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綠水青山 留得住悠悠鄉愁——樂清市樂成街道環境綜合整治...

2021-01-19 溫州新聞網

溫州網訊  對於樂清市樂成街道的居民而言,環境綜合整治給這裡既帶來了綠水青山,也留住了悠悠鄉愁。近年來,樂清市以全域美建設為抓手,立足民生先導,以公共利益和民生福祉為前提的城市更新步伐進一步加快。今年,樂成街道持續推進環境整治和項目建設,全面改善街道面貌,為街道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社會治理方式的聯動轉型按下「加速鍵」。樂成街道獲評2020年度街道和中心村環境綜合整治溫州市級樣板。

冬日的上午,記者來到樂清市的樂成街道,眼前展現的是一幅老城新貌的嶄新畫卷——乾淨整潔的馬路街道、碧水盈盈的雲浦公園、活潑生動的小巷牆繪……行走這裡,能親身感受到環境綜合整治給樂成街道帶來的種種幸福變化。

既要拆舊址,又要惠民生——

讓宜居與宜業一塊提升

時間的書頁不斷翻開,發展的命題日新月異。元旦當天,位於樂成街道建設中路與建虹北路交叉路口的東南側的樂成中心菜市場正式開業。該市場二三樓是樂成建虹商貿城,原南門服裝市場的經營戶早在一個月前就已開始試營業。

「我們店做了30年的衣服,一個月前剛搬到這裡,不僅環境變好了,而且生意也更紅火了。」服裝製作商鋪的周女士高興地向記者說道。

記者了解到,上世紀90年代曾伴隨著商品經濟勃興開始繁榮的原南大街服裝市場,近年來因空間狹窄、設施陳舊、規劃混亂、消防隱患嚴重等諸多問題陷入發展困境。而因城市發展需要,樂成中心菜市場也曾幾經搬遷,讓市民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如何改善民生的同時增強城市更新的內驅力,積極促進產業形態升級和產業環境改造?樂成街道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拆後重建!

南門服裝市場拆建項目之無線電廠拆除。

為了妥善安置原南大街服裝市場經營戶,南門社區將轄區內新建成的樂成中心菜場的2—3樓打造成現代化商鋪。規劃後的整體建築一樓為智能農貿市場,二樓是女裝專業市場「樂成建虹商貿城」,三樓則保留扶植了一些布料店、服裝輔料店、從事傳統服飾加工的裁縫鋪等原有商業業態。

拆遷過程中,樂成街道從測量評估、科學選址、制定貨幣補償政策等方面有序部署,以黨建促發展,將拆遷安置工作牢牢打上「群眾烙印」。針對商戶們「不想搬」的問題,樂成街道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組織社區書記、駐社幹部以及黨員同志以「逐家逐戶攻克」為指導思想,分組分批深入市場對404個店鋪進行政策宣傳。針對「不敢搬」的問題,街道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反覆與市場服務中心協調讓利政策,讓商戶們盡享房租減免、消防設施安全、配套服務齊全等多重保障,打消了群眾的顧慮。

經過專項攻堅,百日之內完成10家公家單位房產劃轉、53戶民房徵收、404家商戶籤約,完成率達100%,現已全部經拆除完畢。一位顧客告訴記者,服裝市場內許多店鋪都是有二三十年歷史的老店,回頭客不少。現在他們搬遷到原市場附近的建虹商貿城繼續做生意,既保持原來的人氣和商業活力,也拓展了許多新顧客。

劉偉 攝

既要有顏值,更要有品質——

讓顏值與品質一起煥彩

老街小巷,藏盡城市繁華。讀懂樂成街道的每條街巷,就讀懂了樂清古城的悠長歷史。作為千年縣治所在地,保留下樂成獨特的地域元素,彰顯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樂成街道打造城市開放展廳的初衷。

據了解,樂成街道整體呈魚骨狀分布,以「北大街-南大街-清遠路」為時空軸帶動街區演變,軸東西兩側連接13條巷弄,肌理豐富、護城河體系維持完好。北大街上晚清民國的大宅院落風情濃厚,南大街50、60年代建造的警報機樓、小廠房、倉庫等,亦頗具時代特色,是目前全國為數不多、街巷格局完整的街區。

