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展河北首展 讓我們解鎖這一場千年的緣分

2021-03-01 桔瓣糖

請先打開音樂,確保觀文效果。

如果你沒去過敦煌 現在她來了
一千年的風沙不能抹去
她是一顆向善的種子

如果你沒去過敦煌 現在她來了
當她充滿你的眼眶時
你也終於聽到了她的心跳聲

你要親眼看看飛天仙子的綾羅裙裾
閉上眼時
箜篌仙樂也跟隨她入雲

你要親眼看看
包裹在蓮花裡的小小童子
呼吸之間
嬰粉色的善良純真細膩撲面

歲月如流沙 輝煌與磨難是歌
硃砂與石青 終也贏不過鬥轉星河
如今她是為誰而來?

千山萬水不過換一場相見的圓滿

敦煌展河北首展
讓我們解鎖這一場千年的緣分

絲綢之路,千年繁榮,千年積澱催生了敦煌莫高窟的千年營建、千年持續,為全人類留存了一座多元文明薈萃交融的文化藝術寶庫。至今保存洞窟735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成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延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群,是價值無與倫比的世界文化遺產。

1月12日,河北博物院正式開展「敦煌壁畫展」。這是敦煌壁畫在河北的首展,同時也是一場數位化展覽。科技幫我們打開了神的視野,其利用數位化手段進行復原展示,是一場可感、可視、可聽、可觸的全方位壁畫展。該展位於河北博物院7、8號展廳,1月12日正式開展至4月10日閉展。

去看一次敦煌壁畫,不知是被多少人標註為有生之年最值得去做的一件事。現在,透過科技之光,我們不用再舟車勞頓,就能回溯千年,感受絲路敦煌的感動。

有意避開開幕式的緊張忙碌,終於在國際莊一場大風帶來雲淨天藍之時,見到了該展的項目負責人,河北博物院副研究館員郝建文老師,我知道一個展有一個展的布置艱辛,更有它的意義,而這展前展後的故事也一定很吸引人。

(忙前忙後的郝老師 )

(工作人員布展期間的一個畫面)

著名的「敦煌壁畫」不僅包括莫高窟的壁畫,還包括西北地區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550多個石窟中的總計5萬多平方米的壁畫。而莫高窟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是什麼機緣,讓河北博物院想做敦煌壁畫展呢?」

「我一直從事壁畫臨摹和研究工作,對壁畫的保護和修復實踐比較少。2017年夏天,國家文物局在敦煌研究院舉辦的壁畫保護修復培訓班,我主動報名,在敦煌學習了一個月。大概是2018年年初,院領導計劃在河北博物院搞個敦煌的壁畫展,讓我和敦煌研究院聯繫。所以,從聯繫、溝通、看場地、展覽大綱編寫、修改、現場的施工,到展覽的開幕,大概經歷了一年時間。

敦煌藝術一直為人所嚮往。2008年,中國美術館曾做過一次敦煌壁畫展,很成功,印象中參觀的人達60多萬。之後,河北周邊幾乎沒有做過類似成規模的展覽。我們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都非常重視這個展,為了搞好這個展覽,反覆修改展覽大綱,在每個細節上都經過了認真的推敲。」

「這次敦煌壁畫在展品選擇上有哪些亮點?」

「這個展覽大綱,主要是敦煌研究院完成的。選取的展品大部分都是出自特窟的壁畫。2007年,我在敦煌莫高窟參加過一次壁畫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有幸參觀過幾個特窟,那些特窟平時不對外開放,一般觀眾是進不去的。這次展的莫高窟第285窟和榆林窟第25窟都是特級窟,敦煌研究院利用洞窟三維掃描數據與高精度壁畫圖像數位化數據,將它們整窟結構與內容原大複製。

近些年,敦煌和河北關係比較密切,在河北也設有壁畫保護的工作站。近幾年,曲陽北嶽廟、正定大佛寺和毗盧寺壁畫的保護修復,就是請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員來做的。

