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侯氏祠堂,重獎宗族大學生!

2021-02-19 安仁在線

位於安仁縣城老正街的侯氏宗祠,這幾年成了城南的地標性建築,祠堂規模宏大,坐北朝南、建築風格復古又前衛,青磚白瓦、雕龍畫鳳,雖沒有會當凌絕頂的制高點,卻有海納百川的開闊氣勢,令人肅然起敬,是安仁侯氏宗親祭拜祖先的神聖之地。

祠堂建設耗資1000多萬元,融合了中國風、西域風、民族風、復古風多種建築元素。設計者真乃鬼才也,簡約中不失大氣,古典中彰顯現代,竣工後的侯氏祠堂完全如一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

祠堂前方一馬平川,視野開闊,青松挺拔、爐煙嫋嫋、永樂江攬入懷中,莊嚴、時尚、滄桑、厚重融為一體。

這幾年,侯氏祠堂成為了遊客的打卡之地,祠堂不止吸引了侯氏族人前來瞻仰、祭拜祖先,也吸引了其它姓氏的市民來參觀。

侯姓,是中國百家姓之一,是一個古老而又多源的姓氏,一部分源於少數民族的改姓,最初主要聚集在河南山東,後分布全國各地。

從秦算起,中國皇朝稱得上大一統的,其實只有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歷代中雖然沒有侯氏開創一統江山之王朝,但侯氏族人在中國歷史上的存在感是相當強,文官武將數不勝數,其中文祖倉頡(侯岡)被稱為造字聖人,為侯氏後裔所膜拜。

侯氏後人遍布全國各地,他們雖散居各地,但異常團結,互幫互助,天下侯氏一家人,同宗同源,同心同德,千山萬水,無法阻隔宗親的感情。

侯氏族人為中國歷史發展和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歷史上很多響噹噹的名人都姓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全才數不勝數。侯氏威武,後繼有人,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祠堂建成4年來,舉辦了大小几十場活動,祭祖、團拜、助學……每一場活動如同一根紐帶,把族人的心緊緊栓在一起。每一次的團聚,都是侯氏宗親一次盛大的精神洗禮和思想提煉,促進族人更加團結、更加奮進、更加務實,孝順父母,教育孩子,承上啟下,勇於擔當。

9月9號,正值教師節來臨之際,一向崇文重教的安仁中華侯氏總祠隆重獎勵安仁籍侯氏學子活動。

幾十位學子和家長出席,這些青春朝氣的孩子都是侯氏的未來之才,他們寒窗苦讀十載,換來了金榜題名,夢圓大學校園。

前來報到的侯氏子弟都要先去跪拜祖宗,給祖先叩頭上香。滄海桑田,歲月無痕,但祖宗的根和魂永遠流淌在族人的血液裡,提醒族人奮發圖強,為國家、為民族、為侯氏、為家人不斷努力。

擂鼓鏘鏘,撞鐘悠悠,列祖列宗高高在上,佑我侯氏後人人丁興旺,人才輩出,千秋萬代,各領風騷數百年。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早上九點,侯氏總祠2020年成人禮宣誓儀式暨獎勵儀式正式開始。

中華侯氏祠堂理事會各位理事長和相關負責人嚴肅而專注,來到了學子面前,脫稿發言。勉勵他們再接再厲,在新的起點中不負韶華不負卿,好好學習,成為祖國棟梁之才。

縣委常委,縣宣傳部長雷志平也在百忙之中參加了此次活動。

雷部長調研了祠堂文化建設和了解祠堂文物保護工作,並給出指導性建議,同時深情寄語侯氏學子,勉勵各位學子在大學生涯中努力學習,珍惜四年本科時光,肩負起家國情懷的崇高使命。

祠堂的牆壁上張貼著2018、2019年安仁籍侯氏考生本科錄取榜。

侯氏學子非常給力,紅榜中有985大學,有211大學,有重點本科,而且還有很多藝術特長生,追根溯源,千百年來,侯氏優良的基因一直在延續。

今年的高考,侯氏學子的成績也很亮眼,錄取學子中有名牌大學,也有軍中清華之稱的國防科技大學,還有一位學子考入了俄羅斯著名的音樂學院。大侯氏不止生產學霸,還出英才和藝術天才。

很遺憾,由於部分大學已經開學,一部分學子已經去學校報到,我們無法全部見到這些靚麗帥氣的身影。

這是侯智偉同學,帥氣俊朗,陽光乾淨,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俄羅斯格涅辛音樂學院,學制七年,本碩連讀,學習美聲。