「作為樂清曾經最繁華的地段,南大街從老縣衙,燈光球場,再到老郵局,新華書店,一路見證了樂成街道的發展變遷。因此,我們重點打造的南大街文化廣場,就是要充分體現老樂成的時代記憶和經典情懷。」據樂成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曉炬介紹,南大街文化廣場上的新華書店和老郵局等都是樂清人共同的記憶,樂清市的第一個紅綠燈也是落在這裡。為了將樂清人共同的歷史記憶保存,樂成街道毅然決然挑起重擔。

樂成街道班子督查小城鎮環境整治規劃落實。

大拆大建在條件上不被允許,樂成街道轉換思路,巧妙地將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輕量化。南大街文化廣場文化項目利用拆除原民政局下屬企業危房後留下的空地,以擬真牆繪和立體浮雕的形式再現老郵局和新華書店舊址的原貌,搭配復古電話亭、書亭、座椅等配套設置,為周邊居民創造出一個沉浸式的、可回溯經典記憶的獨特空間。除了滿足居民日常休憩娛樂所需,宣傳、閱讀、網紅打卡等功能亮點也匯集其中,南大街文化廣場在新時代綻放出別樣的光輝。

同樣以「小而美」為打造目標的還有南大街的一條陋巷。毗鄰南大街文化廣場這條小巷常年位列樂成街道「髒亂差」榜單,陳舊牆面汙漬斑駁,居民樓的雜物在巷內隨意亂堆,垃圾四處亂扔,多次整改多次反彈。為此,樂成街道決定把整改小巷作為打好環境綜合整治的收官戰。一邊邀請設計師對整條巷子進行藝術設計,打造「樹」主題藝術小巷;一邊進行環境整治,勸導巷子居民收拾雜物,杜絕亂扔垃圾。如今,整改後的小巷「顏值」直線上升,網紅效應加劇,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拍照打卡。

此外,樂成街道還建立了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比如確定長效化道路重點油汙點位,成立專門的垃圾桶、果殼箱清洗隊伍,負責每日循環清洗。通過制定全覆蓋、無縫隙、立體化的清掃保潔模式,樂成環衛所日處理生活、建築垃圾達150噸以上,徹底改變了髒、亂、差的局面。

志願者在開展環境整治。

既要有美麗,更要有記憶——

讓美麗與鄉愁一體打造

樂成街道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共落地11個實施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目前已形成一個核心區、一帶商業街和三個亮點共生的整治圖景。其中金溪銀溪作為承載大多數樂清人人文記憶的母親河,是綜合整治的重點區域。

行走在金溪銀溪之畔,河面上白鷺翔集,兩岸柳樹青青,道旁粉牆黛瓦的微景觀與遠處東西雙塔遙相呼應,一個現代與歷史相融合的慢生活街區已形象初顯。「『一個核心區』即是雲鯉湖。在這裡我們將沿兩岸打造集休閒、輕飲食、文化展示的慢生活街區。」正在現場指導工程的樂成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周宏彥介紹,該核心區的打造旨在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內容包括雲浦公園亭廊改造和亮化,雲鯉路、橫河南路立面改造和亮化工程,改造建築表面積約1.8萬平方米。

「一帶商業街」打造則聚焦南大街、建設中路和雲浦南路的立面改造。目前,樂成街道已對南大街入城口、南大街、建設中路的立面及店招進行改進提升。南大街文化小廣場、藝術小巷和北城車站文化牆則凝聚成三個醒目亮點。

南大街藝術巷。劉偉 攝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樂成街道還將立足歷史,著手打造人文底蘊厚重的城市慢生活區。據了解,該街區將重點突出銀溪園林綠化的提升,完善片區的配套設置,加強引導立面整治。根據街區的發展、城鄉功能的布局,做適度的改造,並結合居民的民風民俗、生活習性,做適度調整。

在北城片區,北城車站文化牆利用空白牆面,設置城北靈山景區的風貌介紹,打造樂成後花園的名片牆。同時將建2-3家民間博物館、展覽館、咖啡館等輕奢文化地標,讓更多來北大街的遊客有一個歇腳點。

