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許三觀賣血記》:我發現有擔當的男人,都具有這幾個特質

2021-01-19 香娛說事

導語:餘華是我很喜歡的一個作者,之前看過他的《活著》、《第七天》等等作品,他的每本作品都是非常的細膩,而且讓人回味無窮,尤其是《活著》,影響力更是巨大,還被翻拍成了電影。

最近,我又讀完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這部小說和《活著》一樣,通俗易懂,剛拿起書就能一口氣讀完。

書中的許三觀和《活著》中的主人公福貴一樣,在困難的時期下,書中的兩個人都有著充滿坎坷和困難的一生。但是相對於《活著》來說,《許三觀賣血記》這部小說,在語言上更加幽默詼諧,結局也是以玩笑來結束的,相比《活著》來說,比較圓滿。

許三觀是一個普通的送蠶工,但是當他結婚後,他的生活中開始出現不斷的困難和挫折,他很無力。

餘華通過文字用人們講述了,當生活中出現苦難,許三觀這個人物是如何通過賣自己身上的血,來度過命運中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危機。講述了一個用自身力量與命運的苦難做抗爭,最後換來幸福生活的普通人。

讀完這本書後,我發現,一般有責任和擔當的男人都具有這幾個特質。

一、面對苦難,對妻子依舊疼愛有加

許三觀第一次賣血是和同村的根龍和阿方,賣完血後他娶了許玉蘭做自己的妻子。許三觀每次發下自己的手套,就拿回家,讓許玉蘭拆了做成衣服,而他自己要將一雙手套戴夠五年。

許玉蘭在月經期間,一直都是許三觀幫她幹活。後來,許三觀得知許玉蘭被自己的情敵何小勇睡過,於是他就通過不幹活,閒著來懲罰許玉蘭。

許三觀為此睡了自己當初喜歡的林芬芬,最後,當許玉蘭被人批鬥成妓女,每天要掛著牌子在街上站一天時,他的三個兒子都不想給許玉蘭去送飯,甚至嫌丟人。於是,許三觀每天去給她送飯,並且每天晚上回來給她泡腳。

雖然許玉蘭沒有做出格的事,但是在許三觀娶她之前,她的確和何小勇睡過。這件事許玉蘭並沒有和許三觀說,因此在許三觀心裡,這件事一直是他心裡的一個結,人們背後的說三道四,以及他強烈的自尊都讓他無法過去。

許三觀睡了當初自己喜歡的林芬芬,他想通過這樣做來消除一些心裡的不平衡。儘管如此,許玉蘭在受批鬥的時候,許三觀在心裡依舊心疼這個和自己一起生活過的女人。

文中有兩個場景,讓我感到許三觀與許玉蘭的感情非常深厚。

許三觀給接受批鬥的許玉蘭送飯時,在白森森的大米下藏著很多肉,那是許三觀特意給許玉蘭做的,就連三個兒子也不知道。但是許玉蘭卻只吃了一塊,她讓許三觀把剩下的肉給三個兒子吃。

另一個場景就是許三觀和三個兒子在家批鬥許玉蘭時,他公然在孩子們面前,提到自己睡了林芬芬的事,並且說這件事和許玉蘭的事扯平了。他極力的為許玉蘭明正,證明她不是破鞋,不是妓女。

許三觀知道許玉蘭並不是妓女,因此才會為她藏肉,為她明正。許玉蘭雖然跟何小勇睡過,但是許三觀知道自己的女人是什麼樣子的。

一直以來,許玉蘭勤勤勞勞,從她從每個人口中攢下的兩缸米,我們就可以看出她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她和許三觀可是說是患難夫妻,兩人一起經歷了抄家、荒年,一路走來,他們兩個都在為了這個家而操持。

在經歷了大躍進、大煉鋼、災荒年時代背景,許玉蘭跟許三觀經歷過了很多事,早已生死與共,他們兩個之間的愛情是堅不可摧的。最好的愛情就是,即使在一方最落魄的時候,另一方也不會撇下對方一個人。他們會一起承受,共同面對,愛情就該是這個樣子的。

