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被綠之後選擇出軌的他,賣血養活了一個家

2020-10-08 一縷飛光

許三觀賣血記》是作家餘華於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餘華用17萬字敘述了主人公許三觀40年的動蕩生活,11次賣血養活了家中5口人

平凡的他背叛了自己的身體,出賣了自己的血肉,只為了能夠在動蕩時代艱難地活下去。一個小人物卻有著不平凡,甚至是偉大的一生。

也許正是如此,才使得這本書有著非凡的魅力,不僅入選韓國《中央日報》——100部必讀書,改編成話劇、電影等藝術形式,還入選中國「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

小說至今還在世界的許多地方,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許三觀是誰?他遇到了什麼,竟不惜生命,11次賣血來求得存活?

餘華所著長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

面對妻子的背叛,他選擇了這樣做

韓國電影《許三觀》劇照

主人公許三觀是一個城市裡再普通不過的絲廠送繭工人,靠微薄的工資艱難為生。但在鄉下老家,人們認為賣血代表著健康,有的親戚夥伴也靠賣血養家

一次偶然,為了證明自己身體好,許三觀也去賣了血,但對賣血得來的35塊錢卻不知該怎麼花。於是,他想到了結婚。

妻子是漂亮活潑的許玉蘭,兩人婚後也十分恩愛,生了三個兒子,分別取名:一樂、二樂和三樂。雖然生活並不富裕,但好在一家人和和美美,大兒子一樂聰明懂事,是許三觀最疼愛的孩子

但在一樂9歲那年,許三觀知道了真相:自己疼愛了9年的孩子不是自己親生。長大的一樂,模樣越來越像許玉蘭前男友,周圍人流言四起。無奈之下,妻子選擇對丈夫坦白。

被欺騙了9年的許三觀憤怒不已,不僅狠狠打了自己的老婆,還在家裡做起了「太上皇」,大小事務都要許玉蘭親自伺候他。但是,為了9年的夫妻之情和父子之情,許三觀最終沒有選擇離婚。

只是「被綠」的他心裡還是不平衡,他想到了自己曾經喜歡過,如今已為人妻的林芬芳。他顧不了那麼多了,也許是為了他作為一個男人的尊嚴,也許是為了彌補自己內心的不平衡,他與林芬芳發生了關係。

之後,他又一次去賣血,只為買些補品送給林芬芳。

韓國電影《許三觀》 林芬芳劇照

面對飢餓與貧窮,他又一次背叛自己的身體

韓國電影《許三觀》劇照

找回平衡和尊嚴的許三觀終於能平靜地面對自己的妻子和三個兒子了,但天不遂人願。三年自然災害讓全家人飽受飢餓之苦。

1960年,在他生日的那天,他用嘴給家裡每個人做了一盤菜。他生動的描述,一盤紅燒肉仿佛就在眼前,狹小的屋子裡吞咽口水的聲音此起彼伏。

已經喝了57天稀薄的玉米粥了,三個兒子還都在長身體,作為家裡的頂梁柱,他決定再去賣血讓家裡人吃口飽飯。

許三觀生日的第二天,400ml血液從他的身體裡流走,他沒有像之前一樣,到飯店裡點盤炒豬肝和二兩黃酒來緩解身體的虛弱。因為,大飯店也在鬧饑荒,只有麵條供應。

於是,他用賣血換來的35塊錢讓家裡人吃了碗熱乎麵條。

韓國電影《許三觀》劇照

既是父親又是丈夫的他,雖不完美,但讓人淚目

韓國電影《許三觀》 一樂、二樂、三樂劇照

但苦難似乎是不會遠離這個在風雨中飄搖的家庭的,之後的日子裡,許三觀一次又一次地賣血讓家裡渡過難關。

大兒子一樂下鄉當知青生病了,他穿過一個個村、鄉鎮、縣城去賣血,一路賣著到了上海,終於把錢交給了一樂。但是一路過來饑寒交迫,喝著大量涼水的許三觀為此險些送了命。

後來,為了二兒子二樂的回城指標,在妻子的懇求下,許三觀又一次賣血換錢,招待了兒子所在生產隊的隊長。

他用自己身體裡流淌著的,最為寶貴的血液將兒子們養大。儘管他不完美,對待一樂始終心有芥蒂,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一個偉大的父親。無私又深沉的父愛全都以血液的方式流淌到了兒子們的身上。

