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鄉愁】楊光武||家鄉的炒粉

2021-02-16 時光樂坊

文||楊光武

   

圖源網絡

     

       廣豐,我的家鄉。

       站在車站的出口,當腳一踏上這塊生我養我的土地,瞬間,一股暖流從腳板底直湧上心頭,抬頭看看家鄉的藍天白雲,深吸一口家鄉清新的空氣。

      第一件事,找家炒粉店,來一碗廣豐炒粉。說也奇怪,因為暈車吐,很難受,但心裡想著炒粉的味道,感覺好多了。上了一輛黃包車,跟師傅說回銅鈸山方向,但要先吃碗炒粉。師傅就拉著我左拐右拐,熟門熟路的入沿河路,彎南門外小巷,穿過鳥林街來到東門銅鈸山方向的停車場旁,一家夫妻經營的炒粉店。黃包車還未停穩,我便急不可待衝店家喊著「來一碗廣豐炒粉」。

       只見那老闆娘,快步走過來,幫我提行李,熱情的招呼我先坐坐喝杯熱茶。哎,飯沒吃,心已暖!在等炒粉的空隙,喝著茶,靜靜地看著街面上,來來往往,似曾相識的人。哦,這是老家的鄉親呀!有著共同的習俗,說一樣的方言。在他鄉異地偶爾聽到熟悉的鄉音鄉韻,每次都欣喜若狂,少不了問長問短,相約聚一聚,話題往往又少不了「廣豐炒粉」。

      當一碗色香味誘人的炒粉擺在面前,不禁感嘆!啊,小小的一碗粉,它承載著童年的記憶,生日宴,結婚宴、聚會早餐、夜宵都有它…

      邊吃邊想,不知不覺錯過了開往銅鈸山的末班車,卻不後悔。大方得花一百多元打車回家,一丁點也不覺得浪費車費,原本乘班車只需十元呀。奇怪著,還一路哼著「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的兒時小調。

       其實,每次外出離開廣豐,離開我的家鄉,吃碗炒粉再走,已養成習慣。

       走南闖北,吃過的東西多了,走過的地方也多了,但沒有一種食物像「廣豐炒粉」這樣的美食,讓我魂牽夢繞的。

       它,是一道色香味俱全又上好佳的美味,是廣豐儂舌尖上的最愛,想起家鄉,自然而然就會想到「來一碗廣豐炒粉」。

       長居異鄉,漂泊久了,很難吃到家鄉的美食,如蕎麥果、臘肉清明粿、糖糕。家鄉的美味,時間一長,便成了記憶中的味道,想念家鄉其實就是想念那片熟悉的土地,民俗、美食、兒時的夥伴,家和父老鄉親!

       人,生命中總是有這些難捨的記憶,一張舊照片,一幢老房子。作為廣豐儂,自然包括「廣豐炒粉」。

       廣豐儂可以遠離家鄉,但割捨不了對「廣豐炒粉」的味道,在廣豐儂的記憶裡,它,是獨一無二的;它,是一種味道,叫家鄉的味道,入口爽滑,加上肉絲和紅椒,灑點蔥花,油而不膩、香氣撲鼻的廣豐炒粉,食之別有一番風味!

       累了,餓了,來一碗廣豐炒粉,胃就暖了,辣得頭皮麻麻,身體就輕鬆了。

       廣豐炒粉,不單純是請客宴席上的點綴,城裡巷口夜宵,更是廣豐儂的飲食文化,廣豐的風俗特點,是一種印象,叫廣豐印象。

       每每返回廣豐老家,喊得最響,叫得最深情的是「來一碗廣豐炒粉」!最想見到的,也是這種廣豐儂舌尖上最愛的美味。

      無論離家多遠,多久!廣豐炒粉,家鄉的美食,我忘不了你的味道。因為那才叫真正的老家美味。

       下次的下次回到老家,都會再來一碗廣豐炒粉!

細長的腰

白嫩嫩的肌膚

想起你那迷人的容顏

身在千裡外的異鄉

胃口情不自禁飄回家鄉

為了你,我願千裡爬山涉水

只為重逢時那深情的一吻

那根細長細長的粉

一頭連著家鄉

一頭繫著遊子

吃著,佳節的喜悅

想著,親情的惦念

 

楊光武,銅鈸山人。賣過服裝,跑過業務。先後習藝於香港花都國際美髮學院、廣州標榜美髮學院、上海沙宣美髮學院、寧波縴手學院、上海富康國際美髮學院。現為髮型師,自營美髮店。空閒時喜歡讀書看報。

