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青銅器2012年在臺灣「火」一把(圖)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中國古代青銅器2012年在臺灣「火」一把(圖)

  中新網12月26日電 2012年,中國古代青銅器著實在臺灣「火」了一把。

  10月初,為弘揚中華文化,中國金幣臺灣總經銷——臺灣大洋金幣公司開始在臺北市鬧市區的大型電視屏幕和部分公交車上播登廣告,推介中國人民銀行今年8月發行的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1組)。

  青銅器是由青銅製成的各種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的青銅時代,是世界文明的象徵之一。中國古代的青銅器製作精美,代表著先秦時期高超的技術和文化,是中華民族祖先對人類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該套紀念幣共5個品種,其中金幣2枚,銀幣3枚。

  5個品種中,包括5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商代獸面紋方鼎,1/4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夏代乳釘紋爵,1公斤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商代獸面紋斝,5盎司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商代獸面紋鬲,1盎司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商代弦紋盉。

  10月8日,由臺北故宮博物院與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共同主辦,集結了陝西省歷史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8家博物館珍稀館藏文物的「赫赫宗周—西周文化特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

  據臺北故宮博物院在當天的記者會上介紹,176件珍稀出土文物中,屬於大陸一級文物者數目高達54件套,規模堪稱空前。包括有刻鑄長篇銘文的青銅器、新近出土的甲骨卜辭、陶瓷器、蚌器,以及芮國墓地出土的眾多精美玉器、金器等。

  其中,除了大陸特批來臺的「何尊」、「牆盤」兩件明星青銅器展品外,陝西省扶風縣出土的中國古代青銅器周厲王「(左害右夫)簋」和「(左害右夫)鍾」這次也在臺與臺北故宮典藏的周厲王「宗周鐘」聚首同院展出,堪稱空前盛事。

  繼赫赫宗周之後,10月19日,兩岸合璧的「商王武丁與後婦好——殷商盛世文化藝術特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

  這次展覽匯聚了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武丁與後婦好相關文物117組件、河南博物院8件、臺北故宮博物院3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32件、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1件,以及蘇格蘭國家博物館1件等共362組件珍貴文物,其中也有部分是珍貴的中國古代青銅器,可謂精銳盡出。

