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第二篇——友誼決裂

2020-08-04 小妮讀書
《追風箏的人》第二篇——友誼決裂

鬥風箏比賽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風俗,它並沒有什麼嚴格的規則或規定。

因為阿富汗人尊重風俗,但討厭規則。如果非要有的話,那就是:放起你的風箏,割斷對手的線,祝你好運。

比賽一大早開始,直到僅剩一隻勝出的風箏在空中翱翔才宣告結束。

阿米爾喜歡冬天,也喜歡放風箏。儘管父親和他生活在同一個屋頂下,但生活在各自的區域裡,唯有風箏,可以成為他們之間微薄的交集。父親是鬥風箏的高手,他總是獲勝,阿米爾也喜歡鬥風箏,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父親一樣,摘得桂冠。

每年冬天,喀布爾的各個城區會舉辦鬥風箏比賽,參加比賽的人如同赴往戰場的戰士一般,精心準備武器,選好地理位置,當然,也會緊張得失眠。

《追風箏的人》第二篇——友誼決裂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風箏比賽,爸爸帶著阿米爾和哈桑去買塞弗的店裡買風箏和玻璃線。塞弗是一個瞎眼的老人,以替人修鞋為生,他也是全城最著名的造風箏高手。阿米爾希望爸爸單獨給自己買一個又大又漂亮的風箏,但與此同時,爸爸一定會給哈桑也買一個一樣的。

1975年冬天,舉辦了二十五年以來規模最大的風箏比賽。

在此之前,爸爸對阿米爾說:「我覺得你今年能贏得巡迴賽,你覺得呢?」

這句話讓阿米爾充滿希望。他知道自己不像父親,他渴望得到父愛。但爸爸提的要求阿米爾似乎從未達到過,唯有風箏,他有可能做到。

這是他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如果贏得比賽,也許他就結束了孤魂野鬼般的日子,爸爸會和他一起去動物園,爸爸會讀他寫的故事,也許,還會原諒自己殺死了他的妻子。

可是,自己能贏得比賽嗎?

之後在飯桌上阿米爾心不在焉,哈桑看出了他的心思,安慰他鼓勵他。

《追風箏的人》第二篇——友誼決裂

第二天早上,哈桑告訴他自己做了一個夢:大家面對清澈的湖水不敢下去,都說裡面有鬼怪,只有阿米爾勇敢跳了下去,說:沒有什麼鬼怪。人們歡呼,把那個湖命名為喀布爾的蘇丹阿米爾和哈桑之湖。

在哈桑的鼓勵與幫助下,阿米爾戰勝恐懼,贏得了風箏比賽。哈桑十分興奮,他要幫阿米爾追迴風箏,達到最終的勝利。在街角處,他露出一臉燦爛的笑容,對阿米爾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第二篇——友誼決裂

然而,直到暮色降臨,晚霞鋪滿天空,哈桑還沒有回來。

阿米爾尋找哈桑,卻發現在小巷的死胡同裡,阿塞夫正帶領幾個男生對哈桑做不堪之事。他害怕阿塞夫,只能躲在背後默默看著哈桑忍受痛苦。

所有人離去後,哈桑帶著風箏朝阿米爾走來,哈桑什麼也沒有說,阿米爾假裝什麼也不知道。

回家後,阿米爾與父親的關係逐漸和解,爸爸開始拉近和他的距離,而哈桑,接下來的一個星期裡,都沒有出現在阿米爾的視線裡。

阿米爾的心情很複雜,他對不起哈桑,可又同時深深嫉妒著哈桑,爸爸更喜歡哈桑,而哈桑永遠都那麼真誠、隱忍、奉獻,他不像自己,哈桑從未說過一句謊話。

哈桑會告訴爸爸和阿里這件事嗎?爸爸知道了會有什麼後果?可是,如果這件事隱瞞下來,他以後該怎麼面對哈桑呢?

心事重重的阿米爾儘管贏得第一名,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高興。因為哈桑,因為那隻該死的風箏,因為可恨的阿塞夫。

哈桑後來還是照舊和阿米爾玩,他有意向阿米爾示好,即使阿米爾把紅石榴砸在了哈桑的臉上,他也一動不動。阿米爾惱羞成怒,他從哈桑的善良忠誠中看到自己的卑劣懦弱。他想擺脫哈桑。

《追風箏的人》第二篇——友誼決裂

機會終於來了,爸爸對阿米爾說過偷盜是世間唯一的罪行。阿米爾生日過後,他把收到的一塊手錶悄悄放在哈桑的屋子裡,然後又帶著大家從哈桑的鋪蓋下找到了那塊手錶。他想:爸爸一定不會原諒哈桑。

