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刀的銘文,除了刻鑄刀師名還刻什麼?

2021-02-07 中華冷兵器

日本在公元702年,也就是大寶二年頒布大寶律令,規定了刀工製作刀劍必須刻銘。那是傳說中製作小烏丸的刀工,號稱日本刀之祖的天國的時代,由此為線索,形成了今天我們所了解的古今23000多位刀工名單,雖然有部分已經只存在於史料記錄之中。

【刀銘、太刀銘與打刀銘】

所謂刀銘,主體是刀工的名字,一般都不是本名,而是類似於刀工的「藝名」。刀銘慣例是刻在刀莖的「表」,即佩戴時朝向外側的那一面。同理,佩戴時朝向身體的一側就稱之為「裡」。太刀與打刀、脅差、短刀的佩戴方式不同,因此,表裡的劃分也正相反,所謂太刀銘與打刀銘的區別就是如此而來。

刀工的名字要刻在表,另外一面則可能刻製作時間,稱為「年紀銘」,比如「嘉永元年八月日」;或者刻一兩句做此刀的緣由,給誰做的,如「本多飛騨守所持內」,這樣的又稱為「注文打」,即刀匠接到專門訂單而做的;或者給刀起個名字刻上去,比如「朝嵐」、「村雨」;或者一兩句感想祝辭,比如「及心處無此上者也」,「赤心報國」,等等各種題材內容不一而足。也有的會刻上試斬的結果,即「裁斷銘」,這個後面再詳說。此外,也有極少數刀劍,刀銘會刻在刀莖處的棟上,比如固山宗次模寫名物「小龍景光」的一口,刀莖的表裡都是按照原物的銘文一一塹刻,而宗次本人的銘就放在了莖棟上,這種做法並非定例,而多數是出於個人的興趣品味而做。

平安晚期的名匠,三條宗近,和別人不同,他的太刀銘,在「裡」的位置,而短刀銘,也與常人相反。與此類似的還有鎌倉初期的備中的古青江刀工集團中的幾位,如貞次、為次。此外,還是有兩位新刀名匠是例外:肥前國忠吉和山城守國清。前者的長刀(>60cm),無論太刀還是打刀,9成9以上都是太刀銘法;後者的長刀,全部都是太刀銘。這個小常識,在鑑定時可能會有比較關鍵的幫助。還好其他的絕大部分刀匠,都是比較規範的把銘打在「表」一面,多少讓我們減少了一點分辨的難度。

刀工的銘往往不止一種,不同的刀銘也往往反映了其鍛刀生涯的不同時期,對於研究刀工生平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受領銘】

簡而言之就是某位刀工的刀做的不錯,受到了官府的認可,於是朝廷給發個文,頒個榮譽頭銜,以資鼓勵,而沒有相應的權力和俸祿。

古刀期的刀工比較少見到受領銘,那幾位基本都集中在戰國後期。資料中所記載最早的受領銘是明應年間的美濃刀工兼高,得到和泉守的頭銜。再接下來的就聞名一些,武田信玄麾下的名工和泉守兼定,還有一位陸奧守大道也比較有名,他是後來被稱為「三品」一派的名工金道、吉道、來金道與正俊的父親。

戰國結束之後的新刀期,受領銘就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數數大家耳熟能詳的那些新刀刀匠,沒有受領銘的還真不多。據說是跟朝廷關係良好的三品家族中有「日本鍛冶宗匠」之稱的伊賀守金道,開賄賂朝廷,寫推薦信為門下弟子索取受領銘的先河。於是有許多刀匠都為自己門下弟子謀得了與自己相同或相似的受領官名,因此我們現在常看到幾代刀工都因襲同一個官名「XX守」或「XX大掾」,就像XX和泉守的弟子和門人都是和泉守一樣。

掾則是負責具體事務的頭頭,目則是屬官。大國,及重要的國,比如以江戶為中心的武藏國,掾稱為大掾,小國的就是小掾,目也是如此。當然小掾小目比較難聽,所以刀匠都不要這兩個官名,像武藏大掾、近江大掾,聽起來就威風多了。

