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有何講究?老祖宗的餐桌禮儀

2020-12-14 一趣界

不知禮,無以立。這句話出自《論語堯日篇第二十》,孔子的意思就是人要是不知道禮儀,就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從這裡就能夠看出來,孔子對禮儀的看中,也能夠知道為什麼中國一直把禮儀看得非常重。

▲一桌簡單的家常宴席

前言

從中國古代歷史來看,從百家爭鳴開始儒家就佔據了一席之地,隨著歷史的逐漸發展儒家慢慢成為最主要的思想。因此,儒家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而儒家也是非常講究禮儀的,在儒家最講究的就是父子君親師這樣的觀等級關係,因此中國就把禮儀看得非常的重。

▲餐桌上的禮儀

中國的禮儀體現在方方面面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很多禮儀都已經慢慢的消失了,但是餐桌上的禮儀一直被保留了下來,這是因為在餐桌上必須要有一定的禮儀,不然就會顯得沒有修養。

▲豐盛的上午茶

01 現在依然沿襲的一些餐桌禮儀

說起在餐桌上的禮儀,其實古代對於這一點非常的講究,現在也依然如此,即使沒有像古代那麼繁瑣,有一些東西也是一定要注意的。

在古代請別人一定是要下請帖的,如果是要上門拜訪也要給人家出示一張拜帖,但是現在這些東西都已經慢慢的消失了。不過我們現在還是會先打電話或者是發送微信詢問一下對方,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再去,這樣是比較有禮貌。

▲古時候的餐桌禮儀

還有一點就是在古代如果是身份比較尊貴的人來拜訪,那麼主人是要到門口迎接的,而在客人離開的時候主人也要主動的送別客人,一般是送出門七步,這樣才算是盡到了禮數,別人也不會挑出毛病。

除了這些迎來送往的禮儀之外,在餐桌上的禮儀更多,如果不懂的話輕則鬧笑話,重則引得客人不滿意,顯得非常的失禮。

02懂這些餐桌禮儀很重要

為什麼總說「菜不擺三」,要知道這跟祭祀比較有關,因為古人擺盤祭祀的時候選擇的都是單數,所以3這個數字經常出現在祭祀的情況下,所以如果吃飯的時候上了三盤菜就會給人一種被祭祀的感覺,非常不舒服。還有就是三和散同音,散的寓意不好所以不喜歡用

▲祭祀菜品

對於如何使用筷子,中國在這方面的講究就更多了,首先筷子不能插在飯碗上,這也是跟祭祀有關係,如果把筷子插在飯碗上,就像是祭祀先人正常吃飯的時候,是絕對不允許有這樣的舉動的。

▲菜一般都要是雙數

還有一個在飯桌上的禮儀就是 「筷不成五」這個就是主要說的是餐桌上不能出現的筷子的形式,首先就是不能有還帶著水珠子的筷子,還有就是不能有夾過菜的筷子,然後就是筷子不能橫著放倒著放以及交叉著放這幾種方式都是不可以的。如果飯桌上沒開席的時候有這樣的筷子出現,那就是對客人極其的不尊重。

▲餐桌上的筷子

說完了餐桌上的菜和筷子的要求,下面就要說一下對於席間人數的要求,在古代的時候要求一桌不能坐6個人。這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形態上不好看,如果一個方形的桌子或者圓形的桌子坐上了6個人之後,整個看起來就會像一個烏龜。這樣的席面會被說成這是烏龜席,對在座的所有人都是一種侮辱,這就是「席不坐六」的理由。

▲烏龜席

綜述:

在了解了這些禮儀之後,是不是對中國古代的文化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呢?其實在古時候對於禮儀的要求比現在要多得多,如今已經因為生活習慣改變了,禮儀減少了很多,但是像一些好的餐桌禮儀和個人修養方面的要求確實應該繼續保持下來。