阿米爾想錯了,爸爸選擇相信哈桑,這讓他更加苦惱。

然而,阿里帶著哈桑來告訴爸爸,他們要走了。爸爸很傷心,他告訴阿里這個表不值什麼,他不能離開阿里父子,可是阿里執意要走。

送走了哈桑和阿里後,很快,戰爭來臨了,俄國軍隊進入阿富汗,到處都是轟炸聲和尖叫聲。

爸爸把房子留給拉辛汗後,也帶著阿米爾輾轉前往美國避難了。

相關焦點

  • 從敘事方式、主題呈現、藝術特點談談《追風箏的人》這本書的魅力
    ——哈桑初讀這句話時,我正沉浸在書中情節無法自拔,內心被觸動而變得柔軟,這句話出自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追風箏的人》。此書由作家李繼宏翻譯出版,是美國2005年排名第三的暢銷書,並且在2018年入選「40年·25部影響力外譯作品」書單。
  • 《追風箏的人》|每個人都在勇敢地追著心中的「風箏」
    小說《追風箏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國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處女作,講述了兩個同父異母的阿富汗少年截然不同又相互交織的命運,在兩個人並不對等的友誼裡發生的忠誠與背叛、堅定與迷失、面對與救贖的故事。主人公富家少爺阿米爾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僕人的兒子哈桑從小一起長大,這種主僕友誼仿佛是阿富汗版的「迅哥和閏土」。然而這份純真的友誼終結於阿米爾十二歲那年倆人參加的鬥風箏比賽。在那場比賽裡阿米爾打敗了所有對手,然而要贏得最終的勝利,還必須追到最後被他割斷線的風箏。哈桑是當地最出色的追風箏高手,他替阿米爾去追風箏,許下了最動情的承諾——「為你,千千萬萬遍。」。然而風箏追到了,哈桑卻慘遭欺凌。
  • 追風箏的人卻因風箏而死!主人與僕人最後竟是孿生兄弟?
    《追風箏的人》這本小說的主人公阿米爾便是如此,他有很多後悔的事情,但最後悔的莫過於參加那場童年的追風箏比賽,以及對自己僕人哈桑的背叛。阿米爾和哈桑的關係親如兄弟,吃同一個奶媽的奶長大,甚至擁有同一個父親。但一個是主人,一個是僕人;一個是普什圖人,一個是哈扎拉人;一個是遜尼派,一個是什葉派。
  • 美國暢銷書《追風箏的人》讀後感——解讀悲劇性人物:哈桑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處女作品,在美國2005年暢銷書排行榜上名列第三。豆瓣的評分也比較高——8.9分。 豆瓣評分全書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的友誼展開,講述著關於人性的背叛與救贖
  • 《追風箏的人》|那個看著朋友被糟蹋的人,最終回去贖罪了
    &34;這是電影《追風箏的人》中的一句臺詞。電影中的主人公阿米爾就是父親口中那個「會長成懦夫的人」。他的懦弱被作者當成了敘事的枝幹,因為他的懦弱,他最好的朋友哈桑被推向地獄,而他本人,即使早已遠走他鄉,靈魂卻一直飽受折磨。
  • —《追風箏的人》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創作的長篇小說。他在《追風箏的人》這部作品中,主人公阿米爾回憶的方式講述了一個自己與僕人哈桑關於風箏的故事。阿米爾的父親是商人,不僅富有,還非常慷慨、正直、勇敢,是阿富汗理想男子氣質的代表。阿米爾身體孱弱,內向敏感懦弱,喜歡看故事書和寫作,極度渴望得到父親的肯定,能做出一件讓父親引以為豪的事情。小僕人哈桑雖然只比阿米爾小一歲,卻擔當起侍奉和保護阿米爾的責任。
  • 《追風箏的人》:一個關於罪與寬恕、恐懼與救贖的故事
    在《追風箏的人》中,胡賽尼塑造的主角阿米爾是普什圖人,哈桑是哈扎拉人。而哈扎拉人和其他民族有兩點不同,一是他們的長相不同,因為他們是蒙古帝國的後裔;二是他們是什葉派穆斯林,不像大多數阿富汗人是遜尼派穆斯林。幾個世紀以來,哈扎拉人一直是阿富汗受壓迫的少數民族。
  • 《追風箏的人》,一部關於背叛和救贖的史詩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就講述了一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但卻是充滿了力量。這本小說的作者卡勒德·胡賽尼,阿富汗人,1965年出生,後隨父親遷往美國。胡賽尼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從醫的同時他也開始了文學創作,醫治病體更醫治靈魂,他覺得他有這份責任。
  • 面對惡行,拒絕逃避,否則你會失去更多——《追風箏的人》
    在身份地位懸殊和種族歧視特別嚴重的情況下,所有人都對哈扎拉人充滿了歧視,只有阿米爾和他的父親尊重哈桑,對他如家人一樣寵愛。哈桑珍惜這份珍貴的友誼,他只是單純的愛著阿米爾。哈桑所有的舉動,我都可以理解。忠誠的愛與卑鄙的背叛譜寫出一首哀傷的歌。愧疚與贖罪阿米爾以為哈桑的離開能讓他心靈好受一些,然而卻沒有。
  • 紫荊說第十四期||《追風箏的人》:是小說,亦是歷史
    上面這幾句摘錄,出自《追風箏的人》--一本在全球銷量已經累積超過三千萬的超級暢銷書。為何這樣一個背景、人物、情節都緊密圍繞著阿富汗的故事能夠打動全世界讀者?近日,書評周刊記者專訪了《追風箏的人》、《燦爛千陽》等書的作者、美國作家卡勒德·胡賽尼。胡賽尼迄今出版了三本書,全部圍繞阿富汗展開。
  • 淺析《追風箏的人》:善與惡,背叛與救贖不過是一體兩面
