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銜勸進劉備做漢中王的四個重要人物是誰?居然沒有諸葛亮

2020-12-22 小鎮上的茶餘飯後

公元219年,劉備打敗曹操,奪得漢中。手下文武們明白劉備的心思,集體上表給漢獻帝,請求加封劉備為漢中王。比較有意思的是,在上表大臣的署名排列中,諸葛亮僅僅排名第五位,關羽,張飛,黃忠則名列第六,第七,第八位。排名前四位的是誰呢?為何作為主要謀士的諸葛亮,和心腹愛將關羽,張飛,黃忠的排名靠後。其實這個《漢中王勸進表》的順序排名是很有講究的。

排名第一的是馬超,馬超出身顯赫,很早就是諸侯之一,也是受過漢朝冊封的正兒八經的侯爵。論聲望,地位而言,在劉備集團那是首屈一指的。劉備還在創業的時候,馬超就已經雄踞涼州。祖上是伏波將軍馬援,馬援有一個小女兒是漢明帝劉莊的皇后,明德皇后。所以馬超領銜上表,再合適不過了。

排名2-3的三位,都是從屬於劉備左將軍府的成員。公元199年,劉備聯合曹操擊敗了呂布,被東漢朝廷加封為左將軍。排名第二的是左將軍長史領鎮軍將軍許靖,許靖這個人在當時名氣極大,許靖年輕的時候和他的堂弟許邵,喜好評論當時的人物,那句著名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就是出自許邵之口。許靖當初在劉璋手下做太守,劉備圍攻成都的時候,曾經想逃跑出城,投降劉備。後來劉備對此很不齒,法正勸說劉備,說這樣有名望的人都不用的話,會惹得天下人的非議。劉備沒有辦法,才重用了許靖。

排名第二位是營司馬龐羲,龐羲這個人是劉焉,劉璋父子二人的重臣,在益州經營了二十多年,並且把一個女兒嫁給了劉璋的長子劉循。在益州的勢力是樹大根深,是益州本土派的代表人物。劉備初到益州,根基未穩,取得他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排名第四位的是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射援,射援本人,史書上記載的不多,但是射援是漢末名臣皇甫嵩的女婿。皇甫嵩可算是漢末的頂梁柱,平黃巾,定涼州,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被皇甫嵩收為女婿,射援自然課非同凡響。射援有皇甫嵩的光環加持,分量可想而知。

這四個人,一個是將門之後,名門望族,一個是天下名士,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個是益州本土派的領袖人物。最後再加上一個漢末大功臣的後人。這四個人領銜上表,支持劉備做漢中王,魏吳兩家也無話好說。從諸葛亮開始,就是跟著劉備創業的團隊代表了。論功勞,當然創業團隊的功勞大,論名望地位,還是前四位高。

