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許三觀賣血記》:我們都是許三觀,卻沒有那樣的愛情

2020-08-05 當歸閱讀

《許三觀賣血記》是一本一看就停不下來的書,不用刻意堅持,一旦開始,就深陷其中,不知不覺就讀完了。

看書的時候對一個情節印象特別深刻,那就是「溫一杯黃酒」,這是每次許三觀賣血後對自己的獎勵。喝酒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對於許三觀來說卻難得一回。

許三觀是一個普通的市民,職業是一家絲廠的送繭工。每當走投無路的時候許三觀就會通過賣血來度過困境,等到許三觀老了的時候,心裡有點崩潰,因為自己已經不能再賣血了。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我們都是許三觀,卻沒有那樣的愛情


小人物的掙扎

命運的捉弄,讓許三觀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冒著生命危險去賣血,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家人,不管他是輸了還是贏了,都只是一種命運的掙扎。

許三觀必須靠著「賣血」來度過人生的種種難關。

許三觀不停地折騰,不斷地掙扎,越讓我們感受到他身上的光輝。時代的冰冷映照著讓人物的溫暖,許三觀在這麼殘酷的人世間,透支自己身體來支撐自己生活。

他不過是一個希望家庭越來越好的男兒。

有一次遇到自然災害,已經窮的揭不開鍋了,一家人每天都是喝清水一樣的玉米糊,許三觀就去賣血維持家裡的生活。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我們都是許三觀,卻沒有那樣的愛情


他罵著這該死的生活,又為了自己喜愛的家人,努力生活,拼盡全力。

我曾經在車上遇到一個家長,送孩子去補課,這位父親說他們不是本地人,為了孩子,在這座一線城市租房學習,家長說壓力很大。

孩子補課中午都不會點外賣,因為太貴了,能省就省。為了孩子,家長們何嘗不是在艱苦度日。

現實中有很多像許三觀一樣為生活所迫的人,但是有人只是嘴上說說並沒有行動,吃不得苦,得過且過。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我們都是許三觀,卻沒有那樣的愛情


不離不棄的愛情

許三觀和許玉蘭的愛情其實蠻狗血的,許三觀看上了許玉蘭,但是人家已經有男朋友,許三觀不放棄啊,開始給許玉蘭家裡東西。久經波折兩個人結婚了。

結婚了狗血的事情又來了,一樂可能不是許三觀親生的,可能是許玉蘭和前男友的孩子。

家裡因為這件事鬧得雞飛狗跳。

但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來了」這個情節。

文革時候,許玉蘭被批鬥,被人貼大字報。大家說許玉蘭年輕時候是個妓女。許玉蘭被剃了頭,兒子都想和母親劃清界限。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我們都是許三觀,卻沒有那樣的愛情


這時候許三觀來了

「許三觀將飯放在一隻小鋁鍋裡來到大街上,很遠看到許玉蘭站在凳子上,低著頭,胸前掛著木板,頭髮長出來一些了,她的脊背彎得像大字報上常有的問號一樣,

這世界上最好的情話莫過於「我一直都在」。不管你發生什麼,依舊陪在你的身邊。

許三觀對許玉蘭說「我來了」。我都要哭了

當時的社會環境,許三觀這種做法是會有危險的,別人躲還來不及。但是許三觀一直陪著許玉蘭。

許三觀說:「你們看,這鍋裡只有米飯,沒有菜,我只讓她吃米飯,也是在批鬥她」。

等人都快走光的時候。

許三觀對許玉蘭說:「我把菜藏在米飯下面,現在沒有人,你快吃口菜。」

許玉蘭邊吃飯邊說說:「菜你拿給孩子們吃吧」。

兩個人磕磕盼盼,吵吵鬧鬧,還是相伴了一輩子,患難與共,著實讓人羨慕。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我們都是許三觀,卻沒有那樣的愛情