【參考資料】《論語》、《禮記》、《餐桌禮儀》【圖片來源網絡】【文案編輯】目海志桃麗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講究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講究?大家都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能有這個稱呼,其不僅僅是因為歷史悠久,還與古人留下的文化禮儀等等,都有有所關聯。比如我國劉徹已久的餐桌禮儀了,這個就有很大的講究,而古人就用一句話來表述了一些餐桌禮儀。
  • 老祖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飯桌上都有啥規矩?
    也許,每個人都曾有過相似的經歷,那就是飯桌上老人常說筷子不能插在米飯中,亦或是筷子不能敲打飯碗等等,只聽老人常說這是不禮貌不被允許的,但很少有人問到為什麼。今天就來說說這飯桌上的各數禮儀,為何老祖宗都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些規矩究竟有何意義?
  • 古人說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吃飯過程中謹遵食不言的規矩,不得用自己的筷子給客人夾菜。隨著時間的流失,傳統的餐桌禮儀已經被我們簡化了許多。不過,其中一些充滿寓意的禮儀文化依然存留在我們的飯桌上。比如:「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雖然聽起來很怪異,裡面卻包含了大量的風俗文化。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生活講究,沿用至今
    無論日常待人處事,還是生活點滴,無不講究一個「禮」字,即使是在餐桌上吃飯,老祖宗也是講究的,吃飯時,講究的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雖然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中,這些老規矩漸漸消失了,但細細品讀,卻發現,實際上,這其中有許多講究的確很有趣,有些甚至至今仍為人們所遵循。
  • 老祖宗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些飯桌規矩有啥講究
    中國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家,從古至今就十分重視,從古代開始便誕生了諸多有關禮儀的規矩。大到朝廷,小到飯桌都有著不同的禮儀。雖然一些禮儀已經被淘汰,但是某些禮儀還一直延續至今,就比如至今我們的飯桌禮儀還規定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那老祖宗總結出這些經驗,到底是有啥講究呢?
  • 飯桌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否還有借鑑意義?
    大家坐在一起交杯換盞、暢想未來、談古論今,吃飯也成了很多人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然而中國老百姓對於餐桌文化,其實有非常多的講究和說法。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說出了民間獨特的餐飲禮儀。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不能夠擺三盤菜,不能拿五種筷子給客人用,六個人不能坐在一桌開席。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中國禮儀博大精深
    所以人的舉手投足,處處皆有禮儀。雖然普通老百姓,沒讀多少書,但是對這些禮儀還是很有研究,畢竟一旦自己的後輩,有階級攀升的機會,總不能讓後輩在禮儀上丟了份兒。子曰接下來就來講一個有關餐桌禮儀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看看你知道其意思不?
  • 老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我們平常生活中常見的餐桌禮儀有很多,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給家裡的長輩座,菜沒上齊之前不能動筷子,吃飯不要發出聲音,筷子不能長短不一,吃飯時不可以敲碗筷等等。具體到菜餚上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幾種問題,菜餚要擺幾個,筷子怎麼擺、客人怎麼坐等等,答案就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 飯桌上的禁忌:「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
    飯桌上的禁忌:「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留下的規矩有何深意?古代人雖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遵禮守規」卻做得要比現代人周到。比如說吃飯這樣的小事,就有許多規矩。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深奧
    於是久而久之就有了一套專門的講究,也就是所謂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但是社會的發展與變遷,大家的想法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習慣和以往大不相同,所以很多人可能完全沒有聽說過這句話,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什麼意思?飯桌文化博大精深
    中國一直以來就被稱為禮儀之邦,謙遜、禮貌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的標誌性性格,中國人好客,會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把親人、朋友叫到家裡吃飯,但為了避免朋友在飯桌上尷尬,所以就有了大家嘴上都不說,但都默默遵守的餐桌禮儀,也就是題目中提到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啥講究
    今天說一個「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也是餐桌禮儀。一、菜不擺三所謂的「菜不擺三」就是在請客吃飯的時候,哪怕只有兩個人,也不能上三個菜,為什麼呢?因為在古時候,三個菜是用來祭祀祖先的,用三個菜來招待客人,不合乎禮儀。
  •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拿五,席不成六,到底是什麼規矩
    其實大家比較感興趣的應該是餐桌禮儀,吃飯的時候大家應該注意哪些禮儀呢?除了老祖宗傳下來的一些規矩,當然也有我們勞動人民的一些智慧結晶。這裡面就有一句特別出名的餐桌禮儀:菜不擺三、筷不拿五、席不成六。很多人對這三句話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含義?古人很智慧
    而禮儀文化在歷史的發展中,也越加博大精深,其中分門別類的有很多,有君臣之禮,夫妻之禮等等,而在人們一般的生活中,最被人們所注重的其實是餐桌禮儀,中國的飯局文化也是由來已久,在中國飯局上,最重要的往往不是飯桌上的那些菜,更關鍵的是要通過這頓飯,來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而且一頓飯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的例子實在是數不勝數。這就是中國餐桌文化的魅力所在,而在餐桌文化中,最關鍵的就是餐桌禮儀。
  •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被古人的智慧折服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被古人的智慧折服禮之初,始諸飲食——《禮記》前言這些禮儀規範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很多都被沿用了下來,這就說明古人在禮儀方面的制定是非常周詳且完備的。而關於吃飯的禮儀除了在一些講究禮儀的書上有明確的記載,要求人們按照禮儀行動,還有一些則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中就有一句話叫做: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何意思?古人的規矩
    而隨著就餐文化的不斷正規化,還演化出了種類繁多的餐桌禮儀,這也是每個人在餐桌上都必須遵循的。對於這些餐桌禮儀,古人系統性地總結成了一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俗語是何意思?古人的規矩。首先就是這個菜不擺三,所謂的菜不擺三就是說,上菜的時候不能只上三道菜。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老祖先的飯局規則,別不懂
    直至我看到「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才逐漸明白,這些都是老祖先的飯桌規則,別不懂了。長大以後,大家逐漸學習到了一些餐桌禮儀。例如不可以扒拉挑菜、用餐不可以高聲說話、不可以敲碗筷等等。可是老祖先留下的餐桌禮儀,有一些大家已經不用,但有一些還是要注意,說到底有時候你覺得是「糟粕」,但別人感覺你不重視他。
  • 老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有什麼說道嗎?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古代諺語或者俗語,是古代人們通過多年來生活觀察總結出來的生活小百科、農業常識、風俗禮儀等等,這些話朗朗上口,簡單押韻,便於古人在整體文化素質低的情況下口口相傳,達到告誡後人的目的。 有句老話叫「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其實後面還有半句,叫做「席不成六」。
  • 農村俗話: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其中蘊含什麼道理?
    這句「菜不擺三、筷不列五、席不成六」,從文字中可以看出是一句關於餐桌禮儀、關於待人接物的俗話。你知道它真正的意思是什麼麼?我們來一一了解。1、菜不擺三字面的意思就是請人吃飯的場合,擺在桌子上的菜不能是三個,宴請賓朋,三個菜的話就少了一些,顯得不是很重視。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何說法嗎?
    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智慧。其中有一部分形成文字,另外一部分可能成為民間習俗,在鄉間口口相傳,一代又一代。比如說在農村裡面招待客人吃酒席的時候,就有一些規矩必須遵從,否則的話可能對人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