這次展覽,是第一次在省級博物館搞,敦煌研究院在展品選擇上非常用心。比如,展出的原大高清的《五臺山圖》,全長13.45米,高3.42米,規模宏大,氣勢雄偉,詳細描繪了從山西太原途經五臺山到河北鎮州(今河北正定)的地理形勢、山川景色、城池寺院、亭臺樓閣以及風土人情,從中可知敦煌與正定縣歷史上的淵源」。

(北涼 莫高窟 第272窟《聽法菩薩》)

(北魏 莫高窟第257窟 《宅院》)

(北周 莫高窟第428窟 《伎樂飛天》)

(北周 莫高窟第428窟 《金剛寶座塔》)

敦煌文物不可移動,依靠數位化手段,該展向觀眾介紹了石窟的千年歷史。精心策劃形成的展示成果也讓我了解到為何探訪這裡就是探訪一次壯闊的「美的歷程」。

「數字壁畫展有什麼樣的特點?」

「數位化是為了搶救敦煌石窟珍貴的壁畫,使之永久地保存,為研究工作提供準確詳細的信息資料。

這個展就是利用數位技術,通過原大洞窟複製高保真壁畫精品,彩塑三維重建、遺產地實景遠程傳輸、多媒體展演、分層壁畫立體呈現、交互體驗等動靜結合、虛實相宜的全新『博物館數位化』展陳方式讓敦煌藝術『活起來』『動進來』『走出來』,同時讓觀眾也能可感、可觀、可聽、可觸。」

「觸控螢幕、動畫展示、虛擬體驗……本次展覽中各種交互式體驗也是為了讓觀眾更多的了解敦煌吧?」

「通過展覽多媒體的展演和互動形式,觀眾會更深入地了解到這座石窟的千年歷史,也就會知道當年的人們為什麼會在自然條件如此惡劣的三危山下開鑿石窟,也會懂得歷朝歷代工匠和畫師們是懷抱著怎樣虔誠的信念在這裡一斧一鑿、一筆一畫鑄就它。通過了解,也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壁畫的重要、珍貴以及不可再生,每個人都不要破壞它,儘可能的去保護它。」

(隋代 莫高窟第390窟 《華蓋》)

(盛唐 莫高窟第23窟 《單層多寶塔》)

(盛唐 莫高窟第23窟《雨中耕作圖》)

(中唐 榆林窟第25窟)

隨展感受這些畫面,早期壁畫中強烈的異域風情和粗獷表達,自由、飄逸的「飛天」隨處可見;隋唐之後,壁畫中的中原風格日益明顯,人物開始變得眉目疏朗,色彩開始變得明快;初唐和盛唐時期你會被描繪佛國淨土的巨大壁畫和高大的佛像深深震撼,盛唐氣象撲面而來。

「這個展想要向觀眾傳達的是什麼?」

「敦煌壁畫的藝術性一直以來吸引著很多人,在咱們這次展覽上,有北涼的壁畫,其人物形象就獨具魅力。我覺得不管是造型還是色彩、線條都很美。尤其是285窟頂上的形象,如風神(飛廉)雷神等,表現的都很生動,有神秘的感覺。

九色鹿救人、釋迦牟尼傳記、薩錘那捨身飼虎等都是比較著名的壁畫故事。五百強盜成佛的故事也很感人。285窟的主佛佛龕,佛龕兩側的幾組人物都很漂亮,人物的動態、色彩、線條處理特別舒服。榆林窟25窟的蓮花童子刻畫也很有意思。展覽的每一個畫面都很精彩。」

「您希望觀展者通過觀展能收穫什麼?」

「這次展覽的壁畫部分,第一個展廳分飛天、建築、佛像、藻井四個主題;第二個展廳是兩個原大的石窟模型和原大的《五臺山全圖》。通過展覽,希望人們對敦煌多一些了解,讓人們走近她,喜歡她,甚至愛上她保護她。也希望這個展覽,能在孩子們的心田播下藝術的種子,善的種子。