10年文革,妻子許玉蘭被批鬥成是「妓女」,大字報批判,被剃成陰陽頭,多次被拉出去開批鬥大會。

兒子們不願面對這樣的母親,但作為丈夫的許三觀明白:妻子並沒有做錯什麼,一樂的誕生並非她所願,何況還有這幾十年來的相濡以沫。

兒子們不願意去送飯,許三觀只好自己去,白米飯下面還藏著菜和香噴噴的紅燒肉。

韓國電影《許三觀》劇照

無處賣血的許三觀,最終走向了崩潰

韓國電影《許三觀》 許三觀劇照

終於走到了最後,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三年自然災害,十年文革浩劫……這些都過去了,三個兒子都成了家,許三觀也老了。

他又一次懷念起年輕時一次次賣血的經歷,想起他用賣血的錢讓家裡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他又一次來到醫院想要賣血,但已經沒人願意要這位白髮老者的血了。

他崩潰了,不知所措了,他不知道以後家裡再有難關該怎麼辦。他從醫院一路哭著回到了家。妻子像哄孩子一樣哄他,帶他去吃了以往賣血過後都要點的炒豬肝和溫黃酒。

故事到這裡也就基本結束了,但卻回味無窮。作者餘華對愛情、親情、生命、挫折等終極命題的思考全包含在這部小說裡。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發人深省:

事情都是被逼出來的,人只有被逼上絕路了,才會有辦法,沒上絕路以前,不是沒想到辦法,就是想到了也不知道該不該去做。

許三觀一次次賣血就是這樣被逼出來的。

生命無常,挫折常伴,主人公只好通過自己的血肉來與命運艱難抗爭。但不可否認,他成功了,他成功走過了這些大風大浪,兒子們成家樂業,自己與妻子白頭到老。

餘華用這17萬字告訴我們:

生活就是充滿了未知與挫折,親情與愛情就在前方,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每一個逆境中爆發出最大的潛力與命運作鬥爭,不屈不撓,永不放棄,最終收穫生命的甜蜜。

作家餘華


END.

我是飛光,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帳號。願你能從逝去的時光裡,找到文化的價值。看完文章,記得點讚哦~