相關焦點

  • 晚秋裡的一抹鄉愁!
    題記:鄉愁是什麼?鄉愁就是余光中老師筆下的「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兩節期間,與兒子一同觀看了票房破13億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真的是「看著看著笑了,笑著笑著哭了,哭著哭著笑了。」電影講述的是五個不同的小故事,卻滲透著相同的家鄉情懷,讓我們這些遊子在觀看中不禁潸然淚下,也更加思念家鄉的那縷馨香,那捧熱情的泥土氣息。
  • 中國北方殺豬菜:藏於城鎮化進程的一抹鄉愁
    中國北方殺豬菜:藏於城鎮化進程的一抹鄉愁 2020-12-13 12:50:26 劉文華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13日電 題:中國北方殺豬菜:藏於城鎮化進程的一抹鄉愁  作者奧藍劉文華  寒冬一早,已在城市生活十餘年的王麗霞帶著老公和兒子驅車回數十公裡之外的娘家--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地村,只為三世同堂、與周邊鄉鄰共享一盆殺豬菜。「這是習俗呀,這對我們來說一直都是喜慶的象徵。
  • 耿曉麗:龍王溝飄來一抹鄉愁 || 主播:魏建敏
    作者/耿曉麗   主播:魏建敏煙霞掠過夕陽,陌上小徑,草青了又黃,黃了又青,將思念織補成網,網住那一抹鄉愁。直到今天中午爸爸再次對我說起,90多歲高齡的二爺爺二奶奶明天要從北京回龍王溝避伏,瞬息,一股熟悉的味道沁入心脾,淡雅的勾畫出家鄉的山山水水。
  • 楊光武來荊調研冬春火災防治工作
    1月6日,省應急管理廳黨委委員、副廳長楊光武一行,來荊調研冬春火災防治工作。副市長胡小國陪同調研。楊光武一行首先來到市公安局東寶分局龍泉派出所,詳細了解「三合一」場所、重點場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特點,以及沿街門店的火災防治工作。
  • 會寧縣新莊塬|那一季,被文學燃燒的一抹鄉愁
    「這是我見到最有特色的一個文化活動,最接地氣的一個文化活動,最有厚度的一個文化活動……鄉愁,是人類的一個重要情感,也可以說是人類最柔軟的一個情感。每一個人都有鄉愁,鄉愁會伴著我們一生。我們越走得遠,越老,鄉愁就會越深!……藝術的路萬千條,自己的路只有一條;出去的路萬千條,回家的路只有一條!……我覺得記住鄉愁還有這麼一種形式:記住鄉愁,浪跡天涯;回到本真,就是回到家鄉!」
  • 《故鄉》中的閏土,是魯迅先生淡淡鄉愁下一抹不可或缺的記憶
    但少年閏土是魯迅憂國憂民背後的一抹鄉愁,心底的一絲溫暖,更是一抹別樣的色彩,美好的回憶中夾雜的是淡淡的憂傷。當魯迅滿懷希冀地回到家鄉想看看幼年玩伴的時候,閏土的一聲「老爺」,讓魯迅心中的「桃花源」破碎了。現實和回憶的交織,讓魯迅看到了閏土已經成年,自己也以成年,幼年時期的世外桃源已經不復存。時代的凋敝將閏土磨礪成為了一個滿是滄桑的中年男人,混濁的眼神已經失去了精氣神。這讓魯迅看到到國家命運的多舛和成長的艱難。
  • 羅平板橋鎮:鄉村振興留住一抹鄉愁
    自開展鄉村振興工作以來,板橋鎮就將扶貧與生態恢復和保護有機結合,寄望在實現鄉村振興的同時留住一抹鄉愁。走進花紅村,綠蔭如蓋,繁花似錦。許多年代久遠的古樹,枝繁葉茂,讓這裡不僅成為天然氧吧,良好的生態環境還成了群眾的一大經濟收入來源。花紅村委會黨總支書記王學周藉助生態牌,帶領群眾將花紅村的酸菜賣到了全國各地。
  • 【中國鄉愁】敦煌:難忘那一抹鄉愁--媽媽的冬至飯
    【中國鄉愁】敦煌:難忘那一抹鄉愁--媽媽的冬至飯 2020-12-21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對溫州夫妻憑一道「三鮮炒年糕」,讓身在徐州的浙江人咽下鄉愁
    一個人的所有鄉愁,其實都藏在胃裡。///新生街80號,若你不曾混跡於宣武附近,按著這個地址找,怕是很難找到目的地。提起家鄉樂清市大荊鎮,潘姐眉飛色舞地用帶著溫州口音的普通話告訴我,他們村裡86戶人家,家家戶戶都自己做年糕來吃。那一年,在宣武做拖鞋批發生意的老鄉過年回家,向他們抱怨出門在外最饞的一口就是家鄉的炒年糕。
  • 任秀榮《家鄉的蘑菇圈》||「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張家口
