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詩友憫農詩

2021-02-23 隨心詩話

                      

                            樂泉

 一

敲窗疾雨暗心驚,長坐每聽悲怨聲。
幾夜農家嗟稼穡,教人輾轉到天明。


麥熟難逢兩日晴,徬徨此際怎安寧。
漫天心事為誰訴,無奈一簾風雨聲。

 三
春霜夏雨事相加,天若憐農豈不誇。
卻看田園和諧否,新黃麥穗滿青芽。

田間不獲悵難消,三夏何曾聲寂寥。
除卻迷茫連日雨,唯餘亂草上人腰。

  連天大雨
南坡
十年無暴雨,今日水成災。
道路橫衝斷,危房竪倒摧。
麥黃芽出翠,崖落石生苔。
已見傷情重,天公眼不開。

  
連日大暴雨,中美貿易戰同時來襲
石宗敬
翻雲播霧壓城低,冷雨傾盆一霎稀。
散石裹沙無畏懼,惡浪撲道有人稽。


連天大雨龍口奪食

石宗敬

一年辛苦淚中拋,眼見穗頭長綠苗。
上帝不憐草芥命,農夫心裡似水澆。

小麥無法收割吟(新韻)

山野村夫
驚見穗頭芽已多,農夫心裡似刀割。
青蛙不解農人意,依舊河灘歡唱歌。

憫農
寒雪
陰雨不停澆,阿陽暑氣消。
危房侵惡水,麥穗出新苗。
忍見農夫淚,潸然萬眾潮。
汛期無竟日,軍政並肩挑。

無題
  瀟瀟雨
蒼天痛哭淚成河,樹倒牆傾鳥失窩。
疾疾雨聲敲長夜,電光不解背成駝。

  夜雨驚夢
  鞏曉榮
夜雨驚人難入夢,心潮起伏長天痛。
家園遭水淚成河,何日高陽開眼洞。

憫農
章晨
連天苦雨澆,萬物不堪瞧。
楊柳新枝瘦,薔薇嫰蕊凋。
林中鶯寂寂,河道浪囂囂。
怒指蒼天問,何時百姓饒?

  五月二十七日愁雨夜吟
  月沐風吟
連日霏霏雨,暑天寒氣澆。
收成田裡爛,老屋水中搖。
眼下愁才起,心頭悸未消。
夜來風助惡,雲暗更興妖。

  夏雨成災排悶
  當歸
 一
三夏無晴日,南風冷雨多。
田家焦似火,麥穗綠如蓑。
路潰交通堵,堤崩滾石過。
誰人將自愧,生態失調和。 


 聽雨樓窗下,驚心竟月餘。
 怨中防大汛,筆健累文書。
 眾口言生態,一時做嘆噓。
 致和應慎重,遵道貴原初。

憫農
  獨吟天下
雨似瀑高懸,誰來補漏天?
女媧呼下界,濟世整良田。


  陰雨連綿
  獨吟天下
陰雨連綿不出廬,有關稼穡盡刪除。
奔流簷水澆殘夢,翻滾火鍋煮碎魚。
縱使狂吟纏筆硯,不教深夜棄圖書。
閒雲野鶴常如我,微信頻傳不遠疏。
戊戌五月下旬多雨麥子無法收回。律以記。


  獨吟天下
小雨困家中,臨窗霧氣朦。
田間多臥麥,路上少睜瞳。
癟穗抽芽廣,愁心惹患豐。
前途無所寄,諸事懟蒼穹。

憫農

子陌

失耀金烏連雨天,三江流並沒田園。
山間黃穗青芽盛,愁鎖心頭夜不眠。

澇災

銀河浪子
五穀豐登靠太陽,連天大雨麥芽長。
若非經濟市場化,恐怕來年有餓荒。

  五月二十日夜吟 
  月沐風吟
接連數日不收兵,雨箭穿簷我發聲。
萬點愁絲心底起,一腔憂緒眼中呈。
才聞此地降災害,又悉他鄉隱險情。
祈得清風伴明月,花堤柳岸賞兼行。

  步月沐兄《五月二十日夜吟》
 樂泉
橫雲整日若陳兵,何處青山不雨聲。
冷眼無由臨水看,凝眉枉自向天呈。
浸淋俗子是常事,遺禍農家非別情。
澤遍城鄉餘影在,車龍浪外傘人行。

天水近期大雨(新韻)
 丙己
今年天水水連天,雨落渭河洪浪翻。
許是龍王喝醉酒,誤將點數改三千。

  憫農 
  沉睡的愛
大雨頻頻更慌張,水簾似霧裹蒼茫,
田淹岸毀憑誰問,惹惱民心罵老娘。

  禍雨欺農 
  付伯平
 一
惡雨挾天亂搞雲,黑心臟肺狠傷農。
毀田掐穗金生翠,悲淚撕魂捶破胸!
 二
雨魔卷浪拍民房,噬野殺人炊斷糧。
滅果滑坡撕穗夢,洪天黑地透心涼!


