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不斷給曾國藩加封,他卻心驚膽跳,甚至寫信給弟弟:可悚可畏

2020-12-23 叮噹貓說歷史

管曰:謹小慎微的人,他的地位也會提高;懂得了的人,他的地位也會提高。意即人生的道路,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慎全得,忽全失。依管之見,謹慎是成功者不可或缺的品質。成就一項事業的大小與它的謹慎程度成比例。

從古往今來,縱觀歷代成功者,的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際交往中謹慎行事,謹言慎行,慎初慎終。

曾國藩,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歷史人物,他一生都以慎為規,慎行慎思。曾國藩在鎮壓太平軍的鬥爭中取得了勝利,他的勢力日益壯大,官職日益顯赫,為了使太平軍能遊刃有餘,曾國藩就更加謹慎,儘量把事情辦得周全,不留任何缺點和漏洞,免得別人責怪他或抓到他的把柄。

一八六一年九月,鹹豐皇帝駕崩,慈禧太后與恭等人合謀政變,將八位顧命大臣囚禁。很快有4人被處死,其他4人被革職。肅順是顧命大臣之一,他是一位比較清廉的人,是當時很少有的開明之臣。

曾國藩十分尊敬他,與他的交往也比較密切。如今慈禧要肅清肅順一黨,曾國藩也受了牽連,心裡十分害怕。但有人勸他要自立,他一點也沒動,只是靜觀其變,畢竟是忠於清朝。曾國藩沉默寡言,並不代表他對時局沒有把握和分析。那時,曾國藩很謹慎,他經過分析,料到慈禧太后不會對她怎麼樣。

由於太平天國運動畢竟尚未平定,湘軍仍是保衛大清江山的堅固屏障,若同時對付曾國藩,則勢必引起各路湘軍的動亂。由於仔細分析形勢和形勢,曾國藩才能不動聲色地保持沉默。

誠然,慈禧也是個聰明人,她知道如果得罪了曾國藩,她就會下不來臺,而且還要面對湘軍和太平軍的雙重威脅,所以她不但不清算曾國藩,而且不斷地給曾國藩加薪,任欽差大臣,封兩江總督,統管四省軍政。

對曾國藩來說,這一封是如此的厚禮,曾國藩並不感到意外,而是感到驚恐,他寫信給弟弟,說:「餘自十五歲至二十二歲,與廷寄諭書,共十四件,倚以倚靠,權勢過重,虛望過高,令人恐怖。」數月後,曾國藩又加授協辦學士一職。曾幾何時,曾國藩權勢高漲,漸行漸遠,卻能安然無恙地在官場上站穩腳跟,直到離開人世,這與他的謹慎行事是分不開的。

曾國藩從政時,始終以古人為鑑,以今人為鏡,處世低調謹慎。人生在世總有得意時,一年可升幾次;失事時,又可落敗幾次,所以他認為無論得意或失事,都要以「慎」為航,寬以待人,這是他在官場透實而真實的體會。這種理解寫在他給黃翼升的一封信裡,「吾輩久居高位,不慎,聲名狼藉,為之謹小慎微,時時若有福尤在身,則自然無過。」

曾國藩一生所能取得的非凡成就,與他謹慎、低調的性格密不可分,他恪守本分,更將越名越位的事視為做人的大忌,這值得人們深思。俗話說:「射中一隻頭鳥。」對於做大事的人來說,在做大事時要慎之又慎,在做大事時要遠離雷池,不要越雷池一步。身為一名恪守儒學傳統的封建知識分子,曾國藩能夠在成功的時候安於現狀,低調處世,謹慎行事,是一種高風亮節,更是一種人生智慧。

