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時代一直處於變遷之中,一套對人類發展歷史提供系統分析的通識讀本,對認識當今世界十分重要。
基於此,「活字通識系列」叢書應運而生。《文化極簡史:人物·思潮·建築的故事》《給生命音樂100首》《你身邊的倫理學:20個大問題》《最偉大的哲學書:20本》和《西哲小史:從A到Z》分別從歷史、文化、音樂、倫理學和哲學層面選擇了具有啟發性的著作,匯集成書。
12月27日,上海作協副主席孫甘露、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子善、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袁筱一,以及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王為松、出版人汪家明齊聚「通識文化,時代閱讀」讀書分享會,就新時代閱讀興盛的當下,暢談通識文化的獨特魅力,並與現場讀者分享他們的閱讀故事。
「通識文化,時代閱讀」讀書分享會每個人都能從通識文化中得到啟發尼採、奧古斯都、弗洛伊德、東方主義……汪家明表示,《文化極簡史》展現了法國學者的文化集體意識。「弗洛朗斯·布勞恩斯坦和讓-弗朗索瓦·佩潘將所有文化在人類生活發展中留下的所有遺蹟脈絡,放在宏觀的歷史背景中去把握。兩位學者設置一個巧妙的架構,通過人物、思潮、建築,乾淨利落地進行了梳理。」
在《文化極簡史》中,作者將世界歷史分為古典、中世紀、近代、現代四個時期;每一時期由代表性人物進行串聯,每個人物僅佔據1-2頁篇幅,表達「風趣而輕鬆」。作為法國文學翻譯家和法語專業教授,袁筱一表示,她在大學中向學生推薦的法語理論讀物,往往要求學生的知識積累;而此書不要求讀者的知識積累,可以覆蓋的人群非常廣泛。
對於短小精悍的介紹篇幅,王為松表示,一開始他也擔心過於精簡的內容不足以展現一個時代或人物的風貌。後來,他接觸到網絡紅人谷阿莫,代表作「X分鐘帶你看完一部電影」原創節目儘管簡短,卻需要創作者對整部電影的全面了解。將精華集中在三分鐘,王為松認為這種方式適應年輕人的需求,可以讓更多年輕人迅速吸收並達到一定的認識高度,進入到文化的討論空間之中。
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到了年底,被戲稱為「網抑雲」的「網易雲音樂」等音樂平臺照例向用戶提供音樂收聽「年度報告」,引起不少年輕人轉發分享。從這個角度,《給生命音樂100首》一書可以看做是英國BBC音樂雜誌的創始編輯兼小提琴演奏家費歐娜·梅鐸的個人古典音樂歌單,共分為11個單元。「童年與少年」「陸地、海洋和天空」「愛與熱情」「悲傷、由於和撫慰」,展現出豐富多樣的生命體驗。汪家明說,參照古典音樂聆聽指南按圖索驥,讓他想起「文革」時期偷聽國外古典音樂的一段經歷。令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最後一章「未完成的作品」,是由於作曲家去世而未完成的作品,也是不為大眾知曉的作品。陳子善表示,雖然是一套通識讀物,但是「從普通中學生、大眾讀者到專業學者,都能從這套叢書中得到收穫,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
讀書分享會現場激發智慧,成為更好的思考者「墮胎是一種謀殺嗎?」「我們應該做多少慈善?」一個為人熟知的道德困境悖論是:在火車即將駛過的鐵路上有五個孩子在玩耍。若來不及剎車,火車司機是按原路前進,殺死五個孩子;還是臨時變道,殺死在舊鐵軌上的一個孩子?
《你身邊的倫理學:20個大問題》涉及的是身邊觸手可及的問題,只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很少去思考。在汪家明看來,倫理學是為日常生活開腦洞的過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生活中的是非無法做到字面上那樣涇渭分明。倫理思辨呼籲更為全面看問題的方法,更寬廣的視野看待道德兩難。」
出版社:上海遠東出版社《偉大的哲學書:20本》和《西哲小史:從A到Z》的作者詹姆斯·加維是英國哲學家雜誌資深編輯,幾十年來致力於哲學通識的寫作。「什麼是存在?我們的認知邊界在哪裡?我們應該如何生活?」針對這三個問題,作者以時間為脈絡,以故事的方式呈現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笛卡爾、萊布尼茨、馬克思、薩特等人的思想結晶。在縱向梳理歷史之餘,《偉大的哲學書:20本》與之互補,是橫向的哲學典籍集成之作。在孫甘露看來,通識作品的作者應當保持總體上的客觀,不應將個人意識形態帶入到書中。「在哲學書的選取中,作者提到《共產黨宣言》時,並沒有從意識形態角度解讀,只是客觀地藉由前蘇聯和中國影響重大的社會主義運動,談論社會主義運動的特點,究竟運動產生了怎樣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在具備基本素養後,讀者可以自行判斷。」
「在選取的20本哲學書中,《共產黨宣言》和《第二性》並非典型的哲學論著,通過作者的選擇,讀者可以間接體會作者的用意。客觀知識的展現能夠激發讀者內心的智慧;成為更好的思考者,自立於社會和環境,這個是最重要的。」孫甘露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