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7月17日,世界上第一家迪士尼樂園在加州開業,距今剛好65年。2016年,中國內地第一家迪士尼樂園——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正式開業。這座樂園被迪士尼前CEO羅伯特·艾格(Robert 「Bob」 Iger)視為自己的得意之作:從1999年起,他就多次來華進行選址考察,並參與景點設計等工作。今年2月,羅伯特·艾格正式從迪士尼CEO的位置卸任。他執掌迪士尼期間,給這家公司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人力資源總監周南校友(GEMBA 2013)將向大家推薦羅伯特·艾格最近出版的自傳《一生的旅途》。在書中,羅伯特·艾格回顧了自己45年職業生涯的主要經歷,並分享了45條有關為人處世、管理溝通等方面的智慧,值得大家仔細品讀。
音源來自中歐聲音大使
中歐GEMBA2013級校友周南
《一生的旅途》是一本非常真誠的書。它讓我們看到Bob成功背後的品德、智慧和格局。其獨特的故事講述方式,使得本書的可讀性非常強,讓人翻開後欲罷不能。
Bob是迪士尼22萬演職人員(在迪士尼,我們稱員工為演職人員)心目中的男神。他擁有高度的自律和誠信,以及出色的個人和公眾形象。他在商業上高瞻遠矚,同時又有著卓越的領導力和執行力。最初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去閱讀這本書:Bob在45年精彩的職業旅程中經歷了哪些事?達成了什麼成就?然而讀完整本書後,讓我感觸最深的,並非Bob如何幫助迪士尼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或如何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而是他作為一個領導者所呈現出的人性光輝和人格魅力。
原生家庭究竟對人的一生會產生多大程度的影響? 這是我經常觀察和思考的問題。我們常常把個人成功或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結於原生家庭的影響,但讀完《一生的旅途》後,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
Bob的家庭極為普通,父親是不得志的退役軍人,工作上到處碰壁,情緒不穩定,後來患上了狂躁症,母親則是一位家庭主婦。Bob能根據父親走樓梯和開關門的聲音,分辨出父親回家時候的情緒。雖然敏銳地體察到父親陰暗的一面,Bob卻從未因為父親的喜怒無常和家庭的清寒而自怨自艾。他仿佛戴著濾鏡看待生活所有的饋贈,感恩父親帶給他閱讀和惜時的習慣,對父親內心的焦慮和痛苦有著冷靜的同理心,甚至希望父親能夠因為自己而更自豪。更重要的是,他下決心努力跳出泥沼,不讓自己像父親那樣經歷生活的挫敗感。
在獲悉自己即將成為執行長之後,他第一個電話就是打給在長島的父母,分享這個令人激動的消息。對於Bob,原生家庭就像是一面鏡子。他的同理心幫助他看到所有的艱辛和不易,感恩他所得到和擁有的,他的冷靜和堅韌則教會他如何不抱怨也不好高騖遠,而是腳踏實地地打好手中的牌。
通過書中Bob的故事,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being(成為誰/是誰)- doing(做什麼)- having(擁有什麼)的領導力模式,而不是人們通常所想的having-doing-being。簡而言之,就是你是怎樣的人,決定了你會做成怎樣的事,最後你會擁有些什麼;而不是你擁有什麼,決定了你能做什麼和你能成為誰。
