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成年人世界裡一場滑稽又真實的鬧劇

2020-12-14 讀史閱世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普通工薪階層賣血的故事,這就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

書裡記錄了許三觀的六次賣血經歷,把整個故事看下來,才會發現許三觀賣血一次比一次困難,過程也一次比一次坎坷。

許三觀是城裡絲廠的送繭工,但是他有一個在農村的爺爺。從爺爺的村子裡他知道了"賣血"這樣一個賺錢的方式,村裡的男人大都靠著賣血補貼家用,維持生活。於是就有了許三觀的第一次賣血。

第一次賣血的許三觀,也許只是出於好奇

文中短短的一段路的描寫而已,賄賂的西瓜,拼命喝下去的河水,自私貪婪的李血頭,李血頭的情婦,補血的豬肝,活血的黃酒,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抽出去的血和拿到手的錢,都像是打開了許三觀新世界的大門。

作者在這一段的描寫中很巧妙地交代了許三觀的人物背景和人物關係。餘華從不花大篇幅去描寫人物的背景和人物的形象。卻總是能讓讀者在文章當中感受到人物形象的鮮活。

這是餘華寫作巧妙的地方。"城裡絲廠的送繭工"這短短幾個字就讓人知道,許三觀是一個城裡的艱苦的工薪階級。這樣的身份交代也為了他後面的賣血經歷做了一些鋪墊。

許三觀的第二次賣血是為了他的兒子許一樂,對於許三觀來說,這是一個複雜又矛盾的決定,因為許一樂是情敵何小勇的兒子。第二次賣血像是全書的一個轉折點,同樣也是全書情節的銜接點。它照應了前文的相映情節,也為後文開啟了鋪墊,埋下伏筆。

許三觀第二次賣血前後的重點描寫,根本就不在賣血上

而是他對他最喜愛的大兒子許一樂複雜的情感變化。他做了九年的烏龜。這是對一個男人自尊心最大的打擊。

是的,他很委屈。全書寫到這裡,這才是許三觀遇到的第一個人生挫折。憋屈,沒什麼比這兩個字能更好地形容這個男人的感受了。他很想放棄這個兒子,可是在良知與現實的掙扎當中,這個淳樸的工人還是選擇了承擔下這一切。

餘華沒有用什麼華麗的辭藻去描寫,也沒有什麼刻意地重點描寫。他只是平鋪直敘的講故事,用最直接甚至有些粗鄙的文字表達著最直接的感情。書裡的描寫大多是對話描寫,你來我往的生活日常對話,顯得口語化。

但是看上去就親切可愛,拉近了讀者和作者的距離。 書中許玉蘭和何小勇妻子的一場罵戰尤為精彩。罵到最後兩個女人用著不堪入耳的粗鄙詞語相互攻擊對方。

兩個女人你來我往的罵戰,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在樓下看到女人相互撕扯頭髮的場景。只是通過閱讀了他的描寫,就讓我產生了極為強烈的代入感。

女人的罵戰中有一個細節很容易被忽略,就是許玉蘭神氣的說,生過三個兒子的女人當然生氣。只僅僅這一句話,就把當時的時代背景給描繪出來:建國初期,男尊女卑的現象仍然嚴重。哪怕是在城市裡,生下兒子依然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就更不要提在農村中重男輕女的現象。當時女性的社會地位就通過這麼一句話就顯示出來了。但是可笑的是,許玉蘭 和何小勇的妻子都是女人,她們在罵戰當中默認了男人比女人尊貴。

許三觀的第三次賣血,終於是為了他自己

他報復似的找到了林芬芳,又被林芬芳的丈夫給訛上。他不得不去賣血去補償他犯下的錯誤。劇情到這裡顯得荒誕滑稽起來,許三觀這個看上去質樸老實的人,心裡也存在著下流的想法。

我認為這和前文他娶許玉蘭是相呼應的。其實這種呼應的手法在全書當中一直存在。餘華寫故事很有完整性,而且很注意細節。前文的林芬芳其實沒有做過多的描寫,只用了兩三句帶過,但沒有想到他仍然在後文中出現。

不僅僅是林芬芳,還有許三觀的性格也進行了前後呼應。通過許三觀是如何娶到許玉蘭和許三觀最後找了林芬芳,這兩件事都能體現出許三觀同樣的性格,老實質樸中也帶著點下流。這體現出了一個作家寫作的邏輯縝密性,故事,前因後果都有聯繫,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第四次賣血是全國鬧饑荒的時候