小侯同學在高中時被稱為「安仁朗朗」,從小他就展現出了高超的演唱天賦。為了自己的夢想,他遠赴萬裡求學。小侯的願望是學成歸來後成為高校一位音樂老師,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出國留學,學費不菲,父母全力支持,他們表示,哪怕砸鍋賣鐵也要實現兒子的理想。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樣的父母,侯氏還有千千萬萬,崇文尚武,尊師重教,這樣的侯氏很正能量。

清華北大,中國高等教育最高學府,侯氏學子從未缺席,安仁靈官鎮的侯凌軒同學在2016年以684分(就讀郴州一中)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在高手雲集的清華校園中,他從未鬆懈學習,勤勉刻苦。

今年,他繼續以優異的成績讀研,而且是熱門專業,前途肉眼可見。假以時日,侯氏門庭又多一位科學家,光我族譜,壯我族威,可喜可賀。侯氏學子,請向哥哥、姐姐們學習,努力學習,報效祖國,感激族恩。

點香高豎,寄託對祖先的哀思,沒有祖宗,就沒有血脈延續,繁衍生息。侯門子弟不忘初心,無論身在何處,人在何方,祖宗永遠在心裡。侯氏祖訓銘記在心,祖宗們,請你們在天之靈保佑我們侯氏族親家庭幸福,事業順利,學業有成!

上午九點半,頒獎儀式正式開始,前來參加活動的同學都領到了證書和獎學金。

證書是對孩子的肯定,也是對他們的鞭策,家族長輩對你們送上深深的祝福,也殷切希望你們不辱使命,奮發有為,在新的環境中創造更好的成績,回報社會,回饋族親,同學們加油!

每一張朝氣蓬勃的臉上都是青春的張揚,德才兼備,志存高遠,你們的前途不可限量,希望你們不忘初心,光大門庭,奧利給!

自信、堅毅、熱情、樂觀、有為,這是這些準大學生給我的第一印象。有些學子出自寒門,但他們從沒有露出自卑膽怯的一面。一張張英俊的臉龐都鬥志昂揚,胸有大志,肚有才華,走到哪裡都自信滿滿。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才的靈魂萬裡挑一。

同學們,努力吧!世界是你們的,未來是你們的,知識就是無形的翅膀,帶你想去哪就去哪。

一個民族會經歷起起落落、風風雨雨,但只要根在,精氣神在、凝聚力在,這個民族就不會輕易被打敗。少年們,你們肩負著族人長輩的希望,若干年後,祠堂文化歷史牆上一定有你們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這裡,我們要感謝中華侯氏總祠理事會的會長和理事成員。

會長侯軍生、輪值會長侯清春夫妻、執行會長侯德富、秘書長侯德林……

你們辛苦了!你們捐錢捐物,出工出力,為祠堂建設和發展殫精竭慮,祠堂建設耗資巨大,你們都是幾十上百萬的支持,不遺餘力;祠堂活動,你們嘔心瀝血,獻計獻策;學子頒獎,你們又出錢出物、慷慨解囊……

你們也是苦孩子出身,白手起家,通過自己的辛勤汗水才取得今日一點成就,每一分錢也不容易,但為了侯氏族親,為了祠堂早日建成,為了那份宗族大愛,你們從未「吝嗇」,族人們永記你們這份恩情。

祖先在天有靈,也會欣慰於你們這份功勞,祝你們工作順利,事業興旺,家庭幸福!

中華上谷堂的侯氏子孫們,今天,侯氏族人以你們為驕傲,望你們乘風破浪,不辜負族親的期盼,為美好前程不斷奮鬥!

中午12點,宗親歡聚一堂,共享慶功宴。菜餚豐富,絕不浪費,反映出族人厲行節約,不講排場的優良傳統,高調學習工作,低調為人處世,這一貫符合侯氏族親的行事風格。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族有宗親之分,國無血脈之別,悠悠中華之昌盛,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侯氏威武,雄起!

●來源:安仁在線原創

●編輯:在線哥

●校稿:糖糖甜了

●投稿郵箱:32364605@qq.com

●商務合作:18175757788(微信同號)

