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夥伴2月好啊,2021年的十二分之一已經過完了呢!
2月到了,那就意味著離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不遠了,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向我們學習了很多文化的鄰國日本是不過春節的呢。
也許一些熟悉日本文化和在日本有生活經歷的人早已知道日本是不過陰曆新年(春節)只過陽曆新年(元旦)的,但是其中的理由大家未必知道,所以小編我也想趁著這個機會給大家科普一下日本為什麼不過春節,以及相關的一些詞彙。
在日本也有中國的陰曆(農曆)?
(太陰暦たいいんれき 太陽暦たいようれき)
日本因為文化師從中國,所以自然對於日期的算法也和中國一樣,一開始是在用太陰曆的(就是咱們平時說的陰曆或者農曆)。但在黑船來航(黒船來航 くろふねらいこう)和明治維新(明治維新 めいじいしん)之後就改用了陽曆也就是儒略曆。
(原來是這個陽,小編我一直以為是洋氣的洋……我錯了orz)
福澤諭吉所撰寫的《改歷辯》(改暦弁 かいれきべん 作為思想家和教育家的福澤諭吉怕普通老百姓不接受改歷所著的介紹改歷緣由的書籍,用當時的日語白話文寫成的)。
但是和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在改用陽曆之後也徹底廢除了陰曆裡的一些節日——比如春節,但也保留了一些節日——比如盂蘭盆節(お盆 おぼん)。
盂蘭盆節其實就是咱們的中元節(陰曆7月15日)。只不過盂蘭盆節是佛教的節日,中元節是道教的節日。
盂蘭盆節雖然不是日本法定節假日,但是公司都會放假讓員工回老家掃墓,相當於國內的清明節。
描述幕府末期盂蘭盆節習俗的畫作,這習俗是不是也讓你有一種既視感呢?
雖然不過春節了,但是習俗還留著?
沒錯,你沒看錯!
首先在日本的南部(衝繩那邊)還保留著過春節的習慣的,習俗也和中國類似。
其次,大部分日本人即使不過春節了,也會將咱們中國春節的一些核心習俗搬到陽曆的正月裡。比如吃團圓飯、寫毛筆字、送給小孩子壓歲錢之類的。
(像我之前介紹日本過年習俗的文章裡也提到的,日本人習慣在元旦用毛筆寫賀卡、送給小孩壓歲錢。)
春節的替代品?
沒錯!你還是沒有看錯!
日本雖然不過陰曆新年了,但是有一個節日可謂是春節的替代品——那就是節分(せつぶん),這裡的節分是指春分的前一天(沒錯,就是24節氣裡的那個春分~)
春分的到來意味著晝夜的長短會開始變化變得晝長夜短,在日本也是象徵可以去看櫻花的一個時間點了。
另外在日本,在節分大家還會有扔炒黃豆驅鬼的習俗,一般是一邊扔豆子一邊說「福在內,鬼在外。」(鬼は外、福は內)
好啦~這次的介紹就到這裡了。
這次文章裡涉及的一些日文單詞也給大家總結在這裡了~
太陰曆、太陽曆 (たいいんれき たいようれき)
黑船來航(黒船來航 くろふねらいこう)
明治維新(明治維新 めいじいしん)
盂蘭盆節(お盆 おぼん)
節分(節分 せつぶん)
扔豆子口號(鬼は外、福は內 おにはそと、ふくはうち)
今年由於國家號召大家就地過年,我想讀者裡也有不少是就地過年的吧?
可以在評論區裡說說就地過年和回家過年有什麼區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