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不讀焉知生活味,重新活一回!

2020-12-26 二小書法

hi,各位網友:大家好!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本書:餘華《許三觀賣血記》。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繼《活著》之後的又一力作,全書深刻反映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社會基層小人物的生活,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靠著賣血度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惡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卻精神崩潰。

全書可分為三段:第一段賣血、賣血,第二段挨餓,第三段賣血、賣血、賣血……

賣血、賣血

三觀幼年爹亡娘改嫁,一直跟爺爺和四叔,成年後在縣城工廠謀了個送檢員的差事,生活雖談不上富裕,但餓不著。

一天他回農村老家,在瓜地與四叔聊天,恰巧碰到同村的翠花娘倆路過,交談後得知,原本翠花下月就要結婚,她媽嫌棄男方身體不好就把婚退了,剛從媒人家回來到這。

翠花媽不願將翠花嫁給男方的理由,顛覆了長期居住縣城的三觀的三觀!啥理由?男方沒賣過血,也就是說她媽認為沒賣過血的男人身體都不行。說到這,想必諸位單身汪要激動了,丈母娘不要彩禮,也不要車和房,只要賣過血就能和她女兒結婚,這也忒爽了吧。

四叔解釋說,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咱們老家就是這習俗,只有賣過血的男人才配討老婆;另外,賣一次就35塊錢,可比種地強多了;還有,人的血就像井裡的水,抽乾了還會從泉出來。

四叔的話讓三觀醍醐灌頂,哇這麼多錢,於是便和同村的兩個勞力一起到了醫院。甭管出於好奇還是出於錢,三觀賣了第一次血,得到了35塊錢。

賣完血後的三觀,不久便與一個炸油條的女子許玉蘭結了婚,並相繼生了三個兒子,即一樂、二樂和三樂。

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認識三觀的人發現一樂長的並不像三觀,是許玉蘭給三觀戴了有色帽子,三觀不信。一個說不信,兩個說不信,但身邊人都這麼說,最後三觀自己也發現的確不像。

咋回事?許玉蘭與三觀結婚前有個男朋友,叫何小勇,兩人曾發生過一次不可描述的行為,之後三觀質問許玉蘭,許玉蘭哭哭啼啼的也承認了有這回事,只是沒想到僅那麼一次就中招了。要不說三觀大愛無疆呢,不是自己的兒子最後也認了,畢竟朝夕相處了這麼久,不是親生勝似親生。

問題是,一樂調皮,一次失手將鄰居馮鐵匠兒子的頭打爛,馮鐵匠得理不饒人非要讓三觀賠醫藥費,否則就要放火把他家燒了。不賠不行,可賠家裡又沒錢,怎麼辦?就這樣三觀賣了第二次血,將錢賠給了馮鐵匠。

挨餓

轉眼來到1958年,家中的糧食以及鍋碗瓢盆被收走,荒年來了,讓這一家五口餓成了皮包骨。起初他們還能到公社大食堂吃飯,後來食堂也關門了,好在許玉蘭之前在地窖裡藏了兩缸米,平時省吃儉用還有些錢,一家五口這才勉強度日。

糧食只出不進,很快米就吃完了,隨後許玉蘭偷摸的把錢換成了玉米棒磨成了粉,就這樣一家五口每天兩頓玉米粥,其餘時間全都躺在床上不動,因為一動肚子就咕咕叫。大人還能忍受,但孩子可不行,三個孩子每天都在喊餓,但三觀夫婦對此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白天睡到晚上,晚上又睡到白天,就這樣一睡睡到了這一年12月13號。這天晚上的玉米粥比往日要稠,許玉蘭把三個孩子叫到身旁。許玉蘭說:「一樂、二樂和三樂,你們有沒有覺得今天的玉米粥有什麼不一樣?」三個孩子嘗後並未發現不同,期間三觀提醒一樂才說:「加了糖。」

原來這天是三觀的生日,許玉蘭特意在玉米粥裡加了糖,就當給丈夫過生日了。雖然吃到了糖,可三觀一點兒都不高興,反而覺得難受,因為三個孩子苦的都忘記什麼是甜了,吃了甜的都不知道是因為加了糖,長嘆一聲:這苦日子啥時候才能熬到頭啊?

