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明茨伯格:我們需要更少的領導力

2020-12-23 騰訊網

亨利·明茨伯格是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管理學院的資深教授,被世人譽為最具原創性的管理大師和當今世界最優秀的一個戰略思想家。

1973年,亨利·明茨伯格教授出版了第一本書《管理工作的本質》(The Nature ofManagerialWork)。他系統地觀察了5位執行長每天管理工作的內容,做了相關的實證研究,閱讀了大量文獻,在此基礎上開創性地揭示了管理者所從事的三大類別管理活動,以及其中的十大工作角色。這本書一舉奠定了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大師的地位。

領導太多,管理太少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而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至今仍然沒有完全恢復元氣。危機發生不久,亨利·明茨伯格教授就敏銳地指出,危機的根源不是金融的或者經濟的,而是管理的。

「太多的公司『領導人』一直都在為了獲得速成的業績成果而把自己的企業變成垃圾,而不是管理它們以獲得持續發展。」「我們一直所謂的金融危機實際上是一場管理危機。」

在他看來,美國商界流行的這種領導方式是「英雄式領導」。英雄式領導者制定宏大的戰略,做艱難的決策,勝利完成龐大的併購,同時毫無顧忌地享受大規模裁員。他們一馬當先,遠離並漂浮在棘手的但是至關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流程之上。

這正是美國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在那些所謂藍籌的金融機構裡,高管制定業績目標,讓手下的經理們去達成目標。假設你是其中的一個經理,你被告知:要麼完成目標,要麼滾蛋。然後那些次級貸款債券不期而至,你會怎麼做?

「我的領導都由於怕麻煩不想出力做管理工作,我為什麼在乎呢?」亨利·明茨伯格教授一眼看穿你的心思,「那些專家,那些媒體,更不要說董事會及其發放的高額紅利,都清清楚楚地表明CEO就是公司。我算老幾?而且,我的同事一批批地被裁掉,我實在沒有時間考慮次級貸款債券的風險問題,所以我把它們全部買下,至少下一個季度的業績報告會好看些。」

亨利·明茨伯格教授抨擊的英雄式領導,風行於市場經濟最發達的美國。可是放眼全球,放眼中國商界,何嘗不是如此呢?

脫離企業實際、殺傷員工情感的英雄式領導浪潮之所以如此洶湧,亨利·明茨伯格教授認為主要原因在於,多年以來理論界和實務界區分、放大、鼓吹了領導者與管理者的差異:領導者是「做正確的事情」的人,管理者則是「正確地做事」的人。

在這種區分下,領導者制定目標,激勵團隊合作,具有長期的戰略眼光,打造信任;管理者負責執行。可是,「如果領導力是關乎激勵團隊合作,那麼你的公司裡股權是如何分配的?如果領導力是關乎長期眼光,那麼這些股權中有多少已經在短期內兌現?如果領導力是關乎打造信任,如果員工真是你的『最偉大資產』,那麼近年來已經有多少這樣的資產被掃地出門?而這在留下的員工中間又產生了多少信任呢?」亨利·明茨伯格教授反問。

在他看來,對領導和管理做如此切割,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領導在一定程度上是脫離並優於管理的。領導者也自信擁有優越的特權。「這種觀點只會孤立處於領導崗位的人,因而破壞組織內部的社群集體感。」各種組織中的小社會於是失去了平衡。

企業領導者不僅堂而皇之地行使「領導」的特權,而且,在經濟學家所信奉「貪婪有用」的信條助推之下,其貪慾也膨脹起來,控制了整個社會。在亨利·明茨伯格教授看來,本應由政治力量組成的政府部門、經濟力量組成的企業部門、社會力量組成的公眾社群部門三足鼎立的社會平衡狀態,就這樣被打破了。

英雄式領導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假定:每一個存在問題的公司,都需要新的、更多的領導力來解決問題。但是,亨利·明茨伯格教授對此不能苟同,「我認為許多公司已經擁有太多的領導力,他們需要的是更少的領導力,也許是一種更古老的領導力:剛好足夠的領導力。」

