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有一種絕望不是生活艱難,而是沒有了價值

2020-12-14 愛讀不

文/愛讀不

人老了,最可怕的事情是什麼?

今天看完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被最後的結局感動到,許三觀最後一次去醫院獻血,想吃上一盤炒豬肝,喝上一口黃酒。

可是沈血頭不收他的血,嫌他老了。賣了大半輩子血的許三觀陷入了茫然,自己真的沒有用了嗎?以前每次獻血,不是為了娶妻就是為了孩子,他從來沒有為了自己,但是他從沒有抱怨,反而樂在其中。

當他真正想為自己賣次血時,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價值,靠著賣血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靠著賣血,許三觀邁過了許多人生的坎坷,可到最後,他卻發現連自己最「拿手」的時候都做不到了。

他走在路上邊哭回憶,自己是不是真的沒用了,對於家人沒有了價值。原來生活的無助感不是你有多苦多累,而是你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了了。

我想很多人都面臨過這種困境,一時接受不了,自己真的幹不動了,沒有辦法給家人想要的生活了,那種無助感最是痛苦。

瞬間覺得自己沒有了任何的價值,這種空虛和無助感猶如踏下來的天空,任憑你怎麼掙扎也逃不出它的魔掌?

就像許三觀一樣,即便是在一樂生病的時候,他一個月去一次血,幾乎接近死亡,但是他從來沒有抱怨,而是抱著兒子的決心,哪怕獻出自己的生命,那時的他沒有一絲的恐懼,而是懷揣著一種希望。

在走投無路的時候,許三觀也並沒有放棄自己,放棄生活反而當他不能再賣血的時候,他陷入了迷茫,他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因為她覺得能夠賣些養活家人是他的一種職責和神聖感,可是連這件事情他也做不到了。

原來承認自己變老變沒有能力,才是世上最殘酷的事情,苦點累點又能怎麼樣?至少你還能為自己的生命去拼搏當你真正老了,幹不動的時候,才是最無助的時候。

並不是說要靠別人才能生活,而是你覺得自己沒有了任何活著的意義和價值。

但我覺得《許三觀賣血記》的結局是很溫暖的,他有自己的愛人陪著自己,即便是暫時沒有想明白,但是他會懂得,生活不是讓他沒有了價值,而是該是他享福的時候。

許三觀的一生算是幸福嗎?並不,妻子懷了第一個孩子一樂不是自己的,為了給闖禍的一樂補償醫藥費自己跑出賣血,還一直被周圍的人嘲笑,但是他不在乎。

為了一樂的病,每月去賣血差點丟掉了命,但是他沒有抱怨,唯一讓我們看到他悲傷的時,他不能再賣血了。

許三觀在40年裡賣了11回血,每回兩大碗,400ml,每次能掙35塊錢。扎一針,抵得上地裡幹半年,划算。每次賣血前,他要喝8大碗水,即使嚴冬的河水也絕不偷工減料,因為水喝多了,血就變多了。每次賣完血,他要上館子去吃一盤炒豬肝,喝二兩黃酒,黃酒溫一溫,豬肝補血,黃酒活血。

第12次賣血,是為了一種回憶。此時許三觀已年過六十,他路過一家飯店時,炒豬肝的味道撲鼻而來,他忽然懷念起「一盤豬肝,二兩黃酒」的味道來了。他這一輩子都在為別人賣血,這一次,他想為自己賣一次血,哪怕僅僅是為了吃上一盤豬肝,喝上二兩黃酒。

但這一次他沒有賣成,收血的人說他太老了,身體裡大多是死血,誰還會要?許三觀被狠狠的刺傷了,百般滋味兒湧上心頭。英雄遲暮,悽悽慘慘。但讓他最難過的不是一個老人受傷的自尊心,而是,他想著四十年來,今天是第一次,他的血第一次賣不出去了。

四十年來,每次家裡遇上困難時,他都是靠賣血度過去的,以後他的血沒人要了,家裡再有災禍怎麼辦?許三觀他自己沒有在自己腦海裡停留多久,很快就又想到了他的家人。

餘華以許三觀賣血為主線,將時代巨變揉進普通人的生活裡,從其中返照出社會的殘酷。許三觀的賣血經歷幾乎每次都是迫於生活的無奈,很多次都在暴斃邊緣遊走。

一言不合就賣血?當初帶他走上賣血之路的那兩個人,一個廢了,一個死了,他知道自己有一天也會像他們一樣。但沒有辦法,不賣血,日子就沒法過下去啊。

在許三觀的身上,我更願意看到的是一種蓬勃向上、永不枯竭的生命力,無論人生給予他怎樣的考驗,他都可以堅強地挺過去。

之前看到過一個視頻,飯桌上老人慾言又止,張了好多次口才把話說出來,他愧疚地對兒子和兒媳說:今年過年之後,我不想再幹了,自己的身體真的撐不住了,有點力不從心,我想要休息一下。老人幾乎是用盡了自己所有的力氣才說出來了這段話。

對於孝順的兒子兒媳來說,父親年紀大了,想要安享晚年也無可厚非,自然是同意的

可是對於老人來說,這就預示著他真的不能再為這個家做貢獻了,也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否定,現實讓他再一次明白自己真的老了!