  

  憫 農 
  夢之
 一
遍地盡高樓,汽車似水流。
長空多障氣,暑夏似深秋。
市子將天怨,農家季節憂。
一年心血汗,堪嘆嫩芽抽。
 二 
全球天愈暖,冷熱變無端。
朝凍夕流火,昨寒今灑汗。
無常移地域,刻瞬變童顏。
乞盼風和雨,與人活路寬。
 三
雞唱三聲天欲明,農家戴月苦耕耘。
老牛犁地只嫌淺,落籽平溝不怕勻。
天旱溫高苞葉卷,雨綿溼肆稻麥淋。
辛勞常盼天公美,風雨不調愁煞人!

  六月梅雨感懷
  聽雨
六月金黃一望憂,田間希冀眼前秋。
銀河如此無窮漏,豐景可憐沒得收。
試問豔陽何處隱,且嘆梅雨幾時休。
聲聲撕碎農人念,點點絲絲和淚流。

  雨災
  荒原
 一
重回混沌無天地,一片滂沱世不明。
窄巷寬街河運道,危房夜泊幾魂驚。
 二
前村有道裂不通,深徑無情滾石衝。
半片河堤離故岸,千人默禱向蒼穹。

觀民工雨天鑄河岸
顏剛強
沙袋堆山排岸邊,民工聚攏護良田。
炎陽遠躲雲天外,淫雨招搖阡陌單。
富裕琴心千日鎖,蛟龍鐵網一朝泉。
晴明惟願平安到,河岸清平野外圓。


憫農
顏剛強
頻頻雨水覆田歡,麥穗芽生不割難,
無奈蒼天淋個透,搶來顆粒入餐盤。


憫農二首
(新韻)
瑄吟


欲託紫燕問青天,急雨頻襲為哪般?
夏果春花遭禍害,農人此刻待誰憐。

上蒼有意弄專權,播雨呼雲橫九天。
壟上麥黃難入手,農家何處訴屈冤?

 苦雨   新韻   
卷悟
幾翻黃曆嘆失衡,麥熟時節氣候更。
多少龍王來治水?簷前苦雨又天明。

 憫農
風聽雨荷
接連暴雨暗心驚,路毀房傾悲怨聲。
憐我蒼生收又絕,一年辛苦倩誰明。 

看到普吉島翻船事故才發現,居然很多人不知道救生衣的正確穿法!去海島玩,出海不僅要穿救生衣,還一定要把大腿根的那兩根帶子固定好,如果只是像穿馬甲一樣套在身上的話是沒有用的。因為在水裡身體下沉,救生衣上浮,不系好這兩根帶子救生衣就會往上跑,勒著脖子和肩膀難受不說,幾個浪一打救生衣就脫了!很多人不知道那兩根帶子帶哪兒,如下圖,切記!

(感謝綿綿提供視頻和文字)

