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一生,卻得以善終的秘密

2020-08-28 酒春茶

去年很忙的一段時間,手機偏偏癱瘓了,自己太忙沒時間挑選,拜託弟弟幫我去買,他以自己的喜好拿來了最新款蘋果手機。朋友們知道我素來清貧,他們打趣:「沒有賣血、賣腎吧。」我哈哈大笑:「好歹我讀了些書,不會把心交給物慾操縱的。」而世間沉沒在物慾中的人們,比比皆是,於是我想起了這本《許三觀賣血記》。

這本小說,也是餘華的長篇小說之一,入選韓國《中央日報》100部必讀書,中國百位評論家評選的20世紀90年代10大作品。講述的是主人公許三觀,通過賣血度過了人生的很多難關,等到所有的苦難都過去,老了的許三觀想為自己賣一次血,卻沒人要了。

餘華筆下的人物總是真實而善良,不管順境、逆境,努力的活著,他以平靜冷淡的語氣,樸素的語言,靜靜地講述主人公苦難叢生、波折戲劇的人生。

雖然大躍進、自然災害、文革,都對許三觀的生活有很深的影響,但是作者淡化了歷史,突出了生活的細節,緊緊抓住讀者的視點,讓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主人公是怎樣在一次次賣血中走過生活的苦難。


有人說《許三觀賣血記》是幸運版的《活著》,主人公雖困難重重,但最後終得安享晚年,一家人都安在,日子越過越好。那麼,你有沒有想過,歷盡艱辛,通過賣血這麼讓人揪心的辦法,走完大半人生,許三觀卻能家庭和睦、安享晚年,其中的秘密是什麼?

讓我們一起走進許三觀的人生,探尋答案。

1.賣血錢娶妻

許三觀本來是城裡絲廠的工人,日子能過,父母都不在身邊了,只有鄉下的叔叔和爺爺算是親情的安慰。他第一次雖是有點愚昧,有點好奇的和兩個同鄉一起去賣血,其實他當時是不急缺錢的。

但是得到這筆額外的財富之後,他沒有揮霍,而是認真的思考了一番錢怎麼花。給爺爺,他已經糊塗,不會花錢了;給叔叔,自己賣血的錢,捨不得;他終於想到,應該用這個錢娶個女人,賣血掙來的錢才算花對地方。

一個沒有父母在身邊指導的小夥子,有了錢,不是享受揮霍,也不是贈親戚炫耀,而是想到了用錢結婚,完成一件人生大事。這第一次賣血,已經將許三觀正確的觀念顯露無疑,他不貪享受,不虛榮,額外的來的錢財也不能讓他迷失,他能冷靜的思考,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是奠定了他人生美滿結局的重要基礎。

而生活中,有些年輕人貪圖享受,為了買奢侈品,威逼父母,甚至校園借貸,皆是被物慾奪了本心,讓欲望操控自己的人生,那樣的人生不敢想像。

七年前,賣腎為買手機的小夥子,後來被診斷腎功能缺損,構成三級傷殘,別說幸福人生了,生活都離不開父母照料。欲望是他變成了一個廢人。

還有那個為見劉德華逼死父親的瘋狂粉絲,就是因為自己的喜好,讓年邁的父母舉債赴港,她放縱自己的欲望,導致家破人亡。

而許三觀的三觀很正,認真的工作生活,有了錢就辦正事,簡單、正確,不糊塗、不貪心。結婚後他也是勤勞善良的和妻子一起經營家庭,一轉眼養育了三個孩子,期間卻沒去賣過一次血。

2.賣血還債

後來有兩次賣血,說來很冤,一次是還兒子的債,一次是還情債,但都是許三觀作為一個男人的擔當。

許三觀的大兒子一樂被大家和自己認定不是自己的兒子,可偏偏一樂和人打架,對方重傷入院,需要賠付醫藥費。許三觀的認知裡,他不想繼續做烏龜了,可一樂一直做他的兒子,作為父親,孩子闖禍,他必須負責,於是去賣血還了對方醫藥費。由於他這般明事理,受害人方鐵匠也並未與他家結仇,反而最後在他大兒子病重時還借錢給他。

另一次是去探望初戀林芬芳,也許是因為知道一樂不是自己的兒子,心情複雜,他與初戀發生了關係。事後他作為一個男人,心疼林芬芳摔斷了腿,去賣了一次血,給她買了一大堆東西。