打造社群型企業

在亨利·明茨伯格教授看來,解決組織失衡、社會失衡問題的關鍵,是採用投入型管理,來取代英雄式領導,發展並發揮社群力,把企業當作社群來重建。

「社群力」是亨利·明茨伯格教授首創的一個概念,它的內涵介於個人的領導力(individual leadership)與社會的公民力(collective citizenship)之間。對管理者來說,社群力就是把組織打造成社群的能力,在這樣的組織社群中,組織成員擁有很高的集體歸屬感,同事之間彼此關愛,關心大家的工作,熱愛共同的組織這個家園,維護共同的更大的組織利益,而不是只顧攫取自己的個人私利。

如何把一個作為「人力資源」組合集體的公司,變成由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人」構成的社群的機構?換句話說,如何把英雄式領導變成投入型管理?

亨利·明茨伯格教授在其開展各種幫助管理者及其組織發展的實戰型培訓項目中,總結出了五條經驗。

在一個組織裡打造社群,最好從一小撮有承諾、有擔當的經理們開始。有證據顯示,在創建強大的社群上,小團體要比偉大的領導力或者單獨的培訓更有效。

當這些小群體中的經理們在組織內分享其經驗,並對其經驗進行反思的時候,社群集體感就在組織中紮下了根。管理工作是繁重而忙亂的,工作場所的壓力幾乎不鼓勵經理們三思而後行,所以經理們最需要的,就是放慢節奏,反思反省:那個客戶真正的意思是什麼?為什麼我們對公司戰略的理解會這麼難?

在這些反思中產生的洞見,自然地啟動了許多小項目,並最終發展成公司的大戰略。亨利·明茨伯格教授在其多年的研究中發現,許多組織的戰略不是由高層管理者深思熟慮地制定出來的,而是從組織中各種各樣的員工所發起的小項目中學習並逐漸形成的。

當這些最初的小群體推動變革時,他們就變成其他群體的榜樣,把社群力推廣到遍及整個組織。當人們看到承諾與投入對整個組織和他們自身都帶來巨大的好處時,這種極具感染力的承諾和投入就會被快速地廣泛傳播。

當組織成員走出公司,以負責任的、互利共贏的方式,積極活躍於比公司更加廣大的社會社群中,這就表明社群力已經牢牢地固化在這家公司中了。

德國劇作家貝爾託·布萊希特(BertoltBrecht)的戲劇《伽利略傳》中,有個人說:「沒有英雄的國家是多麼不幸啊!」伽利略則回答說:「不!需要英雄的國家才是不幸的。」

在亨利·明茨伯格教授看來,猶如這段對白所揭示的,企業更需要的不是浮在表面的英雄式領導,而是紮根於組織土壤中的投入型管理。「是時候把管理與領導力一起帶回,回歸於腳踏實地了。」