師法古人,臨摹敦煌壁畫。不僅僅是張大千,關山月、葉淺予都曾向博大的敦煌藝術虛心求學,縱觀古今凡成大師者,博眾長、師古法、進而融會貫通,最終成為大家。在敦煌壁畫中,有大量唐代之前的繪畫,極為可貴,所以,我也非常願意讓喜歡畫畫的孩子們,在觀眾少的時間,帶著紙筆(非水性)走進展廳,做些臨摹,來近一步感受敦煌藝術的魅力。」

「隨著傳統文化復興,很多人開始效仿古人,您覺得我們應該傳承和弘揚什麼?」

「我覺得是精神和生活態度吧。看壁畫時,你會覺得裡面的建築都非常精美,就拿蓋房子來說,古時候的人蓋房子可能想的是幾輩子的人都要住,所以從選料、設計到建造都非常講究,現在有些人只看眼前,想不了那麼長遠。

我希望現在的家長能夠帶著孩子們多看,多欣賞好的東西,孩子們才會學會分辨好壞,知道哪些是好的,才會有所追求。」

(中唐 榆林窟第25窟局部)

(中唐 榆林窟第25窟局部)

(五代 莫高窟第61窟《五臺山禮佛圖》)

(《五臺山禮佛圖》之《河北道鎮州》 現正定縣 )


(西夏 榆林窟第3窟《普賢經變》)

文章靜態圖片來自郝建文老師的提供


(敦煌壁畫中的風神)

都說人的一生,一定要來一次敦煌,看看莫高窟的信仰,看看沙與泉的廝守,看看玉門關的春風不度,看看曾經的漢唐。那有場風,在大漠戈壁,吹了千年;那有個夢,從天國淨土,夢了千年。如今她已到來。



桔瓣糖·石家莊城市微閱讀
關注這個城市 美的人和物
生活是所美術館

聯繫(洽談)方式:
微信搜索:juduoduo777

這個公號存在的意義 在於它的光亮

              