這一段故事的時代背景其實就是大Y進時期。其中最精彩的一段描寫還是許三觀用嘴給三個兒子炒菜。這顯然是畫餅充飢,卻也看到了人民在艱苦生活中的苦中作樂又心酸為難。

許三觀只是當時人民的縮影,會有人比他更悲苦,也會有人比他更輕鬆。迫於生計的無奈,在最不應該賣血的時候,許三觀仍然冒著生命的危險選擇了賣血。即使是做出了這樣偉大的舉動,他也只是交代許玉蘭注意他睡覺的時間。

這一點其實是很感動我的, 相比於現在的社會,有人在團體中做出了一點貢獻,就一直自誇自己的貢獻。許三觀沒有因為自己冒著生命風險去賣血而自誇自己,他好像把這個看成了一件很平常的責任。

這其實是我們父輩的一個很真實的寫照。他們往往承擔下了很多卻從不善於表達,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這就是他們的責任,是他們應當做的事情。餘華作品的真實性就在這裡,你能在每一部作品裡面找到現實生活中對應的人。

第五次寫許三觀賣血是因為他的二兒子許二樂

許三觀為了二樂的前程,必須要賄賂二樂的隊長。但是因為一個月之前賣過血,許三觀這一次賣血,無異於是在拿他自己的生命賭。

可是為了二樂,他只有這樣做,死對於他來說其實是很遙遠很模糊的事情。賣了血,請二樂的隊長吃飯,換二樂的前途才是眼前最緊要的事情。

你以為冒著生命危險去賣血換錢成已經算是可憐了嗎?那麼許三觀在見證了根龍賣血之後突發腦溢血,還要陪著二樂的隊長喝酒豈不是更可憐?迫於現實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大概就是成年人世界中最殘酷的生存規則。

我很難對許三觀當時的感覺感同身受,我只能感受到他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對二樂前途的恐懼。他的糾結,喝了可能會像跟龍一樣突然離世;不然,二樂的前途就肯定一片渺茫。在得知跟龍賣血死後,許三觀傷心地哭了起來。我不知道他是在哭根龍還是在哭他自己。

第六次賣血,也就是許三觀的最後一次賣血還是為了大兒子許一樂

許一樂生病了,他必須要在短時間內籌集到足夠的錢去給一樂治病。

這一次的賣血尤為艱難坎坷,他也一路賣著血去上海。路上他經歷了很多,他之前從未經歷的事情,他看到了很多他的小城裡從沒有發生過事。途中他看到了人間冷暖,感受到了溫暖與悲歡。

其中他因為賣血過多而被醫生拒絕賣血時,他很崩潰。許三觀再一次哭了,這大概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只在一瞬間。

後來他因為賣血暈倒了,被醫院救治收回去了三百毫升的血,他開始大鬧起來,哀求起來,完全顧不上一個男人的面子和尊嚴。血,現在在他眼裡就是救命的錢。經過一路的賣血,許三觀終於湊夠了治病的錢來到了上海。

餘華在這裡設置了一個有些惡作劇式的轉折。許三觀把別人的空床位當成了是許一樂的,他以為是一樂死了。

當他看到一樂的時候,那種喜極而泣,真實情感流露,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父親的偉岸形象。這樣有趣的小轉折是餘華寫作的特點,不僅能夠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讓故事充滿了曲折性,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

故事的最後,是許三觀幸福的晚年生活,老了的許三觀突發奇想,想再去賣一次血,卻因為年紀大了,被醫生嫌棄。許三觀很生氣,他又開始哭了。他無聲的哭泣著,漫無目的地走著,他的足跡遍布了整個小城,像是回顧他的一生一樣。

許三觀終於意識到,他不再是家裡的頂梁柱了,現在的生活也沒有必要再像以前那樣賣血了。餘華自己說,這樣的結尾是他看到的真實故事。而這故事也是他寫這本書的契機。

《許三觀賣血記》這部作品仍然描繪了中國社會基層人民的現實生活。他用一種直接犀利又不乏滑稽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普通工薪階層的真實一生。就像我前面說的一樣,許三觀只是當時天千萬萬民眾的一個縮影。

有人會比他更悲苦,也有人會比他更幸福。《許三觀賣血記》像是一部悲劇又像是一部喜劇。餘華用精巧的諷刺手法,讓人悲喜交加。雖然整本書都在平鋪直敘的講故事,但是其中那些充滿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小轉折,就像是無味的白米飯中添加的新奇的佐料。

故事說完了,但是許三觀卻不會因為故事的結束而結束。他會像是你的父親,又或許會像是做了父親的你。你們或許不完全相同,卻又在某些地方不可思議的重合了。因為成年人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場滑稽又真實的鬧劇。