一個男人去找故人求安慰,意亂情迷的犯了錯,的確也是錯誤,可許三觀沒有否認,反而給這位初戀情人買了東西,希望她補身體。雖然做法很蠢,但是作為一個男人,他還是把自己的事情承擔下來了。

環顧我們身邊,在大家惋惜一些名人不幸栽跟頭的同時,看看他們有幾個有擔當的?曾經看過海清演的一部劇,劇中的海清與丈夫離婚多年,可是得知她得了阿茲海默症後,前夫與女友分手,回來照顧她。

不管作為父親,還是自己犯的錯,許三觀清楚自己的責任,他沒做守財奴,也沒有做無恥之徒,雖有怨言,但絕不推脫,堅強的去賣血,承擔他該負的責任,不得不說是個讓人敬佩的漢子。如此正直的人,他會得到好的結果,並不奇怪。

3.賣血為孩子

許三觀一生有兩次賣血,是完完全全為孩子,作為一個父親,真的是傾盡所有了。

一次是二樂插隊的隊長到訪,為了孩子能早日回城,他又去賣了一次血,給貴客盛情招待。雖然日子捉襟見肘,雖然聽到一起賣血的同鄉死去的消息,他很害怕,但到了孩子需要幫助的關鍵時候,他毅然挽起了袖子,獻出鮮血,虛弱的倒在床上,卻仍然掙紮起來陪酒。

另一次,是為了救重病的大兒子,這也是最兇險的一次。市裡的醫院因為他賣血時間太,拒絕了他,於是他自己輾轉六個地方賣血,只為了到上海給兒子治病。許三觀一碗一碗的喝著冰冷的水,不停的去賣血,險些喪命。憑著執著的信念,他終於到了上海,見到好轉的兒子,才喜極而泣。

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像他這樣不計後果的付出,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

許三觀平日也打罵過孩子,對於「不是自己兒子」的一樂,還很區別對待,不願意給他好吃的。但到了孩子人生的關鍵點,孩子性命攸關的時候,他沒有自私,冒著極大的風險賣血拯救孩子的人生和性命。最終才得以保住一家人安康喜樂的生活在小城裡。

許三觀雖一生賣血數次,但卻完全不是為了貪念鋌而走險,他為了人生方向,為了責任,出賣鮮血,挺過難關。

雖然苦難重重,許三觀一直保持著自己正直善良的本心,不貪財,不貪享受,只在最無助的時候才去賣血,換來的錢使家人度過難關,也使他保住了一個完整的家,因此他得以安享晚年。雖然醫院不要他的血了,可是,那是因為他不再需要賣血了,老婆領他吃盤炒豬肝就可以了,他不貪心,全家幸福平靜的生活下去。