    在所有人都閉門不出倍感無聊的日子裡,重溫了小說《追風箏的人》,正值今日雨雪紛紛,眼前浮現了兩個少年追風箏的畫面,十分應景!《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第一部小說,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創作的英文小說,於2003年出版
  • 《追風箏的人》| 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是一本大家都很熟悉的並且喜愛的小說,出版後因其催淚、純淨的文字、鮮明的人物而迅速走紅,圈粉無數,是一眾淚點低星人的剋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哭暈在廁所。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一段不平衡的友情,和一場跨度二十年的贖罪,以及一生的懷念。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
    但阿米爾的父親卻對哈桑很好,每當這個時候,阿米爾就會嫉妒哈桑,不理解自己的父親為什麼對僕人的兒子比對他好,難道因為哈桑的兔唇讓人憐惜。12歲那年的風箏比賽是故事的一個轉折點。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箏之前,扭頭對他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當哈桑追到阿米爾的風箏時,卻遇到了壞小子阿塞夫一堆人,哈桑為了守護阿米爾的風箏被阿塞夫強姦了。
  • 《追風箏的人》:他是最大的「盜竊者」,卻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這是小說《追風箏的人》中主人翁阿米爾父親的一段話,他一生中最痛恨的就是盜竊,他認為沒有比盜竊更十惡不赦的事。《追風箏的人》這本書被各行各業的人推崇,有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有心理學家武志紅,娛樂明星張一山等人。小說講述的是阿米爾的父親在妻子去世不久後,強暴了僕人阿里的妻子,生下了私生子哈桑後,引發的一系列關於友誼、背叛、贖罪、愛情的感情,最後父子倆人成功救贖的故事。
  • 豆瓣8.9《追風箏的人》義無反顧的意義,就是為你千千萬萬遍
    也許每個人都渴望生命裡會有這樣一個人的存在,但如果真有,是不是你可以珍惜,而不讓他的存在變成一種卑微呢? 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不知感動了多少人,這句出自《追風箏的人》裡的金句,讓人看了動容,可以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厚情誼。然而讀過這本書,你就會深深心疼那個喊出這句話的小夥子。
  • 以敘事,懸念,時代的角度剖析《追風箏的人》電影魅力和現實意義
    對於追風箏的人這部片子,很多人只從兩個孩子阿米爾和哈桑友誼故事內容來解讀,這未免過於局限,要想真正看懂導演和作者的良苦用心,必須從多個角度來解讀。,解密其中蘊含的多重意義《追風箏的人》中的所有意義則主要來源於故事中四個主要語義素之間的二元對立關係。
  • 你看不懂的《追風箏的人》
    那些事情,就像一隻斷線的風箏越飄越遠。,一樣越飄越遠小說《追風箏的人》有一段鬥風箏比賽,阿米爾割斷了對手最後一個風箏,贏了比賽,但還不夠,比賽最大的榮耀是得到最後掉下的那隻藍風箏。有句話說的好,世間最可憐的是裝睡的人,閉上眼睛,裝作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見,實則內心猶如明鏡,一切心知肚明。
  • 《追風箏的人》丨人的一生就是一場關於自我救贖的追逐
    《追風箏的人》劇照《追風箏的人》是一部由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德所作的長篇小說。阿米爾《追風箏的人》故事裡每一個人都在追著屬於自己的「風箏」。全劇最正能量,最能讓人引起共鳴的堅強少年。他無時無刻都在追逐著自己的「風箏」,踐行者自己對少爺的忠誠,為少爺著想。不僅是時刻保護著愛出風頭的少爺,為了保證少爺能順利奪冠,隻身去追風箏,為了保護風箏,不惜犧牲自己。更是在發現少爺漠視自己被欺負也仍舊待之如初心。他理解他的少爺,即使是給自己冠上莫須有罪名,也絲毫不介意。即使是離開即使萬劫不復,也依舊死心塌地。
  • 《追風箏的人》:你我皆凡人,活在人世間
    本來我以為《追風箏的人》只是一本簡單的講友情的小說,今天一口氣讀完,其實延伸的點有很多很多。 一句話,沒法概括一本書,尤其好的小說,重在展現,而不在於簡單概括。 讀前問媳婦,她說我給你講吧,追風箏,說白了就是為了追求理想,就這麼簡單。
  • 追風箏的人:今晚真主會聽到誰的祈禱,她的還是我的?
    《追風箏的人》後半部分高潮迭起,秘密揭露,人心詭譎,救贖一波三折,要駕馭好這些情節,考驗的是作者的文字功底。小說的前半部分,都是作者的蓄勢過程,在後半部分,作者筆力爆發,無論是阿米爾內心的掙扎,還是塔利班分子阿塞夫的反人之常情的表現,死裡逃生的索拉博的自我封閉,作者都穩妥地把握住了,細節之處非常真實,把我拉進了故事之中,滿目瘡痍的阿富汗,無望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