來源:《創業邦》雜誌

現代商業競爭,信息決定成敗!看諮詢,漲知識,增進情商 上時刻會,眾號「SHIKEHUI888」每天時實更新前沿信息。

相關焦點

  • 優秀的管理者,都是練出來的 | 對話亨利·明茨伯格
    如果採取此建議,就可以更廣泛地使用儲備人員和較低級的操作人員。④ 有些音樂段落似乎重複得太多。因此,應該大幅度刪減總譜。弦樂器已經演奏過的段落,再用圓號演奏一遍,毫無用處。據估計,如果去掉所有多餘的段落,兩小時的音樂會時間可以減少到20分鐘,從而也就不再需要設置中場休息。
  • 基爾曼:狼隊十分需要考迪在場上的領導力
    基爾曼在採訪時表示,狼隊十分需要考迪在場上的領導力:上輪四後衛陣型「自從努諾來到狼隊後我們從來沒有踢過四後衛,所以適應起來非常困難,最後的比分確實也很公平。他在訓練中也在指導和幫助年輕球員,我們需要他的領導力,他對我們非常重要。」 努諾的指導「他和俱樂部的工作人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
  • 囧談領導力討喜領導力
    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領導力範疇中的討喜領導力內容。首先給大家做一個討喜領導力的LAQ(領導情感調查問卷)測評,來測試一下你的討喜程度如何。不論你的測試結果是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認知到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討喜型領導者。這裡面會有兩大突破關鍵點。一是認可二是賞識。注意:認可和賞識是不是一個概念啊。1) 認可。是基於結果或表現而給予員工正面的反饋。
  • BAL領導力模型:習慣是領導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觀點複雜世界需要領導者激發大腦的適應性作者認為,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易變的、不確定的、複雜的、模糊的(VUCA)世界,而在這樣一個世界當中,領導者們迫切需要培養適應能力的新技能,也就是說,領導者們迫切需要培養更高的適應能力。
  • 給團隊賦能,提升整體業績,你需要職場領導力的自我養成
    這樣的人,也許還沒有成為領導,但他絕對具備領導力。也許你會問:領導力不是只有當了領導才需要具備的能力嗎?其實不是的。從職場價值的角度來說,領導力,不單指能夠管理更多員工的能力,而是提升周圍業務夥伴業績的一種能力。
  • 領導力 | 向高爾夫冠軍老虎伍茲學習領導力修煉
    那麼我們平常經常談及的一些表層領導力素質,它們是否能被動力飛輪的四項核心領導力解釋呢?如果領導動力飛輪能解釋最常見的一些表層領導力,就有它的實踐價值。但像任何理論一樣,這會是一個持續證明或證偽的過程。下面是一些例子:溝通協調≈解決問題+尋求異見。有效的溝通協調,應該基於解決問題,而不是為溝通而溝通。
  • 什麼是「思想領導力」?
    思想領導力格倫·洛皮斯提出了七個問題來開始我們採取這一新方法。1.能解決什麼問題?允許思想領導力為企業的商業模式提供增值組件,從而增強在市場上的聲譽,並使與客戶的關係更有利可圖。2.誰是創新者?· 不斷以不間斷的方式提供新的和不同想法的答案,以便利益相關者總是尋找他們需要教的其他東西。
  • 穆倫斯丁:曼聯需要領導力,博格巴不是領袖和世界級球星
    虎撲11月3日訊 在接受Stadium Astro的採訪時,前曼聯青年隊教練雷內-穆倫斯丁批評了博格巴,他認為現在曼聯需要領導力,博格巴不是一名領袖也不是一名世界級球星。穆倫斯丁:「你可以擁有很好的天賦,但是需要努力,努力才能展現自己的能力。
  • 穆倫斯丁:曼聯需要領導力,博格巴不是領袖和世界級球星
    虎撲11月3日訊 在接受Stadium Astro的採訪時,前曼聯青年隊教練雷內-穆倫斯丁批評了博格巴,他認為現在曼聯需要領導力穆倫斯丁:「你可以擁有很好的天賦,但是需要努力,努力才能展現自己的能力。我覺得博格巴還不夠努力,我們一直能看到這種情況,他在場上很慢,比賽沒有緊迫感,其他球隊可以利用他這一點。」「博格巴是一個很有天賦的球員,每個人都在談論他是世界級球星,我不會那麼輕易說世界級,因為我了解過去和現在的球員,他們應該得到世界級的榮譽。
  • 布登霍爾澤:揚尼斯是我們的領袖,我們依靠他的領導力