相關焦點

  • 《許三觀賣血記》:一個男人經歷的三件大事:被綠,出軌,賣血。
    》,講述了工人許三觀,依靠賣血度過生活中一個又一個難關,寫出了一個小人物畢生歷經的磨難和溫情。許三觀的一生經歷了時代的動蕩,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文革」以及知青下鄉,無不為他的五口之家帶來驚濤駭浪,為了家人他付出了所有,一路賣血到差點喪命。這部作品入選為韓國《中央日報》100部必讀書,並被韓國導演河正宇搬上大熒幕,成為首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由外國演員自編自導的電影。在餘華的原著中,許三觀的人生,簡單地概況只有六個字:被綠,出軌,賣血。
  •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為了傷害自己老婆,他選擇背叛,走向林芬芳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為了「傷害」自己的老婆,他也選擇背叛,所以走向了林芬芳許三觀是餘華筆下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物,在現實世界並不存在,就是這個不存在的人物,因為餘華在小說《許三觀賣血記》裡面刻畫的太飽滿,很多人會不自覺地覺得這個人就存在於我們身邊,伸手就可以觸摸得到。很多人為什麼喜歡許三觀,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善良。善良到什麼程度呢?
  • 《許三觀賣血記》
    上世紀90年代有一群人依靠賣血為生,許三觀就是這群人中的一個,他為了家庭,為了孩子,一次又一次走上賣血的路。「他的淚水在他臉上縱橫交錯的流,就像雨水打在玻璃床上,就像裂縫爬上快要破碎的碗,就像蓬勃生長出去的樹枝,就像渠水流進了田地,就像街道布滿了城鎮,淚水在他臉上織成了一張網。」
  •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一生,卻得以善終的秘密
    去年很忙的一段時間,手機偏偏癱瘓了,自己太忙沒時間挑選,拜託弟弟幫我去買,他以自己的喜好拿來了最新款蘋果手機。朋友們知道我素來清貧,他們打趣:「沒有賣血、賣腎吧。」我哈哈大笑:「好歹我讀了些書,不會把心交給物慾操縱的。」而世間沉沒在物慾中的人們,比比皆是,於是我想起了這本《許三觀賣血記》。
  • 許三觀賣血記——一個靠賣血供養全家的男人
    直到看完《許三觀賣血記》。 許三觀第一次賣血是出於好奇,為證明自己身子骨好,是個健康人便跟隨同村兩位村民去賣血,在這個過程裡他認識了李血頭,知道了賣血前要喝足五六碗水直到膀胱再無法忍受,為的是多出血,賣血後的一頓大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要溫一溫,並用賣血賺來的三十五塊娶了許玉蘭。婚後他們的生活也算美滿,三個兒子陸續出生,要不是村民們的風言風語,這平靜便會持續下去。
  • 餘華筆下的許三觀:一個男人經歷的三件大事,出軌、被綠、賣血
    "在《許三觀賣血記》一書中,許三觀共計賣血十一次,起初每次賣血之後,他都會去橋頭的勝利飯店吃上這樣標配的一餐。豬肝補血、黃酒活血,這是眾所周知的一個常識。許三觀為何賣血?一個豔陽日,許三觀坐在瓜田裡,吃了兩個西瓜、兩個黃金瓜、一個老太婆瓜,肚子被脹得鼓囊囊的之後,終於決定,這三十五塊他要用來娶個漂亮女人。在許三觀生活的城裡有兩個漂亮女人,一個是他工作的絲廠裡的女工林芬芳,一個是被大家公認的"油條西施"許玉蘭。許三觀很糾結,這兩個女人,哪一個才是他的真命天女呢?
  • 《許三觀賣血記》:賣命是為了活命
    第一次賣血之後,許三觀說:「我今天算是知道什麼是血汗錢了,我在工廠裡掙的是汗錢,今天掙的是血錢,這血錢不能隨便花掉,我得花在大事情上面。」這所謂的大事情,就是娶媳婦,許三觀心裡想著兩個姑娘,一是林芬芳,他說,她那雙大眼睛要是能讓他看上一輩子,他就能舒服一輩子。
  • 《許三觀賣血記》的另類人生 靠賣血熬過了所有難關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和坎坷,《許三觀賣血記》的主人公許三觀是一個命運多舛的人,但他沒有被災難所擊倒,而是靠「犧牲自己」,通過賣血熬過了他人生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關。於是,方鐵匠就帶了七、八個人抄了許玉蘭和許三觀的家。家被搬空後,看著空蕩蕩的家,許三觀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他一定要想辦法把方鐵匠搬走的家具再搬回來。於是,他又想到了賣血。
  • 《許三觀賣血記》他賣血11次,都是為了誰?深度解析
    導語餘華小說《許三觀賣血記》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十多次賣血的經歷,不同時期賣血的目的不同,心境不同。他通過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又一個難關,戰勝了命運中一次又一次的驚濤駭浪。當風浪之後,會給人深深的思考,讓人們能珍惜眼前,更好的活在當下。
  • 餘華繼《活著》之後《許三觀賣血記》
    這時候許三觀終於無法再花錢買烏龜當了。他讓徐玉蘭找何小勇要錢賠付當鐵匠,結果何小勇那個混蛋把徐玉蘭打罵了一頓。何小勇死活不認帳,真是混帳東西連兒子也不認。許三觀被逼無奈心底又善良,他覺得方鐵匠人好又倒黴,必須得賠人家錢。他就幫忙讓方鐵匠把他們家值錢的東西都拉走了。徐玉蘭、許三觀看著好好一個家幾乎都搬空了,無比的傷心。許三觀為了把東西都贖回來又走上了賣血的道路。
  • 《許三觀賣血記》:像許三觀這樣的底層人民,出路在哪?