二、面對苦難,對孩子依舊給予濃濃父愛

《許三觀賣血記》這部小說,用了大量的筆墨來寫許三觀為了自己的兒子去賣血的故事,這也給我們展示出了許三觀對三個兒子濃濃的父愛。

許三觀為了二樂能早日調回城裡,賣了血請二樂隊長來家吃飯,並且即使在剛賣完血的狀態下,也不斷地陪二樂的隊長喝酒。一樂二樂下鄉插隊生活艱苦,許三觀再次賣血,將賣了血的錢給了一樂,讓他和二樂能夠過得好的一點。

作為父親,許三觀只是一個天底下最為平凡的父親,他的工作平凡,能力平凡。他給不了孩子什麼,當孩子們有困難的時候,他能做的就是通過賣血來幫助他們,這是他唯一的能力。

但就是這唯一的能力,卻讓我們感受到了最偉大的父愛。那種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讓孩子過好的心裡想法,向我們傳達了天下很多平凡父親的想法。

在小說的前半部分有一個非常感動的片段,就是許三觀背著一樂去吃麵條的那個片段。

許三觀全家遇到了災荒年,許三觀為了讓家裡人吃頓好的,就去醫院賣了血。但是他不想讓一樂這個不是自己的親身兒子來花自己賣了血的血汗錢。於是,他就讓一樂去吃紅薯。一樂傷心之下去找自己的親爹何小勇,奈何親爹也不要他。他一個人就一直在走,家裡人以為他失蹤了,就趕緊出去找。而許三觀最終也出去找了,後來,他找到了一樂,並著一樂去飯店吃了麵條。

文中這樣寫道:

「我困了,我餓了,我想你就是再不把我當成親兒子,你也比何小勇要疼我,我就回來了。」

許三觀聽到一樂這樣說,終於忍不住還是背著他去吃了麵條。後來,當一樂得了嚴重肝炎後,許三觀長途跋涉來到上海,途中連著賣血5次,在松林賣血的那次直接暈倒休克。

儘管他看到了當初同是賣血的根龍死掉,他也害怕自己死掉,但他的心裡依舊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救自己的兒子——一樂。

其實當許三觀替一樂還清方鐵匠的醫藥費時,他就已經將一樂看作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了。不然他不會冒著生命危險來賣血救一樂。

在許三觀心底,一樂是他最疼愛的兒子,他不可以讓他有事。在一樂出了事之後,許三觀身上父親的光輝就開始散發了,一種父親保護兒子的衝動,迫使他必須為了一樂去賣血。

俗話說「日久生情」,這個情可以是愛情,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親情。一樂雖然不是許三觀親生兒子,但是許三觀卻對他比對那兩個兒子還要好。因為許三觀和一樂兩個人在一起情意濃濃的生活了十二年,即使得知一樂不是親生的,但他們之間的那種長達十二年的親情卻是真真實實存在的,這不是一個血緣問題就能輕易消除的。

在生活中,我們將一條狗狗養到七八年,都會有種難以割捨的情感,更何況是兩個朝夕相處的人。

三、面對苦難,依舊善良的對待生活

生活如同一面鏡子,你給予生活,生活便會還之什麼。

小說中,許三觀得知妻子許玉蘭跟何小勇睡過一次後,心裡很不平衡。儘管他很通情達理,但是遇到這種事情,是個男人也會奔潰的。為了彌補自己的心裡的不平衡和落差,許三觀在看望當初喜歡的林芬芬時,將林芬芬也睡了。

許三觀睡了林芬芬後,就去醫院賣了一次血,花了很多錢,給林芬芬賣了補品,並送給了林芬芬。

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許三觀是個善良的人,他睡了林芬芬。自己與妻子的不平衡暫時恢復了,但是他心裡一方面又覺得對不起林芬芬,於是他就去賣血買補品。我看到了許三觀的可愛以及善良。

當今生活中,當下時代的我們,或許早已不知善良是什麼東西。浮躁、喧囂的城市下,很多人為了貪圖快樂,利用手段誘騙一些單純女孩,跟她們發生關係,睡完之後就拜拜不見。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但更是一種變相的惡行,善良一詞,他們根本不知道是什麼。