或許你會說,都餓成了這樣為啥不賣血了?如果你有這樣的疑問,只能說明你不了解這段歷史,建議你問問老人或者直接讀這本書。

賣血、賣血、賣血……

一家五口挺過了荒年,又挺過了……一直到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為響應「身邊只留一個」的號召,一樂、二樂去了偏遠的農村。

後來一樂由於患病回家了,為人父母哪一個不疼自己的孩子,三觀夫婦看著人高馬大的一樂瘦成了皮包骨,那叫一個心疼,可心疼也沒辦法。一樂在家住了十多天,三觀兩口子便催促他回去,因為在家待得越久越不容易調回城裡。

一樂臨走時許玉蘭給他煮了兩個雞蛋,三觀看著病懨懨的兒子,實在於心不忍。沒錯,他又去賣血了。回來將30塊錢交給一樂,並囑咐道:「這錢是我賣血賺了來的,你拿著,到地方和二樂分了,不要亂花,買點好吃的補補身體……」眼含淚珠的一樂接過錢後點了點頭。

賣血35,給一樂30,三觀留下了5塊?你以為說賣就能賣,那你太天真了。賣血要有介紹人,費用5塊,所以每次三觀只能拿到30塊,即便是這樣也要賣,因為他沒辦法。

一樂前腳剛走,二樂所在的隊裡的隊長進城了,說實話他就是來混吃混喝的。三觀不敢怠慢,因為得罪了他孩子有可能就回不了城。不能怠慢,可家裡又沒有錢,怎麼辦?無奈之下,三觀又去賣血。

賣血有賣血的規矩,每三個月才能賣一次。三觀前腳剛賣過,現在又要賣,因而對方堅決不收。還記得起初與三觀一起賣血的哪兩個同村勞力嗎?其中一個與負責熟悉,最後好說歹說才算同意。

可當三觀抽完血後,身旁的這位勞力突然倒地,當即嗚呼了,事後醫生診斷是腦淤血,三觀知道這是長期賣血造成的。後來這位勞力的妻子到了醫院,三觀回家將錢交給了許玉蘭,讓她準備好酒好菜招待那位隊長。

屋漏偏風連夜雨,一樂病得更厲害了,小縣城沒法治療,醫生建議他們立即到上海大醫院。問題又來了,沒錢!兩口子借遍所有親戚湊了70塊錢,不夠啊!錢能等病不能等,於是三觀讓玉蘭帶著一樂先行趕往上海醫院,自己再借點再去。

三觀嘴上說借,其實是要去賣血。到上海途經幾個地方,他計劃先在縣城賣一次,然後到一處賣一次,就這樣他踏上了賣血去上海了路。

人的血遠不像三觀四叔說的那樣,即便恢復也需要時間,與井水完全是兩碼事。三觀到一處賣一次,到一處賣一次,期間由於身體抗住出現暈厥,幸好遇到了兩位好心人的幫助,最終他到了上海的醫院,見到了兒子和妻子許玉蘭,此時兒子已經得到了治療,病情開始好轉。

後來,三觀並沒有因為賣血像那位同村的勞力一樣猝死,而是晚年他再一次去賣血,負責人嫌棄他年紀大不收他的血,他聽到這話當即嚎啕大哭。於是,故事到這就結束了。

結語

這本書其實像一首很長的民歌,它的節奏是回憶的速度,旋律溫和地跳躍著,休止符被韻腳隱藏了起來。作者在這裡虛構的只是兩個人的歷史,而試圖喚起的是更多人的記憶。法國《讀書》雜誌評論《許三觀賣血記》:這是一部精妙絕倫的小說,是樸實簡潔和涵意蘊深遠的完美結合。

小說的具體情節非常生活化,就像講述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沒有太多的寫作技巧,也沒有華麗的詞彙。不過,在這個迷茫的時代,我們不必刻意去追求一些什麼,只要存在著感覺,就已經足夠了。

馬提亞爾說:「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於再活一次。」寫作和閱讀其實都是在敲響回憶之門,或者說都是為了再活一回,因此讀《許三觀賣血記》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相關焦點