相關焦點

  • 弟弟曾國荃遭人陷害,曾國藩卻上書慈禧嚴懲弟弟!事後才知真高明
    在曾國荃眼中,官人就是一個只會吃飯的廢物,剿滅太平天國中,他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得到了與兄長曾國藩相同的賞賜。此外他與兄長曾國藩還是政敵,曾多次對曾國藩掣肘排擠,雖然曾國藩不以為意,但是曾國荃一直耿耿於懷。曾國荃的不爽是表現在臉上的,湖北任職後與官文初次見面就以冷場結束。
  • 曾國藩看人從未走過眼,他第一次見到慈禧時,對慈禧的評價如何?
    ——胡哲敷 晚清時期,內憂外患,社會動蕩,正所謂亂世出豪傑,於是乎無數英雄兒女,才子佳人應運而生,其中便包括一個名叫曾國藩的人,此人乃宗聖曾子七十世孫,6歲入塾,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5歲中秀才,27歲入朝為官,並一步一步成為晚清時期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書法家,他還是湘軍的創立者,由他帶領的湘軍,不但攻滅了太平天國,甚至實力可與清廷抗衡,慈禧太后都要敬他三分
  • 世人只知曾國藩,卻不知他的弟弟曾國荃,比曾國藩更加厲害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說到他的名字,很多人會想到他的《曾國藩家書》,這是一部教人如何出身立命的寶典,其實曾國藩共有四個弟弟,還有四個妹妹,他的九弟曾國荃雖然比他小13歲,可曾國荃也是晚清時代的高手,在很多方面還超越了哥哥曾國藩。
  • 曾國藩寫信規勸弟弟,信中透露出曾國藩一個弊病,讓他自責一生
    1856年.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入江西攻打太平天國,而洪秀全、楊秀清內訌卻愈演愈烈。在這關鍵時刻,曾國荃灰心懶散,「意趣不在此,興會索然」,有見異思遷之意。看到他如此消極抑鬱,46歲的曾國藩給九弟寫了一封信開導他,特別談到了自己「生平坐犯無恆的弊病,實在受害不小」。曾國藩在信中說:我自28歲授翰林院庶吉士,本來打算在詩字上下工夫,但卻喜歡涉獵其他書,這就對自己的志向造成了紛擾;當我讀性理群書時,又間雜著讀了一些詩文集,因此走了岔路。
  • 曾國藩非常認可慈禧,滿心歡喜覲見,見後跟親友密談:日夜望死!
    自己的弟弟曾國荃遞上參奏摺子,慈禧看了要找軍機大臣胡家玉核實某些情節。但慈禧很聰明,她不直接問,也不給他看全文,只讓他看相關的段落。因此派譚、綿兩人去徹查此事時,那些軍機大臣還不知道到底怎麼回事,也不知道曾國荃到底在摺子上指控了誰、怎麼指控的。
  • 曾國藩看人那麼準,他第一次見到慈禧時,對她是什麼樣的評價?
    一、眾人皆醉我獨醒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提起四大名臣,最為著名的就是曾國藩了。在那個混亂的年代,曾國藩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直到現在,他所說過的話,仍舊是許多人心中的金玉良言。儘管晚清昏庸腐敗,社會混亂,人人唾罵,但是曾國藩卻始終如一股清流一般,得到許多後人、文者的讚譽。甚至,有人認為曾國藩是立功立德立言的完人。
  • 曾國荃志得意滿時,曾國藩多次敲打,數次警告,最終字字驗證
    無論在宦海浮沉的京官生涯,還是出任地方團練對抗太平軍,他都是靠著這種精神堅持下來的。早在同治元年,他就已經發現了自己的弟弟前線指揮官曾國荃開始有了膨脹,有時到處「亂放炮」發表一些對朝政不滿的言論,對此,曾國藩一直對其不斷敲打和訓誡。
  • 曾國荃有難,曾國藩卻不出手相救,他能屹立官場靠的就是這一招
    曾國藩是清朝歷史上漢人任職最高的官員,手裡又握有兵權。但在滿族官員眼裡,他就是一隻出頭鳥。看似位高權重,其實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因此,曾國藩不得不非常謙虛謹慎。時任湖廣總督官文,是滿洲貴族,非常受清政府器重。胡林翼在擔任湖北巡撫的時候,不得不處處巴結他,才使得湘軍各項事務辦得比較順暢。
  • 曾國藩出手營救曾國荃,慈禧再不情願也得給面子
    ,一邊賞了他個一等威毅伯。小胳臂你啥時候也擰不過大腿,很快他就被哥哥曾國藩勸回荷葉塘老家去養病。曾國荃不會明白,大哥曾國藩這樣做不是消極避世,而是屈身擇機。正所謂進一步陰雲密布,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年之後,清廷因剿捻所需,再次啟用曾國荃,任命曾國荃為山西巡撫。
  • 清朝四大奇案之刺馬案:看慈禧和曾國藩如何鬥法?
    直隸總督比兩江總督權力要大,卻是在北京和天津一帶任職,慈禧太后明升暗降,這是想讓曾國藩離開他的老根據地,來到京城可以方便朝廷監視。選定馬新貽繼任兩江總督,慈禧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馬新貽書生出身,頗有幾分傲氣,他既不依附曾國藩的湘軍,也不依附李鴻章的淮軍,是個中立派。慈禧認為派這樣的人過去可以牽制湘軍,要知道讀書人有時候做事是不顧情面的。