還有一些特別的官職在刀銘中也可見到,比如在德川將軍吉宗面前鍛刀而被將軍親自授予了「主水正」的正清、「主馬首」的一平安代,這兩個官職原本都是天皇宮中的職銜。

此外,像古刀銘中多見的左近將監、左/右衛門尉,甚至村正,也是古代的官職,但今天不把它們放在由日本朝廷頒給的「受領銘」一類中討論。

【長銘】

古刀早期的刀工往往只是簡單的把自己的名號打上,比如「安綱」、「正恆」,或者再加上自己的所住地名國名,比如「備前國 友成」,「若州住冬廣」。有些還會加上自己的本名或者入道名號,比如「相模國住五郎入道正宗」、「備前國住長船與三左衛門尉祐定」,「備前長船長光」入了僧籍之後就打自己的法名「順慶」。有些刀工為了拔高自己的身份,在刀銘裡給自個兒加上「藤原」、「平」、「源」、「橘」這幾個歷史上天皇御賜的姓氏,以別於無名無姓的平民。

既然刀銘類似藝名,那它也很可能被刀工的子嗣後代繼承,所以會有連續幾代兼元、兼定、康繼、忠吉等等。同時代或不同時代,也會有不同門派的刀工使用同樣的刀銘,特別是古刀期,重名者甚多,常常令初學者辨識困難。此時,刀工名前面加的那些地域、官職等信息,對於識別刀工來說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新刀有些刀工使用舶來的原料鐵鍛刀,在刀銘中往往也會體現,如「康繼以南蠻鐵作之」,「肥前國行廣以阿蘭陀鍛」。有些刀工則會在刀銘中加注鍛法,比如大村加卜的「以真十五枚甲伏鍛」。

【無銘與添銘】

無銘就是刀莖上沒有刀銘。也可能刀匠做完刀之後沒有打銘,稱為生莖無銘。有人說刀匠不打銘是因為嫌這刀做的不好,我覺得還是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不可一概而論。有些刀匠的無銘刀很多,其中也不乏非常高等級的作品。另外像古刀早期的大和傳刀工,很多是為寺院僧兵武裝做刀,按規矩也是不留銘的。

還有一種無銘的情況是刀條被大幅度截短,刀銘的部分也被截掉,於是變成了無銘刀。這種被稱為大磨上無銘,在古刀特別是室町時代之前的名刀之中非常多見。有些在將軍、大名們手中世代相傳的名刀,無銘也沒有太大關係,由於傳承有序,刀的身份很清楚。有些無銘刀,為了表明正身,有幾種做法。

朱銘,就是後來的鑑定者拿筆蘸著朱漆在刀莖上寫下刀工的名字,以利後人判斷。這種做法多用在生莖無銘的刀上。

有些無銘古刀,是由後來的刀匠鑑定的,他們有時會將鑑定結果刻上,同時也會刻上自己的名號以示重視。

另外還有折返銘和額銘,屬於在需要大磨上的情況下,保存原刀工銘刻的做法。

【裁斷銘】

自江戶初期開始流行的試斬,很直接的證明了刀劍的斬切能力。許多試斬者喜歡將試斬結果添加在刀莖上(基本都是裡側),而很多愛刀者也追求如此記錄的名家試斬結果,小部分刀在後來得到更好的試斬結果時,還會再把新成績添加上去。大部分裁斷銘是後來試斬者添加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是刀匠自己刻上的。

裁斷銘的內容無外乎表明土壇斬中切過的人體部位,如「脅毛」、「太太」、「雁金」、「兩車」等等代表不同的部分,或是一次切過的屍體數量:「二つ胴」、「三つ胴」甚至「四つ胴」「五つ胴」以上。

【偽銘與代銘】

大名氣的刀工所做的刀通常能賣個高價,因此偽造名工作品牟取暴利之事古來有之,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把作風相近的無銘刀拿來刻個名工的刀銘,稱之為偽銘。所以,對刀銘的辨識,也成了刀劍鑑定的必備內容之一。具體的偽銘種類與鑑別我們就不在這兒說了,大體上古代的偽銘,很多時候由於對原刀工研究不夠,資料不足,因此大多數偽銘,在結構筆劃、塹刻手法、適用年代上留有馬腳可尋,為偽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規律。