所以,謀生艱難嗎,許三觀為何能最後幸福生活?看完《許三觀賣血記》,望大家都能看到餘華先生向我們描述的,磨難重重的人生中,主人公那頑強樸質的品質。

人,不輸物慾,方得善終。


相關焦點

  • 《許三觀賣血記》
    上世紀90年代有一群人依靠賣血為生,許三觀就是這群人中的一個,他為了家庭,為了孩子,一次又一次走上賣血的路。「他的淚水在他臉上縱橫交錯的流,就像雨水打在玻璃床上,就像裂縫爬上快要破碎的碗,就像蓬勃生長出去的樹枝,就像渠水流進了田地,就像街道布滿了城鎮,淚水在他臉上織成了一張網。」
  • 許三觀賣血記——一個靠賣血供養全家的男人
    直到看完《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是一家絲廠的送繭工,娶了鎮裡有名的「油條西施」許玉蘭,生了三個兒子,而後許三觀靠著一次次賣血使這個家庭度過了一次次的劫難,直到幾乎被生活抽乾了最後一滴血。 許三觀第一次賣血是出於好奇,為證明自己身子骨好,是個健康人便跟隨同村兩位村民去賣血,在這個過程裡他認識了李血頭,知道了賣血前要喝足五六碗水直到膀胱再無法忍受,為的是多出血,賣血後的一頓大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要溫一溫,並用賣血賺來的三十五塊娶了許玉蘭。婚後他們的生活也算美滿,三個兒子陸續出生,要不是村民們的風言風語,這平靜便會持續下去。
  • 讀《許三觀賣血記》
    隨後,對比河東獅吼的許玉蘭和半推半就的林芬芳,他想補償一下林芬芳,從而第三次去賣血,用賣血的錢給林芬芳買了一大堆吃用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卻成了林芬芳丈夫和許玉蘭捉姦的口實,家庭矛盾再次爆發,但這對兒夫妻也算是扯平了,許三觀從此對許玉蘭也再沒有了道德綁架的優勢。
  • 《許三觀賣血記》:像許三觀這樣的底層人民,出路在哪?
    比如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這本書講述的主要內容是:「底層人民許三觀,為了讓自己的家庭,渡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不得不一次接著一次去賣血」的故事。這本問世後一直深受讀者的歡迎,且曾入選了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餘華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作家,曾被中國作家網評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
  • ​《許三觀賣血記》:為孩子賣血,但最後陪著自己的只有妻子
    哪怕是許三觀這樣一個小人物,他的一生也是在圍繞著孩子度過。但臨到老了,才發現在自己身邊的不是付出最多的人。但當時許玉蘭正在和何小勇談戀愛,許三觀就採用了迂迴戰術。他先搞定了許玉蘭的父親,最終得以娶到許玉蘭。兩人婚後,許玉蘭一共生了三個兒子。
  • 《許三觀賣血記》的另類人生 靠賣血熬過了所有難關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和坎坷,《許三觀賣血記》的主人公許三觀是一個命運多舛的人,但他沒有被災難所擊倒,而是靠「犧牲自己」,通過賣血熬過了他人生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關。十年前,他第一次用賣血掙來的錢,才換來今天的這個家,沒想到,轉眼之間就變成一個空殼。許三觀第二次賣血以後,把錢給了方鐵匠,方鐵匠把家具又給他們送了回去。
  • 《許三觀賣血記》:賣命是為了活命
    尤其是桂花的母親因為未來女婿只能吃一碗飯並且一年多沒去賣血,認為對方身體敗了而退婚,這便更加堅定了許三觀要去賣血的決心。許三觀甚至說氣話讓自己的兩個兒子以後去強姦何小勇的兩個女兒,看到這裡我腦袋上就飛過一群烏鴉...這是什麼心理。許三觀氣了一會兒,突然想起還有賣血這條路,於是把一年的糖票都用了,提著一袋白糖樂呵呵醫院去找李血頭。 賣血以後還了方鐵匠的錢,才止住了這場風波。但許玉蘭聽說許三觀賣血可不得了,認為他是把祖宗賣了,坐在門檻上撒潑。許玉蘭是破罐子破摔,而許三觀呢,說自己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 《許三觀賣血記》:12次賣血映射出許三觀對於家庭的愛與擔當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繼《活著》之後的又一部力作,故事發生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小城市,講述了1949年後幾十年中國的生活。」絲廠工人許三觀自從知道了賣血可以掙很多錢,他就走上了這條「發家致富」的道路。令人震驚的是他一生一共賣血12次,有一次差點賠上了自己的性命。為了贖回家當,為了救治重病的兒子,為了一家人不被餓死,為了解決生活中出現的種種困難,許三觀幾乎抽乾最後一滴血。
  •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我們都是許三觀,卻沒有那樣的愛情
    《許三觀賣血記》是一本一看就停不下來的書,不用刻意堅持,一旦開始,就深陷其中,不知不覺就讀完了。看書的時候對一個情節印象特別深刻,那就是「溫一杯黃酒」,這是每次許三觀賣血後對自己的獎勵。喝酒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對於許三觀來說卻難得一回。許三觀是一個普通的市民,職業是一家絲廠的送繭工。
  • 血淚情濃,那個一生賣過十一次血的男人—《許三觀賣血記》