相關焦點

  • 司母戊鼎是中國古代最大的青銅器?錯!
    科技日報記者 喬地長期以來,司母戊鼎一直被認為是中國青銅時代最大的青銅器,甚至寫進了中學歷史教科書。但10月10日在紀念甲骨文發現110周年之際,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獲悉,他們已發現3個比製作現有司母戊鼎更大的範。該站原站長、著名考古學家唐際根研究員斷言:「司母戊鼎並非中國古代最大的青銅器!」至多可稱為「存世的中國青銅時代體量最大、重量最重的青銅器」。
  • 古代青銅器名字為啥有點「怪」?帶銘文的青銅器更值錢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名稱大多有些「古怪」,用字也頗生僻。以青銅器的「飪食器」來說,就有鼎、鬲、甗、簋、簠、盨、敦、豆、鋪、盂、(奠下加皿字)、鍪、俎、匕……這些名稱除了器物本身有名稱和結合典籍可以確定名稱的外,有不少叫法都是後人定的。青銅器上的銘文被稱為金文,那麼金文又是什麼字體?
  • 中國國家博物館之四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展
    展覽前言        《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專題陳列共有展品103件,分為「商代的青銅器藝術」、「西周時期的青銅器藝術」和「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藝術」三個部分,主要展示從商代晚期至戰國末期的中國古代青銅器,階段性地演繹了我國青銅藝術的發展歷程。
  • 青銅器金光燦爛稱「吉金」
    中國的青銅文化起源於黃河流域,大概在黃帝時就有了青銅器,如《史記》有黃帝「獲寶鼎」之說,《黃帝內經》有黃帝「鑄大鏡十二面」之說。因考古發掘中還沒找到夏代以前的青銅器,故學術界一般認為中國的青銅文化始於公元前21世紀,止於公元前5世紀,大體上相當於文獻記載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時期,約經歷了1500多年的發展史。
  • 青銅器上的法律史
    上圖這件青銅器名為何尊,製作於周成王時期,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賈村塬。這篇銘文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一篇法律判決書,亻朕匜也因此贏得了「中國第一青銅法典」的美譽,研習中國法律史的同學不可不知。
  • 考古首次發現三千年前西周戶氏家族青銅器群
    考古首次發現三千年前西周戶氏家族青銅器群   經過半年多的考古清理工作,考古學家最近確認在陝西省寶雞石鼓山墓地發現的與「禁酒器」相伴面世的青銅器群屬於戶氏家族所有,其中廡殿式屋頂蓋的戶彝是目前出土最大的方彝,戶氏家族墓地的發現為研究商末周初的時代畫卷和古代中國家族史提供了珍貴資料。
  •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青銅鑄文明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位於寶雞中華石鼓園內;​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寶雞市博物館,1998年9月8日遷到公園南路,更名為寶雞青銅器博物館。2006年寶雞市委市政府決定在「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的出土地石鼓山建設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 中國八大國家級博物館:金沙遺址文明的代表,圖5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2001年,金沙遺址被評選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2012年,金沙遺址被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2、蘇州博物館:國內保存完整的一組太平天國歷史建築物,1999年蘇州政府邀請世界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是一座集現代化館舍建築、古建築與創新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 新疆若羌縣米蘭遺址出土罕見青銅器
    24日,記者從新疆若羌縣文物局獲悉,若羌縣近日從米蘭遺址發掘出土一件龍頭鳳尾青銅器,外觀和組構特徵與古代青銅器「斧鉞(yuè)」極為相似。圖據百度據若羌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局長孟捍高介紹,這件從米蘭遺址發現的青銅器中間帶圓孔,圓孔直徑2.6釐米,一頭似扇形的斧,寬8.4釐米,上方有鏤空的V字形花紋,另一頭似錘,呈橢圓形
  • 臺灣最大的博物館,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的重地!
    臺北故宮博物館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的重地,其建築氣勢恢宏,是臺灣最大的博物館。對於臺北故宮博物館的建築風格,其是仿造了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的形式建成,整座建築,給人的感覺就是莊重典雅,並且富有中華民族的特色。
  • 鄂爾多斯青銅器起源中國北方長城沿線地帶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12月27日電(記者丁銘)針對學術界關於鄂爾多斯青銅器起源問題的爭論,鄂爾多斯青銅器研究專家、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博物館副館長楊澤蒙近日表示,近年來對朱開溝遺址考古的不斷深入研究表明,鄂爾多斯青銅器起源於中國北方長城沿線地帶。
  •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於青銅器內?其載體何尊有哪些歷史意義
    何尊是一種青銅器的名稱,大致位於西周早期(成王時期),何尊高39釐米,1963年在陝西寶雞賈村鎮出土。"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的銘文。尊是盛酒器,流行於整個商代和周代。何尊是一個名叫「何」的貴族用作祭祀的尊。
  • 周邦肇作 ——陝西寶雞出土商周青銅器精華展述評
    2012年以來,寶雞石鼓山又相繼發現了一批重要的商周墓葬,出土了不少罕見甚至是首次發現的青銅珍品,被評為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展覽策劃近5年來,各地博物館舉辦了一系列有關寶雞周原或者西周青銅器的展覽,如2012年臺北故宮的「赫赫宗周——西周文物特展」、2014年北京國博的「守望家園——陝西寶雞群眾保護文物成果展」、2014年上海博物館的「周野鹿鳴——寶雞石鼓山西周貴族墓出土青銅器展」、2014年湖北省博物館的
  • 中國|散落世界各地的青銅器,在數字博物館重聚
    Bronz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reunite in a digital museum 中國銅陵市的一家新型博物館通過虛擬方式,展出了漢代以來的中國古代銅器和青銅器,其中包括多件由國外博物館收藏的文物。
  • 【發現湖南】誰的青銅器——探尋湖南商周青銅器之謎
    挖紅薯、洗菜、遊泳「撿到」了青銅器 回顧湖南商周青銅器發現的過程,是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1919年,桃源縣漆家河鎮的一個農民在自家房前平整土地時,偶然挖出有「方罍之王」稱號的皿方罍。這也揭開了湖南商周青銅器偶然性發現的帷幕。
  • 兩岸高考語文試題分析:臺灣更注重古代文化
    2002年,臺灣地區正式宣布取消大學聯考,實行學測和「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簡稱「指考」)並行制,考生可以二選一或者兩者都選。學測迄今已走過20年的歷程,成為臺灣地區最重要的大學入學考試。2014年報名考生人數14萬人,基本上為應屆高中畢業生之總數。自2010年始,學測成績被作為大陸普通高校招收臺灣高中畢業生的依據。
  • 山西渾源李峪青銅器「犧尊」的前世今生(圖)
    夏朝至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光輝燦爛的青銅時代,而侯馬是當時的中國青銅之鄉。我也許隨著晉代兩國的聯姻從晉國來到塞北,又成為趙國的墓葬品。我的名字,來源於《詩經》:「白牡騂剛,犧尊將將」(白牛紅牛作祭禮,牛形酒杯噹噹響)。  作為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上海市民最喜愛的十大文物之首,人們稱我為世上獨一無二的珍品、中國青銅器的一個重要標誌。
  •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國文物青銅器篇:九州銅人分享
    「東洋館」是1968年開放的新館,設10個陳列室,分綜合陳列、埃及藝術、西亞、東南亞藝術、中國藝術、朝鮮藝術和西域藝術等部門,展出日本以外的東方各國各地區的藝術品和考古遺物。其中,主要展出的是中國藝術品,佔5個陳列室,展品有史前的石器和彩陶,商周的青銅器,漢代的陶器和畫像石,魏晉南北朝的佛像,唐代的金銀器和三彩,宋、 元、 明、清的瓷器和書畫等,有些文物已被列為「國寶」、「重要文化財」級文物。
  • 《國家寶藏》這麼火,九大國家級博物館你不了解一下嗎?
    央視爸爸的又一巨作《國家寶藏》徹底火啦(其實已經火了很久,怪我接受資訊比較慢),竟然可以在娛樂至死的時代力壓如此多綜藝節目實屬不易,足以看出這部綜藝節目實力非凡!如此一來,不單國寶「活」了,連帶節目中的9大博物館也「活」了一把!拋開節目本身,讓鄙人為各位來一次嚴肅而正經的介紹!
  • 中國最早鐵器是出現在什麼時候?鐵器與青銅器在戰爭中的地位角逐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在冷兵器時代,經常被提及的兩種武器金屬,其一就是青銅,其二就是鐵器。在戰爭史上鐵器所打造的武器,質量要比青銅更輕、硬度要比青銅更硬、武器要比青銅更鋒利。那麼鐵器在中國最早是在什麼時候開始被運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