  • 武將曾國荃無腦鬥文臣,被玩弄於股掌,曾國藩一出手連慈禧都低頭
    不久,慈禧改任其為湖北巡撫,此地既是湘軍大本營,又能與大哥曾國藩一南一北形成剿捻之勢,於是曾國荃欣然就任。然而,如果說曾國藩是一個睿智、清醒的儒將,那麼曾國荃恰恰相反,他悍勇而耿直,是軍陣猛將,卻非政治老狐,他喜歡快意恩仇,也容易得意忘形。就任湖北巡撫後,他大張旗鼓召集舊部,命彭毓橘、伍維壽、郭松林等人新募湘勇六千人,率軍進駐武昌。
  • 新任總督當街遇刺,慈禧明知真相卻無可奈何,只能讓曾國藩去處理
    要知道,這張汶祥所殺的,可是慈禧的心腹大臣,很快,張汶祥被捕,馬新貽遇刺的消息也震驚朝野,慈禧大怒,當即便讓曾國藩前往浙江,親自審查此案,與此同時還讓刑部尚書等大臣協助曾國藩。那麼這個張汶祥究竟是誰?為何敢單槍匹馬刺殺總督?而且堂堂總督身邊儘是護衛,怎麼就讓張汶祥得手了?而且得手後還不跑、不反抗,其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別急,且聽筆者細細道來。
  • 慈禧和曾國藩較量,為何扯上馬新貽
    馬新貽被任命為兩江總督之前,曾國藩在這個位置上坐了很多年,他那叫一個愛不釋手。為什麼呢?因為長江以南,就是他老曾家的天下了。曾國藩打敗了太平天國以後,整個湘軍的將領們被安排在了長江兩岸各省做官,可以說這個地區的所有勢力,都是曾國藩所控制的。
  • 曾國藩與慈禧的博弈不顯山不露水,《刺馬案》中的馬新貽是替死鬼
    更何況,對於慈禧的手腕,曾國藩更是門兒清。曾國藩見力化力,隨曲就伸,反正是不和你慈禧頂著幹,你說啥就是啥,讓慈禧的每一招都落不到實處,慈禧一招不成,緊接著又給了曾國藩一刀,她借著天津教案把曾國藩搞了個裡外不是人,西洋人嫌曾國藩辦事不力,國人罵曾國藩奴顏卑膝。
  • 曾國藩家書:牢記「畏慎」二字,居安思危,踏踏實實做事
    01 儉以養廉,直而能忍曾國藩的弟弟多次立了戰功後,以為自己的功勞很大,地位已經很穩固,便對自己的言行有所放鬆。曾國藩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於是寫信提醒他們,一定要引起重視。他在信中說,越是這個時候,越是地位最危險的時候,因為自己的一個很小的疏漏,如果被嫉妒你的人看見了,就可能誣衊你一些罪名,最後甚至會落得個鋃鐺入獄的下場,或者遭來殺身之禍。曾國藩勸誡弟弟們,一定要做到「儉以養廉,直而能忍」,時時處處踏踏實實地行事為好。
  • 太平天國被剿滅後,慈禧問了一句話,曾國藩斷言:50年內大清必亡
    在晚清的時候,曾國藩就因為慈禧問的一個問題,就明白了,整個大清,在50年間定會走向滅亡。曾國藩,出生於公元1811年11月26日,在當時,正處於晚清時期。曾國藩的家庭還是比較好的,屬於地主家庭,所以,曾國藩的教育也是被家裡人重視的。在他6歲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當地的私塾學習,在曾國藩8歲的時候,就已經對四書五經極為熟悉了。
  • 鹹豐:滅長毛者可封王,慈禧回了七個字,曾國藩悟出一個道理
    然而,各地團練畢竟也是臨陣磨槍,一時之間也沒辦法完全擋住太平軍的進攻,太平天國將領甚至一度打到天津地區,這下可把鹹豐給嚇壞了。於是鹹丰情急之下祭出了殺手鐧,宣布滅長毛者可封王。要知道清朝只有在開國之初封過幾個漢族王爺,後來還被康熙全部剿滅了,並且規定非滿清貴族不能封王。鹹豐也是急眼了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話一出口就後悔了,可世界上也沒有後悔藥,於是只能想辦法補救。怎麼補救呢?
  • 為何鹹豐的這個遺言到了曾國藩這就不行了?
    彌留之際,他不但任命了顧命八大臣、授予慈安和慈禧兩方大印,為了儘快平定困擾大清的太平天國,他還留下了「克復金陵者王」的承諾。許多人罵鹹豐平庸無能,其實,從臨終前的這些安排就能看出他的縝密,一個皇帝該考慮的,他全都考慮到了,這樣的人,咱們能說他無能、平庸嗎?鹹豐是1861年8月去世的,其實,從1856年太平軍內部發生了「天京事變」之後,清廷對太平軍的局面就開始向有利的方向發展。
  • 曾國藩:文章的雄奇,以行氣為第一,造句為第二,選字為第三
    曾國藩「平生好雄奇瑰瑋之文」,身為晚清軍政大臣的他,也是近代作家、湘鄉派古文的創立者。01 文章的雄奇之道兒子曾紀澤向曾國藩請教文章的雄奇之道。曾國藩寫信進行了詳細說明。在曾國藩看來,文章的雄奇以行氣為第一,造句為第二,選字為第三。
  • 太平天國後,慈禧說了一句話,曾國藩:清朝50年內會有亡國風險
    曾國藩的一生可以說是為清朝任勞任怨,鞠躬盡瘁。在清朝任官的他,盡心盡力謀劃計策,寄希望於清朝的興盛。即使清朝的發展走向是下滑的,但是滿腔熱血的曾國藩仍心存希望,直到後半生,因為太平天國運動過後,慈禧太后說了一句話,讓曾國藩意識到清朝已經無力回天,氣數將盡。曾國藩在二十七歲入仕,十年內七次升遷,連躍十級,從翰林院庶吉士做到工部左侍郎,可以說事跡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