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春節| 節儉過年 文明彰顯

2021-02-16 拂曉報

書畫愛好者街頭寫春聯送市民

又是一年新春到,家家戶戶忙過年。在宿州,過年的味道越來越濃鬱,其中不乏大把大把地花錢,以求「年味」十足的人,家中備足琳琅滿目的年貨,除了讓家人好吃好喝外,還要熱情款待登門拜訪的親朋好友。

但不同之處則是,

今年許多人開始追求過年新過法,

特別是節儉過年的觀念深入人心。

記者調查中,

聽到最多的是對新氣象新風尚的誇讚,

「節儉過年、杜絕浪費」

成為百姓的共同心聲。

市民選購電子鞭炮過文明新年

「我要2隻雞、5斤豬肉、1箱牛奶……」2月6日上午,記者在綠洲嘉苑小區附近的超市裡見到了居民李豔麗,她正照著自己規劃的清單購置年貨。

李豔麗對記者說:「以前在老家的時候,一進入臘月,家裡的老人就開始陸續購置雞鴨魚肉、各類蔬菜一應俱全,把冰箱塞得滿滿當當,饃、包子、油炸食品等也備得足足的。前幾年我們家還保持著這種習慣,但總有一些買多了的食品存放久了發黴變質,扔掉感覺十分可惜。今年,我們根據自己平時的習慣,規劃了五天的年貨清單,精打細算才能避免東西放壞。」李豔麗指著自己的清單說,「全家一致同意把囤年貨的習俗改變一下。如今物資豐富,供應渠道暢通,大部分超市、果蔬店、商場都不歇業,沒必要大量囤積年貨,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記者採訪發現,像李豔麗一樣節儉過年的市民越來越多。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往年她的父母愛購置年貨,家裡的年貨一「囤」就多。「本來自己買得就多,再加上親朋好友送上門的各式年貨,一股腦兒堆在家裡,等到又過年時,發現還有沒拆封的。」張女士說,花了多少錢倒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浪費確實不好,「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在國家大力提倡節儉。今年過年,我們家的年貨買得沒以前多了,夠吃就好。」

張女士的想法符合如今大多數人對待年貨的態度,即「隨吃隨買」,不僅確保新鮮可口,也不會造成浪費。多位受訪市民表示,饅頭、糕點之類年貨也是如此,沒有必要過多囤貨。

市民到花市選購花卉迎接新年

對於很多在外工作的遊子來說,在外奔波一年,春節回家過年帶點禮物,或者選購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禮品讓家人嘗鮮,表示一下自己的孝心愛心,是人之常情。

市民王迪擁有一個大家族,她說前幾年過年,拜年禮幾乎佔用她多半個月的工資,而近兩年,拜年禮卻少了。

「因為要給父母、姨媽、舅舅等家人送拜年禮,去年我花了2800元。今年這個數字幾乎減少了一半,今年我沒送保健品,而是買了一些比較實用的像酸奶、牛奶、各類水果等,家人們可以一起分享,既實惠又實在。」王迪說。

市民楊先生的老家在河南,在我市經營著一家餐館,每年過年都要給老家的親朋好友帶一些宿州的特產。今年他選擇了購買散裝特產回家。「帶回去的特產,吃的是味道,禮輕情意重。把用來購買精美包裝的錢省下來,多帶一點實在的特產回家,這樣更划算。」他說。

2月7日,記者在淮海路一家超市看到,前來購買年禮的市民絡繹不絕,超市的客流量比平時增加了幾倍。該超市銷售人員表示,春節臨近,他們不斷豐富商品的品種,包括乾貨、酒水、土特產等年貨禮品,其中銷售較為火爆的還是市民過年常買的乾果、水果和酒水等。走訪中記者發現,今年包裝仍持續「簡約風」,不少商家紛紛推出了物美價廉、經濟實惠的禮盒來吸引顧客。