善良其實很簡單,是簡單的幫助他人,是充滿善意的簡單提醒,也是負責任,有擔當。

書中,許三觀的情敵何小勇被車撞傷,在醫院中昏迷不醒。當何小勇的女人上門求許三觀讓一樂在未定上叫喊何小勇的魂時,許三觀很憤怒,並沒有答應他。可是,後來,許三觀又對一樂語重心長的說,文中這樣寫道。

「一樂,何小勇以前對不起我們,這是以前的事,我們不要記在心裡,現在何小勇性命難保,救命要緊。怎麼說,他也是個人,只要是人的,命都要去救……」

許三觀表面上不想要兒子一樂去喊何小勇親爹的魂,剛聽到何小勇被撞到醫院昏迷時,他也開心的要命,但是在這性命攸關的時候,他卻拋棄之前跟何小勇的恩怨,讓一樂去喊他爹。許三觀是個平凡的人,但是他的大局觀卻很正,而且他有著莫大的善良品質。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很多時候,這些流傳至今的名言,都將人世間的事情說的明明白白。

當許三觀的兒子一樂得了肝炎之後,許三觀為了救一樂,先是到處籌錢。當他去跟何小勇的女人借錢時,何小勇的女人一下子借給他十七塊,這是許三觀在籌錢中借到的最大最多的一筆錢。

許三觀再也籌不到錢後,只能在去上海的一路上賣血。剛到林浦的許三觀在賣血前,他喝著冰冷的河水,路邊的鄰居看到許三觀的行為後,怕他把胃喝壞,就給了他鹽,還給他茶水。

在林松到上海的路上,許三觀遇到了來喜、來順兩個兄弟。當他們兩個兄弟聽了許三觀為救兒子一路賣血的事情,來喜將自己的一碗濃稠的血賣給了許三觀,這樣一來,這碗濃稠的血就可以當兩碗血來賣。

有一句話說:「你給生活什麼臉色,生活便給你什麼顏色。」

許三觀是一個善良的人,他對生活中的每個人都充滿了善意,而生活最後也給他饋贈等同的善意。許三觀之前對別人善良,最後,他救一樂的時候,才會有這麼多好心的人幫助許三觀。因為許三觀在剛開始就下了善良的種子,那麼,在最後,他也會收穫善良的果實。

善良是一個人身上難能可貴的品質,你善良的對待生活,生活也同樣會善良的對待每一個人。反之亦然。如今的我們似乎缺少這種善良的品質,在公交車上,一些小姑娘,小男孩看到老人都不會讓座。

我們跟許三觀一樣,都只是社會上最平凡最普通的一個人,但是我們卻依舊可以做一些善良的小事來幫助到我們身邊的人。不是只有做驚天動地的大事才能體現我們的價值,任何事情都是從小事做起,包括善良。

結語

縱觀小說,許三觀只不過是個只會通過賣血來化解一次次危機的人,他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普通人,但他卻又是不普通的。

許三觀無論是作為丈夫還是父親,他在困難與危機面前,展現出來的是一種作為男人的擔當與責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挫折,許三觀並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而是一直在困難裡儘可能地尋找光明,儘管是小人物,但人們從他身上看的是大擔當和大責任。

當下的我們困難沒有許多觀這麼多,卻有時很難堅持下去,遇到一點麻煩就頹廢。我們應該學習許三觀身上的品質,面對困難,努力尋找希望,不輕言放棄。即使身處困境,也應該做一個有情有愛的人。