很多老人一輩子辛辛苦苦撐起了家,雖然過程有時會特別的艱辛,但至少自己還是有價值的,還是能靠自己的努力去換取美好生活的。

年輕的時候拼盡了全力去生活,不給自己留有遺憾,老了才更能心安理得享受生活。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人生起伏不過過眼雲煙。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待變老這個話題?

相關焦點

  •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裡的擔當,是男人的魅力與最後的倔強
    所以,我想通過《許三觀賣血記》來為大家解讀什麼樣的人才算合格的男人:生活裡的擔當,是男人的魅力與最後的倔強01、【許三觀與許玉蘭的「婚姻」】:對於婚姻,男人往往選擇適合自己的,這不是男人的執拗而是倔強。
  •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骨子裡的善良,所帶給他活著的希望
    除了第一次賣血出於好奇和最後一次賣血出於習慣,許三觀的人生中每次賣血都是生活所迫,從表面上來看,他賣血是生活苦難帶給他的個人犧牲,其實許三觀是出於骨子裡的善良。許三觀賣的不是他血管中流淌著的鮮血,而是他的善良和對生活的希望。這是餘華的作品《許三觀賣血記》帶給我的感受。
  • 許三觀賣血記:殘酷的年代,溫情的歲月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書是《許三觀賣血記》。餘華的書我一共讀過兩本,第一本是《活著》,這是第二本。可能是因為讀《活著》留下的「陰影」,看這本書的時候心總是繃得緊緊的,總擔心許三觀的妻子和三個兒子會相繼死去,直到看到最後一刻才鬆了一口氣。縱使生活苦難,還好他們都活著。
  • 《許三觀賣血記》:靠賣血度過的一生,是現實的一種
    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韓文版自序中說:「這是一本關於平等的小說,這話聽起來有些奇怪,而我確實是這樣認為的。」「我知道這本書裡寫到了很多現實,'現實'這個詞讓我感到自己有些狂妄,所以我覺得還是退而求其次,聲稱這裡面寫到了平等。」這本書裡有「平等」嗎,有的。
  •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畫面感很強,也被裡面的故事所震撼,於是對於餘華先生的其他作品有了期待。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的自序寫過兩個故事。一位父親靠賣血供兒子上學,直到工大上大學時,兒子卻不知去向,也給父親一個永遠打不通的電話。後來知道父親不斷尋找他,窮困的處境使他無顏面對為自己賣血一輩子的父親。賣血在很多地方成為窮人們的生存方式。
  • 我的讀書筆記《許三觀賣血記》餘華——每個人的存在都是有價值的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了一本書叫做《許三觀賣血記》,作者是餘華。小說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通過賣血來度過一生中遇到的各種難關的故事。他一生總共賣了12次血,除了第一次和最後一次外,之後的每一次都是因為生活的無奈逼著他做出了賣血的選擇。
  •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一、《許三觀賣血記》是我讀的第一本餘華的小說,不得不說,有時候真的不能只看網上那些快餐小說,多讀優秀的文學作品真的能讓人有思想上的蛻變。記得剛讀完的時候,我總是在想,以後自己要是去獻完血了,也要去餐館,喊一聲『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溫一溫。』而對吃貨來講,那段口頭炒菜更是直擊靈魂。
  • 趣談《許三觀賣血記》:被綠,出軌,賣血!卻是餘華最溫暖的作品
    文|黏黏書怪如果說「賣血"是許三觀最無奈的選擇,卻也是許三觀最引以為豪的壯舉。還有什麼比用生命支撐家庭更偉大的成就嗎?餘華的筆鋒一如既往的冷酷,卻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溫暖。如果說《活著》是絕望中帶著對苦難的釋懷,那麼《許三觀賣血記》則是在苦難中尋找出路。幸福是一種恩賜,苦難才是生活的旋律。當一個男人垂垂老去的時候,他會如何看待自己苦難的一生?有一種能力,喪失後比苦難的人生更可怕,許三觀的故事會告訴你答案。
  • 《許三觀賣血記》是苦是甜?小人物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我是聽雨樓上一書生,今天向大家推薦的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封面城市裡一名普通的送繭工,為了生活和家人十二次瘋狂賣血,差點因賣血身亡。靠賣血救活了他的家人,救活了他苦難的一生。倘若不是還在醫院急等著用錢的兒子,他是堅持不下去的。父愛如山,但沒有任何一座山,會擁有父親的溫度。為自己賣血卻遭人嫌棄事情都是被逼出來的,人只有被逼上絕路了,才會有辦法,沒上絕路以前,不是沒想到辦法,就是想到了也不知道該不該去做。
  • 許三觀賣血記:成年人世界裡一場滑稽又真實的鬧劇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普通工薪階層賣血的故事,這就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書裡記錄了許三觀的六次賣血經歷,把整個故事看下來,才會發現許三觀賣血一次比一次困難,過程也一次比一次坎坷。許三觀是城裡絲廠的送繭工,但是他有一個在農村的爺爺。
  • 《許三觀賣血記》:幸運偏愛善良的人
