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對於樂清市樂成街道的居民而言,環境綜合整治給這裡既帶來了綠水青山,也留住了悠悠鄉愁。近年來,樂清市以全域美建設為抓手,立足民生先導,以公共利益和民生福祉為前提的城市更新步伐進一步加快。今年,樂成街道持續推進環境整治和項目建設,全面改善街道面貌,為街道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社會治理方式的聯動轉型按下「加速鍵」。樂成街道獲評2020年度街道和中心村環境綜合整治溫州市級樣板。
冬日的上午,記者來到樂清市的樂成街道,眼前展現的是一幅老城新貌的嶄新畫卷——乾淨整潔的馬路街道、碧水盈盈的雲浦公園、活潑生動的小巷牆繪……行走這裡,能親身感受到環境綜合整治給樂成街道帶來的種種幸福變化。
既要拆舊址,又要惠民生——
讓宜居與宜業一塊提升
時間的書頁不斷翻開,發展的命題日新月異。元旦當天,位於樂成街道建設中路與建虹北路交叉路口的東南側的樂成中心菜市場正式開業。該市場二三樓是樂成建虹商貿城,原南門服裝市場的經營戶早在一個月前就已開始試營業。
「我們店做了30年的衣服,一個月前剛搬到這裡,不僅環境變好了,而且生意也更紅火了。」服裝製作商鋪的周女士高興地向記者說道。
記者了解到,上世紀90年代曾伴隨著商品經濟勃興開始繁榮的原南大街服裝市場,近年來因空間狹窄、設施陳舊、規劃混亂、消防隱患嚴重等諸多問題陷入發展困境。而因城市發展需要,樂成中心菜市場也曾幾經搬遷,讓市民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如何改善民生的同時增強城市更新的內驅力,積極促進產業形態升級和產業環境改造?樂成街道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拆後重建!
南門服裝市場拆建項目之無線電廠拆除。
為了妥善安置原南大街服裝市場經營戶,南門社區將轄區內新建成的樂成中心菜場的2—3樓打造成現代化商鋪。規劃後的整體建築一樓為智能農貿市場,二樓是女裝專業市場「樂成建虹商貿城」,三樓則保留扶植了一些布料店、服裝輔料店、從事傳統服飾加工的裁縫鋪等原有商業業態。
拆遷過程中,樂成街道從測量評估、科學選址、制定貨幣補償政策等方面有序部署,以黨建促發展,將拆遷安置工作牢牢打上「群眾烙印」。針對商戶們「不想搬」的問題,樂成街道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組織社區書記、駐社幹部以及黨員同志以「逐家逐戶攻克」為指導思想,分組分批深入市場對404個店鋪進行政策宣傳。針對「不敢搬」的問題,街道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反覆與市場服務中心協調讓利政策,讓商戶們盡享房租減免、消防設施安全、配套服務齊全等多重保障,打消了群眾的顧慮。
經過專項攻堅,百日之內完成10家公家單位房產劃轉、53戶民房徵收、404家商戶籤約,完成率達100%,現已全部經拆除完畢。一位顧客告訴記者,服裝市場內許多店鋪都是有二三十年歷史的老店,回頭客不少。現在他們搬遷到原市場附近的建虹商貿城繼續做生意,既保持原來的人氣和商業活力,也拓展了許多新顧客。
劉偉 攝
既要有顏值,更要有品質——
讓顏值與品質一起煥彩
老街小巷,藏盡城市繁華。讀懂樂成街道的每條街巷,就讀懂了樂清古城的悠長歷史。作為千年縣治所在地,保留下樂成獨特的地域元素,彰顯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樂成街道打造城市開放展廳的初衷。
據了解,樂成街道整體呈魚骨狀分布,以「北大街-南大街-清遠路」為時空軸帶動街區演變,軸東西兩側連接13條巷弄,肌理豐富、護城河體系維持完好。北大街上晚清民國的大宅院落風情濃厚,南大街50、60年代建造的警報機樓、小廠房、倉庫等,亦頗具時代特色,是目前全國為數不多、街巷格局完整的街區。
「作為樂清曾經最繁華的地段,南大街從老縣衙,燈光球場,再到老郵局,新華書店,一路見證了樂成街道的發展變遷。因此,我們重點打造的南大街文化廣場,就是要充分體現老樂成的時代記憶和經典情懷。」據樂成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曉炬介紹,南大街文化廣場上的新華書店和老郵局等都是樂清人共同的記憶,樂清市的第一個紅綠燈也是落在這裡。為了將樂清人共同的歷史記憶保存,樂成街道毅然決然挑起重擔。
樂成街道班子督查小城鎮環境整治規劃落實。
大拆大建在條件上不被允許,樂成街道轉換思路,巧妙地將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輕量化。南大街文化廣場文化項目利用拆除原民政局下屬企業危房後留下的空地,以擬真牆繪和立體浮雕的形式再現老郵局和新華書店舊址的原貌,搭配復古電話亭、書亭、座椅等配套設置,為周邊居民創造出一個沉浸式的、可回溯經典記憶的獨特空間。除了滿足居民日常休憩娛樂所需,宣傳、閱讀、網紅打卡等功能亮點也匯集其中,南大街文化廣場在新時代綻放出別樣的光輝。
同樣以「小而美」為打造目標的還有南大街的一條陋巷。毗鄰南大街文化廣場這條小巷常年位列樂成街道「髒亂差」榜單,陳舊牆面汙漬斑駁,居民樓的雜物在巷內隨意亂堆,垃圾四處亂扔,多次整改多次反彈。為此,樂成街道決定把整改小巷作為打好環境綜合整治的收官戰。一邊邀請設計師對整條巷子進行藝術設計,打造「樹」主題藝術小巷;一邊進行環境整治,勸導巷子居民收拾雜物,杜絕亂扔垃圾。如今,整改後的小巷「顏值」直線上升,網紅效應加劇,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拍照打卡。