「我們的禮盒多以200元以下的親民價格為主,幾十元到100元的禮盒就佔到一半以上。」銷售員告訴記者,現在高檔貨很難賣了,中低檔禮盒和散裝商品的銷售反而好賣了很多。市民王女士精心挑選了三袋散稱的堅果,她說:「家裡老人都愛吃堅果,馬上要過年了,散稱的可以吃多少買多少,不浪費。」

港利社區舉辦「我們的節日·春節」居民文藝匯演,倡導乾淨文明過大年

2月5日下午,家住上河城小區的市民王衛東打電話退掉了已經訂好的年夜飯。「老人希望在家裡吃年夜飯。」王衛東告訴記者,「年夜飯嘛,就是圖個熱鬧,在自己家裡更溫馨些。老人在家吃年夜飯的傳統一直沒有改變。」

「在家做著吃多舒坦,做多少吃多少,經濟實惠。」王衛東說,其實,團圓親情才是「年夜飯」的主題,勤儉節約並不等於降低了生活品位,節儉過年,同樣可以給人們帶來無限快樂。「年夜飯要年味,要節儉不要浪費」理應成為百姓過年的新時尚。無論是在酒店,還是在家吃年夜飯,要堅守勤儉節約的美德,能省則省,能儉則儉。一家人坐下來,燒上幾道小菜,喝兩杯小酒,跟親朋好友說說一年來的工作、生活,暢想新年新打算,輕鬆愉快,這種溫馨的過年氛圍是在飯店享受不到的。

現在過年,不求面子、不求奢侈,一家人坐在一起舒舒服服地吃個飯,已經成為一種過年的新風尚。王衛東表示,相信會被越來越多的公眾所接受,從中獲得真正屬於自己的新春佳節的團圓、親情和愉悅。

幹炸帶魚、紅燒小雞、椒鹽大蝦……這幾天,家住西關大街的梁阿姨就早早安排,精心採買,為年夜飯做好準備。她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這桌年夜飯,雞鴨魚肉樣樣皆全,可成本也就二三百元,但如果是同樣分量、同樣的菜品搬到飯店,一桌下來的價格怎麼也得七八百元。「同樣吃個飯,一頓就省下四五百元,何樂而不為?最主要的是,在家吃團圓飯,感覺年味兒更濃些!」

「平時生活好,年夜飯不需要吃得太高級,樸素健康才是真。」春節來臨,市民何先生已經預訂好除夕年夜飯。記者發現,今年市民的酒店年夜飯變得更簡單、樸素了。家常菜、綠色生態的食材紛紛成年夜飯的主角。「年夜飯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種氛圍,大魚大肉過時了。」何先生說,大魚大肉是過去困難時期的追求,如今人們更追求一種綠色健康的飲食模式,這也是市民移風易俗、文明節儉過年的一種體現。

文 | 記者 劉曉瓊

圖 | 記者 馬峰

· 版權聲明 ·

拂曉報社稿件和圖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使用;如獲授權轉載時務必註明來源及作者。

