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餐飲O2O
素材來源:新財富、南方PLUS
4月10日,美團接到最後通牒,再不降佣金,廣東省餐飲協會就會採取法律行動,或者扶持餓了麼。
鷸蚌相爭,上下遊反目,今年的餐飲業真的是太難了。
2020年4月10日下午,廣東省餐飲協會聯合32家協會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表示美團外賣在舉國抗擊疫情期間,依舊堅持高額佣金以及排除公平競爭的獨家條款,讓眾多餐飲商家不堪重負,餐飲協會在3月10日向美團發函後並未得到正式回復,不得已將此事公開化。
疫情的影響,並非只有餐飲行業,各行各業都不同程度受到衝擊,失業降薪的人比比皆是,對於消費也會更加克制,餐飲人寄予厚望的報復性消費,可能化為泡影。
另一方面,一直虧損的美團卻宣布首度扭虧。2020年3月30日美團點評(03690.HK)發布的最新業績公告顯示,2019年度,其收入975.29億元,同比增長49.5%,經營溢利26.79億元,而去年同期則為虧損110.85億元。
經營好轉的背後,或是美團進一步提高了新店商的佣金,據公開信中的數據,目前美團對新商家的抽傭甚至高達26%。
如美團在4月17日前拒不回應交涉意見,並調整策略,廣東省、市、區餐飲協(商)會將聯合全省各地餐飲企業、全國各地餐飲協會採取進一步維權行動!
1
廣東幾百家餐飲企業投訴美團
2020年初,一場疫情讓餐飲行業面臨生存危機,無法堂食對於餐飲企業來說可謂晴天霹靂,而外賣也成為了商家們的救命稻草,不管曾經做不做外賣,如今都走上了外賣的戰場,餐飲企業前所未有地依賴美團和餓了麼打開外賣市場。
疫情期間,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調研期間全國78%的餐飲企業營收損失達到100%,9%的企業營收損失在9成以上,7%的企業損失在7-9成之間,營收損失在7成以下的僅有5%。
在房租、人員工資、食材儲備等方面的成本壓力下,有大量餐飲企業撐不下去,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餐飲業註銷企業達到1.3萬家(6分鐘倒閉一),能夠撐到如今全面復工並恢復堂食的,都是比較有實力的大型餐飲企業,但其也已元氣大傷。
復業後,餐飲業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客流量,如今,許多商場客流稀少,甚至出現了餐廳服務員比顧客還多的現象,沒有客流量就沒有現金流,而成本相比完全停業時增加不少,可以說更艱難了。
美團研究院在2月對3.2萬家餐飲商戶進行調查,並在2月14日發布《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行業的影響》報告。報告顯示,目前營業的商戶中,53.6%外賣收入佔到營業收入的一半以上,其中高達42.9%的商戶外賣收入佔比超過70%。
市場環境陡變,美團除了快速上線「安心送」和「無接觸配送」,聯合銀行為個別餐飲企業提供貸款外,一些行為引起了全國各地大量餐飲商家的不滿。
廣東省餐飲協會在致美團外賣的聯名交涉函中表示,協會已經陸續收到廣東省內幾百家餐飲企業針對美團外賣的各類投訴,表達出對美團外賣諸多行為的強烈不滿。
這不是外賣平臺第一次收到餐飲行業的聯合「聲討」:2月18日,重慶市工商聯餐飲商會1987家企業聯合發出公函,呼籲美團點評、餓了麼等平臺公司減免佣金。
此後,河北、雲南、山東等多省餐飲協會也陸續發聲,要求外賣平臺降佣金並提供扶持措施。
2
「各地餐飲商家苦美團久矣」,美團冤枉嗎?
廣東省餐飲協會表示,美團外賣在廣東餐飲外賣市場的份額高達60-90%,已達到《反壟斷法》規定的市場支配地位,正因為處於壟斷地位,美團外賣對餐飲企業涉嫌壟斷定價,收取高額外賣佣金,新開餐飲商戶的佣金最高達26%,大大超過廣大餐飲商家忍受的臨界點。
根據數據,餐飲商家在外賣平臺上每進行一筆交易,根據不同的服務方式,平臺將採用不同的提點方式,如選擇獨家專送,平臺提點為10-18%,選擇雙平臺專送,平臺提點則會提高至15-23%(表1)。
按照交涉函所說,美團的高額佣金現象一直存在,且直到疫情期間,美團外賣仍未有實質性改變,導致了餐飲企業的不滿甚至憤怒。微博網友對交涉函的評論中,有許多商家表示,目前美團的提點最高甚至能達到30%,而且每年都有增加;美團外賣發展之初,用4%的低提點吸引商家入駐,在逐漸掌握客源,壟斷市場後,提點也水漲船高。
美團點評2019年業績公告顯示,餐飲外賣業務的收入為548.43億元,佔總收入的57%,同比增長43.78%,餐飲外賣業務的交易金額3927億元,同比增長38.9%。作為美團點評的支柱業務,餐飲外賣收入的大幅增長為此次美團點評扭虧為盈做出了巨大貢獻。外賣收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佣金收入為496.47億元,同比增長38.99%。
