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春節,文明開化盡棄中華傳統,新年卻成了披著洋裝的春節

2020-12-14 浩然文史
新年參拜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改農曆為公曆。傳統的中華節日,如三三上巳、五五端午、七七七夕、九九重陽等都被廢除,引進了諸如聖誕節、情人節、白色情人節等洋節。但是日本受中華文化影響太過深遠,這種浸淫在日本民族文化基因中的中華文化不是一道政令就能完全去除的。

今天文史君就帶大家看看仍在日本充滿生機的中華傳統節日之一新年。

新年當天

一、日本新年的變遷

一般來說,西方人過新年,東方人過春節。

古代日本,慕中華風尚,一切仿「唐」。中華傳統在日本開花結果,其中就包括中華節日。在古代日本,上自貴族,下至平民,除了過日本傳統節日外,就屬以過中華節日為潮流。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自然也被日本學習,所以古代的日本人過春節一如中國,以農曆正月為歲首。

到了近代,列強入侵,日本希望能迅速西化、文明開化、追上西方。福澤諭吉在《文明論概略》中說:「要不擇手段達到文明國家的地位。」在後來的踐行中,日本的確這麼做了,一切以西方為樣板,甚至想過引入西方血統,以改良日本民族。

在這種極端思想影響下,作為東方「惡友」,中國的習俗被當作糟糠遭到清算,最著名的就是漢傳佛教遭到全面清算,即「廢佛毀釋」,中國的節日自然也被全面拋棄。然後,中國最重要的春節卻因在日本已經進行了千年,加上中國春節跟西方新年類似,因此被保留了下來。

要文明開化,一切向西方看,但是又要融合日本民族傳統,所以最終融合了東西。明治維新中規定曆法由農曆變為了公曆,所以1873年明治天皇頒布敕令,以西方公曆一月一日為日本新年,但其內容卻仍是春節的內容,最終產生了西方的時間、東方的內容這種獨特的新年春節。這種以春節為內容的新年到今天仍是日本人最重要的節日。

御節料理

二、日本新年的前菜

日本一月一日的新年一般做點什麼呢?其實和中國過春節一樣。

首先,作為社會人士,一月一日前的十二月,公司會舉辦忘年會。各個公司時間不同,但一般自十二月十日開始。

「忘年會」一詞,如同漢語理解,忘記年齡的宴會。日本社會等級森嚴,下級服從上級、後輩服從前輩。被前輩「欺負」,那是來自前輩的「關愛」,後輩不能反抗反而要感謝,所以後輩長期受到壓抑,這也是日本自殺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為了讓後輩、下級不造反,適應這種壓力,日本會社家族意識應運而生。這是什麼意思呢?日本人稱自己的公司為うち(家),這也是日本企業能長盛不衰的秘訣之一。為了更好地鞏固「家」的意識,就出現了年底聚餐——「忘年會」。

忘年會最早可追溯至15世紀,在會上暫時可以拋開身份,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放鬆嗨皮。這種有效聯絡感情的形式被逐漸擴大,擴大到親朋好友、門生故舊。所以忘年會是日本新年前最重要的一項感情聯絡事宜。

其次,辦年貨。日本新年更具有儀式性,換句話說,新年家裡用的東西,平時不常用,也意味著家裡一般不常備,所以要提前購買。

日本年貨都包括什麼呢?

「御節料理」的食材。所謂御節料理,就是新年料理,即新年當天的團圓飯。其形式如同咱們正月初一吃餃子,日本的團圓飯也比較固定,一般為紅鯛魚(和「難能可貴」音似)、鰤魚(「出世」的含義,日語意為出人頭地)、龍蝦(節節相連,意為多子多孫、代代相傳)、鰻魚(意為躍龍門)。

時代不同了。日本御節料理和中國年夜飯一樣,過去都在家中做,現在也出現了很多去飯店吃的,而且還出現了直接去便利店購買的情況,料理的價格少則幾千多則萬元人民幣。

以「鏡餅」敬神。眾所周知,日本篤信神道。日本人死後,遺族在家中會起神壇供奉先人,此先人也成為遺族家中的保護神,所以每年新年都要敬奉。

日本人敬神用的是鏡餅,就是雙層的米餅,要做得如同鏡子一樣圓。鏡子是神道教的聖物之一,能照妖驅邪。12月28日那天,要將鏡餅放在客廳中央,次年1月11日「開鏡」,就是分割大餅,然後家裡人一起吃。因為鏡餅為米做,更像是年糕,所以就有了新年期間吃年糕、喝年糕小豆湯的風俗)