為進一步展現城市風貌,樂成街道還通過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促進建築物色彩和環境更加協調、優美,不僅解決了老城區環境品質下降、空間秩序混亂等問題,也進一步加強了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

南門休閒小廣場。劉偉 攝

既要有面子,更要有裡子——

讓面子裡子一同美麗

談到城市秩序管理,「精細化」一詞常常掛在樂成街道每一位黨員幹部的嘴邊。愈加整潔的街巷、不斷擴大的綠化、整齊停放的車輛……這些靚麗的街景畫面,無不展現著樂清市樂成街道欣欣向榮的面貌。而這一切的變化,正是得益於樂成街道近些年在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上下足功夫。

「我們堅信小城鎮發展的脈絡必須從『面子』貫穿到『裡子』,既要靚化面子,也要夯實裡子。」 樂成街道辦事處主任高磊告訴記者,城市精細化管理是城市管理創新的重要舉措,也是創造宜居城市環境的重要途徑。樂成街道的城市秩序「精細化」管理直接影響著樂清的整體形象和品質。借著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的契機,樂成街道搭建專班平臺,結合精細化工作,實現事件類問題24小時內整改到位。

通過建立健全「非法小廣告」管理、農貿市場日常管理、「四小車」整治、建築垃圾管理、空中管線整治、流動攤販和夜市排檔管理、城市道路開挖管理、市政道路和綠化養護管理、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小區物業管理等十大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樂成街道全力破解「亂停車、亂佔道、衛生髒亂、設施破亂、綠地雜亂」等問題。目前,該街道共接受市派單件數1453起,完成1423起,處置率97.9%。

漫步雲鯉。劉偉 攝

極高的處置率背後是完善的城建、執法、環衛、社區一體化動態巡查處理機制在發揮強大效能。樂成街道自有平臺深度聯繫執法局智慧城管平臺與市政府精細化辦公室,運用信息化大數據監管和人工巡查「雙管齊下」,加大檢查頻次、密度,開展聯合執法,全面提高小城鎮管理水平。管理過程包括數據集中、分析、抄告相關部門單位整改、反饋等環節,精準高效的運作機制有利於在整改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盤活閒置地塊,樂成街道開展了建成區閒置地整治專項行動。目前,共完成閒置地整治7起,金城汽修邊、八金田經合社村、黃岙路轉盤邊等周邊違章拆除、垃圾清運及和圍牆修建基本完成;丹霞停車場、南門民豐停車場實行收費,由村集體管理;南馬菜場臨時停車場由小區管理,太平橋邊停車場由社區管理,少體校邊停車場由環衛所代管,開展日常保潔。對無物業小區的兜底保潔等管理工作,則由環衛所把小區公共道路納入保潔範圍。

「樂成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提升是堅持不懈、久久為功的成果。未來,我們將繼續努力提高群眾幸福指數和生活品質,精準滿足群眾需求,讓更多市民共享城市發展成果。」陳曉炬說。

