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年前,浙江始祖「建德人」在浙西繁衍生活,浙江遠古文化初露端倪,煌煌中國、悠悠華夏一脈相承的血緣與文明在此印證。
1800年前,三分天下,置地建德。「建德侯」孫韶施德政、行善治。自此「建功立德」的故事在此地生生不息,「建功立德」的精神融入血脈、雋永流傳。
1200多年前,孟浩然移舟泊煙渚,寫下「江清月近人」的千古名篇《宿建德江》,嘆曰:「湖經洞庭闊,江入新安清。」李白在遊歷名山大川後,更對新安江心馳神往:「他年一攜手,搖艇入新安。」
1100多年前,杜牧治理睦州(建德),興利除弊,勤政愛民,也醉心於建德詩畫山水,贊此地「有家皆掩映,無處不潺湲。」
900多年前,範仲淹主政建德,興州學、修水利。更寫下詩作47篇,佔其盡數六分之一。「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思範」牌坊千年挺立在古府街頭。
800多年前,陸遊奉調嚴州(建德),臨行前,宋孝宗對其說:「嚴陵(建德)山水勝處,可賦詠自適。」陸遊在此寫下300餘首詩文,並在此刊刻成《劍南詩稿》。更有陸遊祖孫三代都主政嚴州,繁榮地方文化,嚴州成為全國刻書和出版重地,為後世留下大量名篇巨著。
500多年前,明代吏部尚書章懋遊歷至此,沉醉茶鄉,詩云:「舟過新安江,鼻間皆茶香。清風吹綠波,壺中養心湯。」
60多年前,建德建起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製設備、自己施工建造的大型水利發電站新安江水電站。「西子三千個,群山盡失高。峰巒成島嶼,平地卷波濤。」這座中國建設史上的豐碑,攜從新安江水庫70米深處流出的清澈寒江,造就了「水清、風涼、霧奇」的永遠17度的清涼水世界、夢幻新安江,也造就了一個舉世聞名的千島湖。
這裡,是錢塘江「唐詩之路」的勝地、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兩江一湖」的明珠;是三江交匯之地、雙塔凌雲之洲;是《水滸》的金戈、《三國》的英俠、《西遊》的蹤影、《聊齋》的遺篇;是新葉的耕讀傳家、慈巖的江南懸寺;是富春山居的七裡揚帆、九姓漁民的漂泊漁火;是春秋子胥的野渡、五祖少康的淨土、農夫山泉的故鄉……這裡,是千年古府、江左望郡;也是江南秘境、世外桃源。
浙江衛視《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第二站的故事,就在這個如詩如畫的江南小城拉開了精彩帷幕,帶著《宿建德江》的意境、意象,讓人流連、留戀。
我們看到那份對於文化的敬意。節目秉持初心,在旅遊中尋找文化、感知文化、體悟文化。節目以邀請本期嘉賓——《清平樂》中範仲淹的扮演者劉鈞為開局,用心非常。從範仲淹主政建德開場,從孟浩然宿建德江開篇,談笑風生不經意間,就講述了水滸與方臘的徵戰、睦州與嚴州的故事,講述了朱元璋與陳友諒的決戰、劉伯溫與九姓漁民的由來,講述了新安江水庫的建設與抗洪救災的壯舉。從頭至尾,嘉賓們始終以一種謙虛、謙和、謙誠的姿態,從山水品到人文,從故事讀到歷史,娓娓道來、如沐春風,以溫馨、溫和的節奏,讓觀眾在輕鬆愉悅、喜聞樂見中感受、觸摸建德——這座「文脈繁盛之鄉」的人文之美、文化之韻,這條「浙西唐詩之路」的清江明月、山高水長。
我們看到那份對於鄉愁的愛意。在新安江奇霧中「騰雲駕霧」,在十七度寒江中「一葦渡江」之後,節目的一個高潮,是華少、張紹剛、胡海泉、劉鈞、李藝彤等嘉賓在嚴州古府看本地人跳數百年歷史的「嚴州鬥蝦」,在每一個有鄉土故事的「人間風味」前聽小攤主說美食,和頭部主播「烈兒寶貝」一起,各顯神通為建德鄉土美食「直播帶貨」。九姓漁民的魚頭煲、祖孫三代的豆腐包……節目用最新潮的「網感」,推介最樸素的食材,讓觀眾在忍俊不禁的同時,看見鄉愁、嘗到鄉味。與其說,建德在積極保護古城文化,不如說,建德人正在努力留住鄉愁。在山頂民宿,嘉賓們摘豇豆、挖花生、採茄子,烹飪自己拿手的農家菜,直言從藝生涯的真心話,褪去光鮮與繁雜,夜空、星海、菜地,還有小土狗,有多久沒有感受到這樣的質樸、這樣的自然。
我們看到那份對於美好的情意。今年,浙江衛視繼樹幟「中國藍」12年後再度升級品牌戰略,提出「美好中國」全新品牌定位。這既是對媒體社會責任的主動擔當,也是對品牌戰略的一次再升華、再出發。《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就是「美好中國」品牌中靚麗的一扇窗口。節目探尋美好、探索美好、探究美好,追求景物之美、風味之美、文化之美。比如這期中,嘉賓們用相機捕捉展示最有美好感的照片,在星空下回味人生之路,在時光郵局給未來的自己寫信,都寄託和承載著希望與美好。另一方面,以建德為代表的浙江城市、中國城市,銘記著過往、留存著文華、呵護著生態,以山水為底蘊,以人文為風骨,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道路上,快步前進、快意江湖。這安寧靜好的歲月、淡定從容的時光、這有夢想有希望的未來,正是我們嚮往的美好、歌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