容易接近了,他請許玉蘭一籠包子、一碗混沌、話梅、糖果、半個西瓜後,就讓她嫁給他,因為他為她花了八角三分錢。
  • 《許三觀賣血記》之許玉蘭,很多女性一生的縮影,柔弱中透著堅強
    《許三觀賣血記》在餘華的作品《許三觀賣血記》之中,許三觀的的妻子徐玉蘭就是這樣一個女性形象。她原本是一個豆腐西施,每天在攤上幫助家裡賣豆腐。也是吸引了很多男生的追求,過的可謂是眾星捧月般的日子。許三觀也是看上了許玉蘭的美貌,為了追到許玉蘭他去賣血請許玉蘭吃了包子、瓜子、還有糖。許玉蘭很是開心,但是聽到許三觀要娶自己就還是有一點猶豫。但是還是架不住許三觀的攻勢,最後嫁給了許三觀。
  • 《許三觀賣血記》:在命運中掙扎的人,跨越血緣的父愛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第一部長篇小說,創作於1995年,距今已經有近十年的時間了,時間與質量使其成為了經典,也讓餘華成為了一個優秀的作家被我們熟知。這本書和《活著》的相同點是,兩本書都介紹了一個平凡男人的一生,不同的地方是,前者讀來暖心,後者讀來悲情。書中主人公許三觀,通過「賣血」度過了人生中一個又一個個難關。
  • 許三觀賣血記:成年人世界裡一場滑稽又真實的鬧劇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普通工薪階層賣血的故事,這就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書裡記錄了許三觀的六次賣血經歷,把整個故事看下來,才會發現許三觀賣血一次比一次困難,過程也一次比一次坎坷。許三觀是城裡絲廠的送繭工,但是他有一個在農村的爺爺。
  • 《許三觀賣血記》|承載希望的一直是我們自己
    書中,他第四次賣血是為了改善家庭生活,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大饑荒,吃了上頓沒下頓,更何況他家還有5口人,要知道大饑荒那個時代,餓殍遍野,草根、樹皮、土等吃的,不能吃的,相信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記憶猶新,許三觀一家接連吃了五十二天玉米粥後接近崩潰,他走入了賣血站。
  • 《許三觀賣血記》:有一種絕望不是生活艱難,而是沒有了價值
    今天看完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被最後的結局感動到,許三觀最後一次去醫院獻血,想吃上一盤炒豬肝,喝上一口黃酒。可是沈血頭不收他的血,嫌他老了。賣了大半輩子血的許三觀陷入了茫然,自己真的沒有用了嗎?以前每次獻血,不是為了娶妻就是為了孩子,他從來沒有為了自己,但是他從沒有抱怨,反而樂在其中。
  • 我的讀書筆記《許三觀賣血記》餘華——每個人的存在都是有價值的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了一本書叫做《許三觀賣血記》,作者是餘華。小說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通過賣血來度過一生中遇到的各種難關的故事。他一生總共賣了12次血,除了第一次和最後一次外,之後的每一次都是因為生活的無奈逼著他做出了賣血的選擇。
  •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三):那閃閃發光的,是一顆善良的心
    許三觀為了賣血在河邊喝冷水,有人給他拿來好幾壺熱茶。許三觀賣血後身上發冷,有人給他蓋了四床被子,還有人把自己要賣的小豬放到他被窩裡給他暖著。許三觀賣血賣得太多了,在路上認識的來喜就把自己的血賣給他一碗。來喜賣血前沒有喝水,他不佔許三觀的便宜。只要人性中還有善良,有溫暖,那麼,就算人生再苦,也都是可以熬過去的。
  • 《許三觀賣血記》:多難的人生,平凡的人!
    餘華的書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尤其是《活著》和《許三觀賣血》都被拍成了電影,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他對於人性和世事的描寫十分深刻,以幽默的語言展示了生活的真實和深刻,文中一些發人深省語句,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也很有借鑑。1.
  • 《許三觀賣血記》:不讀焉知生活味,重新活一回!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本書: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繼《活著》之後的又一力作,全書深刻反映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社會基層小人物的生活,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靠著賣血度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惡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卻精神崩潰。
  • 被網際網路大廠榨乾的年輕人,像極了「自願」賣血的許三觀
    私信我「社群」,可以找到本社群的入口)身在社會底層,勉強活著的打工人,如果想快速賺點錢,有什麼靠譜的法子呢?在作家餘華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裡,唯一的方法就是賣血。而小說的主人公許三觀,就是萬千賣血者的一個縮影。許三觀的四叔跟他說,賣一次血賺來的錢,比種地半年的收入還要多。所以在醫院裡,賣血的人前僕後繼,排成了長長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