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存在合理嗎?
塗磊曾這樣評論,他認為現在年輕人買不起房是在情理之中,如果能買得起才是異類;依靠父母買房不是啃老,而是理所當然。
雖不好聽但卻是大實話,從2019年社科院發布1:9.3的收入房價比,就很明顯指出年輕人買房要支付10倍於自己收入房價;對於已買房的,把每月收入80%-90%用來還房貸都不在少數,收入高的一二線城市,年輕人攢2、30年的錢才能給得起首付來買,可見房價有多高。
應該說不是大家不想買房,而是買不起。普通住房價格都已經難以承受,附加了名校光環、就近入學的學位/學區房價格就更貴。
教育部一紙文件,樓市「背脊一涼」?買貴房也不一定能讀名校了。
一位北京西城業主,在2016年時以30萬/㎡的價格買下當地一套40平米地下室,只因為這個房子能就讀附近名校;而同一地區中介,在兩天內賣出了附近某小學學位房3套,每套成交價逾千萬。經過多年炒作,學位/學區房已經成為一種特殊房產,它的價值不高但價格卻很高,隨便一個老房子、地下室都能賣出上千萬,相比普通商品房溢價率超過60%,這樣價格體系明顯是不健康的。
基礎教育副司長俞偉躍在12月10日新聞發布會上就表示,今後會進一步落實教育作業方面安排工作,對於持續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審閱作業行為明令禁止,今後在發現此類現象將嚴厲懲處。2020年伴隨著教育部回應還有另一紙新規——多校劃片區的實行,北京西城在今年就宣布該區域內開始全面實施,而重慶則發布文件禁止樓盤捆綁學位房宣傳,深圳、杭州、廣州、成都、上海等多個城市也開始跟進。
隨著教育部這一紙文件的新規,房說君以為樓市學區/學位房要「背脊一涼」了,這對於「幼升小、小升初」的家庭來說,再花費重金來購買學區/學位房也不一定能就讀名校了。
馬雲早有預料!未來10年,「孩子」遠比房子、現金珍貴。
按照原來的規定,孩子就讀學校是根據你所買的房子就近入學,只要是在學校規定範圍內,就能保障孩子就讀該校;如今,隨著教育部這這一紙文件的宣布,房屋產權附加也迎來了新變化,意味著即便你買在名校旁邊的房子,在分配時也不是100%保障孩子就讀名校,而是根據在該片區內學校隨機分派。如此一來,學位/學區房就變成沒有意義存在。
今年,國家就表明在十四五期間對房地產的態度:要繃緊房地產調控這根弦,推進保障住房消費健康發展,這些都是樓市「背脊一涼」的新政;除此之外,教育部回應房屋產權新政帶來變化,房子和現金正面臨「雙雙貶值」的風險。
全球經濟在「冠毒」影響下,普遍出現了蕭條現象,理論上來講環境、現金、固定資產是備受升值的資產,但是今年各國普遍降息降準使得市場流動資金充裕,通貨膨脹現象也被放大。根據界面新聞報導,2020年全球至少有40個國家先後宣布降準降息約80次,在國內央行今年就已經連續4次降準釋放1.75萬億流動資金。
如此密集的降準降息,對市場會造成什麼影響?
好處就是實體製造業獲得充足的低利率貸款資金來渡過難關,保證了經濟恢復;弊端就是貨幣大寬鬆,市場流動資金變多導致錢不值錢,通貨膨脹下要用更多錢買東西,房價下跌房子也在貶值。
在房說君看來,未來10年,「孩子」會遠比現金、房子珍貴。馬雲就早有預料,他表示2019年全國有1500萬新生兒童,這些孩子的腦礦比什麼都重要,比什麼都寶貴;學位/學區房價為什麼能炒到這麼高?因為現在父母都更加注重孩子教育,從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0-14歲人口比重下跌6.3%;60歲以上人口上漲約3%。
如果生育率無法提升,那麼10年後國內出生年均數就會降到1千萬以下。很顯然,這就像馬雲所說「未來每對年輕夫妻將會從雙方父母繼承5套以上房子,未來最不值錢就是房產」,可見他是早有預料。
房說君有話說:教育部一紙文件的新規讓學位房形同虛設,被不斷炒高的學位房價已經嚴重偏離市場價值,讓樓市背後一涼的是以後買貴房子不一定就能讀名校。房屋產權新政的出現,也是順應了國家要求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的政策,未來10年,「孩子」會遠比房子現金更珍貴。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為「每日房說」原創,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深究。(撰文:房說君)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