相關焦點

  • 劉備稱王的勸告書中,諸葛亮居然名列第五,這是什麼操作?
    眾所周知,劉備是個雄心壯志的人,他以前一門心思想要求得發展,想要和平發展,所以一直把漢獻帝放在自己的前面。但是等後來他的力量已經強大起來,並有了自己的班底之後,不久就開始進位漢中王,甚至成為漢中王。歷史曾一度令三國迷興奮不已,但在興奮之餘,我們也會發現一些疑問,比如歷史上關於劉備稱王的勸進表,就是其中一例。既然頂梁柱和我們心目中的大漢第一戰將,居然排在第五和第六,那麼問題就來了,這究竟是怎麼運作的呢?照此看來,劉備政權的頂梁柱自然是諸葛亮,而蜀漢政權的第一戰將,那自然是關羽。
  • 劉備進位漢中王時,為何諸葛亮在百官中只排第五?其他人又是誰?
    他正式被劉備授予官職,是在赤壁之戰的後兩年內;而諸葛亮正式成為蜀國的二號人物,其實也是在劉備稱帝之時。甚至劉備在進位漢中王時,諸葛亮在百官勸進表中只排名第五。《三國志·先主傳》列出了這份名單:「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長史領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這份百官勸進表,是根據每個人在蜀漢集團中的地位、功勞與名望來排的。因此這反映出了諸葛亮當時的地位,雖然也身居高位,但並不是二號人物。
  • 蜀漢將軍排名變遷史(二),從劉備平定益州到漢中之戰爆發
    投靠劉備後地位自然也高,在後來的《漢中王勸進表》的群臣中就以平西將軍馬超為首。 3、軍師將軍諸葛亮(以軍事中郎將遷) 平定益州後,諸葛亮從軍事中郎將升遷為軍師將軍,在後來的《漢中王勸進表》中,諸葛亮的排名在關羽之前。而軍師將軍在蜀漢將軍中排名的順序,歷來也高過關羽的蕩寇將軍。
  • 劉備自立漢中王,向漢獻帝上表的名單中,諸葛亮為何僅位列第五?
    不過,劉備如果自己直接稱王,或者自己跟漢獻帝要王位,那就有點太不儒家了,所以,必須展示自己的號召力跟威望,讓眾人推舉。於是乎,「群下上先主為漢中王,表於漢帝」。表中共有一百二十人上言,「臣等輒依舊典,封備漢中王,拜大司馬」,皇帝呀,我們依照舊制,請求封劉備為漢中王,大司馬之職。
  • 劉備是怎樣奪取西川,成就漢中王的?
    自己帶兵平定了荊州在江南的武陵(今湖南常德西)、長沙(今湖南長沙西)、桂陽(今湖南郴縣)、零陵(今湖南零陵北)四郡。四郡太守皆降。至此,劉備佔有了荊州八郡中的四郡,後又向孫權借得南郡,打通了通向西川的通道。西川自古易守難攻,物產豐富,被稱為「天府之國」,在三國那個大時代之下,奪取西川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舉措。
  • 是雙保險還是防止一家做大?劉備為何在諸葛亮之外還選擇了李嚴?
    劉備在夷陵打了人生最後一個敗仗,蜀漢帝國元氣大傷,劉備逃到白帝城之後也深知自己來日不多,他必須得為帝國的後劉備時代做出一個妥善的安排。劉禪繼位之後考慮到他年紀輕沒有經驗,周圍有強敵環伺,必須得給找一個有經驗有能力,最關鍵還是要靠得住的輔政大臣。
  • 劉備沒有奪取漢中的情況下,蜀漢會滅亡嗎
    劉備漢中戰敗的話,看似沒有太大關係,但是我們要知道劉備的地盤本來就那麼大,漢中是他唯一能夠一搏爭取地盤的地方。漢中戰敗,那無疑是氣數將近了。劉備漢中之戰以重兵布陣漢中之戰劉備的準備倒也怪充足,帶著法正、張飛、趙雲、黃忠等一幹第一陣容的好手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 封號的「命名學」——為什麼劉備要稱「漢中王」?
    而劉備的「漢中王」明顯是以「漢中郡」為名的兩字王。不僅指代的地理區域只限於漢中谷地,名位上也遠沒有曹操顯貴。按說劉備對稱王可謂是朝思暮想,盼望已久,為什麼在王號上又如此「謙虛」呢?可以從下面幾個問題探究:漢代王號多以地名命名,劉備既然要稱王,自然得選擇自己控制區域內的地名作為王號。
  • 作為劉備的託孤大臣,手握蜀漢兵權,李嚴為何被諸葛亮流放呢?
    但李嚴卻一直沒有忘記劉備臨死時,他與諸葛亮同受遺詔輔佐劉禪的事,並自作多情的以為諸葛亮北伐時,會讓他到成都負責全國政務。所以,他沒有通報諸葛亮便擅自移屯江州,並公開說:「吾與孔明俱受寄託,憂深責重,思得良伴 。」 建興五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欲徵調李嚴一部分兵力到漢中,以加強北伐二線力量,沒想到李嚴竟然不同意!
  • 劉備讓魏延守漢中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張飛趙雲永遠不懂,太高明了
    有資格鎮守漢中的三個人選與大的戰略相比起來,肯定是最先要做好漢中的防禦、還有戰事的重建工作。因為,漢中乃是日後出軍攻取曹魏的戰線,對於蜀漢來說尤為重要!那麼到底由誰去鎮守漢中呢?此時,劉備其實一共有3個人選的,第一人乃是張飛、第二人就是馬超,第三人乃是劉備後來的舅子吳懿。
  • 劉備自立漢中王,先後任命了3個尚書令,為什麼都沒有諸葛亮