最後是新年前的大掃除,如同我國的春節前的打掃一樣,日本家庭在12月28日左右也會進行大掃除。日本是定時定點回收垃圾,加之新年放假,所以垃圾回收公司只會在12月30日進行最後一次垃圾回收,因此,最遲的新年掃除必須在30日結束,以便乾乾淨淨迎接新年。

日本春節

三、12月31日當天的跨年

12月31當天,日本人要進行類似於中國貼春聯的活動,日本的「貼春聯」就是在門口擺盆栽,即門松(かどまつ)。松樹在道教中有長壽的含義,而日本神道受中國道教影響深遠,也接受了松樹的吉祥寓意,當然日本進行了改造。門松是由松、竹、梅共同拼湊起來的盆栽,此舉意味迎神,因為在日本有的神住在天上,有的神住在樹上(好熟悉的臺詞)。

在除夕之夜(12月31日),日本全家合座一起吃年夜飯——「蕎麥麵」。12月31日,日本人稱為「大晦日」,吃蕎麥麵有長壽的含義;而蕎麥麵因其容易咬斷,所以又有了斬斷過去一年煩惱的含義;而蕎麥麵(そば)與日語「旁」(そば)同音,所以又有了全家團聚的含義。

當然正式迎接新年之前,還有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寫明信片。在12月31日吃過晚飯後,看著春晚(紅白歌會),全家圍坐被爐然後奮筆疾書寫明信片。

日本有新年給親朋好友、同學故舊送明信片的傳統,還得是親手寫的。這是個非常龐大的工作,一般人少則幾十則上百張,日本著名聲優茅野愛衣曾透露自己在12月31日當晚仍在寫明信片是最大的修羅場。近年來,由於日本環保組織的呼籲,這種浪費紙張的活動受到了一定的遏制。

日本人還保留了佛教信仰,除夕夜各大佛寺會莊重地敲鐘108次,意味著將百八煩惱全部吹走,同時迎接新年。日本佛教明確規定,12月31日24時必須敲到107次,而第108聲的響起意味著跨年完成,新的一年開始。

門松

四、新年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過年好)

新年鐘聲響完之後,新年到來,新年的第一件事就是第一時間進行はつもで(新春參拜,寫作:初詣)。日本人在大小神社寺院進行參拜,合掌致敬。這種「初詣」1月1日凌晨也可,1月1日白天也行。

日本最著名的明治神宮,新年前三天參拜人數達320萬,淺草寺也到達了240萬的客流量。

參拜完成將從神社求來的破魔箭等吉祥物放在家中,再去買福袋,寓意永遠將福氣留在家中。

紅包

新年當天日本也如同中國,長輩發給小輩紅包(叫作「御年玉」),這種紅包錢數雖隨長輩心情、雙方關係、家庭經濟而定,一般也有千元到萬元(日元)左右。如果後輩已經結婚,就無需再給。

四處走親戚串門子也是新年必須進行的活動,一如中國。而雙方見面說「過年好」,就是日語的「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現在年輕人追行潮流,也會簡化為「あけおめ」。在電視、動漫等正式場合則會說「新年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這樣一看,日本的新年還真是和咱們的春節相似啊。

新年參拜

文史君說

日本為何產生這種半中不洋的新年春節呢?一方面,當時東亞處於列強環伺之下,為了防止國家滅亡,就必須使國家迅速追上先進國,而落後中國的一切行為活動都被視為落後的,所以對中國的傳統就要拋棄;但是另一方面,日本近千年來已經習慣了中國的文化傳統,中華文化已經融入在日本基因之中,倘若斷然拋棄,又會造成民族文化的割裂。