Bob擁有的可貴特質之一是高度誠信,恪守承諾。我曾在出差時入住奧蘭多迪士尼度假區Grand Floridian酒店,在散步的時候,發現湖畔間隔豎著很多「鱷魚與蛇居住在此」的提醒標識,讀了《一生的旅途》我才知道,這些圍欄和標識源於Bob對一個父親的承諾。因為鱷魚襲擊,這位父親失去了自己的孩子。Bob親自給孩子的父母打電話,告訴他們,自己無法想像他們所經歷的巨大痛苦,會盡一切可能幫助他們。他答應孩子的父親,孩子的死不是沒有意義的。他指導團隊不到24小時就在度假區內部四處建立起了防護措施。
收購皮克斯時,他答應賈伯斯,迪士尼會竭力保護皮克斯的文化。他做到了,也獲得了賈伯斯更深的信任和友誼。可以說,Bob的個人品行和修行(being),很好地詮釋了他為何能收穫來自不同利益相關方的信任和支持,並獲得事業和人生的成功(doing and having)。
這本書對我們個人工作也有很多啟發,例如要用真誠和坦率的態度去傳遞反饋和可能的「壞消息」,作為管理者,要清楚地、反覆地強調自己的工作重點和優先事項。在書的末尾,Bob總結了個人職業旅程中的45條經驗和智慧,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助益。
羅伯特·艾格的45條職業經驗和智慧
1
想要講述精彩的故事,你就需要傑出的人才。
2
拼死創新,這一點放在今天更加適用。如果將對新事物的恐懼作為行動的出發點,那麼創新就無從談起。
3
我常會談起「追求極致,追求完美」這條原則……這條原則並不是指不惜一切代價地追求完美,而是要創造出一個讓人們拒絕接受平庸的環境來。我們需要去戰勝那些覺得「足夠好」「已經足夠」的惰性。
4
在犯錯時勇敢承擔責任。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如果能承認自己的錯誤,那麼周圍的人便會對你更加尊敬和信任。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認識錯誤,從中學習經驗並讓大家看到,偶爾犯錯是無傷大雅的。
5
以善待人。用公平的態度和同理心對待每一個人。這並非讓你放低期望,也不是讓你傳達犯錯無足輕重的信息,而是讓你打造出一個環境,讓人們知道你會傾聽他人講述事情原委、情緒穩定而處事公平,且會在別人犯下無心之過時給對方第二次機會。
6
卓越和公平並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我們要朝著完美奮進,但也要時刻注意,不要跌入只關心產品而忽略員工的陷阱中。
7
真正的誠信——對自己有自知之明,對正誤有明確分辨,並將此作為行為的準則——是領導力的一件秘密武器。如果信任自己的直覺,並且以敬待人,那麼久而久之,你所遵從的價值觀也將逐漸在公司中體現出來。
8
相比經驗,更要重視能力,把人員安排在能夠激發當事人尚不自知的潛能的職位上。
9
提出你必須提出的問題,不帶任何歉意地承認自己不懂的東西,做好功課,儘快學到必須學習的東西。
10
管理創意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在分享見解或提出批評時,要細心體恤創意者為項目付出的心血和肩負的風險。
11
不要在消極條件下開始著手某事,也不要從小處入手。人們往往會把注意力放在細枝末節上,以此來掩蓋他們對清晰連貫的大格局缺乏把握。如果你著眼小處,那麼格局也就會顯得狹隘。
12
在第一年管理ABC黃金檔節目的工作中,我所學到的最重要一課便是接受創意並不是一門科學。另外,我也越來越適應失敗——這失敗並非不夠努力所致,而是出於一個不可避免的事實:如果想要創新,那就需要創造允許失敗的空間。
13
不要因害怕冒險而踟躕不前,而要為創造偉大提供可能。
14
不要讓抱負脫離擺在眼前的機會。如果一心執著於未來的工作或項目,你就會對現在的環境失去耐心。如果不把足夠的注意力放在自己實際擁有的職責上,抱負便起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抓住其中的平衡點很重要——把手中的工作做好;有耐心;尋找能夠有所貢獻的機會,並從中實現拓展和成長;利用你的態度、活力和專注,成為一個在機遇出現時上司覺得必須將它交付予你的人。
15