相關焦點

  • 「絲路長城影像展」首展在敦煌開展
    中國甘肅網11月3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11月2日下午,「絲路長城影像展」首展在敦煌開展。本次展覽是「2020長城論壇」的重要活動之一,擷取了絲綢之路沿線現存長城資源的研究精華,多角度展示絲綢之路與萬裡長城的千年守望,向參觀者呈現一場視覺文化盛宴。
  • 當我們看敦煌展時,我們能看到什麼
    ⋯⋯對一個展覽的最佳期待,莫過於「能看懂」、「能看進去」,「有感覺」;看似簡單的需求,其實卻大大考驗策展與布展的水準。把一個大眾認知度高、信息量大,對觀眾也需要一定知識儲備積累的「敦煌大展」亮相在公眾面前,就好像要把1650多年的敦煌傳奇,濃縮在短短一兩個小時內,讓更多人聽懂、愛聽。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於是,我很好奇地走進這個展——
  • 敦煌研究院攜「大盛敦煌藝術大展」進駐中華世紀壇
    大盛敦煌藝術大展發布會暨開幕式 此次大展是基於敦煌研究院文物數位化成果的綜合性展覽,通過現代科技與文化藝術的深入融合,讓千裡之外的敦煌石窟多維地呈現在中華世紀壇,為大眾提供一場可沉浸體驗的敦煌文化藝術盛宴
  • 《絲路長城影像展》敦煌首展開幕
    《絲路長城影像展》敦煌首展開幕 2020-11-03 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眼千年|為什麼是敦煌?
    世界四大文明,從一千多年前起,在這裡交融互鑑,孕育出盛大輝煌、流經千年的文化奇蹟。▲敦煌,河西走廊西端的重鎮,南枕祁連山,西接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北靠北塞山,東峙三危山。敦煌,也恰好處在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這座飄然臥於沙漠之中的建築是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
  • 「華夏遺韻」「千年敦煌」兩展同進北大賽克勒博物館,小長假有去處啦!
    北京大學阿瑟•姆•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隆重推出,「華夏遺韻——中原古代音樂文物展」與「千年敦煌——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巡展」!咱們先去看看古代的「音樂人」是拿什麼演奏的,再去看看北大的「敦煌石窟」!
  • 天籟敦煌——敦煌壁畫古樂器復原展掠影
    天籟敦煌——敦煌壁畫古樂器復原展掠影現場展演  盛學卿  敦煌樂譜  根據《樂府詩集》卷七十八載,有標題為「敦煌樂」一部,可見古時「敦煌樂」這一地方音樂種類,已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內涵。樂譜是樂器演奏的音響憑藉與記憶表達,敦煌藏經洞文獻中保存有中國古代實物遺存的樂譜,至為珍貴,是五代後唐明宗長興4年(公元933年)的抄寫本。
  • 展覽丨不朽的敦煌:喜瑪拉雅呈現大型敦煌展 對話當代藝術
    13.6米的涅槃佛,8個在敦煌也未全開放的最具藝術價值敦煌石窟,16件國家一級文物,敦煌學的奠基者常書鴻、段文杰等人的臨摹作品等共計165件來自敦煌的珍品……此次展覽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敦煌展,展覽由四個部分組成:8組敦煌經典石窟的復刻還原;當代藝術與敦煌複製壁畫、彩塑、絹紙畫及文物文獻原件的「對話」;由敦煌博物館策劃的」敦煌絲路遺珍文物精品展」;以及喜瑪拉雅廣場上敦煌歷史、自然地貌的還原
  • 不朽的敦煌: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呈現大型敦煌展
    此次展覽,在上海「重現」神秘敦煌莫高窟的同時,亦將「擁抱」當下,展開敦煌瑰寶與當代藝術的對話,共同奏響這一曲延綿不絕之「生靈的歌」。▲展廳圖13.6米的涅槃佛,8個在敦煌也未全開放的最具藝術價值敦煌石窟,16件國家一級文物,敦煌學的奠基者常書鴻、段文杰等人的臨摹作品等共計165件來自敦煌的珍品……此次展覽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敦煌展,展覽由四個部分組成:8組敦煌經典石窟的復刻還原;當代藝術與敦煌複製壁畫、彩塑、絹紙畫及文物文獻原件的「對話」;由敦煌博物館策劃的」敦煌絲路遺珍文物精品展」;以及喜瑪拉雅廣場上敦煌歷史、自然地貌的還原
  • 「華夏遺韻」「千年敦煌」在北大賽克勒博物館開幕