—— 公 益 廣 告 ——

相關焦點

  • 【 我們的節日·春節】如東過年習俗有哪些?
    千百年來,每到春節,中國大地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們,都會以各自獨特的方式,來慶賀這傳統的新春節日,表達他們對新春的美好期盼與祝願。下面和就小編一起來看看咱們如東過年的習俗吧!      從「臘八」到臘月二十四日前,為過年的先期準備。農家開始做酒,店家開始進年貨(特別是香燭紙馬等祭祀用品)以備旺市供應。手工業者則瞄準市場加工春節所需物品,如香爐、燭臺、烀漏兒、碗架、鍋圈以及小孩玩具等。
  • 傳統節日--春節
    人們也會將農曆叫做「陰曆」、「夏曆」在中國節日是非常多的。據統計,中國各民族從古到今的節日大約有1000多個,如果只算漢族的節日,那也有好幾百個,這些節日融入了豐富的中國文化,也具有多種社會現實功能,一是辭舊迎新,例如春節,二是懷念先祖,例如清明節,三是擴大社會交往,例如被稱為中國情人節的七夕節。目前中國法律規定放假的傳統節日一共有4個,他們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是幾月幾日?農曆新年的節日起源
    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我們的節日」濱海新區漢沽街濱河家園社區「我們的節日——春節...
    濱海新區漢沽街濱河家園社區開展「我們的節日——春節」張燈結彩迎新春群策群力譜新篇文藝演出活動春節即將來臨,為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營造文明祥和、溫馨和諧的春節節日氛圍,弘揚中華民族文化。1月11日,濱河家園社區開展了「我們的節日——春節」「張燈結彩迎新春 群策群力譜新篇」文藝演出。此次演出有詩歌朗誦、歌舞表演、太極表演等,舞臺上一個個扮相亮麗、唱腔優美、表演細膩,演員們的精彩表演贏得臺下陣陣掌聲。許多觀眾都拿出手機抓拍瞬間亮點。整場精彩演出持續90分鐘,令觀眾們讚不絕口、紛紛表示在社區看到這樣的節目,實在太精彩。
  • 廈門發布倡議書:今年春節我們一起留廈過年!
    以愛為家·一起留廈——致廣大在廈「打工人」的一封信親愛的在廈「打工人」:歲末年初,正當我們用每個人的自律戰勝疫情迎來社會車水馬龍、用我們的汗水奮起直追迎來經濟企穩向好的同時,我們也即將迎來中國人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
  • 冷水江市2020年「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圍繞過好「喜慶祥和有年味」的春節開展春節元宵各項活動,一是倡導市民自覺遵守禁燃禁炮等相關規定,做到規定範圍不放,其他區域不放或少放,野外祭祀不燃放,為改善空氣環境質量做貢獻,過一個環保的春節;二是倡導文明節儉弘揚家庭美德
  • 心願志願者開展「我們的節日.春節」鄰裡守望志願服務系列活動!
    為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學雷鋒志願服務的氛圍和喜慶節儉、有德吉祥、溫馨和諧的節日氛圍,形成「紅紅火火過大年」的喜人景象。在市委文明辦和團市委的指導下,心願志願者在2019年「我們的節日.春節」期間,開展以「鄰裡守望.親情暖心」為主題的志願服務系列活動,推動「鄰裡守望」志願服務活動持續深入開展。
  • 中國春節的文化內涵與世界意義 宣講家網評論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最具民族標誌性意義的傳統節日,也是融匯中華傳統文化最豐富的節日。自西漢以來,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春節祭神、敬祖、祭灶、掃塵、守歲、祈年、賀春、拜年、爆竹、聯歡等習俗一代代傳承不息,延續至今。
  • 春節符號——回家過年
    吃過晚飯,七歲的女兒突然問到:「媽媽,什麼是春節符號?」 我稍微思考了一下,回答到:「中國結、春聯、年夜飯、壓歲錢……,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不同的春節符號。」 開心是孩子的春節符號。堆著可愛的雪人;吃著美味的零食;穿著嶄新的衣服;拿著厚厚的壓歲錢;在人群中奔跑、歡呼,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拜年啦!新年好!」是此刻他們最想表達的語言。回家是在外遊子的春節符號。在外漂泊的日子,有成功,有失敗;有歡樂,有辛酸。但不管怎樣,家,才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地方。家的味道,在那裝滿辛酸的行囊裡;在那還鄉千裡路上的鄉愁裡。
  • 古人也叫「春節」嗎?過年在古代另有稱呼,其起源也多種多樣
    今天是大年初一,大家都正式進入了過年的節奏。其實在我國古代,由於一直採用農曆年曆法體系,所以如今的元旦與春節在古代其實是同一個節日,都是新舊年更替的標誌。但自民國以來,由於公曆年成為官方曆法,元旦也逐漸成為慶祝公曆年更替的節日,南京國民政府更是在後來廢除了農曆年的「春節」。
  • 【新時代文明實踐】「道德春聯進萬家活動」走進鬱南三個鎮
    1月19日,以「墨香迎新春 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的2021年雲浮市文明實踐之道德春聯進萬家活動走進鬱南縣連灘鎮、南江口鎮、東壩鎮,向當地村民送上寓意「紅紅火火、吉祥喜慶」的春聯和新年祝福。「好年好景好運氣,迎春迎福迎吉利」。
