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很忙的一段時間,手機偏偏癱瘓了,自己太忙沒時間挑選,拜託弟弟幫我去買,他以自己的喜好拿來了最新款蘋果手機。朋友們知道我素來清貧,他們打趣:「沒有賣血、賣腎吧。」我哈哈大笑:「好歹我讀了些書,不會把心交給物慾操縱的。」而世間沉沒在物慾中的人們,比比皆是,於是我想起了這本《許三觀賣血記》。
這本小說,也是餘華的長篇小說之一,入選韓國《中央日報》100部必讀書,中國百位評論家評選的20世紀90年代10大作品。講述的是主人公許三觀,通過賣血度過了人生的很多難關,等到所有的苦難都過去,老了的許三觀想為自己賣一次血,卻沒人要了。
餘華筆下的人物總是真實而善良,不管順境、逆境,努力的活著,他以平靜冷淡的語氣,樸素的語言,靜靜地講述主人公苦難叢生、波折戲劇的人生。
雖然大躍進、自然災害、文革,都對許三觀的生活有很深的影響,但是作者淡化了歷史,突出了生活的細節,緊緊抓住讀者的視點,讓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主人公是怎樣在一次次賣血中走過生活的苦難。
有人說《許三觀賣血記》是幸運版的《活著》,主人公雖困難重重,但最後終得安享晚年,一家人都安在,日子越過越好。那麼,你有沒有想過,歷盡艱辛,通過賣血這麼讓人揪心的辦法,走完大半人生,許三觀卻能家庭和睦、安享晚年,其中的秘密是什麼?
讓我們一起走進許三觀的人生,探尋答案。
1.賣血錢娶妻
許三觀本來是城裡絲廠的工人,日子能過,父母都不在身邊了,只有鄉下的叔叔和爺爺算是親情的安慰。他第一次雖是有點愚昧,有點好奇的和兩個同鄉一起去賣血,其實他當時是不急缺錢的。
但是得到這筆額外的財富之後,他沒有揮霍,而是認真的思考了一番錢怎麼花。給爺爺,他已經糊塗,不會花錢了;給叔叔,自己賣血的錢,捨不得;他終於想到,應該用這個錢娶個女人,賣血掙來的錢才算花對地方。
一個沒有父母在身邊指導的小夥子,有了錢,不是享受揮霍,也不是贈親戚炫耀,而是想到了用錢結婚,完成一件人生大事。這第一次賣血,已經將許三觀正確的觀念顯露無疑,他不貪享受,不虛榮,額外的來的錢財也不能讓他迷失,他能冷靜的思考,做出正確的判斷,這是奠定了他人生美滿結局的重要基礎。
而生活中,有些年輕人貪圖享受,為了買奢侈品,威逼父母,甚至校園借貸,皆是被物慾奪了本心,讓欲望操控自己的人生,那樣的人生不敢想像。
七年前,賣腎為買手機的小夥子,後來被診斷腎功能缺損,構成三級傷殘,別說幸福人生了,生活都離不開父母照料。欲望是他變成了一個廢人。
還有那個為見劉德華逼死父親的瘋狂粉絲,就是因為自己的喜好,讓年邁的父母舉債赴港,她放縱自己的欲望,導致家破人亡。
而許三觀的三觀很正,認真的工作生活,有了錢就辦正事,簡單、正確,不糊塗、不貪心。結婚後他也是勤勞善良的和妻子一起經營家庭,一轉眼養育了三個孩子,期間卻沒去賣過一次血。
2.賣血還債
後來有兩次賣血,說來很冤,一次是還兒子的債,一次是還情債,但都是許三觀作為一個男人的擔當。
許三觀的大兒子一樂被大家和自己認定不是自己的兒子,可偏偏一樂和人打架,對方重傷入院,需要賠付醫藥費。許三觀的認知裡,他不想繼續做烏龜了,可一樂一直做他的兒子,作為父親,孩子闖禍,他必須負責,於是去賣血還了對方醫藥費。由於他這般明事理,受害人方鐵匠也並未與他家結仇,反而最後在他大兒子病重時還借錢給他。
另一次是去探望初戀林芬芳,也許是因為知道一樂不是自己的兒子,心情複雜,他與初戀發生了關係。事後他作為一個男人,心疼林芬芳摔斷了腿,去賣了一次血,給她買了一大堆東西。
一個男人去找故人求安慰,意亂情迷的犯了錯,的確也是錯誤,可許三觀沒有否認,反而給這位初戀情人買了東西,希望她補身體。雖然做法很蠢,但是作為一個男人,他還是把自己的事情承擔下來了。
環顧我們身邊,在大家惋惜一些名人不幸栽跟頭的同時,看看他們有幾個有擔當的?曾經看過海清演的一部劇,劇中的海清與丈夫離婚多年,可是得知她得了阿茲海默症後,前夫與女友分手,回來照顧她。
不管作為父親,還是自己犯的錯,許三觀清楚自己的責任,他沒做守財奴,也沒有做無恥之徒,雖有怨言,但絕不推脫,堅強的去賣血,承擔他該負的責任,不得不說是個讓人敬佩的漢子。如此正直的人,他會得到好的結果,並不奇怪。
3.賣血為孩子
許三觀一生有兩次賣血,是完完全全為孩子,作為一個父親,真的是傾盡所有了。
一次是二樂插隊的隊長到訪,為了孩子能早日回城,他又去賣了一次血,給貴客盛情招待。雖然日子捉襟見肘,雖然聽到一起賣血的同鄉死去的消息,他很害怕,但到了孩子需要幫助的關鍵時候,他毅然挽起了袖子,獻出鮮血,虛弱的倒在床上,卻仍然掙紮起來陪酒。
另一次,是為了救重病的大兒子,這也是最兇險的一次。市裡的醫院因為他賣血時間太,拒絕了他,於是他自己輾轉六個地方賣血,只為了到上海給兒子治病。許三觀一碗一碗的喝著冰冷的水,不停的去賣血,險些喪命。憑著執著的信念,他終於到了上海,見到好轉的兒子,才喜極而泣。
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像他這樣不計後果的付出,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
許三觀平日也打罵過孩子,對於「不是自己兒子」的一樂,還很區別對待,不願意給他好吃的。但到了孩子人生的關鍵點,孩子性命攸關的時候,他沒有自私,冒著極大的風險賣血拯救孩子的人生和性命。最終才得以保住一家人安康喜樂的生活在小城裡。
許三觀雖一生賣血數次,但卻完全不是為了貪念鋌而走險,他為了人生方向,為了責任,出賣鮮血,挺過難關。
雖然苦難重重,許三觀一直保持著自己正直善良的本心,不貪財,不貪享受,只在最無助的時候才去賣血,換來的錢使家人度過難關,也使他保住了一個完整的家,因此他得以安享晚年。雖然醫院不要他的血了,可是,那是因為他不再需要賣血了,老婆領他吃盤炒豬肝就可以了,他不貪心,全家幸福平靜的生活下去。
所以,謀生艱難嗎,許三觀為何能最後幸福生活?看完《許三觀賣血記》,望大家都能看到餘華先生向我們描述的,磨難重重的人生中,主人公那頑強樸質的品質。
人,不輸物慾,方得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