讓人憐憫的許三觀

許三觀就是這樣一個鮮活的人兒,讓人心生憐憫。

還記得第一次許三觀賣血,是因為村子裡的人說強壯的人才有資本去賣血,許三觀因為好奇去賣了血。這裡看到了許三觀的無知和愚昧。

許三觀在賣血的路上,碰到了小夥伴阿方,他們說賣血以前要把水喝足,讓肚子撐起來,許三觀照樣子喝了一肚子的水,那樣子滑稽又讓人哭笑不得。

許三觀用自己第一次的賣血的錢娶妻,從此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每次遇到生活上問題,不管是兒子生病,還是兒子找工作。許三觀就靠賣血來解決。

他的滑稽和愚昧,越發讓我們心生憐憫。

許三觀在冰冷的醫院流下了淚水,他喝過涼水,帶著虛弱的身體去賣血。讀著讀著十分擔心,他突然就倒下了,突然就死掉了。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我們都是許三觀,卻沒有那樣的愛情


他好像一輩子沒做什麼大事,他不完美,有嫉妒、自私。也有善良和堅韌,他經歷太多的苦澀。戲劇性的小說向我們展示了跌宕起伏的情節,給我們真實感。

餘華把他對於生活的感悟用故事的形式展現出來。面對該死的生活,許三觀一樣努力的活著

許三觀最後一次賣血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豬肝和黃酒。

在許三觀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自己,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的生活著。