相關焦點

  •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裡的擔當,是男人的魅力與最後的倔強
    「許玉蘭,我老了,我以後不能再賣血了,我的血沒人要了,以後家裡遇上災禍怎麼辦……」——《許三觀賣血記》無意間翻到了《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這一讀便是四個小時,心情從最初的沉重到壓抑再到淚如泉湧。所以,我想通過《許三觀賣血記》來為大家解讀什麼樣的人才算合格的男人:生活裡的擔當,是男人的魅力與最後的倔強01、【許三觀與許玉蘭的「婚姻」】:對於婚姻,男人往往選擇適合自己的,這不是男人的執拗而是倔強。
  • 許三觀賣血記:殘酷的年代,溫情的歲月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書是《許三觀賣血記》。餘華的書我一共讀過兩本,第一本是《活著》,這是第二本。可能是因為讀《活著》留下的「陰影」,看這本書的時候心總是繃得緊緊的,總擔心許三觀的妻子和三個兒子會相繼死去,直到看到最後一刻才鬆了一口氣。縱使生活苦難,還好他們都活著。
  •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文/庸俗的老阿姨初讀餘華的作品是《活著》,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黃昏的田地下坐著一位叫富貴的老人,與他的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畫面感很強,也被裡面的故事所震撼,於是對於餘華先生的其他作品有了期待。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的自序寫過兩個故事。
  • 《許三觀賣血記》:不讀焉知生活味,重新活一回!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本書: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繼《活著》之後的又一力作,全書深刻反映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社會基層小人物的生活,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靠著賣血度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惡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卻精神崩潰。
  •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骨子裡的善良,所帶給他活著的希望
    與其他人不一樣的是,每次家裡有災禍,他要靠賣血換錢度過難關,甚至對於賣血這件事的流程他瞭然於胸,並有豐富的經驗可以分享給其他人。除了第一次賣血出於好奇和最後一次賣血出於習慣,許三觀的人生中每次賣血都是生活所迫,從表面上來看,他賣血是生活苦難帶給他的個人犧牲,其實許三觀是出於骨子裡的善良。
  •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一、《許三觀賣血記》是我讀的第一本餘華的小說,不得不說,有時候真的不能只看網上那些快餐小說,多讀優秀的文學作品真的能讓人有思想上的蛻變。記得剛讀完的時候,我總是在想,以後自己要是去獻完血了,也要去餐館,喊一聲『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溫一溫。』而對吃貨來講,那段口頭炒菜更是直擊靈魂。
  • 《許三觀賣血記》:靠賣血度過的一生,是現實的一種
    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韓文版自序中說:「這是一本關於平等的小說,這話聽起來有些奇怪,而我確實是這樣認為的。」「我知道這本書裡寫到了很多現實,'現實'這個詞讓我感到自己有些狂妄,所以我覺得還是退而求其次,聲稱這裡面寫到了平等。」這本書裡有「平等」嗎,有的。
  • 《許三觀賣血記》:在命運中掙扎的人,跨越血緣的父愛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第一部長篇小說,創作於1995年,距今已經有近十年的時間了,時間與質量使其成為了經典,也讓餘華成為了一個優秀的作家被我們熟知。這本書和《活著》的相同點是,兩本書都介紹了一個平凡男人的一生,不同的地方是,前者讀來暖心,後者讀來悲情。書中主人公許三觀,通過「賣血」度過了人生中一個又一個個難關。
  • 趣談《許三觀賣血記》:被綠,出軌,賣血!卻是餘華最溫暖的作品
    如果說《活著》是絕望中帶著對苦難的釋懷,那麼《許三觀賣血記》則是在苦難中尋找出路。幸福是一種恩賜,苦難才是生活的旋律。當一個男人垂垂老去的時候,他會如何看待自己苦難的一生?有一種能力,喪失後比苦難的人生更可怕,許三觀的故事會告訴你答案。
  • 《許三觀賣血記》:幸運偏愛善良的人
    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又是一部通過小人物來反映社會的小說,沒有過多華麗的詞藻,沒有過多的贅述,就是最平常的話語述說著令人感嘆的故事。01健康之幸許三觀是一個城裡絲廠的送繭工人,在他生活的村子裡有一個規矩:只有賣血才能證明男人的身體強壯,在那個地方沒有賣過血的男人是娶不到女人的