相關焦點

  • 三首憫農詩
    有一首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婦孺皆知、人人能誦,其作者就是李紳。
  • 守中讀詩|憫農:良心的呻喚
    不過,《詩經》的這些「第一人稱」的怨歌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的「憫農詩」。憫農詩的一個「憫」字,早已揭櫫農民作為被憐憫對象的「他者」身份。換句話說,憫農心理的主體常常並非農民,而是良心未泯的士大夫。在後世的「憫農詩」裡,主語「我」被省略了,而「農」則由「主格」降為「賓格」——「憫農」的心理因此被賦予一種高尚的道德內涵,它不是詩人的顧影自憐,而是替黎庶代言,為生民請命。
  • 李紳《憫農》與唐人憫農詩 | 程鬱綴
    今天,丹曾文化為您獻上由北京大學中文系程鬱綴教授為您解讀的唐詩《憫農》。讓我們從自己做起,熱愛勞動,珍惜每一粒糧食。李紳《憫農》與唐人憫農詩眾所周知,維繫人生命的最基本物質是糧食。糧食主要是五穀,五穀是人生存最基本、最需要的物質食糧。
  • 七絕.步韻並酬百度詩友老李贈詩
    七絕.步韻並酬百度詩友老李贈詩世間何處覓情真?詩友相交遠俗塵。看慣浮雲猶坦蕩,不沾銅臭是文人。2020.12.12日晚上8時25分作於湖北襄陽市老李詩友原玉:以此向肖老師致敬柳笛翻聲寄意真, 可憐墨硯己生塵。閒來一夢江天闊, 月滿寒窗思故人。
  • 敦煌發現一冊《唐人詩卷》,經過研究,發現李紳第三首《憫農》詩
    李紳的《憫農》,揭露了廣大勞苦群眾的困苦,表達了其本人對農民的真摯同情,作為五言絕句,小詩只有二十個字,雖然分有一二兩首,但讀來朗朗上口,早已成為了傳世佳作,近日,在敦煌的「藏書窟」中,又發現了第三首《憫農》,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李紳當了宰相後,為何不像他《憫農》詩裡寫的那樣關心百姓
    (憫農)要搞清楚這件事,就得從李紳的《憫農》說起。李紳出身官宦世家,其曾祖父是中書令李敬玄,地位顯赫。當二人踏上亳州城東的觀稼臺後,李逢吉眺望遠方,心有所感之下,當即吟詩一首,詩的最後兩句是「何得千裡朝野路,累年遷任如登臺」。這意思是說,假如升官就像登臺一樣簡單就好了。而李紳則將目光投到了田野中忙碌的農夫身上,在看到他們汗如雨下、辛苦耕耘莊稼的情景後,一時感慨萬千,於是他便吟出了流傳千古的《憫農》兩首。
  • 《憫農》有詩兩首,8句五言詩詞,6句傳頌千古
    古往今來,詩中聖賢不勝枚舉,最讓人們所熟知的,非詩仙李太白莫屬,此外還有詩聖杜甫,詩鬼李賀等古之大才,都為後世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傑作。古體詩起於西周,興於李唐,大唐曾極盡輝煌,卻在李隆基統治後期迅速衰敗,唐詩的風格前後差異很大。前期的李太白詩風俊逸,意境奇妙,有著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安史之亂後,盛唐不復存在,原本富足的民眾,也再度過上困苦不堪的生活。
  • 李紳 憫農 二首
    李紳 憫農 二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最浪費的詩人,卻寫了最節儉的詩,寫了《憫農》的李紳後來怎麼了
    古代詩人最喜歡用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因此很多人就會認為什麼樣的人就會寫出什麼樣的詩,詩詞自然也就代表了詩人的氣質和品格。好像杜甫悲天憫人,也就寫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劉禹錫樂觀豪邁,也就寫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 未來講堂|李紳《憫農》(其一)誦讀:張宏
    未來講堂|李紳《憫農》(其一)誦讀:張宏 2020-09-09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紳—《憫農》二首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之一,楊萬裡的《憫農》,你背下來了嗎
    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詩,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因為現在的六零後、七零後、八零後甚至九零後都是讀著李紳的《憫農》長大的,而且很多人也都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有著切身的體會。然而說到南宋詩人楊萬裡的《憫農》詩,可能知道的人就不是那麼多了。
  • 李紳寫《憫農》時意氣風發,考中進士春風得意,為官後卻漸次豪奢
    這首《鋤禾》為何改名《憫農》?具體的原因我也不了解,但是我猜想,這應該是為了讓這首詩的出處回歸本處,讓更多的人知道它的由來與過往。所以,今天借著這篇文章,我給大家講講關於這首《憫農》背後的歷史。 其實《憫農》並非是一首單獨存在的古詩,只是《憫農二首》(也稱《古風二首》)的後半部分,在「鋤禾日當午」之前還有四句,這四句闡述了作者對於唐朝當時的看法,大膽說出唐朝農民的悲苦現狀,與後面的《憫農》銜接起來,才能完整體現《憫農二首》真正蘊含的意義。
  • 鋤禾不怕日當午,學作古詩一百首——學作李紳《憫農詩》之一
    鋤禾不怕日當午,學作古詩一百首——學作李紳《憫農詩》之一鋤禾不怕日當午,學作古詩一百首。及時勉勵爭春光,何必去說苦不苦?其一、鋪路鋪路日當午,汗滴和下土。誰知腳下路,步步皆辛苦?其二、寫字寫字到中午,汗滴筆下途(塗)。誰解此中意,字字皆辛苦。
  • 詩詞原創:寥詞客|笑看紅塵多少事,敲詩酌酒意閒閒
    笑看紅塵多少事,敲詩酌酒意閒閒。答飛龍詩友 俯仰之間歲月高,百年未改舊風騷。 詩情千裡成良友,愧向關公舞大刀。詠雞頭戴朱冠共眼迷,可憐身世傍叢棲。憫農 高樓櫛比入雲天,一片新城北郭田, 農父棄耕何所事,遊居鬧市苦無錢。
  • 除了《憫農》,李紳這首詩更經典,蘊含人生大智慧!
    其代表作《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家喻戶曉。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答章孝標》,便是李紳的另一首經典詩作。《答章孝標》是李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章孝標是李紳的晚輩詩人,當年因為李紳的推薦,章孝標才得以考中元和十四年的進士。章孝標曾有一詩《及第後寄李紳》:「及第全勝十政官,金鞍鍍了出長安。
  • 古詩賞析第六首:李紳《憫農》二首
    憫農其一唐·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作者簡介這首詩的作者李紳是唐代有名的政治家,曾經在中唐時期擔任過宰相。李紳幼年時生活貧苦,對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理解和同情,所以能創作出《憫農》這樣關心民生疾苦的作品。
  • 唐代李紳《憫農》其一》原文、背景及賞析 小學必讀詩文
    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憫農》其一》注釋: 春種一粒粟(sù),秋收萬顆子。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 古詩文學習032:二年級下冊,李紳《憫農》
    憫農(其一)[唐]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注釋①〔憫〕憐憫。這裡有同情的意思③〔猶〕仍然。譯文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賞析這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纍纍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詩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
  • 憫農
    憫農文/郭方正  上輩子人留下的口婆,擱上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