相關焦點

  • 《許三觀賣血記》
    上世紀90年代有一群人依靠賣血為生,許三觀就是這群人中的一個,他為了家庭,為了孩子,一次又一次走上賣血的路。「他的淚水在他臉上縱橫交錯的流,就像雨水打在玻璃床上,就像裂縫爬上快要破碎的碗,就像蓬勃生長出去的樹枝,就像渠水流進了田地,就像街道布滿了城鎮,淚水在他臉上織成了一張網。」
  • 餘華繼《活著》之後《許三觀賣血記》
    餘華以諷刺而又荒誕的筆法,通過描述一個小人物生活點滴展示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面貌。故事結構緊湊,語言簡潔。餘華的小人物是那樣自然而然的流露,有一絲一毫的貶義。這時候許三觀終於無法再花錢買烏龜當了。他讓徐玉蘭找何小勇要錢賠付當鐵匠,結果何小勇那個混蛋把徐玉蘭打罵了一頓。何小勇死活不認帳,真是混帳東西連兒子也不認。許三觀被逼無奈心底又善良,他覺得方鐵匠人好又倒黴,必須得賠人家錢。他就幫忙讓方鐵匠把他們家值錢的東西都拉走了。徐玉蘭、許三觀看著好好一個家幾乎都搬空了,無比的傷心。許三觀為了把東西都贖回來又走上了賣血的道路。
  •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一生,卻得以善終的秘密
    朋友們知道我素來清貧,他們打趣:「沒有賣血、賣腎吧。」我哈哈大笑:「好歹我讀了些書,不會把心交給物慾操縱的。」而世間沉沒在物慾中的人們,比比皆是,於是我想起了這本《許三觀賣血記》。講述的是主人公許三觀,通過賣血度過了人生的很多難關,等到所有的苦難都過去,老了的許三觀想為自己賣一次血,卻沒人要了。 餘華筆下的人物總是真實而善良,不管順境、逆境,努力的活著,他以平靜冷淡的語氣,樸素的語言,靜靜地講述主人公苦難叢生、波折戲劇的人生。
  • 《許三觀賣血記》:像許三觀這樣的底層人民,出路在哪?
    好在,古往今來,都有很多關心現實的作家。在他們的筆下,便有一些,反映了底層人民生活的作品。比如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這本書講述的主要內容是:「底層人民許三觀,為了讓自己的家庭,渡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不得不一次接著一次去賣血」的故事。這本問世後一直深受讀者的歡迎,且曾入選了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10部作品。
  • 《許三觀賣血記》:被綠之後選擇出軌的他,賣血養活了一個家
    《許三觀賣血記》是作家餘華於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餘華用17萬字敘述了主人公許三觀40年的動蕩生活,11次賣血養活了家中5口人。餘華所著長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已經喝了57天稀薄的玉米粥了,三個兒子還都在長身體,作為家裡的頂梁柱,他決定再去賣血讓家裡人吃口飽飯。許三觀生日的第二天,400ml血液從他的身體裡流走,他沒有像之前一樣,到飯店裡點盤炒豬肝和二兩黃酒來緩解身體的虛弱。因為,大飯店也在鬧饑荒,只有麵條供應。
  • 許三觀賣血記——一個靠賣血供養全家的男人
    初識餘華還是在電影《活著》中,看完久久感慨不已。有震撼,有唏噓,怎麼會有人如此不幸?又怎麼會有人接連遭受如此多的磋磨而又能苦苦活著熬下來。從富貴一家的種種遭遇中我們便知道活著已屬不易,無論如何:活著。
  • 許三觀賣血記:成年人世界裡一場滑稽又真實的鬧劇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普通工薪階層賣血的故事,這就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書裡記錄了許三觀的六次賣血經歷,把整個故事看下來,才會發現許三觀賣血一次比一次困難,過程也一次比一次坎坷。許三觀是城裡絲廠的送繭工,但是他有一個在農村的爺爺。
  • 讀《許三觀賣血記》
    許三觀是城裡絲廠的送繭工,村裡很早就有賣血的傳統,以致在這地方沒有賣過血的男人都娶不到女人。隨後,對比河東獅吼的許玉蘭和半推半就的林芬芳,他想補償一下林芬芳,從而第三次去賣血,用賣血的錢給林芬芳買了一大堆吃用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卻成了林芬芳丈夫和許玉蘭捉姦的口實,家庭矛盾再次爆發,但這對兒夫妻也算是扯平了,許三觀從此對許玉蘭也再沒有了道德綁架的優勢。
  •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為了傷害自己老婆,他選擇背叛,走向林芬芳
    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為了「傷害」自己的老婆,他也選擇背叛,所以走向了林芬芳許三觀是餘華筆下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物,在現實世界並不存在,就是這個不存在的人物,因為餘華在小說《許三觀賣血記》裡面刻畫的太飽滿,很多人會不自覺地覺得這個人就存在於我們身邊,伸手就可以觸摸得到。很多人為什麼喜歡許三觀,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善良。善良到什麼程度呢?
  • 《許三觀賣血記》:12次賣血映射出許三觀對於家庭的愛與擔當