很多刀匠到晚年時,往往由弟子代為打銘,比如和泉守國貞晚年的很多刀都是其子井上真改代作和代銘,這種代銘跟偽銘有著天壤之別。

還有一些刀工的銘,幾乎都是由專人代打,比如「備前長船X光」的一系列刀工,不同的時期,銘文字體卻基本一致,多數研究者認為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當地有專人打銘。此外末備前的「祐定工房」出品的數打物,單銘「備州長船祐定」六字,而無年紀銘的那些,由於流水線作業的特性,刀銘也多數是專人負責塹刻。

【刀銘中的家紋】

刀銘中出現的家紋大致有幾種情況:

一是刀工自己的家紋,如後鳥羽天皇作的刀,刀莖刻24瓣菊花紋以昭示天皇的身份;江戶時期水戶藩主德川齊昭作刀,除了銘「烈公」之外,還刻有簡化版如時鐘指針的18瓣菊紋,這個雖然不是德川家紋,但作為德川將軍家的分支,身份尊貴,也可使用菊紋。

二是將軍或朝廷賜予的家紋,這是在新刀期最多見的情況。康繼世代為德川家的御用刀工,德川家康除了將自己名字中的「康」字賜予初代康繼之外,還特許康繼在刀莖上雕刻德川家的三葉葵紋以示榮寵,並數代相傳。此外前面說到的主水正正清和主馬首安代,除了得到將軍賜予的官名之外,還得以在各自的刀莖上刻上一葉葵紋,不過這個就沒得「世襲罔替」了。

古刀期著名的「菊一文字則宗」,是作為後鳥羽上皇的御番鍛冶而得到在刀莖中刻16瓣菊紋的殊榮。而新刀期最多見的刀莖刻16瓣菊紋,是由天皇授予某些名匠的榮譽,如山城守國清、三品一族中的二代成員、源來信吉、近江守久道、井上真改等等。但是由於可傳給後代,且授予的實在多了點,有點類似加強版的受領銘。