相關焦點

  • 雲南宣威侯氏
    在村民的帶領下我們首先來到了侯鎮邦將軍家族的侯氏祠堂,在祠堂的一旁有一棵上百年的皂莢樹,樹木枝繁葉茂,高俊挺拔,祠堂的門口有著一股清澈的流水,水流正是從祠堂之中流淌出來的,祠堂的門被一把鎖鎖著。
  • 哪些地方是姚氏家譜、祠堂、宗族空白省?——姚氏家譜、祠堂、宗族空白省名單
    229+6=235部(截止於2003年),未有姚氏家譜被《總目》收錄的省份就叫做《總目》的「姚氏家譜空白省」】⑵、路明(原名姚廷明)主編,《中國姚氏祠堂》,北京: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7年4月,100千字,ISBN 978-7-5122-0968-8——簡稱《祠堂集》堯曰:《祠堂集》收入中國19省市區各縣姚氏祠堂近200個:不計入湖南九嶷山
  •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中國宗族文化,祠堂的修建意味著什麼?
    根據不同地方,祠堂或宗祠的建設,也是有區別的。祠堂由一個姓氏而建,比如李氏宗祠、陳氏宗祠等。而北方的祠堂相對較少,許多宗族都是靠族譜記載,而南方的祠堂相對較多,而且很興盛,這都是由歷史各種原因造成的。 在南方中,著名的祠堂有客家文化的祠堂,因客家文化比較獨特,又屬於漢文化。因此,它的祠堂文化比較濃重,客家人也重視自身宗族文化。
  • 「北方出當官的,南方出經商的」宗族祠堂南重北輕的原因是什麼?
    宗族祠堂文化源起於春秋儒家,是一種由祭祀為源頭,逐漸形成的家族、宗親制產物。久而久之,宗族祠堂的作用愈發廣泛,逐漸成為了一個家族的象徵性建築,有著凝聚族人力量、鞏固血緣的重要作用。南重北輕的宗族祠堂文化但是近現代以來,宗族祠堂文化卻發生了這樣一個怪現象:南重北輕。南方人對於宗族祠堂的注重程度有增無減,而宗族祠堂的發源地北方卻有所減少,這又是什麼原因?原因只有一點:華夏民族的遷移活動所導致。
  • 宣威名將家廟——侯氏宗祠!
    依山勢而建的侯氏宗祠,是一幢保存比較完好的典型的四合院「一顆印」式的漢族祠堂建築。走進雄獅赳赳、門匾高懸的祠堂大門,最先映入人們眼帘的,是書寫著「佑啟後人」、「期頤綏福」、「禮式侯君」字樣的三塊黑底金字大匾。匾為木質,木紋條條,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匾上的字,橫撇豎捺,粗獷有力,書寫出的是侯氏宗祠厚重的歷史感。
  • 上杭尋根:侯氏安國公祖籍溯源的厚重一筆
    原來,安國公之孫、德昇公第六子世達公自梅州遷居上杭開基,原本就居住在官田,世達公一房留下的侯氏祠堂後來被李氏姻親藉故佔去。據說,原官田侯家祠人丁大多外出,侯家娶鄰村李姓(火德公後裔)之女,李姓親家得風水先生指點,羨慕侯祠風水甚佳,遂於某日故意縱火李祠,以祠堂受損為由將祖牌寄放親家侯祠,久之,侯祠遂為李氏所得。
  • 公益檢察 | 宗族祠堂修繕,謹防違法亂建!
    公益檢察 | 宗族祠堂修繕,謹防違法亂建!宗祠宗祠,即宗族祠堂、宗廟,是供奉與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記錄著家族傳統與曾經的輝煌,是故土的標誌物和一個家族的精神家園
  • 為啥南方注重宗族祠堂,在北方卻沒怎麼見過?北方沒有這個條件麼
    不誇張的說:北方的宗族祠堂早不知道換了多少輪了,一些人甚至連個根底都找不到!很早之前我們就聽過這樣一句話:落葉歸根。哪怕現階段我們從電視劇裡面,從影視劇裡面甚至一些訪談裡面都能夠聽到這句話,一些老人最大的願望就是落葉歸根,這個根是哪呢?
  • 南方人都很注重宗族祠堂,為何北方卻沒這些建築?並非你想的那樣
    現代對於中國宗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華南地區,也就是福建、廣州、浙江等地。因為相對於北方地區,華南地區宗祠林立,宗族文化興盛;而俗稱中原正統的北方,對於漢人傳統的宗族文化卻沒有保留下來多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 祠堂與大祠堂有何區別?
    通常的情況是談到家族時,其所指稱的人群範圍比較小,而講到宗族概念時,其所指稱的人群範圍比較大。我們如果在中國南部到單姓的宗族村落中調查,往往可以看到,有的村落中有許多供奉祖先牌位的祠堂。從建築物的表象看,它們大大小小,並不一致,有的富麗堂皇,有的簡陋。對外人來說,雖有這些建築物表象上的差別,但都可以統稱為祠堂或家廟、祖厝。
  • 國內十大姓氏宗族祠堂,看你姓氏是不是大家之後
    祠堂佔地2.56萬平方米,因整座建築與紫禁城格局相似,為掩人耳目,稱為李家祠堂。是天津市區最大的中國古建築群,現闢為南開人民文化宮。 2.山西太原王氏祠堂 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裡處的懸甕山麓,晉水發源處的晉祠內。太原是王氏的發源地,自古就有「天下王氏出太原」之稱。