    >「鄉愁裡的河北」主題散文大賽啟事鄉愁地理版 || 省文研會版(點擊上面藍字可見詳情)棗酒萬果紅杯「鄉愁裡的河北」散文大賽參賽作品展示|張家口篇家鄉的蘑菇圈:衡水老白乾 08衡水湖,正版鄉愁律動的春潮 09神奇村莊要莊 10開在心頭的紅荊花 滄州篇 01走進青縣紅木小鎮 02你聽,鄉歌嘹亮 03天涯風雪林教頭 04飛翔的「鐵驢」 05滄海之畔是家鄉 06刁公樓,崴蕤千年的村莊 07 望鄉 08北方習俗兩篇 09槐花烀餅 10富硒玫瑰香 11母親河三換新裝 12香濤故裡香濤園 13家鄉的棗樹林 14大運河畔司馬莊 15紅棗故鄉 16至美善人橋
  • 湘大,那一抹鄉愁
    而很多老師、職工,從全國各地來到湘大,自然有很多原因,有的是衝著為在毛主席的家鄉建大學出一份力來的,而更內在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很多都是湖南人,或者夫妻倆一方是湖南人,另一方被動員過來的。在湘大人的心目中,湘,不僅是湘潭,它也是湘江,是三湘,是湖湘。湘大,就成了他們共同的故鄉。
  • 【誰不說俺家鄉好】綏化全網唱響「誰不說俺家鄉好」 喚起鄉愁 漾...
    【誰不說俺家鄉好】綏化全網唱響「誰不說俺家鄉好」 喚起鄉愁 漾滿幸福 2020-12-19 1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索手記|重建對自然的那一抹鄉愁
    這種對自然的留戀,恰如生活在自然缺失時代的我們一樣,是對回歸自然的渴望,是因懷念自然而產生的一抹淡淡的「鄉愁」。雪寶頂位於阿壩州松潘縣,是岷山主峰。山腳下有個村莊叫下納咪,一條不急不緩的小溪從旁流過,兩岸住著生活平靜的藏族人民。下納咪是我們的大本營,冬令營從這裡開始,也在這裡圓滿結束。
  • 一抹新年紅,一份桑梓情——常安鎮安禾村鄉賢聯誼會迎新文藝晚會
    一抹新年紅,一份桑梓情——常安鎮安禾村鄉賢聯誼會迎新文藝晚會 2021-01-05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吳川美食之——爛鍋炒粉
    爛鍋炒粉是按歸類是歸為粵菜系的,因為吳川人喜歡用爛鍋炒粉,所以稱之為爛鍋炒粉。在每年的湛江美食節上,「爛鍋炒粉」都是金牌小吃,獲得過諸多榮譽,嘗過爛鍋炒粉的人都對它拍手稱讚,吃完之後齒角留香,油而不膩,每個人都會在想,原來粉也可以做得如此的美味,真的不可思議,這味道完全可以蓋過當地的各種海鮮,吳川特產不是浪得虛名的
  • 「大同的寶」社區電商平臺,只為鄉愁,全國包郵
    一個北漂的鄉愁【大同的寶】創始人——韓翦女士,曾經在發言中講過這樣一段話:她在北京生活了近20年,在這20年中,很少回到家鄉——山西大同;但是心中最難以抑制的,也就是那一抹鄉愁身在異鄉,可能是吃了20年的一碗麵,一個餅,一個地道的家鄉味,就讓你淚流滿面。和父母親電話中聊起最近的工作,總是說一切都好,就是想念媽媽做的飯菜味道。
  • 鄉愁|揮不去的家鄉味
    主要是涼拌,放上花生米、黃豆、豆腐絲、香菜、蒜蓉、辣椒醬、小酒等各種佐料,呷起來是那種家鄉特有的味道,爽口爽心,簡直美極了。蕨是一種高山野生植物,常年生長於高山陡嶺的灌木叢中。每年開春時,長出的新苗成捲曲狀,這就是蕨菜。長大後,其枝葉成篷狀,漫山遍野,把土地遮蓋得嚴嚴實實。
  • 【新春走基層】家鄉新變化: 村民重建古戲臺留住鄉愁記憶
    令記者感到家鄉最大的變化就是村莊裡被風雨吞噬的古戲臺得到重建。村民們用這種方式,留住鄉愁記憶。  古戲臺是村民集體的鄉愁  近年來,城鎮化的浪潮也席捲到農村,記者的家鄉也不例外,越來越多的村民搬遷到交通方便的新村居住,因為這裡有一條馬路直通縣城。
  • 江西美食系列之一:南昌炒粉
    據南昌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名譽會長汪聲瑜介紹,最早的南昌炒粉是以南昌萬花樓的炒粉最有名氣,主要特點是:肉嫩、粉軟、味鮮。其特色品種包括牛肉炒粉、豆芽炒粉等。 另外,據金再芝的後人回憶,「萬和樓」對「牛肉炒粉」的烹調方法有著嚴格的限制:一鍋最多只能炒兩盤中盤炒粉,或三盤小盤炒粉,牛肉必須是內腰肉或外腰肉。
  • 綿綿鄉愁無絕期
    鄉愁是因對家鄉的熱愛而引發的對家鄉的懷念。《古詩十九首》中有這樣兩句:「胡馬依北風,越鳥棲南枝。」是說來自胡地(北方)的馬,休息時也要在可以感受到北風的地方,因為那是從家鄉吹來的風;來自越地(南方)的鳥,在樹枝上,因為那裡離家鄉畢竟要近一些。家鄉就有這樣的魅力,由此而起的鄉愁也真可催人淚下。鄉愁好像始終都是人的「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