從2015年至今,美團點評的餐飲外賣佣金收入和交易金額都有巨大的增長。用佣金收入與交易金額相除,可以大致估算出美團餐飲外賣業務的整體佣金率,從2015年的1.1%暴增至2019年的12.6%。不過可以看到,2017-2019年,美團的佣金率沒有大的上調,目前其2020年一季度報未出,疫情期間佣金率上浮下調的幅度並不可知,但從美團的強勢來看,餐飲商家可能沒有多少討價還價的空間。
在收入和佣金率快速增長的同時,美團點評餐飲外賣業務的毛利率也獲得了高速增長,2019年餐飲外賣業務的毛利率為18.7%,而2018年為13.8%,2015年至今毛利率從-123.7%快速翻正並提升(表3)。同時,每單餐飲外賣業務的平均價值同比增長1.8%,毛利率和單筆外賣業務平均價值的增長來源應當離不開佣金的提高。
有趣的是,在美團點評2019年業績公告中提到了疫情期間美團外賣對餐飲商家的支持,表示已免除武漢地區所有餐飲外賣商家的佣金,直至該市封城結束為止。此外,美團已向全國的優質餐飲外賣商家返還部分佣金,用於日後的在線推廣與營銷。
美團的說法與各地餐飲業協會的說法有較大差距,也許優質外賣商家的數量過於有限吧,難以改變行業對於美團高佣金的普遍感受。
在公開函中,廣東餐飲協會與美團進行交涉,呼籲美團外賣立即取消獨家合作限制等壟斷條款,直接減免廣東省內所有餐飲商戶外賣服務佣金5%或以上,並重點扶持廣東百強餐飲企業、鑽石酒家企業、米其林餐廳及省、市、區餐飲協會會員企業。
3
不同平臺佣金不一樣,餐飲企業和外賣平臺的博弈
「美團外賣向餐飲企業收取的高額外賣佣金,超過餐飲企業承受能力。」交涉函上介紹,美團外賣在廣東餐飲外賣的市場份額高達60%-90%,已達到《反壟斷法》規定的市場支配地位。
4月11日,記者採訪部分廣州餐飲企業,發現不同外賣平臺對餐飲商戶收取的平臺佣金服務費不盡相同。
廣州一家知名餐飲企業有關負責人鍾離告訴記者,餓了麼收取該品牌的費用為13%;美團收費一般為21%,若是獨家進駐該平臺則為16%,有些門店可談到13%,「美團有時搞活動會有補貼返回店家」。
另一家廣州連鎖餐飲店負責人黎總經理稱,目前該品牌只進駐美團平臺,收取的平臺費為16%。據其透露,3月份該品牌每家分店在美團平臺上平均有1500張訂單量。
美團收取的平臺佣金服務費到底高不高?
小馬宋認為,美團的佣金包括流量費和人力配送費。餐飲店在美團上開店,本質是借用美團流量促進成交。而美團同時還負責幫助商家把外賣送到消費者手裡,為商家提供配送服務。
「但美團收取的佣金並沒有為其帶來多高利潤率,美團2019年財報顯示的第三季度收入275億,淨利潤19億,淨利潤率6%左右,這說明外賣平臺盈利並不高。」
他進一步指出,美團也無法收取太高佣金,因為還有餓了麼等其他平臺。如果佣金提高到商家無法承受,商家要麼會轉向餓了麼,要麼自己配送。
「成本提高以及用戶、市場增速的下跌,是近年來平臺提高佣金的原因。」陳禮騰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外賣市場。實際上,國外外賣平臺的費用率高達35-40%。「所以,並不能單純看平臺服務費率的高低,而是要看平臺的服務能力。」
廣州老字號陶陶居此前從不做外賣,從今年2月初也加入外賣行列,並獲得意外收穫。現該公司已將發展外賣業務視為新增長點。
「外賣客人消費能力不低,我們廣州各門店平均一張外賣單為130元,上海店更達到198元。「據陶陶居運營方廣州食尚國味集團董事長尹江波介紹,據該公司後臺數據顯示,用戶在點外賣時,並非僅僅點單份快餐主食,而是蝦餃、炒菜等各品類均有點選。「這表明消費者有了更多消費場景的需求。」
目前該品牌外賣業務量快速上升,以新推出的鹽焗雞單品為例,陶陶居上線半個月,銷量已經超過500隻/天,目標是1000隻/天。
小炳勝、大同酒家、廣州酒家、胡桃裡、大鴿飯、鵝公村等廣州知名品牌餐飲均加碼發展外賣,目前,「外賣」也幾乎成為廣東餐飲店的「標配」。
「復工復產後,深圳、廣州外賣訂單量分別位居全國前二。目前,廣深等廣東重點城市外賣經濟已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超五成商家訂單量超過疫情前。」來自美團外賣數據顯示,2月深圳外賣新增用戶飆升,與1月底相比,該平臺新增用戶數增長124%。
「此次餐協、餐企與美團平臺的糾紛,背後是品牌商家與渠道的博弈。」小馬宋指出,在博弈中,有主動權一方有話語權,故大品牌可以有更低的佣金。「像喜茶有幾千萬小程序用戶,星巴克有700萬會員,這些都是跟平臺談判的籌碼。」
「一直以來,關於外賣平臺『佣金高』爭議不斷,疫情期間更成為關注焦點,這或將成為平臺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陳禮騰建議,當前是外賣平臺業務創新與商家維護的契機,雙方若能進一步打磨業務結構,通過數位化賦能提升與商戶的合作關係,能為未來的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平臺和商家都有生存發展的需求,兩者是互惠互利關係。規則的制定,需要商戶與平臺之間進行充分溝通。」陳禮騰如是說。
尹江波則建議,每個外賣平臺都有自己的核心客戶群,有些平臺客戶追求高品質生活,而有些平臺客戶則更關注優惠福利。餐飲商家也要針對目標客戶,選擇適合的外賣平臺。