  • 「今年春節,我們留在合肥過年」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日前,安徽發布信息倡議職工就地過年。作為國企,中建二局安徽分公司積極響應這一號召,領導帶頭在肥過年,引導、鼓勵項目職工及工友留肥過年。他們在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裡,犧牲和家人團聚的時光,為的只是一個共同的目標——抗擊疫情。
  • 瞧瞧,這個美國網紅咋過年的?
    春節,闔家團圓過年,這是中華民族歷史最悠久,最隆重、最熱鬧、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天南地北,雖風俗各異,但不變的是家文化的綿延傳承和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中國元旦、春節以及農曆的由來比西元紀年早了3000多年,中國古代的物質文明水平直到十六世紀前,在世界上長期處於領先地位,發展實力使得我們也曾有過話語權,有過四方來賀的輝煌。但話語權靠實力說話,西元紀年能夠在世界多數國家通行,一是與基督教有關,本身並無高深的科學道理;二是西方憑藉工業文明的實力強勢,在世界各地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侵略滲透,掌握了世界秩序制訂的話語權。
  • 春節,楚雄有我們在,你們請放心過年!
    回家過年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傳統,更已經成為一種深入骨髓的執念。
  • 中華文明的節日價值:天地人合一
    中華傳統節日的文明價值就是天時、地利與人和的和合精神,具有現代文明和未來文明的構成意義  從古至今,中國只有在事關農業生產和健康生活的重大節氣上才有全民性的祭拜或慶賀儀式,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冬至等等,這些構成中國數千年傳承的文化節慶體系影響到東亞、東南亞各國。
  • 春節隨筆:神鬼的節日
    上中學後,我開始覺得過年的這種種儀式和虔誠只是迷信,沒任何意義。有一年,說服了父母不再搞這些麻煩的儀式。那一個春節,過的簡單輕鬆,但父母像是少了點什麼,看上去百無聊賴。尤其是在飲食、衣著已不需要借過節來改善的日子裡。  後來,還是隨了父母的習慣。
  • 寶雞市總啟動 「我們的節日·春節——送春聯進萬家」活動
    工人日報客戶端1月9日寶雞電 臨近春節,寶雞市總工會「我們的節日·春節——送春聯送萬福活動」今天啟動,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曹海芹深入寶雞軒苑雍華公館項目工地為一線工人送春聯。拿到職工書法家們現場書寫的春聯,大家紛紛表示「手寫春聯更有過年的味道,也是中華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承。」
  • 傳統節日春節為什麼直到辛亥革命之後才正式叫「春節」?
    眾所周知,正月初一的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鮮為人知的是,春節這個名字出現的時間其實很晚。辛亥革命之後的1913年,中國政府才正式將農曆正月初一定名為春節。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因此春節在古代有上日、元日、正日、元辰等等名稱,但就是不被叫做「春節」。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後,民國正式以世界通用的公曆(格里高利曆)為官方曆法,農曆正月初一也就不是元旦了。但中華民族千百年在正月初一過年的傳統不可能改變,正月初一依然還是重要節日。
  • 日本的春節,文明開化盡棄中華傳統,新年卻成了披著洋裝的春節
    中華傳統在日本開花結果,其中就包括中華節日。在古代日本,上自貴族,下至平民,除了過日本傳統節日外,就屬以過中華節日為潮流。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自然也被日本學習,所以古代的日本人過春節一如中國,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到了近代,列強入侵,日本希望能迅速西化、文明開化、追上西方。福澤諭吉在《文明論概略》中說:「要不擇手段達到文明國家的地位。」
  • 節日故事 |《神奇傳說—春節由來》萬年用漏壺測時間定春節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它的時間在農曆正月初一這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代就有過春節的風俗。它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我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關於春節來歷,在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美麗傳說,充滿了豐富的文化底蘊。關於春節的來歷,還有這樣一個故事。一米今天就講給大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