    >「千年敦煌——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巡展」開幕北京大學阿瑟·姆·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向您隆重推出,「華夏遺韻——中原古代音樂文物展」與「千年敦煌——敦煌壁畫藝術精品高校巡展」。「華夏遺韻——中原古代音樂文物展」音樂是一種隨演唱、演奏立即消逝的「時間藝術」。
  • 敦煌與聖地牙哥:千年的藝術對話
    中國有敦煌,西班牙有聖地牙哥;前者是聞名全球的佛教藝術聖地,後者是世界基督教聖地之一:在這兩條朝聖之路上,人類文明的足跡有著怎樣的對照?4月15日,為期70天的「朝聖之路·聖跡——從敦煌到伊比利亞半島」展覽在敦煌莫高窟陳列中心壓軸開展,為這次旨在探索中西文化交融的藝術盛事劃上完美句號。
  • 看敦煌,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敦煌展倒計時!送票!】
    敦煌展走了以後,什麼留下來? 「這可是敦煌呀!」當問起為什麼來,這個好像「這有什麼好問的!」的回答是觀眾最多的答案。 從上海到敦煌,沒有直達火車,整個路程耗時35小時左右飛機耗時8小時左右,一張機票3000元這只是路途成本……
  • 共赴一場延續千年的音樂盛宴 本期「愛上紀錄片」展映《敦煌樂器...
    共赴一場延續千年的音樂盛宴本期「愛上紀錄片」展映《敦煌樂器·樂從畫中來》 掃碼報名每日甘肅網8月14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在敦煌壁畫中有個極為壯觀的音樂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數千件的樂器見證著古代音樂的繁盛,記錄著10個朝代絲竹繞梁的音樂盛景。
  • 一夢敦煌,一眼千年:他筆下的壁畫有多驚豔?
    新的一年庇佑萬物蒼生,萬事大吉 家國永安;福慧盈滿 如意自在;飛瓔舞珞 天賜百福:2021年1月27日—2月22日,廣州購書中心六樓高地文化空間展廳及一樓(東門旁)正在展出「敦煌夢——謝曉冰敦煌壁畫作品展」。
  • 【瑞象視點】王瑞:蓋蒂中心的敦煌特展
    該洞逾四萬件藏品在塵封千年後,於1900年被偶然發現而引起西方文物販子的垂涎。相繼有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和美國的探險家抵達敦煌,取得上千件文物後帶回各自的國家。 這批現今仍散落於歐洲重要博物館的人類文化瑰寶,反映出公元8世紀至10世紀中國歷史文化與絲綢之路上,所孕育出來的國際間交互形成的多元化理念、宗教信仰及藝術風格。
  • 無限活力,吞掉無趣 《PAC-MAN極限運動會》40周年特展華北首展亮相...
    2020年8月14日,新鴻基地產旗下北京apm、NTP新城廣場攜手阿里魚,以重現80黃金遊戲造夢時代的經典遊戲場景,打造的《PAC-MAN極限運動會》40周年特展華北首展主題活動正式亮相北京apm。來到開幕式現場的嘉賓除了遊戲達人、潮酷紅人,還有北京apm的特邀粉絲們,在一系類精彩絕倫的節目中,嘉賓們共同點亮了PAC-MAN的小幽靈們,開啟了《PAC-MAN極限運動會》40周年特展華北首展的序幕
  • 「千年萬象·敦煌文化藝術展」在臺舉辦
    新華社臺北9月13日電(記者鍾群 查文曄)空靈的禪定佛像、端莊的菩薩雕像、美麗的九色鹿……13日,一場展現敦煌千年文化藝術之美的藝術展在臺北科技大學開幕,吸引了眾多觀眾。  「千年萬象·敦煌文化藝術展」由宋慶齡基金會、敦煌研究院和臺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
  • 當伎樂天遇到網絡 敦煌遇到聯名款 千年敦煌變「潮」了
    2019年6月,絲路手信文創品牌作為敦煌市博物館文創品牌正式對外上線,他們通過大膽創新IP讓傳統絲路文化及敦煌藝術再次融入現代元素,綻放出了新活力。 讓千年藝術再火起來 敦煌素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達天下,被海內外遊客贊為世界遺產。
  • 西餐廳裡的國潮風,一場穿越千年的牽手.
    這一次,我們在西安必勝客太華店邂逅了敦煌藝術,必勝客攜手敦煌博物館,首次將敦煌的藝術和文化搬進了西餐廳。    在這裡,你吃的不再只是西餐,而是藝術。    在這裡,感受西餐廳裡的國潮風,實現一場穿越千年的牽手。
  • M+敦煌這三年,設計者,朝聖者,造美者
    如果觀察你會發現,這些敦煌石窟大多坐落在絲綢之路上,這裡是古代中原王朝的神經末梢,也是異域風情漸染的潮流前沿,是出關前的"最後一公裡",也是入關後的第一段旅程。 每一個走過這段路的人內心都無法平靜,憧憬、渴求、壯志、皈依……這些情緒和願望被刻在石像上,被畫在牆壁上,造就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敦煌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