所以,日本官方就調和了現實矛盾和實際習俗,造成了西方樣式、東方內容的新年春節。而我們通過日本新年前前後後的行為發現,這不還是中國春節那一套嗎,雖然具體的不一樣,如中國吃餃子、日本吃麵條,但是流程和寓意是一樣的,想來這也是中華文化生命力持久不息的表現之一吧。

參考文獻

周冬霖:《日本:新年的時間,春節的傳統》,《國際人才交流》2013年第2期。

呂姝橋:《中日新年和端午的文化比較研究》,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周朝暉:《日本為何捨棄農曆新年》,《文史博覽》2017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日本新年如同春節,中華傳統的東流,維新也難以割捨的中華情懷
    但是日本受中華文化影響太過深遠,這種浸淫在日本民族文化基因中的中華文化不是一道政令就能完全去除的。 今天文史君就帶大家看看仍在日本充滿生機的中華傳統節日之一新年。
  • 在日本過農曆新年~2021年三大中華街春節活動一覽~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春節不回家/回不了家的海外遊子如何在外地該如何農曆新年呢?本文匯整日本三大中華街—橫濱中華街、神戶南京町、長崎新地中華街的農曆春節活動。(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日本情報醬)在日本的遊子有時間不妨可以到這些地方吃個飯、感受傳統新年氣氛!
  • 在日本過春節——日本三大中華街的春節活動
    春節臨近,日本三大中華街:橫濱、神戶、長崎早已裝點起來準備迎接春節。如果想在日本體驗中國的年味,去這些地方就可以啦。神奈川縣橫濱中華街橫濱中華街從1986年起就開始舉辦春節慶祝活動,舞獅舞龍等已經成為橫濱的冬季風景線。
  • 過春節的傳統意義
    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過春節的傳統意義,僅供參考,歡迎閱讀。「春節」名稱的由來1912年1月份,孫中山發布《臨時大總統關於頒布曆書令》,要求內務部編印新曆書,隨後又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不叫「元旦」。
  • 歷史觀察者與一種「開化」新思——讀《文明開化來了:明治時代的...
    林丈二「摳」出了此畫中的兩項關鍵細節:女子所穿「巴斯爾風格洋裝」以及嘴裡叼著的手帕。掩卷時想,林著裡這件「洋裝」和這塊「手帕」實則以「小圖像」開啟了明治「文明大變局」的又一重闡釋:「洋裝」案例是明治世變的縮微,而「手帕」往事將「明治開化」投影在更為寬闊的歷史帷幕上。 「巴斯爾風格洋裝」是明治時代日本女性短暫「西服潮」的產物和標誌。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是幾月幾日?農曆新年的節日起源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 春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 中國春節靜悄悄,外國春節卻很熱鬧,來看他們的春節是怎麼過的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在海外的中國人依舊堅持著我們的中華傳統,用自己的方式慶祝這新年的到來。泰國曼谷的唐人街,是春節氣息最濃厚的地方,這裡遍布潮汕風格的新年景象,十分的熱鬧。就連泰國的王室成員都會光臨這裡,給當地的華人朋友送上新年的祝福。
  • 2018第四屆《中華漢服春節聯歡晚會中國漢族春節聯歡晚會》策劃草案
    中華漢服春節聯歡晚會,同名中國漢族春節聯歡晚會,簡稱《漢服春晚》。包括中華漢服春節聯歡晚會,中華民族漢服元宵晚會,中華漢服中秋聯歡晚會,世界漢服漢文化漢民族新年音樂會等系列漢服活動。創始於西曆2014甲午年第二次中國漢服代表大會,創始單位為:中國漢族集團,世界漢服協會,世界漢文化協會,世界漢民族組織,世界漢服漢文化漢民族國際合作組織。
  • 春節(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鬱的各地域特色。
  • 東洋白話|春節氣息在日本將年年遞增,也讓日本商家笑開顏
    新年集體參拜神社這件事是日本人恪守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寓意著新年有個新的開始,年初懷著敬畏神靈之初心,開始了一年的奮鬥。選手即將通過的道路,總是人頭攢動,水洩不通,但秩序井然。日本媒體上出現新詞:「春節」如今在衝繩縣的名護市、糸滿市以及鹿兒島的庵美群島等不少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過舊曆新年的習慣,舉辦豐年祭祀、拔河、傳統戲曲演出等活動。有趣的是,衝繩八重山郡竹富町有個叫黑島的地方有四個村落——東筋、仲本、宮裡、保裡,人口只有兩百多人,宮裡、保裡兩村落過的是普通日本新年,而東筋、仲本兩地過的是舊曆新年。