  • 孫氏宗親:祠堂的五大功能!
    宗祠即是祠堂,是漢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場所,是宗族的象徵。宗廟制度產生於周代。上古時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廟,宗廟為天子專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個家族建立一個奉祀高、曾、祖、禰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龕。
  • 關於祠堂,你知多少?
    一、祠堂的由來祠堂起源于氏族社會逐步解體之後,是由同一個祖先所生、自成系統的血緣親屬集團與地緣組織統一而成的宗族組織,在居室外獨立建造的祭祖、尊賢、求神的場所。漢代正式出現祠堂的名稱。宗族通過祠堂尊祖敬宗的功能來體現封建宗法的根本原則,顯示宗族至尊的族權。祠堂也就成為宗族祭祀的聖地,它象徵著宗族的團結。當然,也有些人通常把祠堂簡單理解為死去祖先的家,神靈所聚之地,祭祀祖神陰靈的場所。
  • 【斷卡行動】大學生情侶「做兼職」變「卡販子」 安仁警方再端一個...
    【斷卡行動】大學生情侶「做兼職」變「卡販子」 安仁警方再端一個電信詐騙團夥 2020-12-08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什麼河南沒有祠堂?
    但這並不表示這一地區人們的宗族觀念徹底消失了。電影《一九四二》逃荒出發前有這樣一個場景,長工家在收拾逃荒要帶的東西,他特意囑咐兒子,把祖宗牌位帶上,走到哪裡都不要忘了自己是哪裡人。「知道」(nz_zhidao)告訴你為什麼河南沒有祠堂?
  • 古代祠堂的建築格局有何講究?
    古代祠堂的歷史發展「祠堂」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漢代,祠堂初始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過對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親關係的延續為紐帶,把全體家族成員聯繫起來,起著維繫、團結家族的作用,形成宗族內部的凝聚力和親和力。
  • 【祠堂文化】揭秘這個地方為什麼村村有祠堂?平均每一萬人竟然擁有359座祠堂
    ,村中不光有總祠,各房各脈也有支祠,祠堂內供著著一脈相傳的列祖列宗牌位,紅白喜事也都在祠堂舉辦,逢年過節燒香祭祖也都在祠堂裡,可見福建宗族文化多麼盛行。一、圍屋與祠堂       每一次的遷徙就是離開生養之地先人歸葬之所,一旦離開基本再無可能回鄉祭祀,能帶走的就是先人牌位,而集中安放牌位之所就是祠堂,面對遷徙路上的艱辛苦難,團體協作才能降低危險,相互提攜幫助,造就了福建宗族文化的繁盛,祠堂作為宗親文化的附屬品也應運而生。
  • 文化 黃俊傑:祠堂漫話
    清代文學家張履祥曰:「今欲萃人心,莫大於敦本族;欲敦本族,其急於建祠堂。」由此可見祠堂是宗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宗族社會中,祠堂擔負著特殊的文化功能。它象徵著祖先,象徵著宗族組織,既是宗族凝聚的精神紐帶,又是宗族首領施行宗族倫常的法地,更是神權和族權交織支配下的宗族政治、經濟、文化、法律、教育的中心。同時,也是敦親睦族、光耀祖德、弘揚正氣、傳承文明的場所。它猶如一個宗族的聖殿,代表著宗族文化的基本內涵,是宗族文化的核心。
  • 宗族三件大事:族譜、宗祠和祭祖
    宗祠,也稱祠堂、宗廟、家廟,是宗族祭祀祖先的地方,被視為血緣崇拜的聖殿。人類對祖先的崇拜由來已久,早在氏族社會已經盛行。宗廟是宗族血脈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標誌。興旺的家族,四時祭享、香火不斷,衰敗的宗族,則宗廟殘頹,香火斷絕。尤其是帝王的宗廟(也稱太廟),不僅是宗族的象徵,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宗廟社稷」的存毀往往成為一個朝代、政權興亡更替的代名詞。民間的祠堂,是西漢時才發達起來。秦漢時,往往在帝王陵墓所在之地建立祠堂,以便祭祀,故也稱為「享堂」,因所用建築材料多為石塊,也稱「石室」。民間也有仿效,魏晉以後,民間祠堂的發展相對緩慢。
  • 安仁隨筆 | 安仁鱗爪
    跟成都周邊許多鄉鎮一樣,安仁鎮早年也有關帝廟、東嶽廟、城隍廟等諸多廟宇、祠堂。每年舊曆二月初八,各廟菩薩先後出駕,到了三月初四,出駕的菩薩都在同一天回來,這天就要舉行隆重的迎神會。迎接菩薩的200多個「陰差」在街上排著長隊,100多人扛著幾條長龍,人們吹吹打打,川劇鑼鼓喧天。東嶽、城隍和他們的娘娘被抬著洋洋得意地在街上走過,家家戶戶虔誠地點燃香蠟,焚燒紙錢,叩頭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