我的前老闆丹·伯克曾經給過我一張字條,上面寫著:「不要做製造號油的生意。你或許會成為世界上最棒的號油製造商,但話說到底,全世界每年消費的號油也只有幾升而已!」他這是在告訴我,不要在耗損公司和我的資源但回報甚微的項目上投資。時至今日,這張字條我仍放在辦公桌裡,在與迪士尼高管討論哪些項目值得爭取和該如何分配精力時,我還會把它拿出來。
16
當公司的一、二把手的關係出現了問題,兩人之下的整個公司也不可能繼續正常運轉。這就好像是擁有一對爭吵不休的父母一樣,孩子們覺察到了這股劍拔弩張之氣,於是把敵意反射回父母身上,而且還會互相洩憤。
17
作為管理者,如果不儘自己的職責,那麼周圍的人很快就會察覺到這一點,而他們對你的尊敬也便化為烏有了。你必須做到專心致志。即便遇到想要中途離場的會議,也必須堅持開完。你要傾聽別人的困難,並幫助他們尋找解決方法。這些,都是一名傑出管理者的必備特質。
18
我們都願意相信自己是不可取代的。你要擁有足夠的自知之明,不要固執認為你是唯一能做這份工作的人。從本質上來說,傑出領導力的重點並不在於你的不可取代,而是要幫助他人做好有一天繼任你的職位的準備——也就是給予他人與你一起制定決策的機會;辨識出他們需要開發的能力並幫助他們實現進步;有的時候,如果對方還沒有做好迎接下一步的準備,你也要開誠布公地指出來。
19
一家公司的聲譽,就是其人員行為及其產品質量的總和。你要時時刻刻要求員工堅守誠信並保證產品的質量。
20
麥可·艾斯納曾說:「人們低估了微觀管理的價值。」我同意他的觀點,但凡事都要有度。對細節的精益求精能夠體現你對事情的重視。畢竟,所謂「偉大」往往就是由一些微小細節拼湊而成的。但是微觀管理也有其缺點,不僅會讓對方感覺自己愚蠢無用,也會讓與你共事的人覺得你對他們缺乏信任。
21
我們行動的出發點,往往會落在恐懼而非勇氣上,我們固執己見地試圖建起壁壘,保護在即將來臨的劇變中無望存活的老舊模式。為了迎接即將來臨的變化,破壞自己現有的,甚至正處於盈利狀態的模式,下這樣的決心,並不簡單。
22
如果你終日在大廳裡徘徊,逢人就說「天要塌下來啦」,那麼久而久之,一股前景暗淡的陰霾便會在公司裡瀰漫開來。不要向周圍的人傳遞你的悲觀情緒,否則會對士氣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沒有人想要成為悲觀者的信眾。
23
悲觀主義會導致妄想偏執,進而發展為戒備多疑,再進一步則會導致對風險的全盤規避。
24
樂觀源於你對自己以及為你效力的人的信任。這並不意味著你要在事態糟糕時撒謊說一切都好,也並不意味著要向大家傳達「船到橋頭自然直」的盲目信心。而是說,你要對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抱有信心。
25
有的時候,人們會在第一步還沒邁出之前就說服自己放棄,這也是他們怯於大膽冒險的原因。高風險事物的風險,其實往往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高。只要有足夠的精力、思考以及責任感,即便是最為大膽的想法,也能變為現實。
26
你需要清楚表達並反覆強調你的優先事項。如果你無法清晰傳達你的優先事項,那麼身邊的人們也就不清楚自己的優先事項是什麼。這會造成時間、精力以及資本的浪費。
27
只要把日常生活中的臆測因素剔除,你就能有效地提升身邊人(進而推廣到他們身邊的人)的士氣。許多工作不僅錯綜複雜,還需要投入大量專注和精力,但這樣的信息卻能為人撥開迷霧:這是我們想要到達的目的地,這是通往目的地的路。
28
科技的發展終將會淘汰老舊的商業模式。你可以選擇哀怨傷懷,盡一切努力維持原來的現狀;或者,你也可以拿出比你的競爭者更勝一籌的高漲熱情和創意,努力理解和接受新的格局。
29
過去已逝,未來才是重點。
30
當每個人都在誇讚你時,想要保持樂觀是很容易的。但當你的自我認知受到挑戰的時候,保持樂觀就更困難,也更必要。
31
在談判中,尊敬待人是一筆財富,而且其價值往往被人低估。一點點的尊敬,有之便能四兩撥千斤,缺之卻往往會造成慘重的代價。
32