    法正迎劉備入蜀,另外幫助劉備拿到了漢中市,居功至偉。他出任尚書令的情況下,諸葛亮是以別的組織 組員的真實身份,參加到尚書臺的工作中,叫錄尚書事,可是事實上的決定權在法正手上。劉備稱漢王的第二年法正過世,接任法正的是劉巴。劉巴也是劉璋舊部,是個行政部門、會計、法律法規層面的高端人才。
  • 諸葛亮和龐統誰更勝一籌?劉備錯信了諸葛亮一回,悔恨當初!
    三國時期,水鏡先生曾經把諸葛亮和龐統兩人並列當世奇才,還說他們兩個人只要得到一個就可以安定天下了。後來事實證明劉備得到諸葛亮之後很快就拿下荊州,得到龐統之後很快就拿下了益州,但令人可惜的是龐統卻命隕益州是非常可惜。諸葛亮和龐統誰更勝一籌?劉備錯信了諸葛亮一回,悔恨當初!
  • 曹操佔領漢中之後,為什麼又讓給劉備?劉備還真不是佔便宜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曹操和劉備在漢中這個地方,有過一場激烈的爭奪,叫做「漢中爭奪戰」。曹操一度接受漢中太守張魯的投降,拿下漢中。但是沒多久,漢中又被劉備奪去,劉備也因此即位漢中王。漢中這個地方,位於今天四川省和陝西省的交界,是關中地區通往川蜀的必經之地,兩省之間重要的交通樞紐。在三國時期,魏和蜀兩邊的交界,就在漢中。那曹操拿下漢中之後,為什麼又把漢中讓給劉備呢?
  • 劉備稱漢中王設壇處
    同年農曆七月,平西將軍都亭候馬超、左將軍領長史鎮軍將軍許靖、營司馬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射援、軍事將軍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徵虜將軍新亭侯張飛、徵西將軍黃忠、鎮遠將軍賴恭、揚武將軍法正、興業將軍李嚴等群臣120人聯名上表給漢朝廷,要尊劉備「為漢中王」。
  • 劉備能成漢中王,全憑這位心腹謀士的協助
    當時劉備勢力日漸增大,張松就勸劉璋與劉備交好,經張松推薦,劉璋派法正出使劉備。法正與劉備相見,覺得劉備有雄才大略,是個可以輔佐的主。法正回到益州後,就與張松合計怎樣投靠劉備。張松與法正正在尋找機會依附新主時,恰逢曹操欲興兵徵討漢中的張魯,劉璋為 懼曹操得了漢中兼併益州,慌張得不知是措,張松看到投劉備的機會來臨,便向劉璋建議趁曹操還沒出徵之時先請劉備入蜀共同徵討張魯。法正再次出使劉備。法正這次與劉備相見,盡說些鼓動劉備奪取益州,然後再佔取漢中的話,並向劉備獻上與張松裡應外合奪取益州之計,劉備的心被說得痒痒的,狠不得立刻就飛到益州。
  •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劉備賜死他另一個兒子?他究竟是誰?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劉備賜死他另外一個兒子?他到底是誰?首先我們要來看看劉封到底是何許人也,能讓諸葛亮如此上心。劉封並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據《三國志》記載:「劉封者,本羅侯冠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由此可見,劉封其實是冠氏的兒子,他的母親才是漢室宗親,與東漢皇家同屬長沙劉氏。
  • 劉備取得漢中,受文武官員拜賀為漢中王!
    利用曹操多疑性格,孔明排兵布陣,迫使曹軍棄陽平關而逃漢水之戰,曹操點名劉備說話。劉躍馬出陣,曹罵他忘恩負義,反叛朝廷。劉備則罵他上弒母后,自立為王。越罵越烈,於是各自督軍廝殺。孔明與劉備主簙楊修自恃有才,妄解曹操夜間口令,被惑亂軍心之罪處死曹操正為進退猶豫不定,侍從送上雞湯,碗中有雞肋。
  • 同樣立足漢中,為什麼劉邦能夠建立西漢,而劉備卻不能恢復漢室?
    劉邦被封巴蜀,但厚著臉皮,靠著賄賂項伯,又強要了一個漢中。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王賜良金百溢,珠二鬥,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漢中,這個地方很重要。漢中與關中之間隔著秦嶺,巴蜀與漢中之間隔著大巴山。如果劉邦被困在巴蜀這個地方,那要出天下就得翻越大巴山和秦嶺兩座大山。
  • 劉備拿下漢中,關羽等人得到了賞賜,趙雲得到了什麼?
    公元219年,劉備帶領的軍隊終於攻克了漢中,派遣將領迅速佔據漢中各鎮,並於同年自稱「漢中王」,分別封關,張,馬,黃為前,左,右,後將軍,對於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趙雲,卻沒有任何表示,只是在公元214年攻克成都時被封了一個雜牌將軍-翊軍將軍,那麼他為何被冷落呢?
  • 【語音】易歌講漢中--諸葛亮《隆中對》三指漢中
    魯肅的這個規劃沒有直接涉及漢中,當時長江上遊成都有劉璋,漢中有張魯,關中有馬超、韓遂,劉備還沒有屬於自己的地盤,也就是說孫權還沒有借給劉備荊州,更沒有得益州,再從曹操手中奪得漢中。魯肅提出的三分思想,只是一個大概的框架,一個雛形而已。直接規劃三分鼎足的是諸葛亮,並直接或間接提到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