來源:溫州日報

記者 黃榮傑 林乙人

通訊員 李易

除署名外,其餘照片由樂成街道提供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看得見山水 留得住鄉愁
    因村內有一塊古老的石碑得名石碑村,後更名石壁村,為平安區重要景點之一,也是古城鄉蓮花山下核心景點。石壁村這個古老的少數民族村莊,漸漸成為人們嚮往鄉愁的寄託。「隨著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石壁村莊面貌早已煥然一新,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這裡已成為平安區重要的鄉村旅遊景點之一、平安鄉村旅遊示範引領基地和平安鄉村集體經濟壯大示範基地。」古城鄉黨委書記車桂平說,村子名氣越來越大,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僅去年「美麗經濟」給村民帶來人均收入13256元,可以說鮮花鋪就群眾致富路。
  • 守一泓碧水 留悠悠鄉愁
    後來,河長制全面推行後,直坑村完成了白宮河(直坑村段)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包括清理河道、升級兩岸環境等措施,全面提升水質,並打造了賞心悅目的「水韻直坑」河道景觀示範段,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休閒遊玩。直坑村水環境的改變是梅江區河長制工作取得成效的有力印證。
  • 陝西渭南: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近年來,渭南市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作為農村最普惠的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補齊的最大短板之一來抓,打出了以垃圾治理、汙水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為重點的環境整治「組合拳」,讓「人在畫中遊」的美好景象徐徐鋪展。目前,12個縣(市、區)全部通過省市驗收,一個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宜居小鎮躍然而生。
  • 美麗鄉村展新顏 | 白銀區四龍鎮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見聞
    四季更迭,無論你何時走進四龍鎮,整潔舒適的村莊、白牆黛瓦的房舍、纖塵不染的庭院、齊整排列的建築,既有兒時記憶中的那抹鄉愁,更兼小城鎮建設的一縷倩影……鄉韻悠悠、村貌融融,到處一派田園風光如畫,置身其中令人心曠神怡,而這正是得益於四龍鎮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的持續推進。
  • 【無錫】宜興市新莊街道新塍社區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再現新亮點
    該中心是分別依託原南華圩小學校舍、社區原老年活動室進行修繕或改建而成的。該中心的啟用,也成為新塍社區繼在全市打造聯戶共創「清潔家園示範戶」新亮點後,又一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的新亮點,贏得了市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和社區居民的點讚。
  • 住在「老窩」不想走,人居環境整治為武安市徘徊鎮鋪上村留住鄉愁
    在309國道道路環境整治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鋪上村支村「兩委」班子結合村情實際,合理擺布,統籌推進,誓要將一個千把口人的小村莊打造成「一次來了看不夠、二次來了不想走」的美麗鄉村。在村西進村口,原有一個廢棄的大土坑,面積約220多平米,村裡對這個大土坑進行了前期打造,壘起了長城牆,栽植了冬青,但整體效果不太理想,與周邊環境不相協調。
  • 福全街道新迪埠村:依託綠水青山 探尋內生發展之路
    河水清清可見底,硬化道路寬且直,人居環境好舒心……行走在新迪埠村,所到之處皆美景。今年,在黨建的引領下,該村統籌推進「五星達標」工作,深挖村莊資源稟賦和歷史文化底蘊,全面改善全村環境面貌,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質,一展新氣象。「文化禮堂、農貿市場、家宴中心建造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預計今年11月投入使用。」福全街道新迪埠村黨總支書記孟衛忠說道。
  • 【這是我的村·濱海篇】鄉愁是什麼?——楊家泊鎮付莊村人居環境...
    用濱海新區楊家泊鎮付莊村趙大爺的話來說,「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田園盛景、庭院錯落,這就是鄉愁。」鄉村,承載著無數人的鄉愁,更關係著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讓承載鄉愁的「老家」更清潔更宜居?濱海新區楊家泊鎮付莊村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中,給出了答案。
  • ——重慶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成效報導之三
    「『往哪裡搬、生計怎麼辦,李華的問題在原住居民中帶有普遍性。」重慶市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推進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推進辦」)有關負責人坦言,「綜合整治的難點和關鍵是原住居民的搬遷、安置,實質是如何處理好保護生態和保障民生的關係。」「保護生態和保障民生」成為綜合整治的根本遵循。
  • 美麗鄉村建設展示 | 平湖曹橋街道建設現代化田園新城區
    自2016年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以來,曹橋街道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主導思想,以建設「現代化田園新城區」為主要定位,開展美麗鄉村建設。高標準建設,鄉村顏值不斷提升大力推進項目建設 。堅持圍繞群眾最切身的城鄉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問題,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街道美麗鄉村的空間布局,精心編制《平湖市曹橋街道美麗鄉村總體規劃》。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是作為城鎮化的重要內容,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同時注重生態與人文的結合,加強「橋文化」「紙文化」「馬文化」等主題策劃,打造一條鄉村精品風景環線, 串聯一批村莊和田園景觀點,走出一條「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差異化發展道路。