    文章的最後,許三觀對許玉蘭說:「這就叫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長得倒比眉毛長。」這是《許三觀賣血記》的結尾最後一句話。作者以這樣一句粗口收尾,話糙理不糙,壓抑很久的情緒終於得以放鬆,令人欣慰和感嘆。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叫許三觀的人,在每次家庭遇到困難的,需要用錢去解決的時候,他都去醫院賣血,用賣血的錢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 《許三觀賣血記》:被綠之後選擇出軌的他,賣血養活了一個家
    《許三觀賣血記》是作家餘華於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餘華用17萬字敘述了主人公許三觀40年的動蕩生活,11次賣血養活了家中5口人。一個小人物卻有著不平凡,甚至是偉大的一生。也許正是如此,才使得這本書有著非凡的魅力,不僅入選韓國《中央日報》——100部必讀書,改編成話劇、電影等藝術形式,還入選中國「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小說至今還在世界的許多地方,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 《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越是荒誕,成長越是艱難
    在我還沒有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許三觀賣血記》這個名字就給我一種普遍意義上的悲劇之感,像餘華的《活著》,雖為活著但是都在死去,許三觀也一樣,到最後不過會是悽悽慘慘的死去,讀完才發現,不是只有死,才能稱之為悲戚,普通人拼勁全力活著的樣子才最為苦楚。
  • 餘華繼《活著》之後《許三觀賣血記》
    許三觀的媽在許三觀爸死後跟別人跑了,許三觀跟他的四叔最親。許三觀在20歲左右時就走上了賣血的路。第一次賣血是因為他想靠賣血攢錢娶媳婦,他年輕力壯想女人了。徐玉蘭生孩子時疼的哇哇叫,許三觀聽了哈哈笑。徐玉蘭一口氣生了三個兒子。能說是典型的中國母親嗎?許三觀給他的三個兒子起名分別叫一樂、二樂、三樂。一個人的一生看似漫長,過起來真是迅速。轉眼間孩子都長大了,一樂越長越像他親爸,何小勇。許三觀養了九年兒子結果是替他人養的。他雖然氣但是他內心最喜歡一樂,平時也就不計較。
  • 許三觀賣血記:成年人世界裡一場滑稽又真實的鬧劇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普通工薪階層賣血的故事,這就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書裡記錄了許三觀的六次賣血經歷,把整個故事看下來,才會發現許三觀賣血一次比一次困難,過程也一次比一次坎坷。許三觀是城裡絲廠的送繭工,但是他有一個在農村的爺爺。
  • 《許三觀賣血記》他賣血11次,都是為了誰?深度解析
    導語餘華小說《許三觀賣血記》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十多次賣血的經歷,不同時期賣血的目的不同,心境不同。他通過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又一個難關,戰勝了命運中一次又一次的驚濤駭浪。當風浪之後,會給人深深的思考,讓人們能珍惜眼前,更好的活在當下。
  • 《許三觀賣血記》:一個男人經歷的三件大事:被綠,出軌,賣血。
    餘華的長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講述了工人許三觀,依靠賣血度過生活中一個又一個難關,寫出了一個小人物畢生歷經的磨難和溫情。許三觀的一生經歷了時代的動蕩,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文革」以及知青下鄉,無不為他的五口之家帶來驚濤駭浪,為了家人他付出了所有,一路賣血到差點喪命。這部作品入選為韓國《中央日報》100部必讀書,並被韓國導演河正宇搬上大熒幕,成為首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由外國演員自編自導的電影。在餘華的原著中,許三觀的人生,簡單地概況只有六個字:被綠,出軌,賣血。
  • 《許三觀賣血記》:讀懂了父愛,你就讀懂了人生
    更何況,是孤兒的許三觀呢。老天似乎從來都不會讓一個人順順噹噹的過一生。總是要給每個人出幾道考題。否則,人生好像就不圓滿。​[玫瑰]10年後的一天,不知是誰先起的頭「這許一樂跟許三觀和許玉蘭都不像,倒跟那個何小勇眉眼間有些像」。
  • 《許三觀賣血記》,有些人僅僅為了生存,就拼盡了全力
    小說既傷感,又殘忍,餘華不斷打磨尖利的筆鋒,竭盡所能地構建他的故事······《許三觀賣血記》首次出版後不久(美國《華盛頓郵報》2003年11月2日)圖來源於網絡,侵刪《許三觀賣血記》,它是一本講述歷史的著作嗎
  • 讀《許三觀賣血記》:七次賣血只為家,我從未真正理解過爸媽
    序「有時候賣血的人一多,醫院裡要血的病人又少,這時候就看誰平日裡與李血頭交情深了,誰和他交情深,誰的血就能夠賣的出去....」摘自《許三觀賣血記》。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的作者是餘華所寫,這本書寫了一個叫許三觀的人,他去賣血的故事。
  • 《許三觀賣血記》:人生雖苦,卻總有慰藉,已是幸運的《活著》
    我沒想到的是,有人竟以賣血作為證明。 這個人,就是許三觀,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裡面的許三觀。其實,準確地來說,不單單只是許三觀一個人,而是許三觀爺爺鄉村裡的所有人。他們都認為,只有常去賣血的人,身子骨才是結實的;而沒有賣過血的人,則說明身體不好,這種人連婆娘都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