相關焦點

  •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的自序寫過兩個故事。一位父親靠賣血供兒子上學,直到工大上大學時,兒子卻不知去向,也給父親一個永遠打不通的電話。後來知道父親不斷尋找他,窮困的處境使他無顏面對為自己賣血一輩子的父親。賣血在很多地方成為窮人們的生存方式。於是有了一個又一個的賣血村,賣血村又成了一個個愛滋病村。
  • 《許三觀賣血記》:靠賣血度過的一生,是現實的一種
    餘華在《許三觀賣血記》韓文版自序中說:「這是一本關於平等的小說,這話聽起來有些奇怪,而我確實是這樣認為的。」「我知道這本書裡寫到了很多現實,'現實'這個詞讓我感到自己有些狂妄,所以我覺得還是退而求其次,聲稱這裡面寫到了平等。」這本書裡有「平等」嗎,有的。
  •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裡的擔當,是男人的魅力與最後的倔強
    「許玉蘭,我老了,我以後不能再賣血了,我的血沒人要了,以後家裡遇上災禍怎麼辦……」——《許三觀賣血記》無意間翻到了《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這一讀便是四個小時,心情從最初的沉重到壓抑再到淚如泉湧。《許三觀賣血記》裡的許三觀在第一次買血是因為鄉下的四叔說身子骨結實的人都會去賣血,賣過血的男人才能娶上媳婦。為了證明自己,為了一個男人的尊嚴,他義無反顧的選擇去賣血。值得慶幸的是在他賣血的途中,他認識了兩個「引路人」——根龍和阿方。在他們的說教下,他喝完水後在「老血頭」那裡得以獻血。
  • 《許三觀賣血記》:幸運偏愛善良的人
    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又是一部通過小人物來反映社會的小說,沒有過多華麗的詞藻,沒有過多的贅述,就是最平常的話語述說著令人感嘆的故事。01健康之幸許三觀是一個城裡絲廠的送繭工人,在他生活的村子裡有一個規矩:只有賣血才能證明男人的身體強壯,在那個地方沒有賣過血的男人是娶不到女人的
  •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骨子裡的善良,所帶給他活著的希望
    ——餘華作者講述的這個人,就是許三觀。許三觀是一個城市裡的普通工人,過著和大多數人一樣的日子,勞作,娶妻,生子,經歷困難和坎坷,繼續生活。與其他人不一樣的是,每次家裡有災禍,他要靠賣血換錢度過難關,甚至對於賣血這件事的流程他瞭然於胸,並有豐富的經驗可以分享給其他人。
  • 《許三觀賣血記》——小人物的一生
    一、《許三觀賣血記》是我讀的第一本餘華的小說,不得不說,有時候真的不能只看網上那些快餐小說,多讀優秀的文學作品真的能讓人有思想上的蛻變。記得剛讀完的時候,我總是在想,以後自己要是去獻完血了,也要去餐館,喊一聲『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溫一溫。』而對吃貨來講,那段口頭炒菜更是直擊靈魂。
  • 許三觀賣血記:殘酷的年代,溫情的歲月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書是《許三觀賣血記》。餘華的書我一共讀過兩本,第一本是《活著》,這是第二本。可能是因為讀《活著》留下的「陰影」,看這本書的時候心總是繃得緊緊的,總擔心許三觀的妻子和三個兒子會相繼死去,直到看到最後一刻才鬆了一口氣。縱使生活苦難,還好他們都活著。
  • 趣談《許三觀賣血記》:被綠,出軌,賣血!卻是餘華最溫暖的作品
    如果說《活著》是絕望中帶著對苦難的釋懷,那麼《許三觀賣血記》則是在苦難中尋找出路。幸福是一種恩賜,苦難才是生活的旋律。當一個男人垂垂老去的時候,他會如何看待自己苦難的一生?有一種能力,喪失後比苦難的人生更可怕,許三觀的故事會告訴你答案。
  • 《許三觀賣血記》:我養父請我吃了碗陽春麵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的第三部長篇小說,許三觀是一個送繭廠的工人,現在的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上個世界也許並不興這個,這裡的三觀更多指的是佛家的三觀:空觀 假觀 中觀。現在的我們證明自己很健康會怎麼證明呢?去做個大體檢?
  • 《許三觀賣血記》是苦是甜?小人物活出不平凡的人生
    我是聽雨樓上一書生,今天向大家推薦的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封面城市裡一名普通的送繭工,為了生活和家人十二次瘋狂賣血,差點因賣血身亡。靠賣血救活了他的家人,救活了他苦難的一生。許三觀一家人也只有靠僅剩下的兩小罐被蟲子咬過的大米和一些玉米粉過活,每天兩頓飯,剩下的時間躺在床上不敢多運動,肚子裡一點東西都存不住,餓的前胸貼後背。放了糖的玉米粥嘗不出甜味來。許三觀不忍心看著家人受苦受難,再次決定去獻血,惡毒的李血頭敲詐了許三觀用血換來的五塊救命錢。許三觀拿著換來的三十元才勉強渡過了這段艱難旳歲月。
  • 《許三觀賣血記》|承載希望的一直是我們自己