  • 韓國人要求谷歌搜索「農曆新年」時屏蔽「中國春節」,網友怒了!
    作為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的文化輸出是有目共睹的,尤其在同為漢字文化圈的部分亞洲國家得到了廣泛傳播。由於歷史的原因,這些國家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也有著過春節的傳統。而Lunar New Year直譯過來為陰曆新年,雖然也有春節的含義,但並不完全等同於CNY中國春節。LNY還包括了日本新年、韓國新年、蒙古新年、越南新年等,泛指亞洲的農曆新年。簡而言之,CNY屬於LNY其中的一種,LNY又是發源於CNY的。
  • 中華文明的節日價值:天地人合一
    從古至今,中國只有在事關農業生產和健康生活的重大節氣上才有全民性的祭拜或慶賀儀式,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冬至等等。其中,立春作為新年伊始並協力播種的節氣,中秋作為收穫團圓的季節,對應成為兩個最為重大的節慶:春節與中秋節。
  • 「歡樂春節」走進伊朗 中伊人民共度兩國傳統新年
    龐森大使在歡樂春節開幕式上講話。龐森大使在活動開幕式上發言表示,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和伊朗的諾魯孜節一樣象徵著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是個充滿歡樂祥和與生機希望的節日。他說:「新年帶來新的希望,今年將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人民正在努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勝利。中伊兩國關係新篇章也已經拉開序幕。前不久,伊朗伊斯蘭議會議長拉裡賈尼閣下成功訪華,預示著兩國關係在新的一年裡將實現新的發展,再上新臺階。」
  • 幾千年的傳統節日「春節」,各民族過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曆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 傳統節日--春節
    據統計,中國各民族從古到今的節日大約有1000多個,如果只算漢族的節日,那也有好幾百個,這些節日融入了豐富的中國文化,也具有多種社會現實功能,一是辭舊迎新,例如春節,二是懷念先祖,例如清明節,三是擴大社會交往,例如被稱為中國情人節的七夕節。目前中國法律規定放假的傳統節日一共有4個,他們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下面,我們就按照一年中的先後順序來看看這四個節日。
  • 日本為什麼不過春節?
    2月到了,那就意味著離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不遠了,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向我們學習了很多文化的鄰國日本是不過春節的呢。也許一些熟悉日本文化和在日本有生活經歷的人早已知道日本是不過陰曆新年(春節)只過陽曆新年(元旦)的,但是其中的理由大家未必知道,所以小編我也想趁著這個機會給大家科普一下日本為什麼不過春節,以及相關的一些詞彙。在日本也有中國的陰曆(農曆)?
  • 日本什麼時候開始不過農曆新年?
    打小在日本長大的她壓根兒不知道農曆新年是公曆幾月幾號,當得知今年大年三十撞上日本紅日時,她非常開心,開始期待看春節晚會。現在,日本過公曆新年,普通掛曆中也沒有農曆日期,日本民眾早已適應公曆生活。只有當電視媒體開始報導中國春節期間的「民族大移動」春運時,當橫濱、神戶、長崎三大中華街開始張燈結彩、敲鑼舞獅,迎接春節祭時,人們才發覺是中國農曆新年來了。
  • 老外也過新年!說說日本人和韓國人過春節要給多少紅包?
    o(╥﹏╥)o而我們今天,就要來看看,在這片神州大地以外的其他國家,春節紅包給!多!少!日本新年話說~~在盛唐時期,日本收唐朝文化的影響使用唐朝曆法,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日本就過起了農曆新年。明治維新時期又取消了傳統曆法,改用陽曆,他們就把新年定在了1月1日,也就是我們元旦的那天。時間變了,但是過春節的習俗依舊保留了下來。
  • 21世紀日語||日本春節文化
    春節は舊暦(農暦)の新年であり、中國ではもっとも古い伝統的な祭日であ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