  • 《許三觀賣血記》是苦是甜?小人物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我是聽雨樓上一書生,今天向大家推薦的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封面城市裡一名普通的送繭工,為了生活和家人十二次瘋狂賣血,差點因賣血身亡。靠賣血救活了他的家人,救活了他苦難的一生。許三觀一家人也只有靠僅剩下的兩小罐被蟲子咬過的大米和一些玉米粉過活,每天兩頓飯,剩下的時間躺在床上不敢多運動,肚子裡一點東西都存不住,餓的前胸貼後背。放了糖的玉米粥嘗不出甜味來。許三觀不忍心看著家人受苦受難,再次決定去獻血,惡毒的李血頭敲詐了許三觀用血換來的五塊救命錢。許三觀拿著換來的三十元才勉強渡過了這段艱難旳歲月。
  •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文/庸俗的老阿姨初讀餘華的作品是《活著》,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黃昏的田地下坐著一位叫富貴的老人,與他的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畫面感很強,也被裡面的故事所震撼,於是對於餘華先生的其他作品有了期待。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的自序寫過兩個故事。
  •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裡的擔當,是男人的魅力與最後的倔強
    「許玉蘭,我老了,我以後不能再賣血了,我的血沒人要了,以後家裡遇上災禍怎麼辦……」——《許三觀賣血記》無意間翻到了《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這一讀便是四個小時,心情從最初的沉重到壓抑再到淚如泉湧。《許三觀賣血記》裡的許三觀有一種倔強,他一旦在內心中認定了一件事,那他就會拼盡全力的去追求,他們在追求的過程中,也不忘結合自己的智慧。用頭腦和堅持去做一件事,這就是許三觀做的事。生活的殘酷總在讓那些不知道反抗的人活得更糟。
  •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骨子裡的善良,所帶給他活著的希望
    與其他人不一樣的是,每次家裡有災禍,他要靠賣血換錢度過難關,甚至對於賣血這件事的流程他瞭然於胸,並有豐富的經驗可以分享給其他人。除了第一次賣血出於好奇和最後一次賣血出於習慣,許三觀的人生中每次賣血都是生活所迫,從表面上來看,他賣血是生活苦難帶給他的個人犧牲,其實許三觀是出於骨子裡的善良。
  • 許三觀賣血記:殘酷的年代,溫情的歲月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書是《許三觀賣血記》。餘華的書我一共讀過兩本,第一本是《活著》,這是第二本。可能是因為讀《活著》留下的「陰影」,看這本書的時候心總是繃得緊緊的,總擔心許三觀的妻子和三個兒子會相繼死去,直到看到最後一刻才鬆了一口氣。縱使生活苦難,還好他們都活著。
  •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一、《許三觀賣血記》是我讀的第一本餘華的小說,不得不說,有時候真的不能只看網上那些快餐小說,多讀優秀的文學作品真的能讓人有思想上的蛻變。記得剛讀完的時候,我總是在想,以後自己要是去獻完血了,也要去餐館,喊一聲『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溫一溫。』而對吃貨來講,那段口頭炒菜更是直擊靈魂。
  • 趣談《許三觀賣血記》:被綠,出軌,賣血!卻是餘華最溫暖的作品
    如果說《活著》是絕望中帶著對苦難的釋懷,那麼《許三觀賣血記》則是在苦難中尋找出路。幸福是一種恩賜,苦難才是生活的旋律。當一個男人垂垂老去的時候,他會如何看待自己苦難的一生?有一種能力,喪失後比苦難的人生更可怕,許三觀的故事會告訴你答案。
  • 《許三觀賣血記》:有一種絕望不是生活艱難,而是沒有了價值
    文/愛讀不人老了,最可怕的事情是什麼?今天看完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被最後的結局感動到,許三觀最後一次去醫院獻血,想吃上一盤炒豬肝,喝上一口黃酒。可是沈血頭不收他的血,嫌他老了。當他真正想為自己賣次血時,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價值,靠著賣血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靠著賣血,許三觀邁過了許多人生的坎坷,可到最後,他卻發現連自己最「拿手」的時候都做不到了。他走在路上邊哭回憶,自己是不是真的沒用了,對於家人沒有了價值。原來生活的無助感不是你有多苦多累,而是你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了了。
  • 《許三觀賣血記》:靠賣血度過的一生,是現實的一種
    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韓文版自序中說:「這是一本關於平等的小說,這話聽起來有些奇怪,而我確實是這樣認為的。」「我知道這本書裡寫到了很多現實,'現實'這個詞讓我感到自己有些狂妄,所以我覺得還是退而求其次,聲稱這裡面寫到了平等。」這本書裡有「平等」嗎,有的。
  • 《許三觀賣血記》:幸運偏愛善良的人
