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酒麴的起源,周朝著作《書經·說命篇》提到「若作酒醴,爾惟麴糵」;
北魏時期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作為當時的「農業百科全書」,載有神曲、白醪曲等制曲法;
又如初刊於崇禎年間《天工開物》所述「凡釀酒必資曲櫱成信,無曲即佳米珍黍,空造不成」;
以曲釀酒,為我國先民一項偉大的發明實踐。
曲的名稱分類
現代大致將酒麴分為五大類:
麩曲 以麩皮為原料的培養物,可用於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生產用曲分類
根據生產用曲的不同及原料、操作法及產品風味的不同,純糧固態酒一般可分大麯酒、麩麯酒、小麯酒。
大曲,一般採用小麥、大麥和豌豆等為原料,發酵期較長,菌曲很長,微生物含量豐富。所產的大麯酒具有濃鬱的曲香和醇厚的口感,但成本較高,出酒率偏低。
麩曲,以麩皮為原料,蒸熟後接入純種麴黴或其他黴菌,人工培養的散曲。發酵時間短,出酒率高,節約糧食,酒的香味不及大麯酒,不過也有獨特優勢,有利於釀造各種香型和風格。
小曲,主要用南方常見的大米粉或糯米粉、辣蓼、中草藥這樣的材料,並接種隔年陳曲經自然發酵製成。小麯酒的用曲量少,酒質純淨,具有獨特的淡雅風格,口味醇甜。南方氣候溫暖,適宜採用小麯酒法生產。
名優酒對制曲的選擇
全國名白酒,和地方名酒,大多數採用大曲作為糖化發酵劑。1963年評出的老八大名酒,除董酒是大曲、小曲同時採用之外,其他名酒企皆採用大曲作為糖化發酵劑。
清香型的代表汾酒,以大麥和豌豆為原料,低溫制曲;醬香型的代表茅臺,以小麥為原料,高溫制曲;濃香型的代表五糧液、瀘州老窖,以小麥為原料,中溫偏高溫制曲。
在老八大名酒的家族中,董香型的代表,董酒,則是唯一使用中草藥參與釀造的酒種。採用中溫制曲,大曲以小麥為原料,添加40餘味中草藥,入大窖制香醅,發酵期長達18個月以上,小曲以大米為原料,添加90餘味中草藥,入小窖製酒醅。獨特的串香工藝造就了董香風格,集大麯酒濃鬱的芳香和小麯酒綿柔醇和綿甜為一體。
上篇提到新曲須貯存三月以上,《北山酒經》載有,「曲須極幹,若潤溼,則酒惡矣。新曲未經百日、心未乾者,須擘破炕焙」,可見古人雖沒研究出醛酮酸酯、美拉德反應,卻總結出了新曲貯存期的實踐經驗。
「曲細則味甜美,曲粗則硬辣,若粗細不勻,則發得不齊,酒味不定」,「四時曲粗細不同」「大抵寒時化遲,不妨宜用粗曲;暖時曲欲得疾發,宜用細末」,制曲工藝以季節更替做細微調整,其細節之考究,古已有之。今人勉力繼承,亦復如是。
《齊民要術》關於「河東神曲」的描述:桑葉五分,蒼耳一分,艾一分,茱萸一分,若無茱萸,野蓼亦可用...合煮取汁,令如酒色,漉去滓,待冷,以和曲,勿令太澤...《北山酒經》關於「瑤泉曲」的描述:白朮(一兩)防風(半兩)白附子(半兩)...茯苓(一兩)川芎(一兩)...用桑葉裹,盛於紙袋中,用繩系定,即時掛起...二七日去桑葉,兩月可收...······ 往期回顧 ······
百草入曲 | 雙醅串蒸 | 釀酒時辰
董酒歷史 | 何為董香 | 工藝展廳
佰草香×婚宴 | 一節課品董酒 | 如何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