註:本文為來源於網絡。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

相關焦點

  • 刀莖銘文不是日本刀的專利!——中國古刀劍銘文(小考)
    上面這把三國時期「富貴高遷」之刀就是一個例子,二通讀《古今刀劍錄》可以發現這種情形很常見,不僅在主君、諸侯和名將定製的刀劍上鐫刻有刀銘和祈福玉具,就連蒲元為配備蜀漢兵士所制的五萬把環首刀的刀柄上,都刻有「七十二煉」的字眼。
  • 日本刀銘有多奇葩?看看日本刀工必須刻的銘都寫了什麼?
    此外,也有極少數刀劍,刀銘會刻在刀莖處的棟上,比如固山宗次模寫名物「小龍景光」的一口,刀莖的表裡都是按照原物的銘文一一塹刻,而宗次本人的銘就放在了莖棟上,這種做法並非定例,而多數是出於個人的興趣品味而做。平安晚期的名匠,三條宗近,和別人不同,他的太刀銘,在「裡」的位置,而短刀銘,也與常人相反。與此類似的還有鎌倉初期的備中的古青江刀工集團中的幾位,如貞次、為次。
  • 沙皇時代的俄國冷兵器,看看上面都刻了些什麼?
    好馬配好鞍,名刀贈勇士,歷史上對於刀劍,多數國家都喜歡裝飾,沙皇時代也是如此。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由於軍隊作戰勇敢,徵服了不少區域,為了嘉獎士兵的勇氣,推出了圖中這款黃金武器裝飾,帶有For valor標誌,成為當時最有價值的裝飾品之一。
  • 日本十大名刀排名,妖刀村正竟是倒數第一?
    2、菊一文字則宗鎌倉時代後鳥羽上皇時期備前國刀匠則宗所鍛的一系列日本刀的總稱,太刀。鋒刃極長,刀身細且薄,傳說刀身泛光,殺人不見血。刃部刻有代表皇家的16瓣菊花家紋,其下又雕有橫一字紋,故得此名。在刀柄上也刻有銘文「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這句話在戰場上很流行,據說可以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
  • 山西修繕一宋代建築發現罕見地宮 磚上刻有銘文
    山西修繕一宋代建築發現罕見地宮 磚上刻有銘文時間:2020-12-13 20:3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山西修繕一宋代建築發現罕見地宮 磚上刻有銘文 新華社太原12月13日電(記者王學濤)記者獲悉,持續約兩年的上黨長春玉皇廟修繕工程近日順利竣工,維修人員在其殿內意外發現地宮
  • 日本欲花百萬贖走一把指揮刀,被中國發現異常,只因上面刻了9字
    譬如,日本軍官身上佩戴的軍刀。 軍刀是日本武士道的象徵,對日軍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說「人在刀在」都不算過分。軍刀也是日軍軍官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官職越高,所佩戴的軍刀也就越華貴。而1945年日軍投降時,為表誠意,更是將他們佩戴的軍刀交給了我國。可見,他們當時確實真是輸得心服口服。
  • 古代刀劍銘文中,藏著現代先進的崗位責任制度
    國內雖然目前沒有銘文南北朝刀劍出土,但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朝鮮半島公元5 世紀的一隻銘文環首刀,銘文 「不畏也□令此刀主富貴高遷財物多也」 從日本保存的「丙子椒林」劍、「七星劍」、「吳竹杖刀」等唐刀劍來看,在刀劍刃體錯金圖樣的風格開始流行,文字銘文開始減少,此風格在後世的遼宋刀劍中得以繼承和體現。
  • 戰國中山王厝三器銘文的生成及其書寫性轉化
    01三器銘文的生成方式關於精美絕倫的三器銘文到底是刻的還是鑄的,這個在古文字學者看來無關緊要的問題,從藝術審美的角度看去,卻似乎像是考察一件藝術品到底是真跡還是工藝複製品一樣重要。自出土之時,三器銘文就被認為是鏨刻而不是鑄的,考古發掘報告《厝墓——戰國中山國國王之墓》(1995年出版)載明了這一點。然而近年,在其出土地河北平山一帶卻掀起了一股關於三器銘文「是鑄還是刻」的討論熱潮,並引起了廣大篆書愛好者的關注。
  • 突尼西亞發現1800年前刻有拉丁銘文的巨型石碑
    突尼西亞媒體16日報導,突尼西亞文化部15日發表聲明宣布,在莫納斯提爾省巴南地區發現了一歷史可追溯到公元150年—250年的帶有拉丁文銘文的巨型石碑。
  • 彈丸小國荷蘭:除了光刻機,他們還擁有這些……
    光刻機有多難造?放眼全球233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製造光刻機的廠商寥寥可數。其中,荷蘭ASML公司是全球最頂尖實力最強的光刻機製造廠商,也是目前全球唯一可以製造EUV光刻機的廠商。雖然,日本也有兩家光刻機廠商:尼康、佳能,但其已無法和ASML相提並論,曾經的輝煌已經日落西山,ASML壟斷了全球高端光刻機的市場。