    有幸成為它的讀者,有幸走進這本書的世界,體會到當時不曾接觸的世界,現在擁有它已經度過了第一個十年,再看,味道已然不同。這個本書以賣血為貫穿,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坎坷、多難的一生,講述了他與賣血不解之緣。書中一共說起了十一次賣血,他賣血拋開第一次的好奇,主要分為以下兩個目的,改善生活、家庭救濟。
  • 《許三觀賣血記》之許玉蘭,很多女性一生的縮影,柔弱中透著堅強
    《許三觀賣血記》之許玉蘭,很多女性一生的縮影,柔弱中透著堅強《許三觀賣血記》在餘華的作品《許三觀賣血記》之中,許三觀的的妻子徐玉蘭就是這樣一個女性形象。她原本是一個豆腐西施,每天在攤上幫助家裡賣豆腐。也是吸引了很多男生的追求,過的可謂是眾星捧月般的日子。
  • 我的讀書筆記《許三觀賣血記》餘華——每個人的存在都是有價值的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了一本書叫做《許三觀賣血記》,作者是餘華。小說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通過賣血來度過一生中遇到的各種難關的故事。他一生總共賣了12次血,除了第一次和最後一次外,之後的每一次都是因為生活的無奈逼著他做出了賣血的選擇。
  • 《許三觀賣血記》:在命運中掙扎的人,跨越血緣的父愛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第一部長篇小說,創作於1995年,距今已經有近十年的時間了,時間與質量使其成為了經典,也讓餘華成為了一個優秀的作家被我們熟知。這本書和《活著》的相同點是,兩本書都介紹了一個平凡男人的一生,不同的地方是,前者讀來暖心,後者讀來悲情。書中主人公許三觀,通過「賣血」度過了人生中一個又一個個難關。
  • 《許三觀賣血記》:有一種絕望不是生活艱難,而是沒有了價值
    今天看完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被最後的結局感動到,許三觀最後一次去醫院獻血,想吃上一盤炒豬肝,喝上一口黃酒。可是沈血頭不收他的血,嫌他老了。賣了大半輩子血的許三觀陷入了茫然,自己真的沒有用了嗎?以前每次獻血,不是為了娶妻就是為了孩子,他從來沒有為了自己,但是他從沒有抱怨,反而樂在其中。
  • 讀《許三觀賣血記》:我發現有擔當的男人,都具有這幾個特質
    最近,我又讀完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這部小說和《活著》一樣,通俗易懂,剛拿起書就能一口氣讀完。書中的許三觀和《活著》中的主人公福貴一樣,在困難的時期下,書中的兩個人都有著充滿坎坷和困難的一生。但是相對於《活著》來說,《許三觀賣血記》這部小說,在語言上更加幽默詼諧,結局也是以玩笑來結束的,相比《活著》來說,比較圓滿。
  • 《許三觀賣血記》:多難的人生,平凡的人!
    餘華的書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尤其是《活著》和《許三觀賣血》都被拍成了電影,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他對於人性和世事的描寫十分深刻,以幽默的語言展示了生活的真實和深刻,文中一些發人深省語句,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也很有借鑑。1.
  • 《許三觀賣血記》:不讀焉知生活味,重新活一回!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本書: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繼《活著》之後的又一力作,全書深刻反映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社會基層小人物的生活,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靠著賣血度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惡浪,而當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沒有人要時,卻精神崩潰。
  • 被網際網路大廠榨乾的年輕人,像極了「自願」賣血的許三觀
    在作家餘華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裡,唯一的方法就是賣血。而小說的主人公許三觀,就是萬千賣血者的一個縮影。許三觀的四叔跟他說,賣一次血賺來的錢,比種地半年的收入還要多。所以在醫院裡,賣血的人前僕後繼,排成了長長的隊伍。這些貧苦人當然也可以選擇不賣,但是隊伍排得那麼老長。就算一個人不賣,也會有十個人頂上。他們每次賣血,就像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三):那閃閃發光的,是一顆善良的心
    一樂病了以後,許三觀去借錢。方鐵匠的兒子曾被一樂打傷,可方鐵匠還是借了許三觀不少錢。何小勇的妻子曾和許三觀家仇恨很深,可是她借給許三觀的錢卻是最多的。就連萍水相逢的路人,也不乏善良的。許三觀為了賣血在河邊喝冷水,有人給他拿來好幾壺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