此外,樂成街道還建立了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比如確定長效化道路重點油汙點位,成立專門的垃圾桶、果殼箱清洗隊伍,負責每日循環清洗。通過制定全覆蓋、無縫隙、立體化的清掃保潔模式,樂成環衛所日處理生活、建築垃圾達150噸以上,徹底改變了髒、亂、差的局面。
志願者在開展環境整治。
既要有美麗,更要有記憶——
讓美麗與鄉愁一體打造
樂成街道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共落地11個實施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目前已形成一個核心區、一帶商業街和三個亮點共生的整治圖景。其中金溪銀溪作為承載大多數樂清人人文記憶的母親河,是綜合整治的重點區域。
行走在金溪銀溪之畔,河面上白鷺翔集,兩岸柳樹青青,道旁粉牆黛瓦的微景觀與遠處東西雙塔遙相呼應,一個現代與歷史相融合的慢生活街區已形象初顯。「『一個核心區』即是雲鯉湖。在這裡我們將沿兩岸打造集休閒、輕飲食、文化展示的慢生活街區。」正在現場指導工程的樂成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周宏彥介紹,該核心區的打造旨在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內容包括雲浦公園亭廊改造和亮化,雲鯉路、橫河南路立面改造和亮化工程,改造建築表面積約1.8萬平方米。
「一帶商業街」打造則聚焦南大街、建設中路和雲浦南路的立面改造。目前,樂成街道已對南大街入城口、南大街、建設中路的立面及店招進行改進提升。南大街文化小廣場、藝術小巷和北城車站文化牆則凝聚成三個醒目亮點。
南大街藝術巷。劉偉 攝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樂成街道還將立足歷史,著手打造人文底蘊厚重的城市慢生活區。據了解,該街區將重點突出銀溪園林綠化的提升,完善片區的配套設置,加強引導立面整治。根據街區的發展、城鄉功能的布局,做適度的改造,並結合居民的民風民俗、生活習性,做適度調整。
在北城片區,北城車站文化牆利用空白牆面,設置城北靈山景區的風貌介紹,打造樂成後花園的名片牆。同時將建2-3家民間博物館、展覽館、咖啡館等輕奢文化地標,讓更多來北大街的遊客有一個歇腳點。
為進一步展現城市風貌,樂成街道還通過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促進建築物色彩和環境更加協調、優美,不僅解決了老城區環境品質下降、空間秩序混亂等問題,也進一步加強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
南門休閒小廣場。劉偉 攝
既要有面子,更要有裡子——
讓面子裡子一同美麗
談到城市秩序管理,「精細化」一詞常常掛在樂成街道每一位黨員幹部的嘴邊。愈加整潔的街巷、不斷擴大的綠化、整齊停放的車輛……這些靚麗的街景畫面,無不展現著樂清市樂成街道欣欣向榮的面貌。而這一切的變化,正是得益於樂成街道近些年在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上下足功夫。
「我們堅信小城鎮發展的脈絡必須從『面子』貫穿到『裡子』,既要靚化面子,也要夯實裡子。」 樂成街道辦事處主任高磊告訴記者,城市精細化管理是城市管理創新的重要舉措,也是創造宜居城市環境的重要途徑。樂成街道的城市秩序「精細化」管理直接影響著樂清的整體形象和品質。借著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的契機,樂成街道搭建專班平臺,結合精細化工作,實現事件類問題24小時內整改到位。
通過建立健全「非法小廣告」管理、農貿市場日常管理、「四小車」整治、建築垃圾管理、空中管線整治、流動攤販和夜市排檔管理、城市道路開挖管理、市政道路和綠化養護管理、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小區物業管理等十大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樂成街道全力破解「亂停車、亂佔道、衛生髒亂、設施破亂、綠地雜亂」等問題。目前,該街道共接受市派單件數1453起,完成1423起,處置率97.9%。
漫步雲鯉。劉偉 攝
極高的處置率背後是完善的城建、執法、環衛、社區一體化動態巡查處理機制在發揮強大效能。樂成街道自有平臺深度聯繫執法局智慧城管平臺與市政府精細化辦公室,運用信息化大數據監管和人工巡查「雙管齊下」,加大檢查頻次、密度,開展聯合執法,全面提高小城鎮管理水平。管理過程包括數據集中、分析、抄告相關部門單位整改、反饋等環節,精準高效的運作機制有利於在整改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盤活閒置地塊,樂成街道開展了建成區閒置地整治專項行動。目前,共完成閒置地整治7起,金城汽修邊、八金田經合社村、黃岙路轉盤邊等周邊違章拆除、垃圾清運及和圍牆修建基本完成;丹霞停車場、南門民豐停車場實行收費,由村集體管理;南馬菜場臨時停車場由小區管理,太平橋邊停車場由社區管理,少體校邊停車場由環衛所代管,開展日常保潔。對無物業小區的兜底保潔等管理工作,則由環衛所把小區公共道路納入保潔範圍。
「樂成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提升是堅持不懈、久久為功的成果。未來,我們將繼續努力提高群眾幸福指數和生活品質,精準滿足群眾需求,讓更多市民共享城市發展成果。」陳曉炬說。
來源:溫州日報
記者 黃榮傑 林乙人
通訊員 李易
除署名外,其餘照片由樂成街道提供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