  • 只因刀身所刻9字,日本軍方願以千萬贖回,中國:門都沒有
    1945年是具有紀念意義的一年,那一年標誌著抗戰的結束,也標誌著日本投降戰敗。在響徹全日本的廣播中,日本民眾無不失聲痛哭,有的是對戰敗的惋惜,有的則是戰爭結束之後的喜極而泣。不管怎麼樣,日本在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同時,也要接受上面所列條例,不履行的後果,則是他們也承擔不起的。
  • 什麼是NBA級別的肌肉?詹皇手掌都有肌肉 戈登腹肌像是刀刻
    那麼NBA級別的肌肉都是什麼模樣,大家一定很好奇。今天看完這篇文章,你就能體會到,能在NBA打球絕非是等閒之輩,他們的肌肉,就是我們普通人難以企及的。詹姆斯手掌都有肌肉說到肌肉最強的小前鋒,99%的球迷會選擇詹姆斯。
  • 農民8元賣掉的「水瓢」,因刻有22字銘文,成國家一級文物
    古人智慧的最好體現,大概就是在那些巧奪天工的文物建造上了,從冶金冶鐵技術的出現,到四大發明的誕生;從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創造,到萬裡長城的一氣呵成,似乎沒有什麼事情是古人做不到的。不過,像兵馬俑或者萬裡長城這樣大的建造工程,都能夠一直留到現代,雖然兵馬俑也是後來才發現,在文物專家的仔細探查之下才成功問世,但也算是出現在世人的眼前。
  • 日本欲出百萬贖回一軍刀,我國發現異常,只因刀上刻有9個漢字
    日本欲出百萬贖回一軍刀,我國發現異常,只因刀上刻有9個漢字 眾所周知,1945年的9月,日本選擇無條件投降,而這也標誌著長達14年的抗戰終於告終,雖說日軍在我國大地上犯下了無數罪行,但身為戰勝國的我們依舊秉承人道主義的原則選擇優待俘虜,把所有日本戰俘都遣送回國,但沒成想,日本欲花百萬贖回一軍刀
  • 從敗走光刻機到集體造假,什麼才是日本半導體的隱疾?
    在大洋彼岸的另一邊,日本半導體做的如火如荼,承包了藍色星球上80%的DRAM產量,本土幾乎每家大公司大財閥都進入了半導體業,半導體的騰飛,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崛起,光刻機就是其中之一。韋尼克(Peter Wennink)回憶公司初創時的境況,還忍不住說「窮困」,一句話:既沒錢,又受對手壓制。山巔上的日本半導體推動日本半導體產業鏈大爆發的兩大引擎,一個是DRAM,另一個是面板業務。80年代的日本在DRAM上不僅擁有最先進的技術,還擁有最大的市場份額,面板業務也是如此。
  • 清明上河圖手工刀刻憑什麼入選冬奧系列剪紙作品展示?
    此清明上河圖刀刻剪紙畫來自廣州高女士的珍貴收藏。何謂剪紙畫剪紙畫,又稱窗花,是一種用刀刻在紙上剪出圖紋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多見於中國北方,是北方家庭逢年過節時不可或缺的一種慶祝裝飾。剪紙困難在於兩處,第一,紙質薄而易碎不易保存,第二,刀刻不同筆墨,筆墨柔軟所以變化多端,進退自如,而刀刻講究的是尖銳,細膩,精確。有詩云「何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刀本是剛硬正直的象徵,刀最適合的用法是直來直往,爽快利落,而剪紙偏偏就是要逆天而行,用最硬的刀,畫最曲的線條,一刀刻錯,全畫皆毀,是典型的慢工出精品。
  • ASML光刻機!國產光刻膠龍頭正式宣布,向日本卡脖子技術發起衝擊
    ,如果沒有高端光刻膠,即使把荷蘭ASML最高端的EUV光刻機給我們,我們也生產不出來5納米晶片大家平常沒有聽說過被光刻膠卡脖子,是因為日本是光刻膠領域的絕對老大,全球前5的光刻膠公司有四家都是日本公司,但是如果我國想完全實現晶片的100%國產化,光刻膠是不得不邁過去的火焰山除了光刻膠以外,晶片製造所需的
  • 光刻機大敗局-虎嗅網
    不過說起來,作為半導體行業「皇冠上的明珠」,光刻機的本質其實與投影儀+照相機差不多,以光為刀,將設計好的電路圖投射到矽片之上。在那個晶片製程還停留在微米的時代,能做光刻機的企業,少說也有數十家,而尼康憑藉著相機時代的積累,在那個日本半導體產業全面崛起的年代,正是當之無愧的巨頭。短短四年,就將昔日光刻機大國美國拉下馬,與舊王者GCA平起平坐,拿下三成市場份額。
  • 刻銅印的過程
    大家都知道,徐老師除了篆刻名家外,治銅、玉、水晶、象牙、硬木等難攻印材更卓然有成。尤其銅印方面,徐老師一邊談笑,一邊輕鬆刻銅的深厚功力,足令觀者驚羨不已,下巴掉到胸口,哈哈!我抓準機會請教,徐老師無私分享所知所學,細膩傳授他獨到的心得,真令我感動不已。當天回家是夜裡十一點,我開始練刻,把當晚學到的刀法演練多次,終於掌握了要訣,天也亮了。
  • 古人刻印章的材質有何講究?
    古人刻印章的材質有什麼講究嗎?今天這一期,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