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時,小e詢問中國幾號過年。打小在日本長大的她壓根兒不知道農曆新年是公曆幾月幾號,當得知今年大年三十撞上日本紅日時,她非常開心,開始期待看春節晚會。
現在,日本過公曆新年,普通掛曆中也沒有農曆日期,日本民眾早已適應公曆生活。只有當電視媒體開始報導中國春節期間的「民族大移動」春運時,當橫濱、神戶、長崎三大中華街開始張燈結彩、敲鑼舞獅,迎接春節祭時,人們才發覺是中國農曆新年來了。
日本從什麼時候開始不過農曆新年?為什麼不用農曆?查閱了一些資料,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大約148年前的1872年,也就是明治5年11月9日,天皇下達『新暦変更の詔』詔書,日本政府頒布「太政官布告(第337號)」,通知國民要修改曆法。廢除舊曆天寶曆,實施新曆,也就是公曆。
臨近年末突然做出的這個決定讓已經印刷好的次年掛曆瞬間變成毫無價值的廢紙,也讓社會生活一度陷入混亂。
進步派人士福澤諭吉雖大力主張修改曆法,但他覺得政府不給民眾做好說明就下令修改曆法的作法不夠親民。還在病床上的他從早上到下午,花6小時寫下『改歷辯』,詳細對比新曆與舊曆,附加具體實例說明的同時,強調改歷必要性。
福澤諭吉在『改歷辯』中寫道:
日本國中の人々、この改歴を怪しむ人は、まちがいなく無學文盲の馬鹿者である。これを怪しまない者は、まちないなく日頃から學問の心がけのある知者である。
中文翻譯:日本國民,質疑改歷的人必定是目不識丁的傻瓜,而支持改歷的人一定是平時就關心學問的智者。
福澤諭吉給支持和反對改歷的人分別貼上「智者」和「傻瓜」標籤。在進步派人士眼中,農曆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封建迷信的象徵。
在這種「非黑即白」論調之下,即便當時的有識之士知道農曆符合農作規律,卻也不得不支持改歷,加入到批判舊曆毒害論的隊伍中(松村賢治,『舊暦と暮らす・スローライフの知恵ごよみ』)。
下令改歷後不到一個月,明治政府決定在1873年(明治6年)1月1日(舊曆明治5年12月3日)開始實施新曆。無巧不成書,福澤諭吉的改歷說明書『改歷辯』剛好也在同一天出版。
因為內容簡明易懂,又碰上出版好時機,被福澤諭吉本人譽為薄如樹葉的『改歷辯』成為銷售量超過10萬冊的熱賣書。(日朝秀宜,『福澤諭吉的出版事業 福澤屋諭吉』)。
日本在明治維新期間與歐美各國來往密切,不方便繼續使用舊曆與歐美各國籤訂各種文件。所以,從時代大背景來看,修改曆法應該是大勢所趨。
不過,也有資料指出,突然改曆法的深層原因是因為明治政府財政困難,想通過改曆法省錢。
明治時期著名政治家・財政改革家大隈重信在『大隈伯昔日譚』中指出,實行公曆既可以少發兩個月工資,又能實現文明開化,實乃一箭雙鵰之策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明治新政府推行「廢藩置縣」後,從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工作人員的薪酬從年薪制改成月薪制。為推進改革,還聘請了不少外國工作人員。這些都需要大筆財政支出,而剛成立不久的明治新政府卻囊中羞澀。
維持舊曆的話,明治6年閏6月,一年得發13個月工資。按照舊曆工作的話,當時逢一,六休息,再加其它節假日,一年中有4成時間是休息日。而立馬推行公曆的話,明治5年12月只工作2天不用發工資,明治6年閏月的工資也不用發,可以少發兩個月工資。推行公曆後,一年的假日也可以降到50天左右,政府少花錢還可以讓工作人員多幹活。
剛開始推行公曆時,日本還有不少地方有過農曆新年的習慣。但是,有工作的人在農曆期間沒有假期,慢慢地過農曆新年的習慣也就沒有了。據說現在只有衝繩糸満地區還保留很多過農曆正月的習慣。
end
歡迎關注我的視頻號
小e:日本出生並長大的小學生;日本健康マスター最年少合格者;HSK6級;運動起來兩個小時嫌少,看起書來一天不夠;電臺人氣主播。
小Q:小e的哥哥,愛塗鴉的靦腆男生,神戶高中新生一枚。
小e媽:日本國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碩士;日本全國通譯案內士&國內旅行業務取扱管理者;日本食育研究者&日本高級食育顧問;電臺人氣主播;2005年取得日語一級。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兒童日語課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