  • 許三觀賣血記:成年人世界裡一場滑稽又真實的鬧劇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普通工薪階層賣血的故事,這就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書裡記錄了許三觀的六次賣血經歷,把整個故事看下來,才會發現許三觀賣血一次比一次困難,過程也一次比一次坎坷。許三觀是城裡絲廠的送繭工,但是他有一個在農村的爺爺。
  • 《許三觀賣血記》|承載希望的一直是我們自己
    這本書對於我來說特別有紀念的意義,相較於其他書,這本書是我在高中時候語文老師送給我的。有幸成為它的讀者,有幸走進這本書的世界,體會到當時不曾接觸的世界,現在擁有它已經度過了第一個十年,再看,味道已然不同。
  • 《許三觀賣血記》:有一種絕望不是生活艱難,而是沒有了價值
    文/愛讀不人老了,最可怕的事情是什麼?今天看完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被最後的結局感動到,許三觀最後一次去醫院獻血,想吃上一盤炒豬肝,喝上一口黃酒。可是沈血頭不收他的血,嫌他老了。當他真正想為自己賣次血時,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價值,靠著賣血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靠著賣血,許三觀邁過了許多人生的坎坷,可到最後,他卻發現連自己最「拿手」的時候都做不到了。他走在路上邊哭回憶,自己是不是真的沒用了,對於家人沒有了價值。原來生活的無助感不是你有多苦多累,而是你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了了。
  • 《許三觀賣血記》是苦是甜?小人物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我是聽雨樓上一書生,今天向大家推薦的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一家人也只有靠僅剩下的兩小罐被蟲子咬過的大米和一些玉米粉過活,每天兩頓飯,剩下的時間躺在床上不敢多運動,肚子裡一點東西都存不住,餓的前胸貼後背。放了糖的玉米粥嘗不出甜味來。許三觀不忍心看著家人受苦受難,再次決定去獻血,惡毒的李血頭敲詐了許三觀用血換來的五塊救命錢。許三觀拿著換來的三十元才勉強渡過了這段艱難旳歲月。
  • 《許三觀賣血記》:我養父請我吃了碗陽春麵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的第三部長篇小說,許三觀是一個送繭廠的工人,現在的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上個世界也許並不興這個,這裡的三觀更多指的是佛家的三觀:空觀 假觀 中觀。現在的我們證明自己很健康會怎麼證明呢?去做個大體檢?
  • 我的讀書筆記《許三觀賣血記》餘華——每個人的存在都是有價值的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了一本書叫做《許三觀賣血記》,作者是餘華。小說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通過賣血來度過一生中遇到的各種難關的故事。他一生總共賣了12次血,除了第一次和最後一次外,之後的每一次都是因為生活的無奈逼著他做出了賣血的選擇。
  • 《許三觀賣血記》之許玉蘭,很多女性一生的縮影,柔弱中透著堅強
    《許三觀賣血記》在餘華的作品《許三觀賣血記》之中,許三觀的的妻子徐玉蘭就是這樣一個女性形象。《許三觀賣血記》婚後的徐玉蘭依然還是很少女,她對許三觀說以後外面的事情你去處理,家裡的洗衣做飯就由我來幹。我是不是很賢惠。你娶了我是不是很幸福。許三觀說是。
  •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三):那閃閃發光的,是一顆善良的心
    後來何小勇把許玉蘭父親的十幾瓶酒都喝光了,許玉蘭父親就聲稱自己戒酒了,何小勇這才不再去了。那時候,許三觀也沒覺察到有什麼不對。直到一樂九歲時,人們都說一樂長得不像許三觀。許三觀仔細對比了一下,一樂好像確實不像他。不過,他覺得沒關係,一樂長得和二樂、三樂像就行了。人們的傳言倒是沒有停息,大家又說一樂像何小勇。
  • 《許三觀賣血記》:多難的人生,平凡的人!
    餘華的書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尤其是《活著》和《許三觀賣血》都被拍成了電影,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他對於人性和世事的描寫十分深刻,以幽默的語言展示了生活的真實和深刻,文中一些發人深省語句,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也很有借鑑。1.
  • 被網際網路大廠榨乾的年輕人,像極了「自願」賣血的許三觀
    私信我「社群」,可以找到本社群的入口)身在社會底層,勉強活著的打工人,如果想快速賺點錢,有什麼靠譜的法子呢?在作家餘華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裡,唯一的方法就是賣血。而小說的主人公許三觀,就是萬千賣血者的一個縮影。許三觀的四叔跟他說,賣一次血賺來的錢,比種地半年的收入還要多。所以在醫院裡,賣血的人前僕後繼,排成了長長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