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曰:謹小慎微的人,他的地位也會提高;懂得了的人,他的地位也會提高。意即人生的道路,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慎全得,忽全失。依管之見,謹慎是成功者不可或缺的品質。成就一項事業的大小與它的謹慎程度成比例。
從古往今來,縱觀歷代成功者,的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際交往中謹慎行事,謹言慎行,慎初慎終。
曾國藩,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歷史人物,他一生都以慎為規,慎行慎思。曾國藩在鎮壓太平軍的鬥爭中取得了勝利,他的勢力日益壯大,官職日益顯赫,為了使太平軍能遊刃有餘,曾國藩就更加謹慎,儘量把事情辦得周全,不留任何缺點和漏洞,免得別人責怪他或抓到他的把柄。
一八六一年九月,鹹豐皇帝駕崩,慈禧太后與恭等人合謀政變,將八位顧命大臣囚禁。很快有4人被處死,其他4人被革職。肅順是顧命大臣之一,他是一位比較清廉的人,是當時很少有的開明之臣。
曾國藩十分尊敬他,與他的交往也比較密切。如今慈禧要肅清肅順一黨,曾國藩也受了牽連,心裡十分害怕。但有人勸他要自立,他一點也沒動,只是靜觀其變,畢竟是忠於清朝。曾國藩沉默寡言,並不代表他對時局沒有把握和分析。那時,曾國藩很謹慎,他經過分析,料到慈禧太后不會對她怎麼樣。
由於太平天國運動畢竟尚未平定,湘軍仍是保衛大清江山的堅固屏障,若同時對付曾國藩,則勢必引起各路湘軍的動亂。由於仔細分析形勢和形勢,曾國藩才能不動聲色地保持沉默。
誠然,慈禧也是個聰明人,她知道如果得罪了曾國藩,她就會下不來臺,而且還要面對湘軍和太平軍的雙重威脅,所以她不但不清算曾國藩,而且不斷地給曾國藩加薪,任欽差大臣,封兩江總督,統管四省軍政。
對曾國藩來說,這一封是如此的厚禮,曾國藩並不感到意外,而是感到驚恐,他寫信給弟弟,說:「餘自十五歲至二十二歲,與廷寄諭書,共十四件,倚以倚靠,權勢過重,虛望過高,令人恐怖。」數月後,曾國藩又加授協辦學士一職。曾幾何時,曾國藩權勢高漲,漸行漸遠,卻能安然無恙地在官場上站穩腳跟,直到離開人世,這與他的謹慎行事是分不開的。
曾國藩從政時,始終以古人為鑑,以今人為鏡,處世低調謹慎。人生在世總有得意時,一年可升幾次;失事時,又可落敗幾次,所以他認為無論得意或失事,都要以「慎」為航,寬以待人,這是他在官場透實而真實的體會。這種理解寫在他給黃翼升的一封信裡,「吾輩久居高位,不慎,聲名狼藉,為之謹小慎微,時時若有福尤在身,則自然無過。」
曾國藩一生所能取得的非凡成就,與他謹慎、低調的性格密不可分,他恪守本分,更將越名越位的事視為做人的大忌,這值得人們深思。俗話說:「射中一隻頭鳥。」對於做大事的人來說,在做大事時要慎之又慎,在做大事時要遠離雷池,不要越雷池一步。身為一名恪守儒學傳統的封建知識分子,曾國藩能夠在成功的時候安於現狀,低調處世,謹慎行事,是一種高風亮節,更是一種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