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是一本一看就停不下來的書,不用刻意堅持,一旦開始,就深陷其中,不知不覺就讀完了。
看書的時候對一個情節印象特別深刻,那就是「溫一杯黃酒」,這是每次許三觀賣血後對自己的獎勵。喝酒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對於許三觀來說卻難得一回。
許三觀是一個普通的市民,職業是一家絲廠的送繭工。每當走投無路的時候許三觀就會通過賣血來度過困境,等到許三觀老了的時候,心裡有點崩潰,因為自己已經不能再賣血了。
命運的捉弄,讓許三觀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冒著生命危險去賣血,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家人,不管他是輸了還是贏了,都只是一種命運的掙扎。
許三觀必須靠著「賣血」來度過人生的種種難關。
許三觀不停地折騰,不斷地掙扎,越讓我們感受到他身上的光輝。時代的冰冷映照著讓人物的溫暖,許三觀在這麼殘酷的人世間,透支自己身體來支撐自己生活。
他不過是一個希望家庭越來越好的男兒。
有一次遇到自然災害,已經窮的揭不開鍋了,一家人每天都是喝清水一樣的玉米糊,許三觀就去賣血維持家裡的生活。
他罵著這該死的生活,又為了自己喜愛的家人,努力生活,拼盡全力。
我曾經在車上遇到一個家長,送孩子去補課,這位父親說他們不是本地人,為了孩子,在這座一線城市租房學習,家長說壓力很大。
孩子補課中午都不會點外賣,因為太貴了,能省就省。為了孩子,家長們何嘗不是在艱苦度日。
現實中有很多像許三觀一樣為生活所迫的人,但是有人只是嘴上說說並沒有行動,吃不得苦,得過且過。
許三觀和許玉蘭的愛情其實蠻狗血的,許三觀看上了許玉蘭,但是人家已經有男朋友,許三觀不放棄啊,開始給許玉蘭家裡東西。久經波折兩個人結婚了。
結婚了狗血的事情又來了,一樂可能不是許三觀親生的,可能是許玉蘭和前男友的孩子。
家裡因為這件事鬧得雞飛狗跳。
但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來了」這個情節。
文革時候,許玉蘭被批鬥,被人貼大字報。大家說許玉蘭年輕時候是個妓女。許玉蘭被剃了頭,兒子都想和母親劃清界限。
這時候許三觀來了
「許三觀將飯放在一隻小鋁鍋裡來到大街上,很遠看到許玉蘭站在凳子上,低著頭,胸前掛著木板,頭髮長出來一些了,她的脊背彎得像大字報上常有的問號一樣,
這世界上最好的情話莫過於「我一直都在」。不管你發生什麼,依舊陪在你的身邊。
許三觀對許玉蘭說「我來了」。我都要哭了
當時的社會環境,許三觀這種做法是會有危險的,別人躲還來不及。但是許三觀一直陪著許玉蘭。
許三觀說:「你們看,這鍋裡只有米飯,沒有菜,我只讓她吃米飯,也是在批鬥她」。
等人都快走光的時候。
許三觀對許玉蘭說:「我把菜藏在米飯下面,現在沒有人,你快吃口菜。」
許玉蘭邊吃飯邊說說:「菜你拿給孩子們吃吧」。
兩個人磕磕盼盼,吵吵鬧鬧,還是相伴了一輩子,患難與共,著實讓人羨慕。
許三觀就是這樣一個鮮活的人兒,讓人心生憐憫。
還記得第一次許三觀賣血,是因為村子裡的人說強壯的人才有資本去賣血,許三觀因為好奇去賣了血。這裡看到了許三觀的無知和愚昧。
許三觀在賣血的路上,碰到了小夥伴阿方,他們說賣血以前要把水喝足,讓肚子撐起來,許三觀照樣子喝了一肚子的水,那樣子滑稽又讓人哭笑不得。
許三觀用自己第一次的賣血的錢娶妻,從此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每次遇到生活上問題,不管是兒子生病,還是兒子找工作。許三觀就靠賣血來解決。
他的滑稽和愚昧,越發讓我們心生憐憫。
許三觀在冰冷的醫院流下了淚水,他喝過涼水,帶著虛弱的身體去賣血。讀著讀著十分擔心,他突然就倒下了,突然就死掉了。
他好像一輩子沒做什麼大事,他不完美,有嫉妒、自私。也有善良和堅韌,他經歷太多的苦澀。戲劇性的小說向我們展示了跌宕起伏的情節,給我們真實感。
餘華把他對於生活的感悟用故事的形式展現出來。面對該死的生活,許三觀一樣努力的活著。
許三觀最後一次賣血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豬肝和黃酒。
在許三觀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自己,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的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