  • 臭水溝變成了風景河 昌寧綠水青山留鄉愁
    「前幾年一到夏天這條小河簡直就是『臭水溝』,臭得受不了。通過這幾年的治理,現在不僅不臭了,還綠化美化成了一道風景,是咱夏天納涼的好去處!」市民支曉莉如是說。在小河下遊經營餐館的居民楊登雲說:「我從2000年開始就在這裡經營餐館,剛開始的時候生意非常好,可是後來隨著這條河越來越臭,生意基本就做不成了,誰也不願意來這裡吃飯,甚至有許多人都不願意從這裡路過。經過這幾年的整治,這條河水慢慢變清了,汙水也都通過截汙管直接接到汙水處理廠,河底也鋪成了混泥土,河兩邊種上了花草樹木,我這生意也又慢慢好了起來。」
  • 一池清水碧波蕩荷葉田田美如畫—鎮平縣「千村萬塘」綜合整治工作...
    會議指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要圍繞「廁所革命」、坑塘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等重點領域,強化責任擔當,嚴格督導考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會前,參會人員實地觀摩了鎮平縣的雪楓街道七裡莊村、玉都街道肖營村、楊營鎮程廟村和荷花博覽園等6個觀摩點。
  • 日照:留得住鄉愁 遇得見未來
    有鄉愁:村內道路潔淨、村外溝渠清澈,四處鳥語花香,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有未來:八面遊客紛紛,活力底色十足,發展的「永生花」嬌豔欲滴。這,是日照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交出的特色鮮明、幸福感滿滿的答卷。
  • 溫州打響環大羅山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大會戰」!這些地方將整治提升
    3月12日,溫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及環大羅山科創走廊建設推進會舉行,吹響重點區塊打造、交通路網建設、環境整治提升「三大會戰」集結號、衝鋒號。日前,小布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獲悉,根據《溫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環大羅山科創走廊建設2020年工作實施方案》的計劃安排,環大羅山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大會戰」已打響。
  • 走進「詩畫鄠邑」,探訪人居環境整治「鄠邑模式」
    近年來,鄠邑區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作為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工作,以打造「詩畫鄠邑、關中最佳」為目標,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綜合規劃、提升品位,美麗鄉村建設碩果纍纍。現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農戶參與度達到88.1%以上,農戶滿意度達到95.6%以上。
  • 「跟得上發展,留得住鄉愁」!@臨淄人,今年這些地方將有大變化
    以「精緻標準」提升中心城區品質2021年,臨淄區將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學府路西延、臨淄大道東延、桓公路立面整治等工程,高標準實施濟青高速匝道及雪宮路景觀提升。完善城市風貌提升、全域公園建設等設計,加快啟動市民文化活動中心、太公湖亮化提升等項目,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有特色、實用性強的街頭遊園、「口袋公園」、城市書房等,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整體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發展活力。
  • 新街街道吹響環境綜合整治衝鋒號
    督查評比組由街道人大工委、紀工委、組織口及「兩代表一委員」組成,對街道各主要道路(河道)及兩側、園區等重點區域、集鎮等綜合環境展開檢查,對標找差促提升、督促整改抓落實。  據了解,為全面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新街街道制定了「『迎亞運』環境大整治、面貌大提升」大比武方案。街道組建六個工作組,由相關班子成員帶隊,並有效整合街道機關辦室和城管、交通、環衛、巡防等力量,對主要道路(河道)、集鎮等開展分區域包幹式集中整治攻堅。
  • 橫峰街道:全域整治激發全域活力
    浙江在線12月10日訊 佔地面積185畝的產業園先行區塊和一期項目全面交付;佔地198畝的復墾一期工程已經完工;5個居住小區開工建設;橫峰大道、川安路北延、中華路北延工程啟動建設……  自2017年啟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以來,溫嶺市橫峰街道堅定不移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優化「生產
  • 2020年市環境綜合整治事務中心:躍馬揚鞭再發力 奮楫揚帆譜新篇
    成功奪得「平安鼎」,再次捧回「大禹鼎」,省「基本無違建市」創建順利通過,「汙水零直排區」建設有力推進,美麗城鎮建設開啟嶄新篇章、城鄉治堵成效顯著、城鎮文明氛圍更加濃厚熱烈……去年,溫嶺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委員會正式更名為市環境綜合整治事務中心(溫嶺市創建工作中心)。
  • 連江縣三年人居環境整治的新探索
    近年來,連江縣以「一革命五行動」為抓手,大力推動實施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動、農村汙水治理行動、農房規範試點行動、村容村貌提升行動和沿路沿江整治行動,政府、村民、社會等多方力量同頻共振,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讓農村既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又能如城市般生活便利、設施齊備、環境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