    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又是一部通過小人物來反映社會的小說,沒有過多華麗的詞藻,沒有過多的贅述,就是最平常的話語述說著令人感嘆的故事。01健康之幸許三觀是一個城裡絲廠的送繭工人,在他生活的村子裡有一個規矩:只有賣血才能證明男人的身體強壯,在那個地方沒有賣過血的男人是娶不到女人的
  • 讀《許三觀賣血記》:我發現有擔當的男人,都具有這幾個特質
    最近,我又讀完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這部小說和《活著》一樣,通俗易懂,剛拿起書就能一口氣讀完。書中的許三觀和《活著》中的主人公福貴一樣,在困難的時期下,書中的兩個人都有著充滿坎坷和困難的一生。但是相對於《活著》來說,《許三觀賣血記》這部小說,在語言上更加幽默詼諧,結局也是以玩笑來結束的,相比《活著》來說,比較圓滿。
  • 《許三觀賣血記》:我養父請我吃了碗陽春麵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真的是因為證明健康才賣血的嗎?還不是因為窮呀。許三觀靠著賣血娶了媳婦,度過了三年自然災害,還救了自己的兒子。如果不是沒有辦法誰會去賣血呢,難道真的是為了吃一盤炒豬肝和喝二兩黃酒?餘華的語言是樸質的,沒有過多的渲染,如果只是賣血那塑造的就是一個貧苦的老百姓的形象,餘華用很長篇幅的鋪墊來寫一樂和許三觀之間的關係。
  • 《許三觀賣血記》:不讀焉知生活味,重新活一回!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本書: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繼《活著》之後的又一力作,全書深刻反映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社會基層小人物的生活,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靠著賣血度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惡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卻精神崩潰。
  • 《許三觀賣血記》|承載希望的一直是我們自己
    這個本書以賣血為貫穿,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坎坷、多難的一生,講述了他與賣血不解之緣。書中一共說起了十一次賣血,他賣血拋開第一次的好奇,主要分為以下兩個目的,改善生活、家庭救濟。書中,他第四次賣血是為了改善家庭生活,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大饑荒,吃了上頓沒下頓,更何況他家還有5口人,要知道大饑荒那個時代,餓殍遍野,草根、樹皮、土等吃的,不能吃的,相信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記憶猶新,許三觀一家接連吃了五十二天玉米粥後接近崩潰,他走入了賣血站。
  • 《許三觀賣血記》之許玉蘭,很多女性一生的縮影,柔弱中透著堅強
    《許三觀賣血記》之許玉蘭,很多女性一生的縮影,柔弱中透著堅強《許三觀賣血記》在餘華的作品《許三觀賣血記》之中,許三觀的的妻子徐玉蘭就是這樣一個女性形象。她原本是一個豆腐西施,每天在攤上幫助家裡賣豆腐。也是吸引了很多男生的追求,過的可謂是眾星捧月般的日子。
  • 《許三觀賣血記》:在命運中掙扎的人,跨越血緣的父愛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第一部長篇小說,創作於1995年,距今已經有近十年的時間了,時間與質量使其成為了經典,也讓餘華成為了一個優秀的作家被我們熟知。這本書和《活著》的相同點是,兩本書都介紹了一個平凡男人的一生,不同的地方是,前者讀來暖心,後者讀來悲情。書中主人公許三觀,通過「賣血」度過了人生中一個又一個個難關。
  •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三):那閃閃發光的,是一顆善良的心
    許三觀為了賣血在河邊喝冷水,有人給他拿來好幾壺熱茶。許三觀賣血後身上發冷,有人給他蓋了四床被子,還有人把自己要賣的小豬放到他被窩裡給他暖著。許三觀賣血賣得太多了,在路上認識的來喜就把自己的血賣給他一碗。來喜賣血前沒有喝水,他不佔許三觀的便宜。只要人性中還有善良,有溫暖,那麼,就算人生再苦,也都是可以熬過去的。
  • 《許三觀賣血記》:多難的人生,平凡的人!
    餘華的書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尤其是《活著》和《許三觀賣血》都被拍成了電影,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他對於人性和世事的描寫十分深刻,以幽默的語言展示了生活的真實和深刻,文中一些發人深省語句,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也很有借鑑。1.
  • 被網際網路大廠榨乾的年輕人,像極了「自願」賣血的許三觀
    私信我「社群」,可以找到本社群的入口)身在社會底層,勉強活著的打工人,如果想快速賺點錢,有什麼靠譜的法子呢?在作家餘華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裡,唯一的方法就是賣血。而小說的主人公許三觀,就是萬千賣血者的一個縮影。許三觀的四叔跟他說,賣一次血賺來的錢,比種地半年的收入還要多。所以在醫院裡,賣血的人前僕後繼,排成了長長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