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自非瘟發生以來,我國生豬及豬肉一直處於供應不足的狀態,這也使得豬肉價格一直處於高位。對普通人而言,根本就不敢輕易吃肉,有的甚至幾個月都沒有見到肉腥味了......
實際上,豬肉價格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持續上漲,現在全國豬肉價格普遍在35元以上,甚至有的地方超過40元,大家都直呼「吃不起」!
在豬肉供應緊缺且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為確保豬肉市場穩定運行,國家實行多措並舉積極引導市場預期,加強調控生豬和豬肉價格。自今年以來,國家多次向市場投放儲備凍豬肉,投放密集程度遠遠高於往年。近段時間,儲備肉投放頻率更是達到「一周一次」。
「儲備肉」這個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很顯然,這是國家宏觀調控豬價的重要手段,為穩定豬肉市場,投放中央凍豬肉儲備,有利於增加豬肉市場供應,促進價格平穩運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保供穩價」。
官方數據顯示,我國7月份共投放四批次累計4.8萬噸中央儲備凍豬肉。截止目前為止,我國共投放了50萬噸儲備肉。據華儲網消息,8月21日將再投放1萬噸儲備肉,這是年內第29批投放的中央儲備凍豬肉,屆時累計投放量將達51萬噸!從中央儲備肉的適時投放情況來看,後期將會持續加大市場豬肉供應量,這對於生豬價格也將形成一定的利空作用。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8月份第二周(8月10日至16日)全國豬肉平均價格56.02元/公斤,與前一周持平,同比上漲72.7%。截至今日(8月19日)14:00時,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48.18元,比昨天上漲0.2%。總體來看,儘管豬肉價格出現過下跌跡象,但目前仍處於高位運行。
那麼,儲備肉對豬價的打壓效果到底有多大?為什麼已經投放了50萬噸的儲備肉,而現在的豬肉價格卻一直居高不下?
首先,要知道,我國是豬肉生產大國,同時也是豬肉消費大國。據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豬肉消費量約112584千噸,而中國的消費量就達56115千噸,佔全球豬肉消費量的50%。而到目前為止,今年投放的儲備肉總共有50萬噸,而且是累計投放28次,才達到這個量,所以這點儲備肉對市場上產生的實質性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
換句話說,儲備肉的頻繁投放,只能在短期內緩解豬肉供應緊張局面,這是政府釋放出對豬肉「控價」的信號,同時也表明了政府穩定豬價的決心。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反映了當前生豬供給缺口明顯,下遊經銷商以及養殖戶紛紛看好後市,豬價自然也難有大跌行情。
其次,受近期多地冷凍產品檢測出新冠病毒的影響,大多人對凍豬肉消費也會相對比較謹慎,而且中國人原本就對凍豬肉就有所牴觸,大家都習慣性地買鮮豬肉,這就使得儲備肉投放對市場調節作用受到一定限制,消費者也都轉而購買鮮豬肉,對生豬及豬肉市場或多或少產生一定利好。
不過,就算是真的有人想買,也沒有那麼容易。因為那些儲備凍豬肉一般都是餐飲業的飯店、食堂以及深加工企業等需求較多,而且儲備肉的買賣,是需要一定的資質的,並不是所有超市都有這種售賣儲備肉的資格,所以很少有人能看到儲備肉的存在。
對於豬肉價格的上漲,業內專家分析表示,影響到豬肉價格漲幅過大的因素,一方面是由於隨著企業復工復產,餐飲服務逐漸恢復,對於餐飲相關的豬肉需求有所擴大;另一方面是由於7月份南方汛情對於生豬的生產和調運產生不利影響,使得一度下降的豬肉價格再次出現反彈。
目前國內生豬市場供需矛盾突出,豬肉價格不斷上漲,百姓無能為力,叫苦不迭。其實現階段的豬肉價格居高不下,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從去年以來,由於一些不合理的限養禁養措施,我國的生豬產能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今年生豬產能恢復效果暫無明顯改善,想要恢復到正常水平也是比較有難度的,加之非瘟疫情時有發生,致使生豬存欄量始終處於緊張的狀態,所以目前依舊處於「缺豬又缺肉」緊張局面,短期內豬肉價格將繼續維持高位運行,但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
但不論怎麼說,生豬生產恢復是持續向好的,等到我國生豬產能恢復到正常水平的時候,那麼豬肉價格必然會有所下跌,無非就是時間問題了。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生豬的產能已經恢復到前年的81%,預計後期生豬價格會逐漸回落,但是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豬肉價格會出現轉變。對於消費者來說,到時就能吃到便宜的豬肉了!
通常來說,投放儲備肉,對市場的「保供穩價」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很明顯有失偏頗,儲備肉的投放能短暫緩解供給壓力,但遠不能促使豬價持續下降。
在當前生豬生產恢復還未達到正常水平的情況下,與其說儲備肉是調控肉價的手段,不如說是在豬肉價格過高釋放出的「信號」。要治標的話,還是得要我們自身更加重視長期政策的堅持,穩定住生豬生產,穩定住豬肉價格,穩定住民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