    比如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這本書講述的主要內容是:「底層人民許三觀,為了讓自己的家庭,渡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不得不一次接著一次去賣血」的故事。這本問世後一直深受讀者的歡迎,且曾入選了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餘華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作家,曾被中國作家網評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
  • 讀《許三觀賣血記》
    許三觀第一次賣血掙了35元錢,他想娶媳婦,用八角三分錢請許玉蘭吃了頓大餐,並且死乞白咧地做了老丈人的工作(說以後孩子也姓許,為您家留香火),硬生生將已與許家有較強感情連接的何小勇趕出競爭行列。婚後,許玉蘭為許三觀生了三個兒子,分別叫一樂、二樂和三樂,但三樂卻是何小勇婚前強行與許玉蘭發生關係留下的種,這也造成了日後兩人家很大的糾葛以及許三觀對一樂的排斥。
  • 《許三觀賣血記》,有些人僅僅為了生存,就拼盡了全力
    我想也不完全是,那它肯定就只是講述一個底層人物生存的故事了,不完全是。讀完《許三觀賣血記》,你很難給它套上一個合適的主題,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故事很平凡,人物很偉大;故事很悲慘,結局又令人滿意。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餘華和我們都只是傾聽者,因為故事的人物有自己的聲音。
  • 讀《許三觀賣血記》:七次賣血只為家,我從未真正理解過爸媽
    序「有時候賣血的人一多,醫院裡要血的病人又少,這時候就看誰平日裡與李血頭交情深了,誰和他交情深,誰的血就能夠賣的出去....」摘自《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的作者是餘華所寫,這本書寫了一個叫許三觀的人,他去賣血的故事。
  • 《許三觀賣血記》:為了生活而拼命,也是為了愛而捨命
    餘華的另一部長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創作於1995年,文中講了的是一個小人物許三觀,在當時的時代洪流中為了生存而選擇用賣血的方式來維持生活。而每一次賣血都有著生活的無奈,從表面來看他是那樣的狹隘自私,因為許玉蘭吃他的東西就要她嫁給他,那樣的愛面子,一樂闖禍別人來抄他家時候他卻袖手旁觀。
  • 《許三觀賣血記》:12次賣血映射出許三觀對於家庭的愛與擔當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繼《活著》之後的又一部力作,故事發生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小城市,講述了1949年後幾十年中國的生活。許三觀嘴上說不管,這個費用不應該他出。可他為了維持這個家,還是再一次去醫院賣血,把東西贖了回來。03 尋找內心的平衡許三觀始終覺得自己吃了虧,越想越不舒服。這種想法一旦滋生,就漸漸地在他心裡生根發芽。絲廠的林芬芳摔斷了右腿,許三觀去她家裡看望,抱著找平衡的心態,兩人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
  • 《許三觀賣血記》:人生雖苦,卻總有慰藉,已是幸運的《活著》
    於是,在這種大環境下,二十出頭的許三觀,跟著村裡有經驗的根龍和阿方一起去醫院,賣了第一次血。他拿著賣血掙來的35元錢,娶了小縣城裡的「油條西施」許玉蘭,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此後,四十年風雨飄搖,許三觀一路把自己從精壯小夥賣成了糟老頭子,靠著賣血撐起了這個家,靠著賣血度過了人生的重重難關,靠著賣血戰勝了命運的驚濤駭浪。
  • 《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越是荒誕,成長越是艱難
    在我還沒有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許三觀賣血記》這個名字就給我一種普遍意義上的悲劇之感,像餘華的《活著》,雖為活著但是都在死去,許三觀也一樣,到最後不過會是悽悽慘慘的死去,讀完才發現,不是只有死,才能稱之為悲戚,普通人拼勁全力活著的樣子才最為苦楚。
  • 《許三觀賣血記》:讀懂了父愛,你就讀懂了人生
    再堅強的人,在內心深處,總是渴望能夠擁有一個溫暖的家,得到家的溫情的撫愛和慰藉。更何況,是孤兒的許三觀呢。老天似乎從來都不會讓一個人順順噹噹的過一生。總是要給每個人出幾道考題。否則,人生好像就不圓滿。​[玫瑰]許家一時拿不出那麼多錢來,對方直接抄了許三觀的家,最後就剩了一張床。看著空空如也的家,坐在門墩上大哭的許玉蘭。當載著他家所有家當的板車消失在巷子拐口後,許三觀也坐在許玉蘭身邊,兩人一起嗚嗚的哭了起來。這個家不能就這樣給沒了。這是他許三觀用血換來的家。
  • 許三觀賣血記:成年人世界裡一場滑稽又真實的鬧劇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普通工薪階層賣血的故事,這就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書裡記錄了許三觀的六次賣血經歷,把整個故事看下來,才會發現許三觀賣血一次比一次困難,過程也一次比一次坎坷。許三觀是城裡絲廠的送繭工,但是他有一個在農村的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