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考你-006:古建築屋脊上的神獸都是啥?
上期答案揭曉:《考考你-005:龍都有哪些「兒子」?》
這個龍生九子,光是民間傳說就有好多個版本,據說明孝宗朱祐樘曾經心血來潮,問以博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後七拼八湊,拉出了一張清單。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蚣蝮、嘲風、睚眥、贔屓、椒圖、螭吻、蒲牢、狻猊、囚牛。不過在民間傳說中的龍子卻遠遠不止這幾個,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傳說是龍的兒子。
大林老師認為,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往往以九來表示極多,是個虛數,自古至今一直有諸如「九重天,九霄雲外,九死一生,九牛一毛」等詞語,都是表示虛數。所以,不妨認為「龍生九子」的意思是龍有很多兒子們。
所謂「龍生九子,各有所好」,或者說是「龍生九子,各不相同」,那麼從生物遺傳變異學上講,本應如此,但是龍的這些龍子個體差異之大,卻大大的出人意料,也許這就是「龍鳳呈祥」雜交導致的吧(話說,風也是雄性動物,凰才是雌性,這個關係混亂的程度簡直不忍直視啊)。下面,大林老師逐一介紹一下這些龍子們的大致特性。(排名亂來的,不分次序)
1. 囚牛【qiú niú】
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喜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形象。中國古代各種樂器琴頭的神獸雕塑,基本都是囚牛。
2. 睚眥【yá zì】
龍身豺首,性格剛烈,好勇擅鬥,嗜殺好鬥,總是嘴銜寶劍,怒目而視,人們經常將其形象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俗語說:「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睚眥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惡的化身。另外由於他生性兇猛,所以也在風水上用來抵擋大的衝煞。也有些古代的陵墓,用睚眥鎮守,防止外來侵犯,若有犯著,睚眥必報。
3. 嘲風【cháo fēng】
形似龍的獸,兩個角,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角上的走獸是它的形象。嘲風象徵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闢邪安宅的作用。
4. 蒲牢【pú láo】
形似盤曲的龍,但比龍小,好鳴叫,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形象。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鐘上,並將撞鐘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鐘,求其聲大而亮。
5. 狻猊【suān ní】
別名:金猊、靈猊、狻麑。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由於和香火關係密切,所以傳說中被佛祖收留為坐騎,又說是文殊菩薩坐騎。不過大多還是雕刻在香爐上。
6. 贔屓【bì xì】
據說又名霸下。它樣子似龜,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功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7. 狴犴【bì àn】
又名憲章,形似虎。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形象。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8. 負屓【fù xì】
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石碑兩邊的文龍就是其形象。負屓十分愛好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於是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託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贔屓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9. 螭吻【chī wěn】
又名鴟尾、鴟吻,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建築物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狀,並有一劍以固定之。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可以避火。
10.蚣蝮【gōng fù】
頭部有點像龍,不過比龍頭扁平些,頭頂有一對犄角。身體、四條腿和尾巴上都有龍鱗。它生性好水,又名避水獸。按其的模樣雕成石像放在河邊的石礅上,或修橋之時,放於橋頭或橋身,能鎮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襲。它嘴大,肚子裡能盛非常多的水,也有傳說能吞江吐雨,所以也多用於作為建築物的排水口。在故宮、天壇等中國古代經典的宮殿建築群裡經常可以看到蚣蝮的身影。
11.椒圖【jiāo tú】
形狀像螺蚌,性好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鋪首銜環為其形象。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
12.饕餮【tāo tiè】
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就吃什麼,由於吃得太多,最後被撐死。後來形容貪婪之人叫:「饕餮」。饕餮由於好飲食,所以一般雕刻於鼎器上面。
13.麒麟【qí lín】
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集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馬蹄、牛尾於一身,乃是吉祥之寶。有角,為龍角,其角極為堅硬,為淺灰色。它被古人視為神獸、仁獸。麒麟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他是四靈之一,龍麟鳳龜,四靈獸中地位僅次於青龍。後由於封建皇帝對龍鳳的褒揚,麒麟被排擠到民間,成為民間祥瑞的獨特代表。麒麟送子,就是中國古代的生育崇拜之一。麒麟主太平,帶來豐年、福祿、長壽與美好。玄學稱麒麟是歲星散開而生成,故主祥瑞,含仁懷義。另外,它在風水上也有非常吉祥的寓意,無論擺在什麼位置,都有利無弊。
14.貔貅【pí xiū】
貔貅身形如虎豹,首尾似龍,肩生兩翼卻不可展開,頭生一角朝後,最大的特徵是沒有屁眼,吃能吃不能拉,所以很多人拿來旺財。相傳貔貅是一種兇猛瑞獸,而這種猛獸分為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為「貅」。但現在流傳下來的都沒有分為雌雄了。在古時這種瑞獸是分一角和兩角的,一角的稱為「天祿」,兩角的稱為「闢邪」。後來再沒有分一角或兩角,多以一角造型為主,一般人稱其為「貔貅」,也有人稱其為「闢邪」。貔貅用來招財、闢邪都沒毛病,但是使用它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可亂用。
15.犼【hǒu】
又名朝天吼,望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華表柱頂之蹬龍(即朝天吼)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上的兩隻面南而坐的石犼,叫做「望君歸」。據說它們專門注視皇帝的外巡,如果皇帝久遊不歸,它們就呼喚皇帝速回,料理政事。城樓後的兩隻石犼,則面北而坐,叫做「望君出」,它們的分工就不同了,是監視皇帝在宮中的行為,皇帝如果深居宮闈,不理朝政,它們便會摧請皇帝出宮,明察下情。
另外傳說犼非常厲害,能與龍鬥,《述異記》中記載:「東海有獸名犼,能食龍腦,騰空上下,鷙猛異常。每與龍鬥,口中噴火數丈,龍輒不勝。康熙二十五年夏間,平陽縣有犼從海中逐龍至空中,鬥三日夜,人見三蛟二龍,合鬥一犼,殺一龍二蛟,犼亦隨斃,俱墮山谷。其中一物,長一二丈,形類馬,有鱗鬣。死後,鱗鬣中猶焰起火光丈餘,蓋即犼也。」怪不得用他來監督皇帝,原來它能單挑一群龍。
好啦,接下來開始本期的題目。請聽題:
如圖,宮殿屋脊上的那些走獸,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歡迎各位同學暢所欲言,咱們評論區見。
相約下一期,大林老師為大家揭曉。
(本篇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