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讀不
人老了,最可怕的事情是什麼?
今天看完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被最後的結局感動到,許三觀最後一次去醫院獻血,想吃上一盤炒豬肝,喝上一口黃酒。
可是沈血頭不收他的血,嫌他老了。賣了大半輩子血的許三觀陷入了茫然,自己真的沒有用了嗎?以前每次獻血,不是為了娶妻就是為了孩子,他從來沒有為了自己,但是他從沒有抱怨,反而樂在其中。
當他真正想為自己賣次血時,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價值,靠著賣血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靠著賣血,許三觀邁過了許多人生的坎坷,可到最後,他卻發現連自己最「拿手」的時候都做不到了。
他走在路上邊哭回憶,自己是不是真的沒用了,對於家人沒有了價值。原來生活的無助感不是你有多苦多累,而是你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了了。
我想很多人都面臨過這種困境,一時接受不了,自己真的幹不動了,沒有辦法給家人想要的生活了,那種無助感最是痛苦。
瞬間覺得自己沒有了任何的價值,這種空虛和無助感猶如踏下來的天空,任憑你怎麼掙扎也逃不出它的魔掌?
就像許三觀一樣,即便是在一樂生病的時候,他一個月去一次血,幾乎接近死亡,但是他從來沒有抱怨,而是抱著兒子的決心,哪怕獻出自己的生命,那時的他沒有一絲的恐懼,而是懷揣著一種希望。
在走投無路的時候,許三觀也並沒有放棄自己,放棄生活反而當他不能再賣血的時候,他陷入了迷茫,他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因為她覺得能夠賣些養活家人是他的一種職責和神聖感,可是連這件事情他也做不到了。
原來承認自己變老變沒有能力,才是世上最殘酷的事情,苦點累點又能怎麼樣?至少你還能為自己的生命去拼搏當你真正老了,幹不動的時候,才是最無助的時候。
並不是說要靠別人才能生活,而是你覺得自己沒有了任何活著的意義和價值。
但我覺得《許三觀賣血記》的結局是很溫暖的,他有自己的愛人陪著自己,即便是暫時沒有想明白,但是他會懂得,生活不是讓他沒有了價值,而是該是他享福的時候。
許三觀的一生算是幸福嗎?並不,妻子懷了第一個孩子一樂不是自己的,為了給闖禍的一樂補償醫藥費自己跑出賣血,還一直被周圍的人嘲笑,但是他不在乎。
為了一樂的病,每月去賣血差點丟掉了命,但是他沒有抱怨,唯一讓我們看到他悲傷的時,他不能再賣血了。
許三觀在40年裡賣了11回血,每回兩大碗,400ml,每次能掙35塊錢。扎一針,抵得上地裡幹半年,划算。每次賣血前,他要喝8大碗水,即使嚴冬的河水也絕不偷工減料,因為水喝多了,血就變多了。每次賣完血,他要上館子去吃一盤炒豬肝,喝二兩黃酒,黃酒溫一溫,豬肝補血,黃酒活血。
第12次賣血,是為了一種回憶。此時許三觀已年過六十,他路過一家飯店時,炒豬肝的味道撲鼻而來,他忽然懷念起「一盤豬肝,二兩黃酒」的味道來了。他這一輩子都在為別人賣血,這一次,他想為自己賣一次血,哪怕僅僅是為了吃上一盤豬肝,喝上二兩黃酒。
但這一次他沒有賣成,收血的人說他太老了,身體裡大多是死血,誰還會要?許三觀被狠狠的刺傷了,百般滋味兒湧上心頭。英雄遲暮,悽悽慘慘。但讓他最難過的不是一個老人受傷的自尊心,而是,他想著四十年來,今天是第一次,他的血第一次賣不出去了。
四十年來,每次家裡遇上困難時,他都是靠賣血度過去的,以後他的血沒人要了,家裡再有災禍怎麼辦?許三觀他自己沒有在自己腦海裡停留多久,很快就又想到了他的家人。
餘華以許三觀賣血為主線,將時代巨變揉進普通人的生活裡,從其中返照出社會的殘酷。許三觀的賣血經歷幾乎每次都是迫於生活的無奈,很多次都在暴斃邊緣遊走。
一言不合就賣血?當初帶他走上賣血之路的那兩個人,一個廢了,一個死了,他知道自己有一天也會像他們一樣。但沒有辦法,不賣血,日子就沒法過下去啊。
在許三觀的身上,我更願意看到的是一種蓬勃向上、永不枯竭的生命力,無論人生給予他怎樣的考驗,他都可以堅強地挺過去。
之前看到過一個視頻,飯桌上老人慾言又止,張了好多次口才把話說出來,他愧疚地對兒子和兒媳說:今年過年之後,我不想再幹了,自己的身體真的撐不住了,有點力不從心,我想要休息一下。老人幾乎是用盡了自己所有的力氣才說出來了這段話。
對於孝順的兒子兒媳來說,父親年紀大了,想要安享晚年也無可厚非,自然是同意的
可是對於老人來說,這就預示著他真的不能再為這個家做貢獻了,也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否定,現實讓他再一次明白自己真的老了!
很多老人一輩子辛辛苦苦撐起了家,雖然過程有時會特別的艱辛,但至少自己還是有價值的,還是能靠自己的努力去換取美好生活的。
年輕的時候拼盡了全力去生活,不給自己留有遺憾,老了才更能心安理得享受生活。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人生起伏不過過眼雲煙。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待變老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