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讀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跟隨書中主人公的生命歷程,我仿佛看到了父親和我們家庭的發展史。所以 對於書中的敘述會產生一種熟悉感,雖然我父親是賣力養家,許三觀是賣血,但都是為了這個家而拼儘自己所有。
生命是無常,可是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得能吃苦,會生活。於是就有了書中許三觀賣血得錢娶媳婦的現狀;更有了父親在生產隊「小車不倒只管推」的精神。
書中主人公許三觀從小父母早逝,爺爺和叔叔成為他最親的人。青年時代的許三觀成為一名絲廠送繭工,凡事只能靠自己,靠著第一次賣血所得娶了媳婦成家。我父親的出生日期要比書中的許三觀晚一些,記得父親曾經給我講述他很小的時候,村裡大煉鋼的場景。由於爺爺身體不好,父親不到16歲就去生產隊幹活掙工分,到了19歲已經完全成為家裡的勞動主力。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年輕的父親晚上去鄰村一個石子廠推水泥方。因為家裡吃飯人口多,父親不得不白天在生產隊掙工分,晚上幹其他活掙點錢過冬。雖是寒冬臘月,北方的寒風恨不得在人身上抽血道子,可是推小車的人身上都冒著熱氣,汗水都溼透了秋衣秋褲。父親乾脆把棉衣都脫了,只穿著線衣熱火朝天的幹活。靠著那個冬天晚上推水泥方所得,爺爺奶奶家那年春節終於吃上了水餃,並且爺爺計劃來年春天為父親蓋娶親的房子。
關於自己推小車的時光,我從小到大都記不清父親講述了多少遍。我出門求學工作後,每次回家父親都會將這些回憶一一講給我聽。每次都是喝著小酒,臉上因為激動發出紅光,仿佛自己重新回到了那個熱火朝天的年代。正如父親所說:無論在什麼時代處境下,我們都不能牢騷抱怨,好好過日子才是最實在的。
養娃有各種艱辛意外,可是父親們從來不說,默默地將自己偉大的愛無怨無悔地奉獻給孩子。
書中前半部分描述許三觀的大兒子一樂越長越不像許三觀,坊間都傳聞一樂不是親生的。許三觀當然是非常氣憤,也會對一樂和其他兒子做區別對待。可是日久見人心,父愛超越了血緣,這個家終於沒有了隔閡。小說後半部分向我們講述了許三觀為了給一樂籌錢治病一路賣血到上海的經歷。為了讓身上血多起來,許三觀在寒冷的海邊吃鹽才能喝下更多的水;由於賣血太頻繁,整個身體虛弱到全身害冷打顫,好似一陣微風都能吹走;因為嚴重貧血暈倒在路邊,被送到急救室又重新花錢輸血的絕望無奈。讀到這裡,我忽然明白,縱使許三觀普通再普通,可是他竭盡全力付出了全部,向我們展示了不普通的父愛。
同樣,我的父親用自己的勞動辛苦供養我們上完大學。當時在我們農村,沒有多少孩子能得到這樣的機會,可是父親卻做到了,可以想像有多麼不容易。記得剛進入大學,自己進入了迷茫期,不知道學習的意義。還記得父親坐在果園地上,若有所思的抽著旱菸,然後笑眯眯的對我說:其實我讓你上大學,從來沒想到以後你能掙多少錢,更沒想過讓你改變咱這個家的命運。我就是想你別和我們似的沒有文化,想著以後你能有自己過日子的資本,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我一下子明白了,知道應該怎麼做了。這就是我的父親,總是能將複雜的問題用自己的生活智慧向我們講明。
命運我們管不著,可是不認命我們卻可以做到。
通過小說中許三觀家庭命運發展,我們也了解了時代的各種大背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主人公一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產生了很多性命攸關的危機。可是許三觀一家憑藉著一股韌勁堅強的生活。這是千千萬萬普通百姓生活的縮影,所以每個人讀這本書,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我想這也是此書如此受歡迎的原因之一,餘華不僅讓我們知道了當初賣血這個現象,更讓我們找到了在艱難困境下生活下去的勇氣。
父親出生日期和書中主人公差不多,歷經磨難走到現在,所以父親特別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即使到了重病後期,雖遭受痛苦折磨,可是父親還會告誡我們:不要輕易放棄,不論生活多難。我給你們先做一個榜樣。我不管生命多長,我只在乎每天。於是父親還是照樣在田地裡忙碌,直到小車徹底倒下了。可是我們都記住了父親的叮囑:不要害怕吃苦,不要害怕艱難,因為總有一天,自己會發現打拼階段是人生最美好的時期。
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有各種各樣的解讀,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以上是我的解讀。也感恩有這樣好的機會去梳理父親陪我們走過的日子。祝願所有人安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