    ———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繼《活著》之後的又一部力作,故事發生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小城市,講述了1949年後幾十年中國的生活。12次賣血經歷,在苦難中頑強求生01 在農村只有賣血的人身體才好,才能討到媳婦。許三觀回村裡看他爺爺的時候,聽到村裡女人的談話,他才知道在這地方沒有賣過血的男人都娶不到女人。還未娶親的許三觀,跟著村裡的阿方和根龍去城裡的醫院賣血。
  • 讀《許三觀賣血記》,我看到了父親的影子
    最近一直在讀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跟隨書中主人公的生命歷程,我仿佛看到了父親和我們家庭的發展史。所以 對於書中的敘述會產生一種熟悉感,雖然我父親是賣力養家,許三觀是賣血,但都是為了這個家而拼儘自己所有。
  • 再讀《許三觀賣血記》: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錢
    這是小說《許三觀賣血記》中的一個場景,沒有錢,沒辦法給孩子看病,主人公許三觀再一次走上了賣血的道路。《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1995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講述的是主人公許三觀——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通過賣血度過了人生的一道道難關。
  • 《許三觀賣血記》:生活越是荒誕,成長越是艱難
    在我還沒有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許三觀賣血記》這個名字就給我一種普遍意義上的悲劇之感,像餘華的《活著》,雖為活著但是都在死去,許三觀也一樣,到最後不過會是悽悽慘慘的死去,讀完才發現,不是只有死,才能稱之為悲戚,普通人拼勁全力活著的樣子才最為苦楚。
  • 餘華經典小說《許三觀賣血記》改編電影,窮人無力生存,只能賣血
    這天中午休息的時候,工友們都被一個漂亮的女人吸引住了,女人名叫許玉蘭,是十裡八鄉有名的美人。等她走進工地的時候,大家都湊上前去買她的零食,實際上都是想近距離觀察許玉蘭。許三觀因為沒有錢,只能躲在後面偷看,這時許玉蘭注意到了他,沒有收錢,抓了一把爆米花送給了許三觀。許玉蘭的無意之舉,讓許三觀悸動了很久,很久。
  • 《許三觀賣血記》他賣血11次,都是為了誰?深度解析
    導語餘華小說《許三觀賣血記》講述了主人公許三觀十多次賣血的經歷,不同時期賣血的目的不同,心境不同。他通過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又一個難關,戰勝了命運中一次又一次的驚濤駭浪。當風浪之後,會給人深深的思考,讓人們能珍惜眼前,更好的活在當下。
  • 讀《許三觀賣血記》感悟:一個人的品質其實被無數人悄悄擁有著
    在《許三觀賣血記》,餘華在德文版自序提到:一個人的品質其實被無數人悄悄擁有著。我感覺這句話可以作為這本書的一個重要思想。許三觀身上可以感受很多中國父母最優秀的品質。許三觀賣完血:總會去勝利飯店:「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黃酒給我溫一溫。」成為自己賣血的一種嘉獎儀式感。
  • 讀《許三觀賣血記》,我發現長久的婚姻,都做到了這幾點
    《許三觀賣血記》是餘華在1995年寫的一部作品,該作品繼承了餘華一貫的現實主義風格,它圍繞著主人公多次靠賣血、來幫助家庭渡過難關的故事,表現出了普通人民生活的苦難。不過《許三觀賣血記》和餘華以前的作品,比如《活著》《兄弟》等也有所不同,它除了描述苦難,在苦難中,還夾雜著博大的溫情。
  • 《許三觀賣血記》:讀懂了父愛,你就讀懂了人生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餘華筆下的這位「亡命徒」。[玫瑰]他叫許三觀,是絲廠的送繭工。父親早死後,母親也拋下了他,另嫁他人。從小與爺爺相依為命。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賣血這件事。許玉蘭將家裡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條,許三觀對許玉蘭更是疼愛有加。每次許玉蘭生理期時,許三觀都是包攬家裡所有的事務。
  • 《許三觀賣血記》:一個男人經歷的三件大事:被綠,出軌,賣血。
    的長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講述了工人許三觀,依靠賣血度過生活中一個又一個難關,寫出了一個小人物畢生歷經的磨難和溫情。許三觀的一生經歷了時代的動蕩,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文革」以及知青下鄉,無不為他的五口之家帶來驚濤駭浪,為了家人他付出了所有,一路賣血到差點喪命。這部作品入選為韓國《中央日報》100部必讀書,並被韓國導演河正宇搬上大熒幕,成為首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由外國演員自編自導的電影。在餘華的原著中,許三觀的人生,簡單地概況只有六個字:被綠,出軌,賣血。
  • 《許三觀賣血記》:人生雖苦,卻總有慰藉,已是幸運的《活著》
    我沒想到的是,有人竟以賣血作為證明。 這個人,就是許三觀,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裡面的許三觀。其實,準確地來說,不單單只是許三觀一個人,而是許三觀爺爺鄉村裡的所有人。他們都認為,只有常去賣血的人,身子骨才是結實的;而沒有賣過血的人,則說明身體不好,這種人連婆娘都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