    談到阿德託昆博的表現,布登霍爾澤說:「我們依靠揚尼斯的領導力、能量和競爭精神,我認為當他展現出這樣的面貌並且感染球隊時,全隊都會非常強硬,這很棒,他是我們的領袖,我們需要他拿出這樣的表現。」本場比賽,阿德託昆博出場31分鐘,14投12中,得到35分11籃板7助攻2搶斷1封蓋。(編輯:拖鞋)
  • 巧固球與領導力
  • 《領導力就是不裝》:如何用正確領導力,成就人生機遇
    著名領導力研究大師沃倫.本尼斯經過研究後提出:「領導者是後天造就的,而不是天生的;領導者是普通人,魅力來自於領導力,而不是領導力來自非凡魅力。」由此,我們人人有當好領導的可能,關鍵是自己能否正確修煉自己。老話說,名不正言不順。
  • 領導力 | 約翰·麥斯威爾:領導力五種境界
    幾年前我寫了一本《領導力的21個黃金法則》,裡面有一個重要的過程法則:一個領導的培養是一個過程,要學會領導需要時間,不是像這樣經常上個課就會的。我教領導力已經超過40年了,到今天都還在學什麼叫領導。這堂課我想要教各位領導力的五種境界。我在教五個境界時,請記得將領導力的培養過程記下來。領導力不是觸手就可及的,需要花時間學習。我希望你們把這些內容記下來。
  • 乘風破浪的Leader,你的領導力怎樣?(文末附領導力測評問卷)
    當然,在選拔管理者時,業績仍是重要的參考因素,除此之外更應該考慮的是候選人冰山下的管理素質和個人向上發展的意願。另一位Leader張雨綺,在第三場公演其他團隊派出最強組員出戰個人賽時(根據比賽規則,個人賽成績將計入團體總分),毅然選擇了沒有被很多人看好的張含韻,而放棄了唱跳俱佳,有更大勝算的藍盈瑩,理由是她認為張含韻更需要這次的舞臺。
  • 專訪領導力教練傅珊老師:領導力不是職位,而是能力!
    專訪領導力教練傅珊老師:領導力不是職位,而是能力!領導力大師詹姆斯·庫澤斯說:「在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我們都可以發現領導力。你可以在孩子們的遊戲場上看到領導力,有人被選為隊長,或者有人自發成為隊長。你可以在社區裡看到領導力,志願者在領導一個項目,或者領導一個政治活動。」時至如今,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領導力與頭銜無關。
  • 為什麼我們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業精神和領導力的人?
    一個成功的創始人,需要兩條船,一條船叫entrepreneurship(創業精神),一條船叫leadership(領導力)。 今天的文章,我們想來聊一聊:教育與企業成就之間的關係,為什麼我們的教育體系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業精神和領導力的人。
  • 領導力的「霸道」「仁道」和「聖道」
    綜上所述,我們給「領導力」一個新的定義。領導力是一種管理人高級需求的能力,是引領人們不斷關愛自我、尊重自我、發展自我和實現自我的能力。根據約翰的觀點,經理人的領導力層次由追隨者所決定,即使同一個經理人對於不同追隨者而言,其領導力層次也會不同。比如:新下屬對我不熟悉,他聽從我的安排,因為他不得不聽,這是職位權力在起作用。因為他對我缺乏了解和感情,不知道我的能力和成就,也沒有受到過我的培養,更不了解我的價值主張。
  • 領導力培訓感悟:為什麼領導力很重要?
    近日,有幸拜讀了領導力經典書籍《領導力必讀12篇》,這本書從領導力的認知、領導的藝術和效能提升等方面,對我們進行了領導知識傳授。通過這次學習,我獲益匪淺。新經濟時代對組織成員提出更新的要求: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忠於職業操守、勇於承擔責任、有承受壓力的能力、優秀的學習能力、具有創新能力、激勵能力、堅決的執行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具備團隊領導力。一、領導力的基本認知。使我真正地領會到,領導力是綜合管理能力的具體體現,是對他人產生影響的過程,影響他人做本來他不會做的事情。領導力是影響力而不是操縱力、控制力。
  • 激勵型領導力的六塊拼圖
    這個時候我們要更多一些管理,還是更多一些領導?是個有意思的課題。管理和領導有什麼區別嗎?當然有。管理更多是對事,領導更多是對人;管理是做管控,領導是做激發。從這個層面來講,越是在困難的情況下,在動蕩的時期,我們越需要的,一定是領導。杜拉克老先生的一句名言:管理是把事情做正確,領導是做正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