    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又是一部通過小人物來反映社會的小說,沒有過多華麗的詞藻,沒有過多的贅述,就是最平常的話語述說著令人感嘆的故事。在周邊言論的影響下,許三觀萌生了想要去賣血娶媳婦的想法。於是,他與同村的阿方和根龍一起去賣血。在許三觀之後的生活中,他賣了若干次血,是為了女人、為了孩子、也是為了生活。隨著他們年紀逐漸增長,身體自然沒有以前那麼健壯。根龍因腦溢血去世,這也給許三觀帶來了打擊,他認為是賣血導致根龍的死亡。
  • 《許三觀賣血記》:在命運中掙扎的人,跨越血緣的父愛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第一部長篇小說,創作於1995年,距今已經有近十年的時間了,時間與質量使其成為了經典,也讓餘華成為了一個優秀的作家被我們熟知。這本書和《活著》的相同點是,兩本書都介紹了一個平凡男人的一生,不同的地方是,前者讀來暖心,後者讀來悲情。書中主人公許三觀,通過「賣血」度過了人生中一個又一個個難關。
  • 讀《許三觀賣血記》:我發現有擔當的男人,都具有這幾個特質
    最近,我又讀完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這部小說和《活著》一樣,通俗易懂,剛拿起書就能一口氣讀完。書中的許三觀和《活著》中的主人公福貴一樣,在困難的時期下,書中的兩個人都有著充滿坎坷和困難的一生。但是相對於《活著》來說,《許三觀賣血記》這部小說,在語言上更加幽默詼諧,結局也是以玩笑來結束的,相比《活著》來說,比較圓滿。
  • 許三觀賣血記:成年人世界裡一場滑稽又真實的鬧劇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普通工薪階層賣血的故事,這就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書裡記錄了許三觀的六次賣血經歷,把整個故事看下來,才會發現許三觀賣血一次比一次困難,過程也一次比一次坎坷。許三觀是城裡絲廠的送繭工,但是他有一個在農村的爺爺。
  • 《許三觀賣血記》:我養父請我吃了碗陽春麵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的第三部長篇小說,許三觀是一個送繭廠的工人,現在的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上個世界也許並不興這個,這裡的三觀更多指的是佛家的三觀:空觀 假觀 中觀。現在的我們證明自己很健康會怎麼證明呢?去做個大體檢?
  • 《許三觀賣血記》|承載希望的一直是我們自己
    這個本書以賣血為貫穿,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坎坷、多難的一生,講述了他與賣血不解之緣。書中一共說起了十一次賣血,他賣血拋開第一次的好奇,主要分為以下兩個目的,改善生活、家庭救濟。書中,他第四次賣血是為了改善家庭生活,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大饑荒,吃了上頓沒下頓,更何況他家還有5口人,要知道大饑荒那個時代,餓殍遍野,草根、樹皮、土等吃的,不能吃的,相信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記憶猶新,許三觀一家接連吃了五十二天玉米粥後接近崩潰,他走入了賣血站。
  • 《許三觀賣血記》之許玉蘭,很多女性一生的縮影,柔弱中透著堅強
    《許三觀賣血記》之許玉蘭,很多女性一生的縮影,柔弱中透著堅強《許三觀賣血記》在餘華的作品《許三觀賣血記》之中,許三觀的的妻子徐玉蘭就是這樣一個女性形象。《許三觀賣血記》一個女孩子家的柔弱在許玉蘭身上依然能看到。
  • 《許三觀賣血記》:多難的人生,平凡的人!
    餘華的書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尤其是《活著》和《許三觀賣血》都被拍成了電影,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他對於人性和世事的描寫十分深刻,以幽默的語言展示了生活的真實和深刻,文中一些發人深省語句,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也很有借鑑。1.
  • 我的讀書筆記《許三觀賣血記》餘華——每個人的存在都是有價值的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了一本書叫做《許三觀賣血記》,作者是餘華。小說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通過賣血來度過一生中遇到的各種難關的故事。他一生總共賣了12次血,除了第一次和最後一次外,之後的每一次都是因為生活的無奈逼著他做出了賣血的選擇。
  •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三):那閃閃發光的,是一顆善良的心
    許三觀為了賣血在河邊喝冷水,有人給他拿來好幾壺熱茶。許三觀賣血後身上發冷,有人給他蓋了四床被子,還有人把自己要賣的小豬放到他被窩裡給他暖著。許三觀賣血賣得太多了,在路上認識的來喜就把自己的血賣給他一碗。來喜賣血前沒有喝水,他不佔許三觀的便宜。只要人性中還有善良,有溫暖,那麼,就算人生再苦,也都是可以熬過去的。
  • 被網際網路大廠榨乾的年輕人,像極了「自願」賣血的許三觀
    (朝聞道寫作社群已重新開放。私信我「社群」,可以找到本社群的入口)身在社會底層,勉強活著的打工人,如果想快速賺點錢,有什麼靠譜的法子呢?在作家餘華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裡,唯一的方法就是賣血。而小說的主人公許三觀,就是萬千賣血者的一個縮影。許三觀的四叔跟他說,賣一次血賺來的錢,比種地半年的收入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