你必須做好功課和準備。舉例來說,不搭建必要的模型來幫你判斷某個協議是否合理,你自然不能進行重大的收購,但你也要認識到,100%的確定性是不存在的。無論你獲取的數據有多少,但話說到底,風險仍然存在,是否要冒這個險,就要靠一個人的直覺判斷了。
33
如果什麼事情讓你感覺不對,那麼這件事情可能就不適合你。
34
在併購其他公司時,很多公司都無法體會自己真正買到的是什麼。他們感覺自己獲得的是實體資產、工業資產或是IP(某些行業要比其他行業更甚)。但一般而言,他們真正獲得的,其實是人才。在創意行業中,人才才是價值的真正所在。
35
作為一家公司的領導者,你就是公司的門面。我的意思是說:你的價值觀——你的正直、得體、誠信以及你在人前的一舉一動,都是公司價值觀的體現。無論你領導的機構是7個人還是25萬人,這條原則同樣適用:別人對你的看法,就是他們對你企業的看法。
36
這些年來,我有過不少次不得不將壞消息帶給優秀人才的經歷,他們中有的人是朋友,有的則沒法在我為他們安排的位置上做出成績來。我會儘可能直接地切入問題本身,清楚而簡明地解釋問題出在哪裡,闡明我為何覺得事情不會再有起色。在解僱員工時,人們往往會使用一種委婉含蓄的職場用語,而我卻一直認為這種語言是不尊重人的表現。如果尊重對方,那麼你就有責任把自己做出這種決定的原因解釋清楚。這樣的談話不可能不傷人,但我們至少可以做到以誠相待。
37
在僱傭人才的時候,努力把自己置身於不僅擅長自己的專業,而且必須為人正派的群體之中。真正的正直,就是發自內心的公平坦誠和尊重待人,在生意場上,這種特質可謂一種非常稀缺的商品。你需要在你僱傭的人身上尋找這一特質並在為你效力的人身上培養這一特質。
38
對於任何協商而言,從一開始,你就要闡明自己的立場在哪裡。對於當初描繪的圖景出爾反爾,從而使信任感久久不能修復,這是任何短期利益都沒法彌補的。
39
將你的焦慮投射到團隊的身上,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表達你與團隊分擔壓力、和大家共同奮戰,與表達你需要大家拿出好的結果以減輕你的壓力,這二者之間的區別雖然微妙,收效卻完全不同。
40
絕大多數的協議都會牽扯到個人感情。當協商涉及對方親手打造的產品時,則更是如此。對於任何一次協議,你都要明確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麼,但是為了達到目的,你也必須體恤對方面臨著怎樣的顧慮。
41
如果你的工作是打造產品,那你要做的就是去創造偉大。
42
對於總體現狀良好的業務進行顛覆,需要拿出不少的勇氣。這意味著你要有意承擔短期虧損,並寄望長期的風險終有回報的一天……想要應對這種不確定,我們就要回歸基本原則:把你戰略上的優先事項闡釋清楚。在未知因素麵前保持樂觀心態。對那些職業生活被顛覆打亂的人們,要做到友善相待和公正評判。
43
在太長時間裡擁有太大的權力,並不是件好事。不知不覺中,你自己的聲音變得越來越大,壓過了屋裡的其他人。在聽取你的意見之前,人們往往對自己的意見緘口不提,這種情況漸漸成了常態。人們不敢將他們的想法告訴你,他們害怕持不同意見,也害怕起衝突。這些情況,即便在最有善意的領導者身上也有可能發生。你必須積極而刻意地努力,以抵制權力帶來的有害影響。
44
面對工作和生活時,請保持一種發自內心的謙卑感。我所收穫的成功一部分是緣於自身努力,但是外界的萬千因素,許多人的努力、支持和榜樣以及在我掌控之外的命運之輪,也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45
無論世界說你有多強大和多重要,也要牢牢堅守對自己的認知。一旦開始被這些信息衝昏了頭腦,一旦看到鏡中自己的額頭上刻著你的頭銜,你就已經迷失了方向。
《一生的旅程》
作者:[美] 羅伯特·艾格 / [美] 喬爾·洛弗爾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編輯| 嶽頂軍 梁賽楠
責任編輯| 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